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現在還不是東北王,他也絕對不會賣國求榮的,馮國璋並不覺得和日本人合作的話是賣國求榮的是事情,在他看來這是雙方結盟合作的事情,而不是自己賣國求榮,這個時候的日本並沒有表現出要吞並中國的思想,並不能說張作霖這樣想有多麽多麽的錯誤了,曆史上借助外族的力量取得自己到底地盤並不少。[]但是張作霖真要這麽做的話,肯定是會被國民痛罵的,張作霖自己也是清楚的,所以他才還沒有做出幫助日本人的決定。


    日本人要和張作霖聯合的事情,就是日本人出兵幫助張作霖占據山東取得更大的地盤。日本人要他做的事情是幫助他取得地盤,張作霖很想這個時候取得更大的地盤,可是如果需要取得更大的地盤他必須要有日本人的幫助,那麽日後自己勢必會被日本人控製的,他是肯定不願意被日本人控製的。


    可是如果這一次不趁著張一凡對付四國聯軍的機會取得地盤的話,等待張一凡將四國聯軍趕出了中國,那自己就會是再沒有機會取得地盤了,想要借助日本人的兵力,可是又沒有把握日後脫離日本人的控製,張作霖也是非常的麻煩。


    而且如果不出兵幫助日本人的話,那麽自己將直接麵臨著日本人的威脅,張作霖可是非常的清楚日本人在東北兵力是不少的,自己這一次不幫助日本人的話,日後勢必被日本人威脅,說不定還要將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賠了進去。


    張作霖遲遲沒有做出決定,他不好下決定的。不管是出兵還是不出兵都是非常麻煩的事情。張作霖覺得麻煩,閻錫山也覺得非常的麻煩的。


    閻錫山也在糾結,他從來就沒有想過要爭天下的思想,袁世凱在的時候他不想要爭霸天下,張一凡掌握大勢的時候他也不想要爭霸天下,他隻是想要做一做土皇帝的。


    閻錫山的糾結並不是在於要不要出兵幫助洋人,而是在於要不要出兵幫助張一凡,他雖然知道張一凡是不會允許土皇帝的出現,但是他更加明白如果讓洋人真的占據了中國的話,如果這一次張一凡真的失敗了的話,那麽等待自己的也將不會是好結果的,閻錫山還是看見了張一凡對待降將的態度,他相信張一凡是會厚待人的,可是他又想著要占據山西成為土皇帝。不幫助張一凡,害怕張一凡被打敗,幫助張一凡萬一張一凡勝利了,那麽自己土皇帝的麽日子很快就會到頭的,如果張一凡沒有勝利的話,自己豈不是得罪了洋人,那日後的日子就更加的難過了。


    閻錫山雖然是不會出兵幫助洋人打自己人,不知道自己要怎麽答複張一凡,自己要做出什麽樣的決定。


    如果說日本人聯係的是身在東北的馮國璋張作霖以及山西的閻錫山,那麽英法美聯係的就是西南軍閥陸榮廷以及蔡鍔唐繼堯了。


    陸榮廷得到的許諾是他們會資助陸榮廷很多的軍事武器,要求就是這一次四國聯軍一起進犯中國的時候,要求陸榮廷在這個時候出兵廣東,直達福建這一帶。


    陸榮廷的軍事力量並不會太差,這還是要歸功於他們西南這幾年都沒有打仗的原因,他們的軍隊並沒有則損,但是這也使得他們的軍隊戰鬥力明顯缺乏的。陸榮廷在猶豫,他的猶豫是這一次四國聯軍能不能戰勝了張一凡。


    陸榮廷是希望四國聯軍戰勝張一凡的,因為到了那個時候的話,自己勢必可以占據廣東的,那個時候的話自己已經占據了廣西廣東湖南三省實力雄厚的,說不定取得江西乃至福建呢,那個時候的話自己爭霸中原的時候就要到來了。


    陸榮廷的猶豫是在於四國聯軍能不能戰勝張一凡的,萬一不能戰勝張一凡的話,那麽自己這麽早出兵的話,日後勢必被張一凡料理的。陸榮廷也是屬於老奸巨猾的人,他答應了英法美,但是他並不會真的出兵,他要看形勢,如果張一凡不行了的話,那麽自己可定要出兵的,占據幾個省份,擴充自己的實力,如果張一凡有戰勝四國聯軍的趨勢,那麽自己一定要為張一凡搖喊助威的。


    而且還有就是蔡鍔以及唐繼堯,蔡鍔既然是屬於明顯支持張一凡的人,如果自己幫助四國聯軍進攻張一凡的話,那麽蔡鍔勢必會出兵進攻自己的,而且還有那個野心勃勃的唐繼堯,也是斷然不會放棄這麽好的機會。所以陸榮廷並不敢輕舉妄動給的。


