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此張一凡拖入到河南安徽江蘇戰場的兵力高達14個師,雖然比起袁世凱少了六個師,可是實際戰鬥力反而比袁世凱東拚西湊的20個師還要強大,至於福建境內則是隻有四個師在守衛了。
張一凡並不擔心西南軍閥會出兵對付自己的,張一凡在廣東海南還有八個師的正規軍,根本就不懼怕西南軍閥會搗亂的。
在江西石全義帶領著4個師的兵力往北行進的時候,段芝貴就有了很不好的預感,他已經被張一凡狠狠的打過一回的人,他是僥幸才從張一凡的包圍中逃得性命的,張一凡一有動作,段芝貴就嚇出了一身的冷汗。雖然還不知道石全義到底是什麽樣的打算,不過很明顯的目標可定是自己毋庸置疑的。
段芝貴的反應很快的,他自從被張一凡包了一回餃子之後,已經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了,他是絕對不允許張一凡的兵力繞道他的背後的,他的背後是絕對不允許有敵軍的。
段芝貴不允許張一凡兵力繞道他的背後,馮國璋也是這樣的,雖然他沒有被張一凡全殲過,可是上一回張一凡將段芝貴全滅的事情還是讓他記得很清楚的。
在蘇賢達軍隊進入到江蘇地區的時候,馮國璋就得到情報了,雖然同樣也是不知道蘇賢達到底是什麽打算,不過很明顯目標肯定是在安徽這片戰場上的,不管是蘇賢達準備繞道自己的背後來一個圍魏救趙還是準備支援曾竹偉這都是馮國璋所不允許的。
段芝貴和馮國璋兩個人協調一番之後,自知如果要在援軍到來之前將曾竹偉消滅那是不怎麽可能的,因為曾竹偉部有太多的重武器了,不是自己憑借人數多了兩三倍就可以取勝的。決定要拖住安徽曾竹偉部以及其中的一股援軍,兩人聯手派出屬於自己的優勢兵力全殲另外一路援軍。
原因則是曾竹偉的重武器雖然能功能守,但是不能輕易移動,這個最大的弊端注定了曾竹偉的重武器隻能幹瞪眼看著自己等人殲滅援軍了。[.超多好看小說]
而在要拖延那一路援軍,全殲那一路援軍的問題上,段芝貴和馮國璋鬧的矛盾還是不小的,誰都想要將自己的威脅消除掉,段芝貴主張消滅江西援軍,馮國璋力主消滅浙江的蘇賢達軍。
兩個人各執一詞,眼見就要爭論不下了,還是袁世凱果斷的下了命令,那就是讓馮國璋抽調4個師從南部截斷江西石全義的歸路,段芝貴則是從背麵夾擊,兩個人要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將石全義部全部殲滅。
而至於江蘇方麵的話,袁世凱將會再次派出三個師的正規軍馳援江蘇,阻擋蘇賢達部,那時袁世凱腹地將會是幾乎沒有駐兵的情況,好在他背麵沒有敵人,所以他也沒有什麽可怕的。
由於有袁世凱下的命令,馮國璋也是不得不聽令了,況且袁世凱還會派出三個師的軍地支援自己,馮國璋也就立刻執行了袁世凱的命令了。
戰場上果然一切都是風雲變幻的,前一刻段芝貴才想出了要怎麽對付曾竹偉,現在又要開始變化方案了。以至於自己的疲勞戰術還沒有起到作用就要開始停止了。
曾竹偉自從知道了石全義及蘇賢達已經往自己這個戰場開赴的時候,曾竹偉知道決戰的時刻即將到來了,曾竹偉也知道自己將要做什麽事情了。
用不了多久,自己就不需要像現在這樣子,不能全力攻擊,重武器也隻能用一部分,不能全用,免得嚇壞了北洋軍。
