麵對來自美國的貿易挑釁,威廉乃至整個德國企業界都是一籌莫展,因為就德美雙邊貿易的構成來看,德國實在缺乏有力的反擊武器。[.超多好看小說]


    德國從美國進口的商品已基礎原料為主,均為不可替代的必需品;而美國從德國進口的貨物除染料一項外,大部分都可以自己生產或者從英國購買。


    以棉花為例,隨著工人收入水平的提高,德國乃至整個中歐對來自美國的原棉進口持續增長,平均一個德國人從原來每年一套新衣服變為兩套的時候,棉花的需求自然是有增無減的。


    美國的棉花產量占據了世界總產量的55%,德國除了從印度進口部分質量低劣的短纖維棉織造粗紗外,大部分好棉花都要從美國進口。假如貿易戰升級,德國停止購買美國的棉花,那麽國內說不定就要掀起一場穿衣大罷工。因為除了美國,世界其他棉花產地都在英國和法國的控製下,德國缺乏有效的棉花產地。


    “羅馬尼亞和阿根廷使我們擺脫了對美國小麥的依賴,現在必須尋找新的棉花產地,以擺脫對美國棉花的依賴。”瓦德西在內閣會議上說道。


    “當前我們的確缺乏更多的棉花來源,主要的努力方向一個就是擴大在西非的棉花種植,另外一個就是設法加大在中國的棉花采購力度。”普魯士貿易部長說道。


    “加強和中國的貿易早在我的規劃之內,但是中國的棉花產量有限。而且隨著日本紡織工業的崛起,來自橫濱的商人們已成為中國棉花的最主要競購者。至於西非的開拓現在已經是極限了,波茲南猶太人已經有四萬人移民喀麥隆,完成了他們的移民任務。另外,雖然瘧疾和黃熱病已得到較好的控製,但是昏睡病依然是北方棉花產區的重大威脅。”瓦德西滿腹牢騷的說道。


    瓦德西的這些抱怨威廉自然是十分清楚的,德屬西非的氣候和自然條件十分理想,擴大棉花種植本身沒有問題,但當下十分缺乏勞動力和有效的管理,普通德國公民依然對熱帶地區感到恐懼。他們寧可移民南美獲得不多的土地。也不願意冒著生命危險移民到非洲內陸去。


    即便是按照約定移民西非的猶太人,大部分也是在沿海地區或者威廉投資的皇家橡膠園做事,很少有人會深入內地。


    偏偏喀麥隆適合種植棉花的地區全都位於西北內陸,由於缺乏白人農場主的有效管理和組織。僅僅依靠黑人酋長和殖民地官員的宣傳。棉花種植的進展很慢。


    “為什麽不能從中國移民過去呢?19世紀末。由於中國南方普遍人多地少,很多人為了求生不得不下南洋尋找活路,其中的艱辛和苦難自不必細說。如果把他們組織起來。開發德屬西非,一定能獲得成功。近代印尼和馬來亞的大開發不都是靠著華人的血汗嗎?而且印尼的生存環境很難說就比非洲更好。”威廉晚上躺在床上,仔細考慮這個問題,他越想越覺得可行,而且在德國已經獲得南澳的情況下,招募華工的事情也變得簡單了很多。


    威廉的想法得到瓦德西的讚同,這種大規模的家長製的經濟規劃安排從來都是他所感興趣的,因為他覺得這最能體現出德國總參謀的優勢。(.)


    1900年10月,當從南澳,遠涉萬裏重洋到達非洲的第一批華工在喀麥隆海岸登錄時,意味著德國在非洲的殖民事業掀開了嶄新的一頁。


    ………………………………


    和德國一樣,法國對美國的貿易製裁也是感到無計可施,不過好在法國的產品都比較有競爭力,新英格蘭的豪門千金以及那些富家女們是不會因為價格的原因就放棄對來自巴黎的新款絲綢內衣的追求的。不過,來自丹麥的奶酪罐頭靠著價廉物美逐漸取代了法國的精美食品,開始在美國中產階級家庭中走俏。


    伴隨古巴事件的塵埃落定,法德兩國的友好關係又向前邁出了一大步。為了感謝德國在關鍵時刻的支持,法國國王菲利普八世在塔列朗陪同下訪問了柏林,和威廉進行了十分融洽的交談。