    陸榮廷的想法很簡單,那就是靜觀其變的,他要等待形勢稍微明顯了一點,綜合考慮形勢,如果要在形勢明朗的情況下做出有利於自己的決定,在決定是不是是進攻張一凡的,他並不擔心自己的這種做法會引起英法美的不滿,因為陸榮廷清楚英法美距離中國這麽遠是不可能派兵占據中國的,他們沒有那個能力,他們必須要在中國尋找代理人的,那麽自己無疑將是最好的人選,隻要自己在中國還有實力,還有砝碼還有作為代理人的資格,那麽英法美就肯定不會講自己怎麽樣的。


    聰明的人並不是一個陸榮廷的,唐繼堯也同樣擔心蔡鍔以及陸榮廷是不是會在自己出兵的時候攻擊自己的,所以唐繼堯在接受到英法美的邀請時,他的想的同樣也不是自己要不要出兵的問題,而是什麽出兵的問題。


    他需要和陸榮廷達成協議才可以出兵,同樣需要有那種有利於自己的形勢出現了,才會出兵的。他在等待陸榮廷的答複。


    陸榮廷以及唐繼堯包圍著蔡鍔,這使得蔡鍔想要資助張一凡的想法多少有些夭折,他沒有辦法出兵,而且他也不敢出兵,他害怕一旦出兵了,自己雲南兵力空虛的話,萬一被陸榮廷已經唐繼堯抄了了老家的話,自己辛辛苦苦經營的雲南不是完蛋了。


    蔡鍔也在考慮,如果陸榮廷和唐繼堯真的出兵對抗張一凡的話,自己會不會出兵呢,蔡鍔也個自己打了一個問號,他是看好張一凡不錯,如果張一凡站住腳了,他蔡鍔是會毫不猶豫的投靠他,可是現在張一凡能不能在四國聯軍的進犯下存活下來還是需要考慮的,蔡鍔不想自己竹籃打水一場空,他想幫助張一凡也是需要看清楚形勢的。


    在觀看形勢,等待戰機,謹慎小心的並不止西南的唐繼堯以及陸榮廷還有馮國璋張作霖閻錫山等人,他們都是在等待機會的,他們沒有強大的實力,隻能是在等待戰機的。他們所有的人都在進行著周密的工作,所有的人都在進行縱橫捭闔的工作,都在等帶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那一發。


    他們在等待四國聯軍以及張一凡的對戰,在等待其他有實力的軍閥的出戰,他們在積極的建立盟友的關係,但是他們又不知道誰到底是可信的,現在整個的局勢就是非常的亂,沒有誰敢輕易的出兵。


    他們這些大軍閥在等待,那些無名的小軍閥,保安團也都是在等待機會,他們從來就沒有想過要稱霸天下,至少他們當中的絕大部分是不會要想爭霸天下的,他們要的就是榮華富貴,要的就是夜夜笙歌,要的是紙醉金迷的,他們想要大一點的地盤,說話底氣大聲一點,僅此而已。


    張一凡也想要那些軍閥給自己一個明確的態度,明確的配合自己對抗四國聯軍。雖然得到的回複都是會支持自己的,可是那一些到底有多少是可信的呢,張一凡打了一個很大的問號,是的現在那些軍閥基本上是沒有怎麽動作的,可是等到他們有動作的時候,那就遲了。


    縱橫捭闔就是這樣的,聯盟,然後聯盟被破壞,再度聯盟,再度違約,就是這樣的。這並不是那些小說上的曆史人物,並沒有那一些豪氣幹雲的英雄,或者說那些英雄都是留在軍隊中充當將軍了,而不是真正的決策者。


    大家都是理智型的人,並沒有誰顯得太過笨拙的,隻有技高一籌的人才會勝利的。


    行軍打仗,作為一個軍事決策者,很多年之前孫子就已經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那就是未算勝先算敗了,打仗就是要想到最壞的情境,而不是幻想著一切都順利的情境。張一凡自然老早就已經算到了最差的情境,那就是這些有實力的軍閥以及四國聯軍同時攻擊自己,這已經是最壞的情況了,如果還是更壞一點的那就是自己的將領叛變了。


    但是張一凡相信自己的將領是不會叛變的,而且也沒有能力叛變的,隻要自己的內部沒有出現問題的話,張一凡相信自己是一定不會失敗的,頂多也就是多一些挫折而已。


    張一凡已經將大部分的優勢兵力,精銳部隊都已經掉到了沿海省份了,他相信20來個師的精銳部隊防守是沒有任何問題的,至於內陸省份的話,暫時就用民兵團配合少量的精銳軍隊防守,內陸省份的防守或許是有會有一些問題的,如果真的被那些軍閥大舉進攻的話,張一凡也準備留住人,暫時放棄地盤的打算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縱橫民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豆腐青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豆腐青菜並收藏縱橫民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