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吉見大哥如此說,便點頭道:“好吧,就依大哥所言,不知我們說些什麽呢?”
袁烈和袁洪相視了一眼之後,見袁洪點頭之後,便轉過頭來對著袁吉微笑道:“三弟,原本我和你二哥在上山為了學這一身的武藝是並不打算出仕任何人的,也沒有什麽建功立業的打算。我們唯一的目的便是守候這袁家,守候和保護老夫人。”
袁吉聽了大哥袁烈的話之後,微微地搖了搖頭道:“兩位哥哥如此的好武藝,要是不出去做一番大事業的話,豈不是要埋沒了兩位哥哥的一身好本事?”同時心中想到,怪不得史書上袁家沒有出現什麽武將,也沒聽說過有這袁烈和袁洪兩人,感情這兩人去護衛袁家的根基去了。那麽天下間和袁家的這兩個人有著同樣的思想的人恐怕也不在少數了。
袁烈和袁洪聽了袁吉的話,苦笑的搖了搖頭,並沒有直接回複袁吉,隻是嘴角含笑道:“三弟,你以這如今的天下如何?”
袁吉微微地一愣,不知道大哥袁烈問此話的意思,於是低頭沉思了片刻之後,便小心地回問道:“不知兩位哥哥如何看待如今的天下?”
袁烈和袁洪見袁吉並沒有直接回答他們,而是將這問題反過來問他們,不禁有些無奈,隻得笑罵道:“好你個三弟,哥哥們問你話,你不答,反而借著哥哥們的問題來反問起我們來了。”
袁吉被袁烈和袁洪兩人說得有些不好意思地摸了一下腦殼道:“兩位哥哥也是剛剛學藝歸來,想必對這如今的天下有著更加深刻和直觀的了解。弟弟我足不出這汝陰城,怎知現在外麵這天下到底是如何樣子?”說完之後,袁吉又在心中嘀咕了一句道,天下將要如何?要大亂了唄。
聽了袁吉的話之後,袁烈和袁洪微微地點了點頭,對袁吉所說的話表示理解。之後兩人又偷偷地向四周仔細看了一眼,發現周圍沒有什麽人之後,這才臉麵正色而又小聲對袁吉說道:“哥哥我二人在山上與師傅一直在學習兵法武藝,忽然有一日聽到師傅說他夜觀天象時發現這大漢天下將要大亂了,要我二人藝成之時即可下山尋找明君輔佐,建功立業,以成千秋不世之功。我和你二哥對自家師傅的本事那是非常了解的,他說這天下要大亂,那也是十之八九了。”
袁吉被這兩位哥哥說得一陣錯愕,這個時代還真有能人啊,僅憑著看一下天象就知道了今後天下的大勢,可以說是這個時代的預言家了啊,而自己卻是靠著後世的史書才能知道這天下在後年便會發生黃巾起義,到時可就真的是天下大亂了。
而這大亂的持續時間可不是隻有一兩年,而是整整有一百餘年啊!黃巾之亂之後,沒有多久就發生外戚與宦官的鬥爭,接著便是董卓進京,為禍天下,各路諸侯紛紛起兵討董,然後又是各路諸侯相互混戰和爭霸天下,直到三國鼎足為止,接著便是持續幾十年的三國征伐。可以說這個時期便是天下漢人百姓最苦難的時候了,百姓們由於戰亂而流離失所者不計其數,各諸侯之間為了爭奪地盤和財富,哪管百姓們的死活,百姓也隻不過是他們爭霸天下的工具罷了。
運氣好一點碰到一些像劉表、劉璋這樣沒有什麽爭霸天下的野心的諸侯,那麽還能做個苟且安生的升鬥小民,要是碰到像董卓和曹操這樣的屠夫諸侯,那便是你最大的悲哀了,要是青壯的話,那麽還能進入軍隊混個飯吃,(有時艱難的時候恐怕飯也沒的吃,據說曹操爭霸開始的時候好像是經常缺糧的)要是老弱,沒什麽用的話,那就對不起了,直接把你製成肉幹,充作軍糧,光榮地成為“肉脯”,為他們爭霸天下做出一份小小的貢獻。
而隨著中原諸侯的相互混戰,也造成了漢王朝國力的空前虛弱。漢王朝再也不是曾今那個馬踏漠北,逐匈奴於千裏,使胡人不敢輕易地南下而牧馬,做任何事都要看漢王朝臉色的王朝了,也不再是那個發出“範我大漢者,雖遠必誅”這滾滾宏音,充滿強者霸氣的豪言的王朝了。
