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與王匡幾人邁步向前走去的袁紹忽然聽到袁吉口中喊出了董卓二字,激靈靈地打了個寒顫。自己怎麽把城外的那個董卓給忘了?那家夥可是連大將軍何進都要顧忌的人啊!
想到這,袁紹忙停下了腳步,回過頭來,看了袁吉一眼道:“少偉提醒的是!”接著又扭頭與王匡等人道:“這慶賀之宴我們改天再吃,為今最為主要的正如少偉之言。城外虎狼未去,我等還是小心為是!”
王匡等人遂點了點頭,對著袁紹與袁吉抱了一拳之後便各自回營去整頓兵馬。
袁吉見袁紹終於聽了自己的忠言,心中頓時鬆了一口氣。若是這袁紹不聽自己的言語,那麽自己也要替他將這洛陽除了北軍以外的兵馬全部給召到手中。須知現在可是一個非常危急的關頭,曆史正朝著現實一步一步地前進著。城外的董卓不知道在什麽時候便入了這洛陽城,不知什麽時候便掌握了城中的權利。
此時此刻若是手中握有一隊人馬,那也是一股力量,至少會讓董卓顧忌,使他將來入了洛陽之後做什麽事情都要先考慮一下。
“大兄!此時刻不容緩,說不定那董卓正在打量著洛陽城中部隊群龍無首的主意呢!吉這便告辭,去西營安撫軍士了。”袁吉見袁紹聽了自己的話,還沒有露出什麽急迫的神色,隻得又加了一下猛料。接著便向袁紹拱手告辭,帶著陳到和紀靈等人直奔西營。
西營裏的西園軍狀態還是如原來一般沒有什麽太大的變故,主要還是因為這西園軍原來的主帥便是袁吉和曹操兩人,此時還是他們二人。
由於袁吉救駕有功被封為了虎賁中郎將,官級升了很大的一級,所以原來所帶的兵馬數量肯定不太合適。於是袁吉便遣曹操到盧植那裏將原來屬於西園的八千人馬給重新索要回來。
如今西園的兵馬已經多了起來,而在自己身邊的隻有曹操、鮑信和淳於瓊三人,袁吉便準備分配給曹操五千人馬,鮑信和淳於瓊兩人各三千人馬。
待得曹操從盧植那中營回來的時候,曹操很是興奮地對袁吉說道:“少偉,盧太尉讓我來感激與你,說多虧了你的提醒,這才不失北軍兩萬人馬!”
“北軍到底出了什麽事情,使得盧太尉要感謝與我?”袁吉有些疑惑地問著曹操,雖然心中已有了幾分猜測,但是還想從曹操的口中聽到確切的消息。
“少偉,你不會不知道吧,若是你不知道的話,又為何要提醒盧太尉呢?”曹操瞪著細眼問道。
袁吉苦笑一聲,搖了搖頭道:“我心中隻有猜測,並不太確定而已。難道真的與城外的那位有關?”
曹擦點了點頭,露出一臉的陰沉之色,道:“真沒想到那董卓對這洛陽城中的北軍打起了主意。不知道其到底有何居心!”
一旁的鮑信冷哼了一聲道:“這董卓打起群龍無首的北軍主意,其野心昭然若揭,無非就是想要掌控兵馬,進而進入洛陽…….”說著說著,鮑信的臉色卻是越發得鐵青,攥了攥拳頭,抬頭對著袁吉、曹操和淳於瓊說道:“如今這城外的董卓手握兵馬,而其又想對城中的兵馬染指,其心可誅,若不趁此將此人快速除去,將來恐非朝廷與社稷之福!”
袁吉心中對鮑信所說的話已經是萬分的讚同,可不是嘛,這曆史上的董卓入了洛陽之後,先是廢立皇帝,使得漢家王朝的臉麵蕩然無存,接著便是飛揚跋扈,淩駕朝中文武大臣之上,做著許多淫亂的事情,使得大漢天子的威嚴在天下有野心的人心中變得更加得不值一提,進而拉開了今後將近幾百年的亂世序幕。
“那麽依允誠之意,我等該怎樣對待城外的董卓呢?”雖然心中已經知道鮑信將要說出什麽樣的話來,但是袁吉還是忍不住問出了這句話,因為這便是說話的規矩。
果然,隻聽鮑信握了一拳道:“趁那董卓如今兵馬稀少,立足未穩之機,引兵擊之,將其擒殺,方可令社稷高枕無憂!”
