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耶律述率
看到這番混亂場麵,王殷趕忙來勸郭威:“請主公下令禁止軍士搶掠,不然民憤一起,於主公名聲不利!”郭威見好就收,反正他已經兌現了自己當初的承諾,現在是到了收回的時候。[]便下令再有掠民物者斬!郭威言出必行,誰敢不聽,城中次序頓時景然。
形勢雖有好轉,但人心不穩,郭威為了穩定局勢,率率百官去朝見李太後,哭了一通鼻子,李太後知道郭威起兵完全是劉承祐給逼出來的。李太後對郭威說:“皇帝已經崩了,現在最重要的就是再在宗室裏頭擇一位賢王嗣立,奉承大漢基業。開封尹劉承勳和武寧節度劉贇都是高祖皇帝的子嗣,你們在裏頭選一個吧。”
劉贇是河東節度使劉崇的兒子,但已經入繼劉知遠為子,郭威等人本想立劉承勳,但劉承勳是個病秧子,生活都很難自理。李太後看出了郭威的小算盤,想拿劉承勳當個傀儡,李太後便把劉承勳請出來,果然是個病號。郭威隻好做罷,和眾人議定推戴劉贇為皇帝。派老太師馮道出馬,去徐州請劉贇過來。
馮道是個什麽樣的人物,早就得道成仙了,一眼看出郭威的心思。走之前故意問郭威:“郭大人,你真心擁戴武寧?”郭威怕被這個老家夥當眾給他揭了老底,急了,當即指天劃地:“天皇皇、地皇皇、我郭威要說半句假話,來世變做黃鼠狼!”馮道眯眯眼,笑嗬嗬的去了。
這時鎮、定諸州快馬告急:遼世宗耶律阮派大軍南侵漢境,契丹軍在河北腹地橫衝直撞,連下安平(今河北安平)、束鹿(今河北束鹿)。鎮、定諸州守將急向汴梁告急。
漢朝各藩中實力最強的,除了郭威就是河東節度使劉崇。劉崇得知劉承祐在趙村被殺,郭威已經入汴的消息,準備盡起河東精銳南下和郭威決戰,劉家的天下豈能落到這個郭雀兒手裏。不過劉崇又聽說劉贇要當皇帝,大喜:“我兒子做大漢天子,我就是皇上他爹,這回放心了。”
郭威為了麻痹劉崇,給劉崇寫了封信:“武定軍聰明英武,真為社稷主,所以朝議擁立。至於我麽,我臉上刺著一隻鳥,象我這樣的醜人哪能做什麽皇帝?大哥一定要相信我。[看本書最新章節請到]”郭威這番鬼話劉崇居然也信,太原少尹李驤看出郭威意圖,勸劉崇:“郭威這人大大的狡猾,主公不可輕信,應該出兵太行,給郭威製造軍事壓力,等到武寧軍即位後收兵不遲。”
其實李驤的策略還是有些保守,郭威能間接幹掉劉承祐,就不能再玩掉劉贇?對劉崇來說,最穩妥的辦法就是南下汴梁,控製朝政,號令天下。那時劉崇自立為帝可矣,立劉贇而自為太上亦可矣,可惜劉崇是個大笨蛋,居然把李驤給殺了。
李太後不懂軍務,聽說契丹南犯,現在唯一可以調動的也就是郭威了,劉崇還在太原城中準備做“太上皇”呢。隻好再讓郭威辛苦一趟,去會會契丹人。郭威當然願意,帶著大軍朝北行進。可當郭威來到澶州時,手下軍兵突然發生嘩變,軍中有會看天相的對眾人大呼:“快看,太陽旁邊升有紫氣直奪郭公馬前,此大祥兆也,當主郭公為天子!”眾人大嘩,擁住郭威大喊道:“我們已經和劉氏結下死仇,劉贇來了不會放過我們,請侍中自為天子,我們才能活命!”郭威“嚇”的花枝亂顫,連連擺手。
當兵的不管不顧,撕下一麵黃旗上前就裹在了郭威的身上,眾人伏地山呼萬歲,場麵壯觀。郭威表麵上卻痛不欲生,昏倒了好幾次,閉眼的時候郭威差點笑出來。眾人當下就擁著“預備皇帝”郭威南行還京,這一天是漢乾佑三年(公元950年)十二月二十日。
