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翾帶領八千兵馬浩浩蕩蕩到達廬江,跟隨者隻有孫邵。[.超多好看小說]然而到了廬江之後,並沒有看到韓當口中的孫策危在旦夕。反而見之孫策,周瑜,黃蓋,張昭等人座談聊天。


    “司馬兄來了,快請。”孫策看見司馬翾客氣的站起來打招呼。


    “孫兄好生自在啊。”司馬翾回道。


    “司馬兄此話怎講?”


    “韓當將軍將我怒罵了一頓。。。”


    “什麽?”孫策突然打斷司馬翾說話,怒道:“韓當敢罵司馬兄,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聽到這話,看著孫策認真的表情,司馬翾笑了,孫策接著道:“司馬兄放心,待袁術平定我定責罰他。”


    “不必了,韓當將軍說孫兄你被袁術大軍八萬逼得是危在旦夕,讓我速速來此,不想孫兄如此自在。”


    “原來如此,前幾日,袁術確實起兵八萬,反撲廬江。多虧了恭謹才得以緩和啊。”


    “哦?”司馬翾進城之時,估算了孫策的軍隊,也不過兩萬人左右,這周瑜到底有什麽計謀打退袁術的?“周兄是何等妙計?小弟願聞其詳啊。”


    “當時袁術大軍壓境,二話不說是直接攻城。我軍雖為守城,但是畢竟敵多,無奈之下,公瑾新生一計,分出一部分輕騎,繞至袁術後方,鑼鼓喧天,齊聚呐喊。袁術中計認為我軍人多,沒有抵擋,退兵而去。然而退兵過後,恭謹又使一計,袁術屬下楊奉對袁術昏庸無道早有意見,公瑾利用此心。在袁術第二天再來攻之時,此人領兵直接臨陣倒戈,袁術又敗。這已兩天之久,袁術都未輕舉妄動了。


    司馬翾聽後是大為讚歎,雖然不是說何等的妙計,但能夠勝利就是好計。再觀周瑜所施兩計,可見其帶兵臨場反應以及頭腦靈活令人咋舌。而周瑜,孫策,司馬翾三人都是同歲,而司馬翾已經比孫策,周瑜多活了二十年,能力方麵卻還是不及,可見其平凡人與天才的區別。


    “當真是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司馬翾本想誇一誇周瑜,誰知念不下了,畢竟賠了夫人又折兵,現在這句話不是胡謅嗎?


    “賠了什麽?”周瑜一聽這口氣感覺不對帶點威壓問道。


    “不是。”司馬翾岔開話題道:“這不是關鍵,現如今袁術已經連敗,不如乘勢攻擊,周兄有何良策可破壽春?”


    周瑜見話到正處,說道:“袁術兩敗已不足為慮”


    “在下有一策。”


    眾人見說話之人,司馬翾帳下,孫邵。本來司馬翾想看看這周瑜到底有多厲害,這孫邵卻直言不諱。但是孫邵已經發話,這麽多人看著,也更是不好阻止。


    “孫邵你有何計,盡管道來,此地有周兄幫做分析。”司馬翾道的此句,是讓孫邵說完,再讓周瑜說,可謂有小妙之處。


    “袁術據城內,自然不能以強攻。但聽聞楊奉造反於袁術,倘若令楊奉佯攻詐敗,袁術恨於楊奉,必追之,到時兩兵伏起,夾擊袁術。我主公赤兔馬快在其退兵之時追入城內,到時兵湧進城袁術亡矣。”


    孫邵此計可謂是讓司馬翾率先進城,自然是有好處。孫策當初以玉璽換兵可謂明智之舉,若先帶兵入城奪得玉璽,手中又奪得一個籌碼。孫策自然會記得玉璽之事,安能讓司馬翾先率兵進城?


    “此計雖好,但恐怕不妥,袁術雖是昏庸之輩,但其兵力強盛,若司馬兄孤軍深入,一旦情況有變則危矣,不如聽聽公瑾有何意見。”孫策說道。


    司馬翾哪能不明白,心中暗笑,但剛好他就是想知道周瑜到底能力如何。於是,也不說話,洗耳恭聽。


    “兵法之道,所謂攻城為下,攻心為上。現袁術奢侈荒淫,揮霍無度,妻妾數百,羅綺麗裝,精美食品,應有盡有,而他軍中士兵,卻處於饑寒交迫。如此之人何須如此麻煩,我等率軍前往,圍住城池,整日鑼鼓喧天,車馬飛揚,不日城中士兵定會心智渙散,造反來投之人不會下於少數,如此靜待其變,機會一到,揮師攻伐,一舉破之。”


    司馬翾是越聽越心驚,這周瑜以逸待勞之計,可謂恰到好處,往後與此人為敵,決不可有任何破綻,否則一招斃命,九死無生。暗道曾經對周瑜意見實在不該,如此之人安會有妒人之心?如此之人安會胸無寬廣?但現與之關係已經如此,也是無奈。


    孫邵聽後,也是暗道不如,看他對周瑜的眼神中就能知道。


    “好,恭謹之策無與倫比。”孫策誇道,又看向司馬翾道:“司馬兄覺得如何?”


    “周兄確實令人佩服,就依此計。”


    次日,孫策點兵兩萬,司馬翾領本部兵馬八千,一齊進發壽春。


    然而,處於十一月的冬季,卻碰上了大旱災與大饑荒。江淮一帶更是民不聊生,許多地方斷絕人煙,饑荒之中甚至出現人吃人的現象。行軍五日以來的司馬翾,孫策,糧草成了最大問題,城中雖然有糧,但是是否撥糧與難民而停止進攻?


