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的時候,老夫人派了老管家叫袁吉一家子去吃晚飯。袁吉在處理好了汝陰一天的政事之後便攜妻帶子,領著一兩個家丁坐著馬車,一路向袁家的府邸走去。
到了袁家老夫人的府邸時,自有丫鬟領著袁吉等人進了袁家大堂。進了大堂之後,袁吉發現堂上已有不少人在等待了,不過大多也是袁家留守的一些婦孺罷了。袁家的嫡係子孫隻要是過了戴冠之齡都已經出仕為官了,可不像袁吉這般賴在家裏不出仕。所以現在堂上的袁家男子也是極少,除了幾個大半的孩子罷了。
袁吉見老夫人端坐在上首的案幾旁,連忙帶著自己的妻子和兒子小跑道老夫人麵前,向老夫人拱手施禮道:“孩兒拜見母親大人。”袁夫人也微笑地向著老夫人拜了個萬福道:“媳婦給婆婆請安啦。”
沒辦法,這古代的門閥世家裏是特別的講究禮儀的,縱然是你最親的母親,在拜見的時候,你也要做好了禮儀,不然被一些老夫子發現的話,那可是要詬病的。袁吉也很是痛恨這種禮儀,弄得親人之間好像隔了一堵牆似的,感覺親人不是那麽特別的親切了。可是有什麽辦法呢,生在世家門閥之中,尤其還是在這四世三公的超級大門閥裏,有時候,每個人都是身不由己的。
老夫人見袁吉他們行了禮,和藹中夾雜著一些寵溺地說道:“是阿福和阿梅啊,你們可算來了,大家可都在等著你們一家子呢,嗬嗬,快入席吧。”
袁吉向老夫人告了個罪之後,便要帶著妻子和兒子坐到一旁。袁夫人輕輕地拉扯了一下袁吉的衣角,輕聲說道:“夫君還沒有和這裏其餘的人見麵招呼呢。”袁吉聽了袁夫人這麽一說,頓時覺得自己好像失禮了,不過自己還好沒有走到自己的席位,別人恐怕也沒有發現。(.)
這時迎麵走來一位領著一個和自己的兒子差不多大的小男孩的美少婦,向袁吉微微福了福身子,甜甜道:“馮氏給三叔請安了。”這時美少婦旁邊的小男孩又脆聲地叫了袁吉一聲三叔,也叫了袁夫人一聲三嬸。
袁吉一下子蒙了,這美少婦和這個小男孩自己不認識啊,還好一旁的袁夫人不知覺得解了袁吉的圍,袁夫人彎下腰來捏了一下小男孩的臉蛋,微笑道:“耀兒真乖,嗬嗬,待會兒和平兒一起去玩,讓平兒教你武藝怎麽樣啊。”
“好哦,耀兒最喜歡和平兒哥哥在一起玩了,這幾天有好幾次沒看見平兒哥哥了。”小男孩高興地說道。
一旁袁平聽了小男孩的話之後,立馬拍了一下小男孩的肩膀,認真道:“從明天開始你就到縣衙來吧,我就教你武藝。”
“真的嗎?”小男孩睜著明亮的眼睛喜悅地問道。
“當然是真的了,我還會騙你?不信的話,我們拉鉤?”袁平兩手一插。仰著脖子說道。周圍的人都被這兩個小家夥逗得哈哈大笑。
經過這一段小插曲,袁吉也知道了這個美少婦就是自己的二哥袁術的原配夫人了,而那個小男孩便是二哥袁術的兒子,也就是自己的侄子袁耀了。
袁吉趁著這個功夫和自己的二嫂打了一聲招呼,問了一下禮,接著袁吉又向四周的那些婦人們也一個個見了禮,雖然袁吉不認識她們,但這不妨礙袁吉向她們行禮問好啊。
