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禮平身!你叫何名字?”李煜麵帶微笑的望著下首的士卒問道。(.無彈窗廣告)


    “皇上喚我阿狗便好,我從小便亡了父母,失了名姓,在潤州隨人乞討為生,有幸得聖上賞識,入了江南兵,做了一隊斥候校尉”阿狗恭敬的應道。


    “得我賞識?這?哦!原來如此!”李煜聞言先是一愣,隨即本尊記憶湧來,他隨之明白。


    原來早年太子李弘冀為保住自己太子之位,爭奪大權,曾經將李煜流放到饒州,李煜在路上遇到一群乞丐,李煜那時年輕心軟,不忍他們流離失所,忍饑挨餓,便讓隨行的張洎安排他們,張洎便將他們之中年輕有勇力的安排到了江南大營投軍,老弱婦孺給了些銀錢打發了,不曾想無心插柳柳成蔭,無意間的善念,卻為李煜留下了一批忠誠的種子,也給了李煜一個新的計劃。


    “當年與你一同投軍的人,可還有多少人活著?”


    “回聖上,當年與我一同投軍的有二十一人,這些年征戰沙場,如今還尚在僅剩我一人”


    “唉,倒是苦了你們了,真不知當年朕動了惻隱之心,讓老師安排你們,這到底是對是錯?”李煜感慨道。


    “聖上何出此言,此生能為聖上效力,是我們兄弟的無上榮幸,若非聖上,吾輩窮其一生也隻得是一個搖尾乞食,碌碌無為之輩。


    是聖上給了我等重新做人的機會,我等兄弟時常銘記聖上大恩,但凡聖上一言!三刀六洞!割首刨心!阿狗絕不皺眉!”阿狗激動的雙目通紅的說道。


    “善!阿狗,恩?這名字不好,從今日起,朕便給你賜姓李,名忠,著你挑選精銳斥候,細作,組建軍曹司,為朕收集情報,滲透敵軍,打探消息,朕再加封你為督曹使,望你日後能全力做好朕之耳目,你,可有信心做好此事?”李煜目光灼灼的望著阿狗沉聲道。


    “阿……忠,必不負聖上重望,忠定為聖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砰!李忠望著李煜灼灼的目光,頓時跪下,重重的叩首道,額頭的瞬間磕的鮮血橫流。


    “恩,阿忠你便先下去安排吧,有任何需要可直去找賈闔,便說是朕準了的。”


    “諾!忠便先行告退了”李忠絲毫不在意頭上的傷勢,拱手行完禮方才輕聲離開。


    “孟圖先生以為此人如何?”待李忠出了大帳,李煜看著常郢沉聲問道。


    “皇上的識人之能,老朽一向甚是佩服的。”常郢也不明言,隻是不清不楚的說了這麽一句。


    “哈哈,先生言重了,阿忠初掌軍曹司,有許多地方尚有不足,還望先生能多多提點於他。”


    常郢聞言,微微點頭,算是應下李煜了。


    …………………


    玄陚關內,宋軍大營。


    曹彬臉色難看的望著從城外射的唐軍的戰書。


    戰書上隻有短短五個字:汝,可敢一戰否!羞辱,曹彬,感到一種深深的羞辱!感覺心中有一團火在燃燒一般。


    “你們可有計策可破此唐軍?”曹彬英目掃視了一眼眾人,最後停在了嶽江身上道。


    眾人眼觀鼻,鼻觀心,對視了一眼,同時選擇沉默。


    “咳!咳!”嶽江輕咳兩聲,尷尬道:“曹大人無須著急,千萬不要中了那李煜小兒的激將之計,如今的形勢,唐國勢弱,我軍勢眾,隻需靜候聖上派大軍前來,拖的越久則對我軍越有利,所以……”


    “報!聖上八百裏加急詔令!”就在這時,一傳令小校,掀簾而入,高舉一封火漆令信道。


    曹彬聽聞是趙匡胤的八百裏加急詔令,急忙上前,恭敬的接令信,拆開掃視了一遍,愁眉瞬間展開,不禁頓足笑道:“哈哈!聖上不愧是聖上,當真是深謀遠慮!智計無雙!李煜小兒,這次你必死無疑!”