在段芝貴疲勞戰術剛開始的時候,曾竹偉確實不知道段芝貴想要幹什麽的,不過沒有幾天曾竹偉就大致判斷出了段芝貴是想要幹什麽了,他正想做出反應的時候,段芝貴已經自己將兵力收縮回去了,曾竹偉觀察的形勢很快就知道了段芝貴是想要防守,而不是想要進攻了。[.超多好看小說]
觀察了馮國璋的態勢,曾竹偉也大致知道了馮國璋是想要防守。
然而曾竹偉靜靜的沒有什麽動作,曾竹偉不急,他要的也是等待戰機,等待必然出現的戰機。作為一個將軍,曾竹偉很明顯的判斷出了段芝貴很馮國璋搞的是那種圍點打援的把戲,不過他不急,任何的戰術都是需要軍隊的戰鬥力來作為保證的,如果失去了軍隊戰鬥力這一個最大的保證,那麽再好的戰術也是沒有用處的。
甚至可能因為軍隊沒有水準的戰鬥力,導致了本來一個好好戰術,結果卻成了自掘的墳墓,很明顯北洋軍還是低估了曾竹偉部隊的戰鬥力,他們並不清楚曾竹偉部隊的戰鬥力。
石全義已經開始和段芝貴部的軍隊開始接觸了,但是雙方都沒有選擇全麵戰鬥,隻有一些零星的戰鬥,大家都很默契的選擇了嚴密的防守,選擇了對峙,選擇了等待自己的援軍到來進行決戰。
在馮國璋大部趕往安徽的時候,蘇賢達也帶著自己的軍隊趕往了安徽,他是尾隨著馮國璋的軍隊過去的。
他就是要死死的咬住馮國璋不動的。馮國璋眼見自己的後麵有這麽一隻打又打不到,甩又甩不掉的軍隊,馮國璋也是無可奈何的,隻能將蘇賢達部全部的帶到安徽這個主戰場了,進行決一死戰的戰鬥。
蘇賢達按照張一凡的戰略意圖就是要和北洋軍進行主力戰鬥的,而北洋軍也是要選擇和張一凡軍進行主力決戰的。不管是北洋軍還是張一凡軍都是對自己的軍事力量自信滿滿的,北洋軍是認為自己的人數是張一凡的兩倍還要多,一定可以戰勝張一凡軍的,而且他們一直認為北洋軍是優秀的。
張一凡則是認為自己的軍隊,不管是從軍事裝備還是兵源戰力素質上講都是要高出北洋軍太多了,而如果用自己的軍隊對付那些雜牌軍那根本是殺雞用牛刀啊。
最主要的是張一凡知道自己的軍隊組織要強過北洋軍太多了,軍隊是一個組織性非常強的係統,不是那種鬆散的組織,正是憑借著兩點,張一凡相信自己的軍隊完全可以打得過那些北洋聯軍的。
雙方都很有默契的在安徽戰場上運動,進行一次決戰,決定今後的命運。
馮國璋部已經帶領著五六個師的軍隊和段芝貴部聯合起來包圍了石全義部,北洋軍已經開始包圍了石全義的戰鬥部隊,以據對優勢的兵力包圍了石全義部。石全義部接到了張一凡這個軍事委員會主席的戰略指示,他任由被包圍,在自己被包圍的第一時刻就開始做好了防禦的工作。
可是這個時候蘇賢達也率部到達了馮國璋後麵。馮國璋好像是完全知道蘇賢達的打算一樣,不過他根本就不在乎,他後麵又有部隊開始包圍了蘇賢達部,隻留下了少部分的部隊拖延阻擋曾竹偉部隊。
張一凡並沒有繼續派兵了,原因就是西南軍閥的虎視眈眈以及日本人的軍艦還在自己的海岸線遊弋著,使得自己不得不用一部分的兵力固守自己的海岸線以及西南線。
不過如果形勢變化的話,該抽調哪裏的兵力那就開始抽調哪裏的兵力了。
袁世凱這一回是鐵了心要畢其功於一役了,他又將自己駐守在湖南湖北不多的兵力有抽調了5個師的兵力前往安徽,袁世凱已經在安徽戰場江蘇戰場上總共投入了28個師的兵力左右,這還不算那些遊兵散勇,不算那些地方的小保安團之類的雜牌了,如果加上那些的話總共怕是有30個師。袁世凱已經主力全部投入到了安徽戰場上,其他的地方除了自己北京之外,基本上兵力快要空虛了。