在問好所有人之後,袁吉他們才入了席,其實古人吃食也很是簡單,案幾上也沒有擺上多少菜,老老少少們吃吃喝喝的,不時得也說說笑笑,很快便結束了這場很是無聊的家宴。家宴結束後,不少人都向老夫人告辭離去了,隻有袁吉一家和二哥袁術一家被留了下來。
袁吉一家被留下來,那是因為老夫人有話要問袁吉。而二哥一家留了下來那是因為袁平和袁耀這兩個小家夥在一起玩耍,一時也舍不得那麽快便分離。一旁的袁夫人和二嫂也趁著這個功夫聊起了家常。
袁夫人將袁吉招入內房之後,便微笑著對袁吉說道:“阿福啊,來,這邊坐。”老夫人指了一下旁邊的席位。袁吉順著老夫人指的那個席位也不客氣地盤腿坐了下來。剛開始的時候袁吉還真不太適應這種坐法,不過時間一長袁吉也是習慣了古人的這種坐法,這也算是入鄉隨俗吧。
“阿福啊,這一個月的縣令做的怎麽樣啊?”老夫人笑嗬嗬地問道。
“孩兒在幾位賢才的輔佐之下,將這汝陰城治理得雖然說不上什麽井井有條,但也是頗為繁榮的。”袁吉對著老夫人微笑著說道。
老夫人聽了袁吉的話之後,微笑著點了點頭後,又沉聲說道:“聽說阿福最近招募了大批勞民在修繕城牆,還在城中張貼招募兩千軍士的告示。這又是為何啊?我們袁家可是四世三公,世受皇恩啊,阿福可不要做出什麽不理智的事情啊。”
袁吉聽了老夫人的話之後,不由得一愣,老夫人不會是覺得自己要造反吧。想到這,袁吉向老夫人拱了拱,苦笑著說道:“母親大人,你也知道,如今這汝陰城外頗為不太平,最近陸續有大批流民向著汝陰而來,孩兒除了要救濟這些流民外,孩兒也不能讓這流民閑著,正好這汝陰城牆已經年久失修,所以孩兒就想趁著這個機會把這汝陰城重新修繕一下罷了。”
老夫人聽了袁吉的話,不置可否,又盯著袁吉的眼睛,沉聲道:“那你招募兩千士卒又是何意呢,按照朝廷的編製,這汝陰城隻許一千縣卒啊。”
袁吉聽了老夫人的這句後後,便已經肯定了老夫人怕自己要造反,於是有些哭笑不得地說道:“要是孩兒真有造反之意,這兩千人又濟得了什麽事?到時天兵一到,孩兒還不成為齏粉啊。孩兒之所以招募這兩千士卒那是有原因的。”
老夫人聽了袁吉的話之後,想想也是,唉,還是自己太敏感了,老是以為一違朝廷之製便以為有人要造反,當年的平輿縣令不就是這樣的嗎,隻是多招募了一百餘人,便被人告發造反,結果全族被滅,這裏不乏有人故意構陷。不過老夫人擔心則亂,以為袁吉也會重蹈平輿縣令之覆轍呢。
不過聽到袁吉招募這兩千人有原因,不禁感到好奇,於是問道:“有什麽原因?”
袁吉看了老夫人一眼,微微一笑道:“母親也知道,西平縣在一個月之前被一夥匪賊所攻克,而縣令也被當場殺死。如今周圍的幾個縣的縣令也是人心慌慌的,不少縣令已經開始大規模招募鄉勇了。而我們汝陰城如今隻有五百縣卒,要是有匪賊來攻打汝陰的話,汝陰是決計抵擋不了的,所以孩兒才張貼募兵兩千的告示的。”
老夫人聽了袁吉的解釋之後,滿意的點了點頭,隨後無奈地歎息了一聲,道:“看來這大漢的天下將要大亂了。”
袁吉聽了老夫人的感歎之後不由得一怔,不會吧,連老夫人也能覺察出將要天下大亂的前兆?於是袁吉試探地問道:“母親,這大漢也已經有了四百年的根基了,怎麽會出現大亂呢?”