北方的遊牧民族在起先的時候攝於漢王朝幾百年積累下來的赫赫威名和蕩蕩凶氣,不敢對此時的漢王朝有著什麽明顯的覬覦和窺探,隻是在邊界上做著一些小打小鬧罷了。當屢次的小打小鬧之後,發現漢王朝對此沒有太大的反應時,他們的膽子也漸漸地大了起來,開始試探地對漢王朝的邊界郡縣進行搶掠,而此時的漢王朝還並沒有真正地虛弱到無藥可救的時候,雖然並沒有反擊的餘力,但是防守還是綽綽有餘的。
很自然的,那些強盜們碰了釘子,他們發現現在的漢王朝還不是他們可以撼動的了的。他們很害怕,害怕漢王朝會由此而懲罰他們,於是他們急忙派人向漢王朝遞交了臣服的文書,並為自己所為而道歉。而此時的漢王朝的實際代言人是曹操,而曹操也是一個立誌做一個馬踏漠北的“冠軍侯”,現在自己還要和北方的霸主袁紹爭奪河北,哪有時間和空間來對付這些強盜呢,於是隻能接受了那些強盜的臣服和道歉。
而那些強盜們在漢王朝接受了他們的道歉之後,頓時放下心來,在一頓時間裏也消停了對大漢王朝的騷擾,但是強盜便是強盜,你能指望強盜會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嗎?顯然是不可能的,強盜也是要生活的,強盜也是有理想的,他們對中原的花花世界一直有著一絲執著的憧憬。在消停一段時間後,他們又露出了他們那猙獰的獠牙,又對漢王朝起了覬覦之心。
而此時曹操已經擊敗了袁紹,統一了河北之地,成了新一代的北方霸主,他怎麽能容忍那些強盜們如此的反複?於是親點大軍,率領帳下的兒郎們堅決地反擊,將那些強盜們打得丟盔棄甲,潰不成軍。漢軍一路追亡逐北,直到把那些強盜追趕到再也看不見為止。
那些強盜們現在是真正地被打得害怕了,他們終於記得自己的祖先曾經也是被漢軍打得如此狼狽,如此逃竄的,但心中對大漢除了一絲的敬畏之外,還有著一絲的仇恨。
曾經匈奴人的祖先當時是何其強大,還不是被比其更為強大的漢軍打得一路奔逃,最後在走投無路的時候,一部分臣服與了大漢,做了大漢的走狗和鷹犬,而另一部分不肯臣服的也隻能默默地含著淚水,放棄世代生活的大草原隻得冒著絕種的危險穿過茫茫的戈壁和大沙漠,向著遙遠的西方遷徙而去。而這些遷徙到西方的匈奴人在發現西方有著另一片天地之後,如何欣喜若狂,如何在那些西方掀起了一番腥風血雨,給那些西方人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之後,又如何建立了匈牙利那就不提了。
而在此後的幾十年裏,北方的邊境終於清寧了,但是更大的仇恨也在醞釀著。當大漢朝終於在各諸侯爭霸,尊嚴被踐踏完之後,轟然倒塌的時候,北方的強盜們還是沒有任何的動作,因為那個給他們帶去痛苦的屠夫曹操的子孫還在。終於有一天他們等到了,等到了曹操的子孫被人拉了下來,他們也已經沒有什麽顧忌的了。現在的中原王朝經過持續一百餘年的動亂之後已經變得虛弱不堪了,現在是他們張開獠牙和報複那些曾經給他們帶來痛苦的漢人的時候了。
他們經過一百多年來的積蓄,已經做好了南下的準備。無論是北方的,還是西邊的,所有的強盜好像在同一時刻都得到了進攻中原王朝的訊息。他們如蟻潮一般湧向中原,他們一路上燒殺搶掠,盡情地做著自己想做的一切事情。而此時的中原王朝已經沒有任何能力去阻止那些強盜所做的一切天人共怒的事情了,強盜們實在是太多了,就算現在中原王朝的所有漢人都拿起武器和那些強盜拚鬥,在人數上也是不及的,更重要的是現在自己在一百年的內耗中已經變得很是虛弱了,對此也是無能為力,也隻能眼睜睜地看著那些強盜在自己的家園中肆意踐踏。而最後自己也隻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也被那些強盜消滅。