而張一凡在安徽江蘇上投入的兵力隻有14個師的兵力,還有另外14個師的正規軍是在布防的,他四麵臨敵,不得不防。
此時此刻在安徽戰場上,曾竹偉的部隊是被包圍著的,而石全義的部隊是被段芝貴和馮國璋的部隊包圍著的,蘇賢達的部隊又咬著馮國璋包圍石全義的部隊,同時馮國璋還有另外的部隊包圍著蘇賢達。
從戰略布局上看,是袁世凱的軍隊占據了優勢,可是實際上是雙方的兵力被死死的纏住了,誰也不能輕易逃脫,就像是在生死場上一樣隻能有一個人生存下來一樣的局麵了。
張一凡覺得自己在安徽上的兵力目前還是足夠的,但是張一凡覺得還是不過的,他又要將新駐守到江西的兩個師以及浙江的兩個師全部都要投入到安徽戰場上,不過不是現在,而是要等待時機的。
袁世凱想要畢其功於一役,自己也是這樣的想法的。張一凡知道自己實際上剩下的機動部隊差不多就隻剩下了安徽和浙江的四個師了,至於廣東的部隊要防守西南,海南的三個師要駐守要地,同時要因為沒有海軍不能運兵,至於老巢福建僅剩的這點兵是不能在用了。
戰鬥在早有意料的一槍中打響了,硬碰硬,不再耍陰謀詭計,用的就是軍人力量的對碰。既然都明白戰爭不可避免,那麽就讓戰爭來的更加猛烈一些吧。
死戰,戰爭從一開始就陷入了膠著的狀態,張一凡仗著自己軍隊優秀,袁世凱仗著自己人多,雙反的人馬在安徽戰場上打得不可開交。
並沒有誰占到便宜的,雙方各有死傷,戰場上每天都有人在死亡著。開始的時候雙方的戰鬥都沒有被摧毀的。
不管是北洋軍還是被北洋軍召集來的雜牌軍保安團什麽的都認為自己可以勝利的。
張一凡的部隊他們也堅信著自己是可以勝利的,因為他們自信,他們相信自己是優秀的軍人不是對麵那些烏合之眾可以比擬的。
張一凡並不擔心西南軍閥會出兵對付自己的,張一凡在廣東海南還有八個師的正規軍,根本就不懼怕西南軍閥會搗亂的。
在江西石全義帶領著4個師的兵力往北行進的時候,段芝貴就有了很不好的預感,他已經被張一凡狠狠的打過一回的人,他是僥幸才從張一凡的包圍中逃得性命的,張一凡一有動作,段芝貴就嚇出了一身的冷汗。雖然還不知道石全義到底是什麽樣的打算,不過很明顯的目標可定是自己毋庸置疑的。
段芝貴的反應很快的,他自從被張一凡包了一回餃子之後,已經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了,他是絕對不允許張一凡的兵力繞道他的背後的,他的背後是絕對不允許有敵軍的。
段芝貴不允許張一凡兵力繞道他的背後,馮國璋也是這樣的,雖然他沒有被張一凡全殲過,可是上一回張一凡將段芝貴全滅的事情還是讓他記得很清楚的。
在蘇賢達軍隊進入到江蘇地區的時候,馮國璋就得到情報了,雖然同樣也是不知道蘇賢達到底是什麽打算,不過很明顯目標肯定是在安徽這片戰場上的,不管是蘇賢達準備繞道自己的背後來一個圍魏救趙還是準備支援曾竹偉這都是馮國璋所不允許的。
段芝貴和馮國璋兩個人協調一番之後,自知如果要在援軍到來之前將曾竹偉消滅那是不怎麽可能的,因為曾竹偉部有太多的重武器了,不是自己憑借人數多了兩三倍就可以取勝的。決定要拖住安徽曾竹偉部以及其中的一股援軍,兩人聯手派出屬於自己的優勢兵力全殲另外一路援軍。