    大批的法國工商業人士也隨同訪問,並就已經談判數年之久的“鋼煤共同體”協議進行最後的磋商。


    關於“鋼煤共同體”的稅收和財政安排,兩國早已達成一致,主要內容包括,第一,德法兩國對於彼此的原料貿易免征出口稅,比如德國薩爾的焦炭出口到法國每噸通常要征收1.5馬克的出口關稅,一旦協議簽署,則不再征收出口稅;同理,德國鋼鐵工廠也可免稅進口來自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的高品位鐵礦石。


    第二,法德合資在布裏埃盆地興建一座大型鋼鐵工廠,其中法方控股65%,產品則主要銷往法國國內以及法屬各殖民地。工廠的稅賦,德國方麵減半征收。


    第三,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為提高鐵礦的開采效率和減少浪費,法德雙方決意組建布裏埃-隆維鐵礦聯合體。其中聯合公司中的持股比例問題成為兩國企業界爭論的焦點和協議簽署的最大阻礙。


    布裏埃-隆維鐵礦所在的西洛林地區是1891年戰爭後,德國從法國獲取的,該地區鐵礦石蘊藏量十分豐富,比德國魯爾區、德屬洛林,外加比利時和盧森堡的鐵礦蘊藏量的總和還要高出兩倍。或者說,這片麵積不大的山區集中了西歐鐵礦石蘊藏量的三分之二。


    早在戰前時候,德國資本便已經控製了該地區鐵礦產量的十分之一,戰後隨著德國資本的不斷湧入,一些不願選擇雙重國籍的法國人出售了自己的產業。到1899年時候,德國資本已經獲得了該地區鐵礦石總儲量的35%。


    在德國的鋼鐵大王蒂森看來,德國企業完全掌控當地的鐵礦石隻是時間的問題,因此他主張在聯合公司內,法德資本應該各占50%,而不是按照當前的實際資源控製量分配股份。


    這一主張自然遭到法國企業的強烈反對,他們堅持以現有的份額組建聯合公司,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絲毫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


    德國政府和軍方也是希望德國資本在新公司占據優勢地位,或者至少不能比法國的股份少。所以雙方各持股50%是一個比較合理的界限。[.超多好看小說]


    在這種情況下。談判進行了半天就又一次陷入了膠著。


    說道這裏就不得不牽扯到另外一個話題。


    自從瓜分土耳其結束後,德國獲得了北非地區的黎波裏和昔蘭尼加,按照德國學者們的建議,將該地區改名為利比亞。這是羅馬時代對該地區的稱謂。柏林的學者和政治評論家意圖以此彰顯第二帝國作為羅馬繼承者的天定命運。


    利比亞南麵隔著撒哈拉沙漠的腹心地帶便是法屬中非。再往南則是法屬赤道非洲和乍得湖。德屬喀麥隆正是隔著乍得湖和法國殖民地接壤。


    獲得利比亞後,德國用了一年半不到的時間平定了當地少數叛亂武裝,而後。當生活在當地的50萬北非阿拉伯人在數百名大大小小的酋長的統領下向威廉宣誓效忠後,德國對當地的間接統治迅速建立起來。


    在這種情況下,威廉很希望修建一條穿越法屬中非也就是乍得地區的鐵路,將利比亞和德屬喀麥隆連接起來,當戰爭來臨而德國失去大西洋製海權的情況下,依然可以依靠鐵路來轉運各種寶貴的熱帶戰略物資,比如橡膠、咖啡、棉花和德屬尼爾利亞出產的錫礦石。


    威廉的想法得到瓦德西和陸軍將領們的一致讚同,問題是法屬中非如何處理?是花錢買下來還是仿照英國在剛果的方式,租借一條若幹公裏寬的通道呢?而法國對此持何種態度,是否願意配合?