在“脅迫”郭威做皇帝的諸將中,有一位將軍,對這震憾性的場麵刻骨銘心。整整十年後,他導演了同樣的劇情,從過程到結果,絲毫不差。後人多以為這位導演很有想象力,其實不過是天下文章一大抄,炒冷飯而已。
我們都知道曆史上著名的陳橋兵變,但我們更應該知道,在陳橋兵變前十年,還有一起澶州兵變。
郭威率軍回到汴梁,而城中的文武百官已經得到兵變消息,這時誰還對劉家的表忠心?他們能賣掉石重貴,自然也能賣掉劉贇,沒人在乎名節,名節隻是給別人看的,即使別人高聲喝彩,自己又能撈到什麽?爭先恐後的跑出城去拜迎郭威。李太後也知道形勢不可逆轉,說什麽也沒用了,隻好下令讓郭威監國,以求自保。而這時名義已經是皇帝的武寧節度劉贇來到宋州(今河南商丘),被郭威的心腹郭崇威給關了禁閉,聽候處理。
剛過完新年,漢乾佑四年(公元951年)正月初五日,李太後下詔將漢朝天下傳給郭威。郭威意氣風發的禦臨崇元殿,昭告中外,自稱周朝後人,改國號為大周,將漢乾佑四年改為周廣順元年。隨後郭威就下詔為楊邠、王章、史弘肇平冤昭雪,因李業已經逃出汴梁,便將殺害自己家眷的首惡劉銖斬首。郭威沒有以怨報怨,族誅劉銖家小,足見郭威心胸何等寬廣。
也許郭威沒有想到,整整十年後,他非常器重的大將趙匡胤原封不動的照抄他的文章,從頭到尾一樣不落,易周為宋。趙匡胤“逆取順守”,很少有人責備他,畢竟趙匡胤順應了曆史潮流,完成了局部統一。郭威也是如此,雖然最後完成統一的是趙匡胤,但如果沒有郭威和柴榮打下的基礎,趙匡胤不可能如此順手。
郭威雖然也有點虛偽(政治就是一門虛偽的哲學),但畢竟郭威不殘不凶不暴,為人尚算正直,能力在五代中非常突出,名聲也是比較好的,和李嗣源有的一比。
雖然取代了後漢,郭威對劉承祐的母親李太後還是畢恭畢敬,尊為昭聖皇太後。但卻沒有放過劉贇,派人到宋州做了劉贇。劉贇真夠倒黴的,汴梁城的龍椅一天也沒坐過,就被郭威當成前朝廢帝給送終了。
太原城中的河東節度使劉崇得知兒子被殺的消息,後悔不聽李驤良言,在冰天雪地中痛哭流涕,南向大罵郭威,從此和後周互為死敵。正月十六日,劉崇在晉陽殿中稱帝,國號仍稱大漢,就是十國之一的北漢。十國除了這個北漢,其他的都建立在南方,這和五胡十六國時正好相反,十六國除了成漢建立在西南,其他的都建立在北方。
郭威的兒子都在乾佑三年汴梁事變中死光了,身邊隻有一個養子柴榮。不過能讓郭威聊慰老懷的是,柴榮不僅對自己視若生父,而且柴榮文武全才,跟隨郭威多年,能力得到了郭威和大家的公認。雖然郭威沒有明說,但所有人都知道柴榮是日後繼承帝位的不二人選。不知道柴榮是否暗中感謝過劉銖,如果不是他砍了郭威的兩個兒子,也許郭威不會讓自己當繼承人。當年的李嗣源如果沒有親生兒子,估計也會把江山傳李從珂。
太原的劉崇雖然也稱帝,但地盤太小,隻有區區十二州,難以和強大的周朝相抗衡,便學起前輩石敬瑭來。當然做的沒那麽出格,隻是稱契丹皇帝耶律述律(後改名耶律璟)為叔父,希望借契丹叔父的力量能“滅周興漢”。耶律述律巴不得有這樣的老侄子,自然歡喜異常,學起老爹耶律德光那樣,認下了劉崇。
劉崇來找他自然要讓他幫忙的,耶律述律也想到中原趟趟,便於廣順元年(公元951年)十月,出兵五萬,會合劉崇親自率領的兩萬軍隊來攻周朝的晉州(今山西臨汾)。晉州巡檢使王萬敢一麵指揮周軍固守,一麵飛使急奏京師。郭威剛剛登基,人情未必盡服,自然不能讓天下人小瞧,罵道:“劉崇老兒想學石敬瑭,也不打聽老子是怎麽混出來的,還怕你個肺!”