老夫人滿含深意地看了袁吉一眼之後,隨後悠悠地說道:“連你們這些縣令都不把朝廷的律法放在眼裏了,這大漢豈有不大亂的道理?”
袁吉聽了老夫人的話之後,差點被噎著,十分尷尬地說道:“母親…….”
“不用再說了,你也不小了,也應該有著自己的一番作為了。我們袁氏家族這一代就出了三個人傑,你大哥袁紹,二哥袁術和你,不過在母親的眼中還是最看好你的。唉,以後這汝陰的事你就放開手腳去做吧,出了什麽事有我這老婆子和你二叔頂著。”老夫人頓時顯得很是蕭索地說道。
聽了老夫人的話之後袁吉頗為感動,也很理解老夫人他們這一代人的心情,作為效忠東漢王朝一百多年的家族自然對這大漢朝還有著一絲特殊的感情。在效忠了一百年之後,突然覺得自己所效忠的王朝變成了一位遲暮的老人之後,那種失落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在原本的曆史上,漢末的不少諸侯與梟雄在起先或是立誌成為一個為大漢戍守邊疆,開疆拓土的將軍,或是成為能夠實現大漢中興的曆史名臣。可是大漢朝卻越來越讓他們失望,所謂期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也許不少人由愛而生恨,走上了自己爭霸的道路,一次又一次地踐踏著大漢的尊嚴。就是曹操這一梟雄在不斷地維護著大漢的尊嚴時,也被一些漢室之人罵為曹賊,或是漢賊,恨不得啖其肉,喝其血,這怎能不讓曹操傷心,不讓曹操心痛和失落呢,又怎能不讓那些觀望著的諸侯失望呢?曹操在悲憤之餘,隻得大聲對漢帝,對天下,對宇宙高呼:“若是沒有我曹孟德,不知有幾人稱帝幾人稱王啊!”曹操也的確做到這一點,他這一生之中也沒有憑借手中的實力逼迫漢帝退位,自己來做皇帝,他隻是要求做了一個王罷了,不過憑著曹操立下的那些功勞,做一個王那也是理所當然的。
到了袁家老夫人的府邸時,自有丫鬟領著袁吉等人進了袁家大堂。進了大堂之後,袁吉發現堂上已有不少人在等待了,不過大多也是袁家留守的一些婦孺罷了。袁家的嫡係子孫隻要是過了戴冠之齡都已經出仕為官了,可不像袁吉這般賴在家裏不出仕。所以現在堂上的袁家男子也是極少,除了幾個大半的孩子罷了。
袁吉見老夫人端坐在上首的案幾旁,連忙帶著自己的妻子和兒子小跑道老夫人麵前,向老夫人拱手施禮道:“孩兒拜見母親大人。”袁夫人也微笑地向著老夫人拜了個萬福道:“媳婦給婆婆請安啦。”
沒辦法,這古代的門閥世家裏是特別的講究禮儀的,縱然是你最親的母親,在拜見的時候,你也要做好了禮儀,不然被一些老夫子發現的話,那可是要詬病的。袁吉也很是痛恨這種禮儀,弄得親人之間好像隔了一堵牆似的,感覺親人不是那麽特別的親切了。可是有什麽辦法呢,生在世家門閥之中,尤其還是在這四世三公的超級大門閥裏,有時候,每個人都是身不由己的。
老夫人見袁吉他們行了禮,和藹中夾雜著一些寵溺地說道:“是阿福和阿梅啊,你們可算來了,大家可都在等著你們一家子呢,嗬嗬,快入席吧。”
袁吉向老夫人告了個罪之後,便要帶著妻子和兒子坐到一旁。袁夫人輕輕地拉扯了一下袁吉的衣角,輕聲說道:“夫君還沒有和這裏其餘的人見麵招呼呢。”袁吉聽了袁夫人這麽一說,頓時覺得自己好像失禮了,不過自己還好沒有走到自己的席位,別人恐怕也沒有發現。(.)