從此以後,漢人百姓們在異族的鐵蹄下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每天都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再也沒有了人身的自由,而且漢人也被當成牲口一樣圈養著,不時地成為異族口中的食物和桌上的盤中餐。在北方的大地上,每時每刻都發生著屠殺漢人的事情,異族之人以屠殺漢人為樂,以吃食漢人為榮,北方漢人幾乎為之滅絕。這一段時期,是漢民族最為黑暗、最為屈辱的時期,緊接著便是華夏大地幾百年的南北朝對峙時期,動蕩與戰亂無時無刻不伴隨著百姓,而這超級大亂世的起源不就是這大漢朝末年的各諸侯混戰,導致中原民力衰竭,國力衰退所造成的嗎?
想到這,袁吉暗暗地攥緊了手心,既然自己已經到了這個漢末的時代,那麽說明這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是上天讓自己到了這個時代,是要借自己手來阻止那個悲劇時代的到來。雖然那些異族今後也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一些後人也會說在兩晉南北朝時期那是中華民族的大融合時期,但是那種融合是建立在漢民族的血與淚之上的,這種融合不要也罷。
袁烈與袁洪見袁吉聽了自己二人的話低頭沉思之後,時而露出悲憫世人之狀,時而又露出悲憤至極的神態,兩人麵麵相覷,不知道是怎麽一回事,以為袁吉乍聽這天下要大亂,有些接受不了呢,哪知袁吉聽到天下要大亂後,已經想到一百之後的事情?
“三弟,不要這樣,在聽到師傅說到這天下將要大亂的時候,我們也如同你這般是萬分的不信的。”袁烈安慰著袁吉說道。
袁吉被大哥袁烈這麽一說,頓時回過神來,轉過臉麵對著袁烈和袁洪擠出一絲笑容,道:“兩位哥哥放心,吉沒事,吉隻是想到這天下將要大亂之後,這天下的百姓恐怕將要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了,不知這天下之大,何處才能是他們的一方淨土呢。”
袁烈和袁洪聽了袁吉的話之後,沉默了半晌,之後聲音略帶沉重地說道:“不瞞三弟,哥哥二人在下山的時候,一路上已經看到了不少已經流離失所的百姓了。他們遠離家鄉,或是因為家鄉出現災害,或是因為鄉紳惡霸盤奪的厲害,在家鄉實在是活不下去了,所以隻能在外麵討點生活,可是在外哪有那麽容易的?所經過的郡縣幾乎都將他們視作流民乞丐,好一點的郡縣還能給他們一些吃食,或是收留一部分,差一點的郡縣別說是收留了,能夠給一些吃食已是莫大的恩賜。”
聽了大哥袁烈所說,袁吉一陣默然,自己的汝陰縣還收留了不少流民呢。隻聽袁烈繼續說道:“這一路上我們所見過的流民也多了,起先我和你二哥還救助了一番,不過見得多了也是救助不過來了,也就聽之任之,隨他而去吧。不過我們在流民之中也見過不少身穿道袍之人。”
袁吉一聽袁烈說這流民之中居然還有身穿道袍之人,不禁覺得有些奇怪,這些身穿道袍的人,豈不就是所謂的道士了嗎,於是袁吉問道:“為何這流民之中會有身穿道袍之人呢?這些身穿道袍之人在流民之中到底做些什麽呢?”