    袁術當然也遇到相同的問題,但其大喜道:“此乃天助我也,如此以來爾等皆要退兵矣。”


    沛相舒邵聞袁術此言,大為搖頭,勸道:“如今並非天助,乃天災也。雖將軍得以保存,但其下難民,增之劇增,此時應當散糧以救饑民。”


    “爾真是胡言亂語,如此大旱,若糧與饑民,我等如何?來人將此人斬之。”袁術大怒道。


    “知當必死,故為之耳。寧可以一人之命,救百姓於塗炭。”


    舒邵此言一出,袁術突然臉色溫和,正當舒邵快被拖出之時,袁術攔了下來。其有些感動:“仲應,足下獨欲享天下重名,不與吾共邪?”,然後聽其言,將糧草分布於民眾。可謂年過半百總算有了些許長進。


    再看駐紮在半路的司馬翾等眾,司馬翾與孫策都知道,民心至重,得以安天下,想暫且退兵,以救難民。司馬翾是退回九江,從豫章撥糧以應民眾,得來大幅歡呼聲。可是周瑜聞之孫策也欲回是激動不已,隻見其道:“主公,萬萬不可,此乃天賜良機,司馬翾愚拙,看之不出,而主公切不可失啊。”


    孫策見周瑜如此,但是看不出哪裏天賜良機,如今糧草缺失,身為一方統治,若不管理,無疑自取滅亡,“公瑾所言到底乃何?”


    “瑜說過,孫子兵法,攻城為下,攻心為上,此時天意如此,袁術手下及其民眾怨言頗多,若在此時主公大軍至之城下,袁術手下將士定為一灘散沙,主公想象,連飯都吃不飽,何以禦敵?我等雖也如此情況,但軍中糧草足矣,此刻若回撥糧草,民心自然穩固,但袁術迂緩將過,再想討伐,其難矣。”


    孫策聽了周瑜之言,仍然細細斟酌,不為所動。袁術情況孫策自然知道,但他的想法和司馬翾一樣,袁術之敗已定,已是時間問題,不攻自破可能性也不是沒有。


    “主公,難道忘記袁術每當答應之事卻出爾反爾,欺壓之時所受之氣?難道定要與司馬翾共享揚州各郡?”周瑜見孫策不說話,再次勸道。


    “好,張昭,你速速回去,調集糧草分配於民眾。現在我等繼續向壽春進發。”孫策想到曾經之事,心中憤恨,答應了下來。


    因為周瑜執意進攻,導致袁術的衰敗無法逆轉。眾將士聽聞此刻周瑜來攻,哪有心思禦敵。民眾起事雖然壓了下去,但隻靠一兩天的時間,哪可以改變民眾之心。大家都以為,你袁術要滅亡了,現在想得到民眾的支持,散播些糧草,就可以改變對我等的欺壓?可以說當民眾聽聞,兵臨城下,袁術做的這些已經是毫無意義。


    在孫策威逼之下,袁術命劉勳出城禦敵,此人對袁術也並無二心,但被城中之事,弄的也是焦頭亂額,下城之後,就被孫策斬首,其軍四處逃串,敗退下來。後來袁術部曲陳蘭、雷薄叛變,掠糧草奔於灊山,更加大了軍心的問題。


    袁術見已經無法彌補,帶眾撤離壽春。袁術出身豪門,家世顯赫。可以說,古往今來,像袁家這樣的望族簡直是鳳毛麟角。但縱使你有百萬雄兵,但遇袁術此等自私自利,其無軍心,安可禦敵?


    由此可見,周瑜,並不是浪得虛名,甚至天下難有人與之匹敵。


    司馬翾聽到這消息,搖頭苦笑。孫邵更是愁眉苦臉,悶悶不樂。


    “孫邵為何如此?”司馬翾見之問道。


    “想周瑜之遠見孫邵實不及也,未能勸主公堅持進發袁術。”孫邵搖頭道。


    “唉,”司馬翾見孫邵如此忽然豁然開朗起來,畢竟有如此忠誠之人,“周瑜所料之精準,確實令人佩服,但不知孫邵可知虎癡許褚?”


    “不知,但此人與周瑜有何關聯?”


    “好吧,”司馬翾有些無奈,“此人乃曹操虎將,深受信任,武藝高超與子龍在伯仲之間,但卻被我殺了。”


    司馬翾說此話時,自豪感那是自然顯現,隻可惜,許褚還並非名將,當時隻有曹操軍中知道許褚能力,其他諸侯還不知許褚是誰,所以司馬翾這個本應當再次名揚天下的機會自然瓦解。


    “此人與趙將軍在伯仲之間?”孫邵有些驚歎,他自然知道司馬翾武藝高超,也更是知道趙雲若與司馬翾單挑,即便敵之不過,自保應當問題不大,而今與趙雲在伯仲之間的許褚卻被司馬翾殺了。


    “正是。”


    “看來主公的武藝,完全令人匪夷所思。啊!”孫邵說到此處如夢方醒驚訝道:“難怪主公不顧戰事,是因為主公壓根就不想占據壽春以免與曹操交戰?此等天災倒成全了主公?”


    司馬翾聞言笑了起來,“正是,如今我四處受敵,安能再與曹操太近?不過我也是到達廬江才想到”


    “主公大才,邵不及也。”孫邵自然沒想到壽春與曹操豫州這方麵的問題,由心讚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穿越傳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楊小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楊小賤並收藏三國之穿越傳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