    曹彬笑罷,將書信給眾人依次傳閱,眾人看完書信的瞬間不禁紛紛感到揚眉吐氣,信心暴漲。


    曹彬見眾人士氣回升,大手一揮,朗聲道:“傳本使令!回信李煜,明日本使將親領宋四萬大軍出城!與之決一死戰!”


    ………………


    唐軍大營,李煜麵露疑色的看著手中的曹彬遣人送來的應戰書。


    想了想,實在想不出緣由,李煜不禁抬頭望著常郢問道:“孟圖先生以為,這曹彬為何此次如此痛快的應戰了?”


    “老朽以為,曹彬如此而為,原因不過有三,其一,他不想再忍受羞辱,故而與我軍決一死戰,其二,宋國有變,宋主詔令他與我軍決戰,早日解決宋國的南方之患,其三,宋軍有變,讓他有了與我軍決一死戰的信心。”常郢分析道。


    “恩,如此看來,倒是有些怪異,不過,不論是何原因,若是他膽敢出的城來,朕便有信心將他留下!”李煜麵露狠色,信心勃勃的說道,不覺間,一股久居上位者的自信和霸氣的梟雄氣質外露。


    常郢聞言,眼中不著痕跡的閃過一絲精光,心中更是暗暗驚歎於李煜的初具氣勢的梟雄霸氣。


    公元975年一月,唐宋交戰進入決戰階段,一股血雨腥風的氣息逐漸彌漫在整個唐國。


    …………………………


    而此時,唐國的使者經過近一月的長途跋涉,終於到了北漢國的國都晉陽。


    晉陽皇宮大殿之中,身著金色滾龍袍,高坐於龍椅之上的北漢英武皇帝劉繼元一臉微笑的看著下首處,拱手作揖恭敬行禮的唐國使者張熙伯。


    張熙伯,字元德,唐國光祿大夫,張洎大哥,博學多才,善勇辯,為人圓滑,多與唐國朝堂中各部官員交好,他也是李煜閃電般的大清洗下,唯一一個得以保全的底子不幹淨的官員,除開張洎的原因,他的為人處世之法,深得人心也是一個極為重要的緣由。


    “唐國使者此次前來所為何事?”劉繼元輕聲問道,語氣中並未對這唐國的來使表示任何的不屑和輕視。


    “回稟漢皇,伯此此前來非為他事,乃是受我主之托,專程前來恭喜漢皇的;”張熙伯麵帶喜色,滿是皺紋的臉笑的像多綻放的菊花一般,朗聲再作揖道。


    “哦?喜從何來?”劉繼元疑惑的看著張熙伯問道。


    “哈哈,漢皇便莫要瞞著老朽了,宋國數十萬大軍南下,邊關之地兵力空虛,國中也無甚可用之兵,宋國的袞州,徐州,豫州,定州等十六個靠近北漢邊界的州縣,皆無大將鎮守,有無多少可用之兵。


    漢皇隻需派一員得力猛將領兵十萬前往攻打,屆時,以漢皇的英明神武,仁德明慧,算策高深,和漢皇的聞名天下精銳大軍,料的那些宋賊們,必定會望風而降!


    嗬嗬,不過,以漢皇的睿智,想必早已想到此事!有何必借老朽的口來說呢,”張熙伯麵無異色,神色自然的恭維道。


    “咳咳,這,哈哈,其實朕也早有此意,卻是不想被你先說了''出來,隻是不知眾愛卿以為如何?”聽到張熙伯如此恭維自己,劉繼元自是借坡下驢,“謙遜”的承認自己的英明神武。


    作者的話:


    喜歡本書的可以支持下,謝謝。。。。。開始存稿進入預備簽約模式,待簽約後會加快更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唐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百年一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百年一木並收藏南唐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