以“上書房大臣”,他的一拜大哥王峻為“征北大元帥”,去教訓契丹人和劉崇。哪知王峻是個大水貨,害怕契丹鐵騎,行到陝州便賴著不走了。把郭威氣的,心想你個草包不行,隻有朕親自出馬。沒想到王峻還有點戰略頭腦,立刻上奏道:“陛下千萬不能離開京師,否則兗州的慕容彥超就可能乘虛而入,京師一失,陛下大事去矣。”郭威仔細一琢磨,還真是這麽回事,慕容彥超雖然對自己稱臣,但他是劉氏的親黨,怎麽會肯向自己低頭。隻好留在汴梁,命王峻不能再泡在陝州,快點去晉州幹正事吧。
王峻知道賴下去了,隻好硬著頭皮去晉州。沒想到王峻的運氣不錯,正趕上北軍缺糧,天降大雪,老百姓都跑沒了,一時搶不到糧食,幹脆撤回去了。王峻猶豫了半天,才派馬軍都指揮使仇弘超等人去追殺劉崇,一直追到霍邑(今山西霍縣)才趕上,連砍帶劈,北軍大敗,劉崇抱頭鼠竄。吃了一個大敗仗,劉崇才真正領教過郭威的厲害,老實在太原城中呆著吧。
本部小說來自看書罔
看到這番混亂場麵,王殷趕忙來勸郭威:“請主公下令禁止軍士搶掠,不然民憤一起,於主公名聲不利!”郭威見好就收,反正他已經兌現了自己當初的承諾,現在是到了收回的時候。[]便下令再有掠民物者斬!郭威言出必行,誰敢不聽,城中次序頓時景然。
形勢雖有好轉,但人心不穩,郭威為了穩定局勢,率率百官去朝見李太後,哭了一通鼻子,李太後知道郭威起兵完全是劉承祐給逼出來的。李太後對郭威說:“皇帝已經崩了,現在最重要的就是再在宗室裏頭擇一位賢王嗣立,奉承大漢基業。開封尹劉承勳和武寧節度劉贇都是高祖皇帝的子嗣,你們在裏頭選一個吧。”
劉贇是河東節度使劉崇的兒子,但已經入繼劉知遠為子,郭威等人本想立劉承勳,但劉承勳是個病秧子,生活都很難自理。李太後看出了郭威的小算盤,想拿劉承勳當個傀儡,李太後便把劉承勳請出來,果然是個病號。郭威隻好做罷,和眾人議定推戴劉贇為皇帝。派老太師馮道出馬,去徐州請劉贇過來。
馮道是個什麽樣的人物,早就得道成仙了,一眼看出郭威的心思。走之前故意問郭威:“郭大人,你真心擁戴武寧?”郭威怕被這個老家夥當眾給他揭了老底,急了,當即指天劃地:“天皇皇、地皇皇、我郭威要說半句假話,來世變做黃鼠狼!”馮道眯眯眼,笑嗬嗬的去了。
這時鎮、定諸州快馬告急:遼世宗耶律阮派大軍南侵漢境,契丹軍在河北腹地橫衝直撞,連下安平(今河北安平)、束鹿(今河北束鹿)。鎮、定諸州守將急向汴梁告急。
漢朝各藩中實力最強的,除了郭威就是河東節度使劉崇。劉崇得知劉承祐在趙村被殺,郭威已經入汴的消息,準備盡起河東精銳南下和郭威決戰,劉家的天下豈能落到這個郭雀兒手裏。不過劉崇又聽說劉贇要當皇帝,大喜:“我兒子做大漢天子,我就是皇上他爹,這回放心了。”
郭威為了麻痹劉崇,給劉崇寫了封信:“武定軍聰明英武,真為社稷主,所以朝議擁立。至於我麽,我臉上刺著一隻鳥,象我這樣的醜人哪能做什麽皇帝?大哥一定要相信我。[看本書最新章節請到]”郭威這番鬼話劉崇居然也信,太原少尹李驤看出郭威意圖,勸劉崇:“郭威這人大大的狡猾,主公不可輕信,應該出兵太行,給郭威製造軍事壓力,等到武寧軍即位後收兵不遲。”