鮑信一說出這樣的話,並沒有引起周圍任何人的驚訝,因為眾人已經猜測得出鮑信對城外董卓的態度。(.好看的小說)其實袁吉心中早已決定要在此時開始改變曆史,決定改變曆史的原因之一便是要阻止這西北董卓進京禍害城中的百姓,保護包括自己的叔父在內的廣大百姓的生命不受董卓的侵害。
立在袁吉身旁的曹操低沉沉思了少許,之後抬起頭來,看了袁吉、鮑信等人一眼建議道:“誅除董卓茲事體大,理應與本初等人商量一下才是,之後我等再一起請示一下盧太尉!”
此時洛陽中不說這武將官職中最大,手中所握兵馬實權最多的就隻有盧植和袁紹了,所以眾人在聽到曹操的建議之後,並沒有反對,皆是讚同地點了點頭。有了京師中兩大兵馬巨頭的同意,這誅除董卓行事起來就方便多了!
不過今日卻是去不成了,主要的原因便在於不管是袁吉這邊,就是盧植和袁紹那邊都在整頓和安撫手下的兵馬。
次日清晨,袁吉、曹操、鮑信和淳於瓊四人騎馬來到袁紹的府邸,和袁紹商量著誅除城外董卓的事情。
一入袁紹府中,袁吉便開門見山道:“董卓乃西北虎狼,手握西涼精銳猶不滿足,還窺伺洛陽城中我等手下兵馬,可見其有不臣之心,當速速除去!”
袁紹訝然了一下,隨後沉默不語,接著臉上露出一股憂色,道:“今日探子來報,那西涼董卓的援兵已經抵達。”
“啊!那董卓的援兵有幾何?”曹操驚訝道。
袁紹搖了搖頭道:“隻見其營中旌旗漫天,不知凡幾,不過少說也有十萬餘人!”
曹操聽罷,沉思少許,接著便露出狐疑的神色,道:“恐是疑兵之計!”
“吾開始亦認為那董卓營中有如此多旌旗定是虛張聲勢,故布疑兵。不過據探子來報,今日淩晨有大股西涼軍士入那董卓營寨,想必不會有錯!”袁紹滿臉擔憂道。
眾人沉默不語,袁吉腦中卻是急速地轉動,仔細地思考著史書上那董卓進京地片段。史書上明明說這董卓初次進京的時候可是隻有三千輕騎的,其他的部隊可都是落在在後麵的。昨天看到的董卓,其手下的確正如史書上所說的那樣隻有三千人,怎麽現在一夜之間,援軍便全到了呢?之後袁吉的大腦猛地一震,似乎想到了什麽!
鮑信見袁紹擔憂董卓兵多,於是勸慰道:“董卓擁兵入都,必有異誌,今不早圖,必為所製。其雖有大軍十萬,可我洛陽城中亦有精銳兵馬七萬。彼新至而來必然疲勞,我等以逸擊勞,必可勝之,將那董卓除去,國家方有寧日!”
袁吉心中一亮,沒想到這鮑信居然會說出如此的話來!我若是大哥袁紹的話,那可就一定接受了他的說法。
不過沒想到的是,袁紹卻是猶豫了少許之後,緩緩說道:“國家方寧,理應從長計議!”
袁吉等人再勸袁紹答應出兵,袁紹卻是不住搖頭,說出了大量不出兵的理由,弄得袁吉等人很是沒辦法。袁吉心中知道,這袁紹之所以不願出兵對付城外的董卓,無非就是忌憚城外董卓兵馬的精銳和強大。說實話,昨天剛剛見到董卓的那些西涼軍士的時候,袁吉自己也對他們的精銳頗有些感歎。若不是自己知道那董卓有著如此的精銳兵馬並不是很多,想必自己也不會來勸袁紹出兵吧。
眾人見勸不動袁紹,隻得仰頭長歎數聲,接著曹操便建議大家一起去求見太尉盧植,請求盧植答應發兵對付城外的董卓。沒想到盧植卻是一口答應了,不過盧植卻是交給袁吉他們一萬北軍去對付董卓。
一旁的淳於瓊卻是小聲嘀咕道:“那城外的董卓兵馬不下十萬,這區區一萬兵馬濟得了什麽事?”
曹操和鮑信兩人聽了淳於瓊的話,卻是沒有說什麽,隻是讚同地點了點頭,臉上卻是露出很是擔憂的神色。
袁吉見了他們三人的神色,嗬嗬一笑,道:“太尉與我等一萬北軍,再加上我們手中接近兩萬餘人的西園軍,我們再好好地籌謀一番。三萬精銳大軍夠那城外的董卓喝一壺的了!”