原因則是曾竹偉的重武器雖然能功能守,但是不能輕易移動,這個最大的弊端注定了曾竹偉的重武器隻能幹瞪眼看著自己等人殲滅援軍了。[.超多好看小說]
而在要拖延那一路援軍,全殲那一路援軍的問題上,段芝貴和馮國璋鬧的矛盾還是不小的,誰都想要將自己的威脅消除掉,段芝貴主張消滅江西援軍,馮國璋力主消滅浙江的蘇賢達軍。
兩個人各執一詞,眼見就要爭論不下了,還是袁世凱果斷的下了命令,那就是讓馮國璋抽調4個師從南部截斷江西石全義的歸路,段芝貴則是從背麵夾擊,兩個人要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將石全義部全部殲滅。
而至於江蘇方麵的話,袁世凱將會再次派出三個師的正規軍馳援江蘇,阻擋蘇賢達部,那時袁世凱腹地將會是幾乎沒有駐兵的情況,好在他背麵沒有敵人,所以他也沒有什麽可怕的。
由於有袁世凱下的命令,馮國璋也是不得不聽令了,況且袁世凱還會派出三個師的軍地支援自己,馮國璋也就立刻執行了袁世凱的命令了。
戰場上果然一切都是風雲變幻的,前一刻段芝貴才想出了要怎麽對付曾竹偉,現在又要開始變化方案了。以至於自己的疲勞戰術還沒有起到作用就要開始停止了。
曾竹偉自從知道了石全義及蘇賢達已經往自己這個戰場開赴的時候,曾竹偉知道決戰的時刻即將到來了,曾竹偉也知道自己將要做什麽事情了。
用不了多久,自己就不需要像現在這樣子,不能全力攻擊,重武器也隻能用一部分,不能全用,免得嚇壞了北洋軍。
在段芝貴疲勞戰術剛開始的時候,曾竹偉確實不知道段芝貴想要幹什麽的,不過沒有幾天曾竹偉就大致判斷出了段芝貴是想要幹什麽了,他正想做出反應的時候,段芝貴已經自己將兵力收縮回去了,曾竹偉觀察的形勢很快就知道了段芝貴是想要防守,而不是想要進攻了。[.超多好看小說]
觀察了馮國璋的態勢,曾竹偉也大致知道了馮國璋是想要防守。
然而曾竹偉靜靜的沒有什麽動作,曾竹偉不急,他要的也是等待戰機,等待必然出現的戰機。作為一個將軍,曾竹偉很明顯的判斷出了段芝貴很馮國璋搞的是那種圍點打援的把戲,不過他不急,任何的戰術都是需要軍隊的戰鬥力來作為保證的,如果失去了軍隊戰鬥力這一個最大的保證,那麽再好的戰術也是沒有用處的。
甚至可能因為軍隊沒有水準的戰鬥力,導致了本來一個好好戰術,結果卻成了自掘的墳墓,很明顯北洋軍還是低估了曾竹偉部隊的戰鬥力,他們並不清楚曾竹偉部隊的戰鬥力。
石全義已經開始和段芝貴部的軍隊開始接觸了,但是雙方都沒有選擇全麵戰鬥,隻有一些零星的戰鬥,大家都很默契的選擇了嚴密的防守,選擇了對峙,選擇了等待自己的援軍到來進行決戰。
在馮國璋大部趕往安徽的時候,蘇賢達也帶著自己的軍隊趕往了安徽,他是尾隨著馮國璋的軍隊過去的。
他就是要死死的咬住馮國璋不動的。馮國璋眼見自己的後麵有這麽一隻打又打不到,甩又甩不掉的軍隊,馮國璋也是無可奈何的,隻能將蘇賢達部全部的帶到安徽這個主戰場了,進行決一死戰的戰鬥。
蘇賢達按照張一凡的戰略意圖就是要和北洋軍進行主力戰鬥的,而北洋軍也是要選擇和張一凡軍進行主力決戰的。不管是北洋軍還是張一凡軍都是對自己的軍事力量自信滿滿的,北洋軍是認為自己的人數是張一凡的兩倍還要多,一定可以戰勝張一凡軍的,而且他們一直認為北洋軍是優秀的。
張一凡則是認為自己的軍隊,不管是從軍事裝備還是兵源戰力素質上講都是要高出北洋軍太多了,而如果用自己的軍隊對付那些雜牌軍那根本是殺雞用牛刀啊。