其實李驤的策略還是有些保守,郭威能間接幹掉劉承祐,就不能再玩掉劉贇?對劉崇來說,最穩妥的辦法就是南下汴梁,控製朝政,號令天下。那時劉崇自立為帝可矣,立劉贇而自為太上亦可矣,可惜劉崇是個大笨蛋,居然把李驤給殺了。
李太後不懂軍務,聽說契丹南犯,現在唯一可以調動的也就是郭威了,劉崇還在太原城中準備做“太上皇”呢。隻好再讓郭威辛苦一趟,去會會契丹人。郭威當然願意,帶著大軍朝北行進。可當郭威來到澶州時,手下軍兵突然發生嘩變,軍中有會看天相的對眾人大呼:“快看,太陽旁邊升有紫氣直奪郭公馬前,此大祥兆也,當主郭公為天子!”眾人大嘩,擁住郭威大喊道:“我們已經和劉氏結下死仇,劉贇來了不會放過我們,請侍中自為天子,我們才能活命!”郭威“嚇”的花枝亂顫,連連擺手。
當兵的不管不顧,撕下一麵黃旗上前就裹在了郭威的身上,眾人伏地山呼萬歲,場麵壯觀。郭威表麵上卻痛不欲生,昏倒了好幾次,閉眼的時候郭威差點笑出來。眾人當下就擁著“預備皇帝”郭威南行還京,這一天是漢乾佑三年(公元950年)十二月二十日。
在“脅迫”郭威做皇帝的諸將中,有一位將軍,對這震憾性的場麵刻骨銘心。整整十年後,他導演了同樣的劇情,從過程到結果,絲毫不差。後人多以為這位導演很有想象力,其實不過是天下文章一大抄,炒冷飯而已。
我們都知道曆史上著名的陳橋兵變,但我們更應該知道,在陳橋兵變前十年,還有一起澶州兵變。
郭威率軍回到汴梁,而城中的文武百官已經得到兵變消息,這時誰還對劉家的表忠心?他們能賣掉石重貴,自然也能賣掉劉贇,沒人在乎名節,名節隻是給別人看的,即使別人高聲喝彩,自己又能撈到什麽?爭先恐後的跑出城去拜迎郭威。李太後也知道形勢不可逆轉,說什麽也沒用了,隻好下令讓郭威監國,以求自保。而這時名義已經是皇帝的武寧節度劉贇來到宋州(今河南商丘),被郭威的心腹郭崇威給關了禁閉,聽候處理。
剛過完新年,漢乾佑四年(公元951年)正月初五日,李太後下詔將漢朝天下傳給郭威。郭威意氣風發的禦臨崇元殿,昭告中外,自稱周朝後人,改國號為大周,將漢乾佑四年改為周廣順元年。隨後郭威就下詔為楊邠、王章、史弘肇平冤昭雪,因李業已經逃出汴梁,便將殺害自己家眷的首惡劉銖斬首。郭威沒有以怨報怨,族誅劉銖家小,足見郭威心胸何等寬廣。
也許郭威沒有想到,整整十年後,他非常器重的大將趙匡胤原封不動的照抄他的文章,從頭到尾一樣不落,易周為宋。趙匡胤“逆取順守”,很少有人責備他,畢竟趙匡胤順應了曆史潮流,完成了局部統一。郭威也是如此,雖然最後完成統一的是趙匡胤,但如果沒有郭威和柴榮打下的基礎,趙匡胤不可能如此順手。
郭威雖然也有點虛偽(政治就是一門虛偽的哲學),但畢竟郭威不殘不凶不暴,為人尚算正直,能力在五代中非常突出,名聲也是比較好的,和李嗣源有的一比。