袁烈見袁吉奇怪,不禁露出一絲微笑,向著一旁的袁洪努了努嘴,道:“二弟,還是你來為三弟解惑吧。”
袁烈和袁洪相視了一眼之後,見袁洪點頭之後,便轉過頭來對著袁吉微笑道:“三弟,原本我和你二哥在上山為了學這一身的武藝是並不打算出仕任何人的,也沒有什麽建功立業的打算。我們唯一的目的便是守候這袁家,守候和保護老夫人。”
袁吉聽了大哥袁烈的話之後,微微地搖了搖頭道:“兩位哥哥如此的好武藝,要是不出去做一番大事業的話,豈不是要埋沒了兩位哥哥的一身好本事?”同時心中想到,怪不得史書上袁家沒有出現什麽武將,也沒聽說過有這袁烈和袁洪兩人,感情這兩人去護衛袁家的根基去了。那麽天下間和袁家的這兩個人有著同樣的思想的人恐怕也不在少數了。
袁烈和袁洪聽了袁吉的話,苦笑的搖了搖頭,並沒有直接回複袁吉,隻是嘴角含笑道:“三弟,你以這如今的天下如何?”
袁吉微微地一愣,不知道大哥袁烈問此話的意思,於是低頭沉思了片刻之後,便小心地回問道:“不知兩位哥哥如何看待如今的天下?”
袁烈和袁洪見袁吉並沒有直接回答他們,而是將這問題反過來問他們,不禁有些無奈,隻得笑罵道:“好你個三弟,哥哥們問你話,你不答,反而借著哥哥們的問題來反問起我們來了。”
袁吉被袁烈和袁洪兩人說得有些不好意思地摸了一下腦殼道:“兩位哥哥也是剛剛學藝歸來,想必對這如今的天下有著更加深刻和直觀的了解。弟弟我足不出這汝陰城,怎知現在外麵這天下到底是如何樣子?”說完之後,袁吉又在心中嘀咕了一句道,天下將要如何?要大亂了唄。
聽了袁吉的話之後,袁烈和袁洪微微地點了點頭,對袁吉所說的話表示理解。之後兩人又偷偷地向四周仔細看了一眼,發現周圍沒有什麽人之後,這才臉麵正色而又小聲對袁吉說道:“哥哥我二人在山上與師傅一直在學習兵法武藝,忽然有一日聽到師傅說他夜觀天象時發現這大漢天下將要大亂了,要我二人藝成之時即可下山尋找明君輔佐,建功立業,以成千秋不世之功。我和你二哥對自家師傅的本事那是非常了解的,他說這天下要大亂,那也是十之八九了。”
袁吉被這兩位哥哥說得一陣錯愕,這個時代還真有能人啊,僅憑著看一下天象就知道了今後天下的大勢,可以說是這個時代的預言家了啊,而自己卻是靠著後世的史書才能知道這天下在後年便會發生黃巾起義,到時可就真的是天下大亂了。
而這大亂的持續時間可不是隻有一兩年,而是整整有一百餘年啊!黃巾之亂之後,沒有多久就發生外戚與宦官的鬥爭,接著便是董卓進京,為禍天下,各路諸侯紛紛起兵討董,然後又是各路諸侯相互混戰和爭霸天下,直到三國鼎足為止,接著便是持續幾十年的三國征伐。可以說這個時期便是天下漢人百姓最苦難的時候了,百姓們由於戰亂而流離失所者不計其數,各諸侯之間為了爭奪地盤和財富,哪管百姓們的死活,百姓也隻不過是他們爭霸天下的工具罷了。
運氣好一點碰到一些像劉表、劉璋這樣沒有什麽爭霸天下的野心的諸侯,那麽還能做個苟且安生的升鬥小民,要是碰到像董卓和曹操這樣的屠夫諸侯,那便是你最大的悲哀了,要是青壯的話,那麽還能進入軍隊混個飯吃,(有時艱難的時候恐怕飯也沒的吃,據說曹操爭霸開始的時候好像是經常缺糧的)要是老弱,沒什麽用的話,那就對不起了,直接把你製成肉幹,充作軍糧,光榮地成為“肉脯”,為他們爭霸天下做出一份小小的貢獻。
而隨著中原諸侯的相互混戰,也造成了漢王朝國力的空前虛弱。漢王朝再也不是曾今那個馬踏漠北,逐匈奴於千裏,使胡人不敢輕易地南下而牧馬,做任何事都要看漢王朝臉色的王朝了,也不再是那個發出“範我大漢者,雖遠必誅”這滾滾宏音,充滿強者霸氣的豪言的王朝了。