聽袁吉說得豪氣,三人卻是依然露著一副苦瓜臉,鮑信苦笑道:“那董卓畢竟有十萬人馬,這三萬人馬濟個什麽事?恐怕還沒看到那董卓的影子,連個泡都沒了吧!”
“咦!允誠剛才在吾大哥那不是說董卓兵馬雖眾,但皆為疲勞之師,我等以逸待勞不是可以大獲全勝,將那董卓誅除的嗎?”袁吉故意打趣著鮑信。
鮑信聽言頓時一,不過很快就對著袁吉翻了個白眼,道:“好你個少偉,是不是存心想要拿我開心!我就不相信你會不知道那以逸待勞的根本!”
袁吉被鮑信這麽一說,尷尬了下,老臉有些發紅,嘿嘿笑道:“看你們那一臉擔憂的神色,我隻是開個玩笑,緩解一下嘛!”眾人聽罷,集體對著袁吉翻了個白眼。
不過緊接著袁吉卻是露出滿臉的鄭重之色道:“三萬人已經很多了,誅除董卓勢在必行,縱使其有十萬之眾,我等也要將其鏟除,就像允誠說得那樣,為了今後國家安寧計!”袁吉在心中補充了一句,三萬人去打三千人,我就不相信以十倍的兵力還不能將那董卓給從曆史上抹掉。
曹操、鮑信和淳於瓊三人見袁吉說的大義凜然,心中頗為感動。那鮑信幹脆直接握起了袁吉的手,有些感泣道:“少偉兄都甘願舍棄生命,以取大義,信又何必顧惜這殘軀?信願陪少偉走這一遭!”
曹操和淳於瓊二人也緊盯著袁吉的眼睛,神色很是堅定。袁吉悄悄地將自己的手從鮑信手中抽了出來,心中卻是對這幾人頗為感慨,尤其是那曹操。這家夥在今後可是一代奸雄,現在卻是和許多人一樣,懷著滿腔的熱血,甘願為這個國家,為這個民族拋頭顱,灑熱血啊
想到這,袁紹忙停下了腳步,回過頭來,看了袁吉一眼道:“少偉提醒的是!”接著又扭頭與王匡等人道:“這慶賀之宴我們改天再吃,為今最為主要的正如少偉之言。城外虎狼未去,我等還是小心為是!”
王匡等人遂點了點頭,對著袁紹與袁吉抱了一拳之後便各自回營去整頓兵馬。
袁吉見袁紹終於聽了自己的忠言,心中頓時鬆了一口氣。若是這袁紹不聽自己的言語,那麽自己也要替他將這洛陽除了北軍以外的兵馬全部給召到手中。須知現在可是一個非常危急的關頭,曆史正朝著現實一步一步地前進著。城外的董卓不知道在什麽時候便入了這洛陽城,不知什麽時候便掌握了城中的權利。
此時此刻若是手中握有一隊人馬,那也是一股力量,至少會讓董卓顧忌,使他將來入了洛陽之後做什麽事情都要先考慮一下。
“大兄!此時刻不容緩,說不定那董卓正在打量著洛陽城中部隊群龍無首的主意呢!吉這便告辭,去西營安撫軍士了。”袁吉見袁紹聽了自己的話,還沒有露出什麽急迫的神色,隻得又加了一下猛料。接著便向袁紹拱手告辭,帶著陳到和紀靈等人直奔西營。
西營裏的西園軍狀態還是如原來一般沒有什麽太大的變故,主要還是因為這西園軍原來的主帥便是袁吉和曹操兩人,此時還是他們二人。
由於袁吉救駕有功被封為了虎賁中郎將,官級升了很大的一級,所以原來所帶的兵馬數量肯定不太合適。於是袁吉便遣曹操到盧植那裏將原來屬於西園的八千人馬給重新索要回來。
如今西園的兵馬已經多了起來,而在自己身邊的隻有曹操、鮑信和淳於瓊三人,袁吉便準備分配給曹操五千人馬,鮑信和淳於瓊兩人各三千人馬。
待得曹操從盧植那中營回來的時候,曹操很是興奮地對袁吉說道:“少偉,盧太尉讓我來感激與你,說多虧了你的提醒,這才不失北軍兩萬人馬!”
“北軍到底出了什麽事情,使得盧太尉要感謝與我?”袁吉有些疑惑地問著曹操,雖然心中已有了幾分猜測,但是還想從曹操的口中聽到確切的消息。
“少偉,你不會不知道吧,若是你不知道的話,又為何要提醒盧太尉呢?”曹操瞪著細眼問道。
袁吉苦笑一聲,搖了搖頭道:“我心中隻有猜測,並不太確定而已。難道真的與城外的那位有關?”