    古巴危機前,比洛以一種很隨意的非正式方式向塔列朗提起此事,不過法國人不知道是忘記了還是壓根就沒往心裏去,從此沒了下文。


    誰成想,就在“鋼煤共同體”協議難產的緊要關頭,塔列朗突然拋出了法屬中非作為籌碼,希望和德國在布裏埃-隆維地區以及非洲的殖民地問題上做一個徹底了斷。


    雙方本著盡早解決問題和各取所需的原則,就此問題進行了誠懇而友好的商談。


    在談判中,威廉和法國國王菲利普起到了關鍵作用,因為兩人作為國王,對於事情的細節不會特別在意;在友好訪問期間達成一份兩利的協議比什麽都重要。


    經過連續兩天的談判,終於有了結果。雙方的最終約定如下:德國以多哥蘭和德屬尼日利亞西部外加德屬索馬裏換取整個法屬赤道非洲,以西洛林換取法屬中非的乍得,同時德方獲得布裏埃-隆維鐵礦聯合體50%股份,其中15%的股份歸德國帝國財政局所有,剩餘35%則歸屬當地的德資鐵礦企業。


    通過這樣一個大交換,德國在非洲的大部分殖民地終於集中起來,並且以較好的方式和本土取得聯係;同時,布裏埃-隆維鐵礦聯合體15%股份也至少價值1.5億馬克。這些都令威廉感到欣喜。


    法國方麵在殖民地上雖然損失了一些――法屬赤道非洲無論麵積還是人口都遠比德國用來交換的殖民地有價值的多――不過,能夠收回西洛林才是真正光榮而有意義的事情。也是菲利普國王和塔列朗最為看重的。畢竟,該地區屬於法語區,法國人占據了大多數,收回西洛林對於增進法國內部的團結和爭取人民的支持意義重大。


    另外,法國獲得多哥蘭以後,其在西非的殖民地也將連成一片,從而使資源豐富的法屬達荷美不再孤立於英德殖民地的包圍中。


    “鋼煤共同體”協定和《西洛林-中非條約》的簽署進一步密切了法德關係。由法國施耐德鋼鐵公司和德國蒂森―曼內斯曼冶金聯合體共同投資的洛林鋼鐵公司設計產能為年產150萬噸鋼和200萬噸生鐵。產量占據了法國總產量的三分之一。


    公司總投資800萬英鎊,其中法方出資520萬英鎊占65%股份。德方出資280萬英鎊占35%股份。由於法國國內鋼材價格較高,加上法國政府給予了稅收減半的優惠,所以公司建成投產後一直保持高達50%的毛利率,比德國本土鋼鐵企業的利潤水平高出兩倍之多。


    西洛林地區的再度易手在當地並未引起太大的震動,因為在德國統治期間,該地區一直實行高度自治,政府的警察和公務員都由當地人擔任。所以兩國的交接僅僅是換換國旗的事情。


    《西洛林-中非條約》另有一項附加條款,雙方口頭約定了盧森堡未來的政治安排,法國首次承諾允許盧森堡在適當的時候轉入德國。


    《西洛林-中非條約》的簽署不僅將塔列朗的外交成就推向了新的頂峰,而且菲利普八世國王在國內受到了更為廣泛的擁護和支持。


    作為七月王朝的繼承者。菲利普國王在國內的基本盤是以農業集團和高利貸集團為基礎的。而順利收回西洛林,尤其是簽署“煤鋼共同體”協議後,法國重工業集團也進一步加強了對政府的支持。


    在德國國內,雖然有一部分學者表示反對。他們習慣於把目光放在歐洲。放在本土的地盤得失上。“寧要歐洲一棵草,不要殖民地的一棵苗”就很好體現了他們的觀點。


    不過就軍隊高層而論,有強大政治能量的戈爾茨以及總參謀處的軍官們都是讚成這一交換的。


    總參謀部給出的結論是:當法德兩國交戰時。西洛林地區對於德國的進軍或者防禦並無太大的價值;對於和平時期的德國而言,該地區最大的價值就是其所蘊藏的豐富鐵礦資源。這些資源給政府帶來稅收,給企業帶來利潤,歸根到底就是“財富”二字。在德國資本掌控了該地區50%的鐵礦資源,並且順利參股法國最大鋼鐵工廠的情況下,西洛林無論控製在誰的手裏已經不是那麽重要的事情。威廉覺得,從維係法德友誼出發,似乎交給法國比留在德國給為有益。