北方的遊牧民族在起先的時候攝於漢王朝幾百年積累下來的赫赫威名和蕩蕩凶氣,不敢對此時的漢王朝有著什麽明顯的覬覦和窺探,隻是在邊界上做著一些小打小鬧罷了。當屢次的小打小鬧之後,發現漢王朝對此沒有太大的反應時,他們的膽子也漸漸地大了起來,開始試探地對漢王朝的邊界郡縣進行搶掠,而此時的漢王朝還並沒有真正地虛弱到無藥可救的時候,雖然並沒有反擊的餘力,但是防守還是綽綽有餘的。
很自然的,那些強盜們碰了釘子,他們發現現在的漢王朝還不是他們可以撼動的了的。他們很害怕,害怕漢王朝會由此而懲罰他們,於是他們急忙派人向漢王朝遞交了臣服的文書,並為自己所為而道歉。而此時的漢王朝的實際代言人是曹操,而曹操也是一個立誌做一個馬踏漠北的“冠軍侯”,現在自己還要和北方的霸主袁紹爭奪河北,哪有時間和空間來對付這些強盜呢,於是隻能接受了那些強盜的臣服和道歉。
而那些強盜們在漢王朝接受了他們的道歉之後,頓時放下心來,在一頓時間裏也消停了對大漢王朝的騷擾,但是強盜便是強盜,你能指望強盜會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嗎?顯然是不可能的,強盜也是要生活的,強盜也是有理想的,他們對中原的花花世界一直有著一絲執著的憧憬。在消停一段時間後,他們又露出了他們那猙獰的獠牙,又對漢王朝起了覬覦之心。
而此時曹操已經擊敗了袁紹,統一了河北之地,成了新一代的北方霸主,他怎麽能容忍那些強盜們如此的反複?於是親點大軍,率領帳下的兒郎們堅決地反擊,將那些強盜們打得丟盔棄甲,潰不成軍。漢軍一路追亡逐北,直到把那些強盜追趕到再也看不見為止。
那些強盜們現在是真正地被打得害怕了,他們終於記得自己的祖先曾經也是被漢軍打得如此狼狽,如此逃竄的,但心中對大漢除了一絲的敬畏之外,還有著一絲的仇恨。
曾經匈奴人的祖先當時是何其強大,還不是被比其更為強大的漢軍打得一路奔逃,最後在走投無路的時候,一部分臣服與了大漢,做了大漢的走狗和鷹犬,而另一部分不肯臣服的也隻能默默地含著淚水,放棄世代生活的大草原隻得冒著絕種的危險穿過茫茫的戈壁和大沙漠,向著遙遠的西方遷徙而去。而這些遷徙到西方的匈奴人在發現西方有著另一片天地之後,如何欣喜若狂,如何在那些西方掀起了一番腥風血雨,給那些西方人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之後,又如何建立了匈牙利那就不提了。
而在此後的幾十年裏,北方的邊境終於清寧了,但是更大的仇恨也在醞釀著。當大漢朝終於在各諸侯爭霸,尊嚴被踐踏完之後,轟然倒塌的時候,北方的強盜們還是沒有任何的動作,因為那個給他們帶去痛苦的屠夫曹操的子孫還在。終於有一天他們等到了,等到了曹操的子孫被人拉了下來,他們也已經沒有什麽顧忌的了。現在的中原王朝經過持續一百餘年的動亂之後已經變得虛弱不堪了,現在是他們張開獠牙和報複那些曾經給他們帶來痛苦的漢人的時候了。
他們經過一百多年來的積蓄,已經做好了南下的準備。無論是北方的,還是西邊的,所有的強盜好像在同一時刻都得到了進攻中原王朝的訊息。他們如蟻潮一般湧向中原,他們一路上燒殺搶掠,盡情地做著自己想做的一切事情。而此時的中原王朝已經沒有任何能力去阻止那些強盜所做的一切天人共怒的事情了,強盜們實在是太多了,就算現在中原王朝的所有漢人都拿起武器和那些強盜拚鬥,在人數上也是不及的,更重要的是現在自己在一百年的內耗中已經變得很是虛弱了,對此也是無能為力,也隻能眼睜睜地看著那些強盜在自己的家園中肆意踐踏。而最後自己也隻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也被那些強盜消滅。