這時迎麵走來一位領著一個和自己的兒子差不多大的小男孩的美少婦,向袁吉微微福了福身子,甜甜道:“馮氏給三叔請安了。”這時美少婦旁邊的小男孩又脆聲地叫了袁吉一聲三叔,也叫了袁夫人一聲三嬸。
袁吉一下子蒙了,這美少婦和這個小男孩自己不認識啊,還好一旁的袁夫人不知覺得解了袁吉的圍,袁夫人彎下腰來捏了一下小男孩的臉蛋,微笑道:“耀兒真乖,嗬嗬,待會兒和平兒一起去玩,讓平兒教你武藝怎麽樣啊。”
“好哦,耀兒最喜歡和平兒哥哥在一起玩了,這幾天有好幾次沒看見平兒哥哥了。”小男孩高興地說道。
一旁袁平聽了小男孩的話之後,立馬拍了一下小男孩的肩膀,認真道:“從明天開始你就到縣衙來吧,我就教你武藝。”
“真的嗎?”小男孩睜著明亮的眼睛喜悅地問道。
“當然是真的了,我還會騙你?不信的話,我們拉鉤?”袁平兩手一插。仰著脖子說道。周圍的人都被這兩個小家夥逗得哈哈大笑。
經過這一段小插曲,袁吉也知道了這個美少婦就是自己的二哥袁術的原配夫人了,而那個小男孩便是二哥袁術的兒子,也就是自己的侄子袁耀了。
袁吉趁著這個功夫和自己的二嫂打了一聲招呼,問了一下禮,接著袁吉又向四周的那些婦人們也一個個見了禮,雖然袁吉不認識她們,但這不妨礙袁吉向她們行禮問好啊。
在問好所有人之後,袁吉他們才入了席,其實古人吃食也很是簡單,案幾上也沒有擺上多少菜,老老少少們吃吃喝喝的,不時得也說說笑笑,很快便結束了這場很是無聊的家宴。家宴結束後,不少人都向老夫人告辭離去了,隻有袁吉一家和二哥袁術一家被留了下來。
袁吉一家被留下來,那是因為老夫人有話要問袁吉。而二哥一家留了下來那是因為袁平和袁耀這兩個小家夥在一起玩耍,一時也舍不得那麽快便分離。一旁的袁夫人和二嫂也趁著這個功夫聊起了家常。
袁夫人將袁吉招入內房之後,便微笑著對袁吉說道:“阿福啊,來,這邊坐。”老夫人指了一下旁邊的席位。袁吉順著老夫人指的那個席位也不客氣地盤腿坐了下來。剛開始的時候袁吉還真不太適應這種坐法,不過時間一長袁吉也是習慣了古人的這種坐法,這也算是入鄉隨俗吧。
“阿福啊,這一個月的縣令做的怎麽樣啊?”老夫人笑嗬嗬地問道。
“孩兒在幾位賢才的輔佐之下,將這汝陰城治理得雖然說不上什麽井井有條,但也是頗為繁榮的。”袁吉對著老夫人微笑著說道。
老夫人聽了袁吉的話之後,微笑著點了點頭後,又沉聲說道:“聽說阿福最近招募了大批勞民在修繕城牆,還在城中張貼招募兩千軍士的告示。這又是為何啊?我們袁家可是四世三公,世受皇恩啊,阿福可不要做出什麽不理智的事情啊。”
袁吉聽了老夫人的話之後,不由得一愣,老夫人不會是覺得自己要造反吧。想到這,袁吉向老夫人拱了拱,苦笑著說道:“母親大人,你也知道,如今這汝陰城外頗為不太平,最近陸續有大批流民向著汝陰而來,孩兒除了要救濟這些流民外,孩兒也不能讓這流民閑著,正好這汝陰城牆已經年久失修,所以孩兒就想趁著這個機會把這汝陰城重新修繕一下罷了。”
老夫人聽了袁吉的話,不置可否,又盯著袁吉的眼睛,沉聲道:“那你招募兩千士卒又是何意呢,按照朝廷的編製,這汝陰城隻許一千縣卒啊。”
袁吉聽了老夫人的這句後後,便已經肯定了老夫人怕自己要造反,於是有些哭笑不得地說道:“要是孩兒真有造反之意,這兩千人又濟得了什麽事?到時天兵一到,孩兒還不成為齏粉啊。孩兒之所以招募這兩千士卒那是有原因的。”
老夫人聽了袁吉的話之後,想想也是,唉,還是自己太敏感了,老是以為一違朝廷之製便以為有人要造反,當年的平輿縣令不就是這樣的嗎,隻是多招募了一百餘人,便被人告發造反,結果全族被滅,這裏不乏有人故意構陷。不過老夫人擔心則亂,以為袁吉也會重蹈平輿縣令之覆轍呢。
不過聽到袁吉招募這兩千人有原因,不禁感到好奇,於是問道:“有什麽原因?”