最主要的是張一凡知道自己的軍隊組織要強過北洋軍太多了,軍隊是一個組織性非常強的係統,不是那種鬆散的組織,正是憑借著兩點,張一凡相信自己的軍隊完全可以打得過那些北洋聯軍的。
雙方都很有默契的在安徽戰場上運動,進行一次決戰,決定今後的命運。
馮國璋部已經帶領著五六個師的軍隊和段芝貴部聯合起來包圍了石全義部,北洋軍已經開始包圍了石全義的戰鬥部隊,以據對優勢的兵力包圍了石全義部。石全義部接到了張一凡這個軍事委員會主席的戰略指示,他任由被包圍,在自己被包圍的第一時刻就開始做好了防禦的工作。
可是這個時候蘇賢達也率部到達了馮國璋後麵。馮國璋好像是完全知道蘇賢達的打算一樣,不過他根本就不在乎,他後麵又有部隊開始包圍了蘇賢達部,隻留下了少部分的部隊拖延阻擋曾竹偉部隊。
張一凡並沒有繼續派兵了,原因就是西南軍閥的虎視眈眈以及日本人的軍艦還在自己的海岸線遊弋著,使得自己不得不用一部分的兵力固守自己的海岸線以及西南線。
不過如果形勢變化的話,該抽調哪裏的兵力那就開始抽調哪裏的兵力了。
袁世凱這一回是鐵了心要畢其功於一役了,他又將自己駐守在湖南湖北不多的兵力有抽調了5個師的兵力前往安徽,袁世凱已經在安徽戰場江蘇戰場上總共投入了28個師的兵力左右,這還不算那些遊兵散勇,不算那些地方的小保安團之類的雜牌了,如果加上那些的話總共怕是有30個師。袁世凱已經主力全部投入到了安徽戰場上,其他的地方除了自己北京之外,基本上兵力快要空虛了。
而張一凡在安徽江蘇上投入的兵力隻有14個師的兵力,還有另外14個師的正規軍是在布防的,他四麵臨敵,不得不防。
此時此刻在安徽戰場上,曾竹偉的部隊是被包圍著的,而石全義的部隊是被段芝貴和馮國璋的部隊包圍著的,蘇賢達的部隊又咬著馮國璋包圍石全義的部隊,同時馮國璋還有另外的部隊包圍著蘇賢達。
從戰略布局上看,是袁世凱的軍隊占據了優勢,可是實際上是雙方的兵力被死死的纏住了,誰也不能輕易逃脫,就像是在生死場上一樣隻能有一個人生存下來一樣的局麵了。
張一凡覺得自己在安徽上的兵力目前還是足夠的,但是張一凡覺得還是不過的,他又要將新駐守到江西的兩個師以及浙江的兩個師全部都要投入到安徽戰場上,不過不是現在,而是要等待時機的。
袁世凱想要畢其功於一役,自己也是這樣的想法的。張一凡知道自己實際上剩下的機動部隊差不多就隻剩下了安徽和浙江的四個師了,至於廣東的部隊要防守西南,海南的三個師要駐守要地,同時要因為沒有海軍不能運兵,至於老巢福建僅剩的這點兵是不能在用了。
戰鬥在早有意料的一槍中打響了,硬碰硬,不再耍陰謀詭計,用的就是軍人力量的對碰。既然都明白戰爭不可避免,那麽就讓戰爭來的更加猛烈一些吧。
死戰,戰爭從一開始就陷入了膠著的狀態,張一凡仗著自己軍隊優秀,袁世凱仗著自己人多,雙反的人馬在安徽戰場上打得不可開交。
並沒有誰占到便宜的,雙方各有死傷,戰場上每天都有人在死亡著。開始的時候雙方的戰鬥都沒有被摧毀的。
不管是北洋軍還是被北洋軍召集來的雜牌軍保安團什麽的都認為自己可以勝利的。
張一凡的部隊他們也堅信著自己是可以勝利的,因為他們自信,他們相信自己是優秀的軍人不是對麵那些烏合之眾可以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