    獲得法屬赤道非洲和中非的乍得地區後,德國在非洲的殖民地基本連成一片,而且可以靠一條從地中海直達西非海岸的鐵路將其連接起來,這是具有相當戰略價值的交通線,尤其是在德國難以掌握大西洋製海權的情況下。曆史上,希特勒在和維希法國媾和後,曾有過這樣的設想,隻是當時的情況顯然不具備實施的條件。


    此外,乍得南部的熱帶草原區和赤道非洲北部十分適合種植棉花,隻不過由於交通不便,所以法國政府隻是將該地區列為“非重要棉花來源地”,在當時法國的棉花主要來自法屬西非的廣大產棉區。


    至於德國交換出去的多哥蘭、德屬尼日利亞西部和德屬索馬裏,對於德國來說並無太大的價值,前者雖自然條件較好,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不過麵積委實不大;後者則基本沒有什麽經濟價值,不大的戰略價值也因為德國已經擁有了阿薩布港並控製曼德海峽而大打折扣。


    這一天,柏林皇宮的南草坪上,微風吹拂,夏日的陽光灑落在草地和周圍明快的建築物上,讓人心情不由得大好起來。


    “祝賀你塔列朗先生,如果我估計不錯的話,迄今為止你為你的祖國建立的功績足夠讓菲利普國王賜給你一個伯爵的爵位了。”協議簽署後,威廉在瓦德西的陪同下和塔列朗以及法國國王一起站在草坪邊上,閑聊著什麽。


    “這個建議還真是不錯,布裏埃伯爵這個名號怎麽樣?”菲利普一邊說,一邊望向塔列朗。國王是非常直爽的性情中人,說話常常是毫無遮攔。以至於這突入起來的問題,讓塔列朗很是不好回答。


    “我的陛下,布裏埃是來自威廉皇帝的慷慨賜予,算不得我的功勞,而且我的這點成績實在不敢奢望能獲得如此尊貴的爵位的。”塔列朗微笑著,小心翼翼地說道。


    “菲利普國王陛下,布裏埃伯爵這個名頭可算不得響亮。我聽說加拿大的魁北克人希望重新投入到陛下的懷抱,如果趁此機會塔列朗先生能夠使魁北克從維多利亞女王治下回歸法國,那麽法蘭西伯爵這個響亮的稱號可就再合適不過了。”瓦德西向前一步,向法國國王進言道。


    “這的確是個好主意,新法蘭西是所有法國貴族都魂牽夢繞的地方。塔列朗伯爵,這個任務可就交給你了。想來瓦德西首相也是願意為我們提供幫助的。”菲利普國王看看瓦德西說道。


    “能為國王陛下效勞,不勝榮幸之至。”瓦德西微笑著,頷首道。


    “好了,諸位,酒會快要開始了,今天你們將會品嚐到我在東普魯士的葡萄園釀出的上好的雷司令。”威廉十分愉快的大聲說道。


    “莫非是陛下親自調製的嗎?”塔列朗故作驚訝的問道。


    “你說對了。”說著,威廉哈哈大笑起來:“不管味道如何,你們可都要給我捧場哦!”


    酒會開始後,隨著威廉和菲利普國王的“法德兩國友誼長青”的祝詞,以及酒精的作用,人們迅速進入了狀態。兩國的政治和經濟界顯要人物總共300多人把柏林皇宮的大宴會廳擠得滿滿當當,酒桌上人們高呼著“為菲利普國王陛下和威廉皇帝陛下幹杯”,宴會氣氛十分的火熱。


    威廉也喝的酣暢淋漓,找到了久違的酩酊大醉的感覺。一方麵他為法德兩國達成進一步的諒解感到由衷的高興,這是歐洲結束仇恨走向一體化的關鍵一步;其次,菲利普國王的率真性格以及他對來之不易的和平的珍視也讓威廉感到十分可貴,在國際政治陰險和虛偽的麵具下,總是會有那麽一絲光明和純真讓人感動。威廉希望,這不是騎士時代最後的挽歌。


    ……………………………………………………………………


    ps:本章內容信息量大,質量上乘,希望大家看得開心。(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890德意誌霸權之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自由有多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自由有多遠並收藏1890德意誌霸權之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