袁吉看了老夫人一眼,微微一笑道:“母親也知道,西平縣在一個月之前被一夥匪賊所攻克,而縣令也被當場殺死。如今周圍的幾個縣的縣令也是人心慌慌的,不少縣令已經開始大規模招募鄉勇了。而我們汝陰城如今隻有五百縣卒,要是有匪賊來攻打汝陰的話,汝陰是決計抵擋不了的,所以孩兒才張貼募兵兩千的告示的。”
老夫人聽了袁吉的解釋之後,滿意的點了點頭,隨後無奈地歎息了一聲,道:“看來這大漢的天下將要大亂了。”
袁吉聽了老夫人的感歎之後不由得一怔,不會吧,連老夫人也能覺察出將要天下大亂的前兆?於是袁吉試探地問道:“母親,這大漢也已經有了四百年的根基了,怎麽會出現大亂呢?”
老夫人滿含深意地看了袁吉一眼之後,隨後悠悠地說道:“連你們這些縣令都不把朝廷的律法放在眼裏了,這大漢豈有不大亂的道理?”
袁吉聽了老夫人的話之後,差點被噎著,十分尷尬地說道:“母親…….”
“不用再說了,你也不小了,也應該有著自己的一番作為了。我們袁氏家族這一代就出了三個人傑,你大哥袁紹,二哥袁術和你,不過在母親的眼中還是最看好你的。唉,以後這汝陰的事你就放開手腳去做吧,出了什麽事有我這老婆子和你二叔頂著。”老夫人頓時顯得很是蕭索地說道。
聽了老夫人的話之後袁吉頗為感動,也很理解老夫人他們這一代人的心情,作為效忠東漢王朝一百多年的家族自然對這大漢朝還有著一絲特殊的感情。在效忠了一百年之後,突然覺得自己所效忠的王朝變成了一位遲暮的老人之後,那種失落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在原本的曆史上,漢末的不少諸侯與梟雄在起先或是立誌成為一個為大漢戍守邊疆,開疆拓土的將軍,或是成為能夠實現大漢中興的曆史名臣。可是大漢朝卻越來越讓他們失望,所謂期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也許不少人由愛而生恨,走上了自己爭霸的道路,一次又一次地踐踏著大漢的尊嚴。就是曹操這一梟雄在不斷地維護著大漢的尊嚴時,也被一些漢室之人罵為曹賊,或是漢賊,恨不得啖其肉,喝其血,這怎能不讓曹操傷心,不讓曹操心痛和失落呢,又怎能不讓那些觀望著的諸侯失望呢?曹操在悲憤之餘,隻得大聲對漢帝,對天下,對宇宙高呼:“若是沒有我曹孟德,不知有幾人稱帝幾人稱王啊!”曹操也的確做到這一點,他這一生之中也沒有憑借手中的實力逼迫漢帝退位,自己來做皇帝,他隻是要求做了一個王罷了,不過憑著曹操立下的那些功勞,做一個王那也是理所當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