從此以後,漢人百姓們在異族的鐵蹄下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每天都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再也沒有了人身的自由,而且漢人也被當成牲口一樣圈養著,不時地成為異族口中的食物和桌上的盤中餐。在北方的大地上,每時每刻都發生著屠殺漢人的事情,異族之人以屠殺漢人為樂,以吃食漢人為榮,北方漢人幾乎為之滅絕。這一段時期,是漢民族最為黑暗、最為屈辱的時期,緊接著便是華夏大地幾百年的南北朝對峙時期,動蕩與戰亂無時無刻不伴隨著百姓,而這超級大亂世的起源不就是這大漢朝末年的各諸侯混戰,導致中原民力衰竭,國力衰退所造成的嗎?
想到這,袁吉暗暗地攥緊了手心,既然自己已經到了這個漢末的時代,那麽說明這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是上天讓自己到了這個時代,是要借自己手來阻止那個悲劇時代的到來。雖然那些異族今後也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一些後人也會說在兩晉南北朝時期那是中華民族的大融合時期,但是那種融合是建立在漢民族的血與淚之上的,這種融合不要也罷。
袁烈與袁洪見袁吉聽了自己二人的話低頭沉思之後,時而露出悲憫世人之狀,時而又露出悲憤至極的神態,兩人麵麵相覷,不知道是怎麽一回事,以為袁吉乍聽這天下要大亂,有些接受不了呢,哪知袁吉聽到天下要大亂後,已經想到一百之後的事情?
“三弟,不要這樣,在聽到師傅說到這天下將要大亂的時候,我們也如同你這般是萬分的不信的。”袁烈安慰著袁吉說道。
袁吉被大哥袁烈這麽一說,頓時回過神來,轉過臉麵對著袁烈和袁洪擠出一絲笑容,道:“兩位哥哥放心,吉沒事,吉隻是想到這天下將要大亂之後,這天下的百姓恐怕將要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了,不知這天下之大,何處才能是他們的一方淨土呢。”
袁烈和袁洪聽了袁吉的話之後,沉默了半晌,之後聲音略帶沉重地說道:“不瞞三弟,哥哥二人在下山的時候,一路上已經看到了不少已經流離失所的百姓了。他們遠離家鄉,或是因為家鄉出現災害,或是因為鄉紳惡霸盤奪的厲害,在家鄉實在是活不下去了,所以隻能在外麵討點生活,可是在外哪有那麽容易的?所經過的郡縣幾乎都將他們視作流民乞丐,好一點的郡縣還能給他們一些吃食,或是收留一部分,差一點的郡縣別說是收留了,能夠給一些吃食已是莫大的恩賜。”
聽了大哥袁烈所說,袁吉一陣默然,自己的汝陰縣還收留了不少流民呢。隻聽袁烈繼續說道:“這一路上我們所見過的流民也多了,起先我和你二哥還救助了一番,不過見得多了也是救助不過來了,也就聽之任之,隨他而去吧。不過我們在流民之中也見過不少身穿道袍之人。”
袁吉一聽袁烈說這流民之中居然還有身穿道袍之人,不禁覺得有些奇怪,這些身穿道袍的人,豈不就是所謂的道士了嗎,於是袁吉問道:“為何這流民之中會有身穿道袍之人呢?這些身穿道袍之人在流民之中到底做些什麽呢?”
袁烈見袁吉奇怪,不禁露出一絲微笑,向著一旁的袁洪努了努嘴,道:“二弟,還是你來為三弟解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