雖然取代了後漢,郭威對劉承祐的母親李太後還是畢恭畢敬,尊為昭聖皇太後。但卻沒有放過劉贇,派人到宋州做了劉贇。劉贇真夠倒黴的,汴梁城的龍椅一天也沒坐過,就被郭威當成前朝廢帝給送終了。
太原城中的河東節度使劉崇得知兒子被殺的消息,後悔不聽李驤良言,在冰天雪地中痛哭流涕,南向大罵郭威,從此和後周互為死敵。正月十六日,劉崇在晉陽殿中稱帝,國號仍稱大漢,就是十國之一的北漢。十國除了這個北漢,其他的都建立在南方,這和五胡十六國時正好相反,十六國除了成漢建立在西南,其他的都建立在北方。
郭威的兒子都在乾佑三年汴梁事變中死光了,身邊隻有一個養子柴榮。不過能讓郭威聊慰老懷的是,柴榮不僅對自己視若生父,而且柴榮文武全才,跟隨郭威多年,能力得到了郭威和大家的公認。雖然郭威沒有明說,但所有人都知道柴榮是日後繼承帝位的不二人選。不知道柴榮是否暗中感謝過劉銖,如果不是他砍了郭威的兩個兒子,也許郭威不會讓自己當繼承人。當年的李嗣源如果沒有親生兒子,估計也會把江山傳李從珂。
太原的劉崇雖然也稱帝,但地盤太小,隻有區區十二州,難以和強大的周朝相抗衡,便學起前輩石敬瑭來。當然做的沒那麽出格,隻是稱契丹皇帝耶律述律(後改名耶律璟)為叔父,希望借契丹叔父的力量能“滅周興漢”。耶律述律巴不得有這樣的老侄子,自然歡喜異常,學起老爹耶律德光那樣,認下了劉崇。
劉崇來找他自然要讓他幫忙的,耶律述律也想到中原趟趟,便於廣順元年(公元951年)十月,出兵五萬,會合劉崇親自率領的兩萬軍隊來攻周朝的晉州(今山西臨汾)。晉州巡檢使王萬敢一麵指揮周軍固守,一麵飛使急奏京師。郭威剛剛登基,人情未必盡服,自然不能讓天下人小瞧,罵道:“劉崇老兒想學石敬瑭,也不打聽老子是怎麽混出來的,還怕你個肺!”
以“上書房大臣”,他的一拜大哥王峻為“征北大元帥”,去教訓契丹人和劉崇。哪知王峻是個大水貨,害怕契丹鐵騎,行到陝州便賴著不走了。把郭威氣的,心想你個草包不行,隻有朕親自出馬。沒想到王峻還有點戰略頭腦,立刻上奏道:“陛下千萬不能離開京師,否則兗州的慕容彥超就可能乘虛而入,京師一失,陛下大事去矣。”郭威仔細一琢磨,還真是這麽回事,慕容彥超雖然對自己稱臣,但他是劉氏的親黨,怎麽會肯向自己低頭。隻好留在汴梁,命王峻不能再泡在陝州,快點去晉州幹正事吧。
王峻知道賴下去了,隻好硬著頭皮去晉州。沒想到王峻的運氣不錯,正趕上北軍缺糧,天降大雪,老百姓都跑沒了,一時搶不到糧食,幹脆撤回去了。王峻猶豫了半天,才派馬軍都指揮使仇弘超等人去追殺劉崇,一直追到霍邑(今山西霍縣)才趕上,連砍帶劈,北軍大敗,劉崇抱頭鼠竄。吃了一個大敗仗,劉崇才真正領教過郭威的厲害,老實在太原城中呆著吧。
本部小說來自看書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