曹擦點了點頭,露出一臉的陰沉之色,道:“真沒想到那董卓對這洛陽城中的北軍打起了主意。不知道其到底有何居心!”
一旁的鮑信冷哼了一聲道:“這董卓打起群龍無首的北軍主意,其野心昭然若揭,無非就是想要掌控兵馬,進而進入洛陽…….”說著說著,鮑信的臉色卻是越發得鐵青,攥了攥拳頭,抬頭對著袁吉、曹操和淳於瓊說道:“如今這城外的董卓手握兵馬,而其又想對城中的兵馬染指,其心可誅,若不趁此將此人快速除去,將來恐非朝廷與社稷之福!”
袁吉心中對鮑信所說的話已經是萬分的讚同,可不是嘛,這曆史上的董卓入了洛陽之後,先是廢立皇帝,使得漢家王朝的臉麵蕩然無存,接著便是飛揚跋扈,淩駕朝中文武大臣之上,做著許多淫亂的事情,使得大漢天子的威嚴在天下有野心的人心中變得更加得不值一提,進而拉開了今後將近幾百年的亂世序幕。
“那麽依允誠之意,我等該怎樣對待城外的董卓呢?”雖然心中已經知道鮑信將要說出什麽樣的話來,但是袁吉還是忍不住問出了這句話,因為這便是說話的規矩。
果然,隻聽鮑信握了一拳道:“趁那董卓如今兵馬稀少,立足未穩之機,引兵擊之,將其擒殺,方可令社稷高枕無憂!”
鮑信一說出這樣的話,並沒有引起周圍任何人的驚訝,因為眾人已經猜測得出鮑信對城外董卓的態度。(.好看的小說)其實袁吉心中早已決定要在此時開始改變曆史,決定改變曆史的原因之一便是要阻止這西北董卓進京禍害城中的百姓,保護包括自己的叔父在內的廣大百姓的生命不受董卓的侵害。
立在袁吉身旁的曹操低沉沉思了少許,之後抬起頭來,看了袁吉、鮑信等人一眼建議道:“誅除董卓茲事體大,理應與本初等人商量一下才是,之後我等再一起請示一下盧太尉!”
此時洛陽中不說這武將官職中最大,手中所握兵馬實權最多的就隻有盧植和袁紹了,所以眾人在聽到曹操的建議之後,並沒有反對,皆是讚同地點了點頭。有了京師中兩大兵馬巨頭的同意,這誅除董卓行事起來就方便多了!
不過今日卻是去不成了,主要的原因便在於不管是袁吉這邊,就是盧植和袁紹那邊都在整頓和安撫手下的兵馬。
次日清晨,袁吉、曹操、鮑信和淳於瓊四人騎馬來到袁紹的府邸,和袁紹商量著誅除城外董卓的事情。
一入袁紹府中,袁吉便開門見山道:“董卓乃西北虎狼,手握西涼精銳猶不滿足,還窺伺洛陽城中我等手下兵馬,可見其有不臣之心,當速速除去!”
袁紹訝然了一下,隨後沉默不語,接著臉上露出一股憂色,道:“今日探子來報,那西涼董卓的援兵已經抵達。”
“啊!那董卓的援兵有幾何?”曹操驚訝道。
袁紹搖了搖頭道:“隻見其營中旌旗漫天,不知凡幾,不過少說也有十萬餘人!”
曹操聽罷,沉思少許,接著便露出狐疑的神色,道:“恐是疑兵之計!”
“吾開始亦認為那董卓營中有如此多旌旗定是虛張聲勢,故布疑兵。不過據探子來報,今日淩晨有大股西涼軍士入那董卓營寨,想必不會有錯!”袁紹滿臉擔憂道。
眾人沉默不語,袁吉腦中卻是急速地轉動,仔細地思考著史書上那董卓進京地片段。史書上明明說這董卓初次進京的時候可是隻有三千輕騎的,其他的部隊可都是落在在後麵的。昨天看到的董卓,其手下的確正如史書上所說的那樣隻有三千人,怎麽現在一夜之間,援軍便全到了呢?之後袁吉的大腦猛地一震,似乎想到了什麽!
鮑信見袁紹擔憂董卓兵多,於是勸慰道:“董卓擁兵入都,必有異誌,今不早圖,必為所製。其雖有大軍十萬,可我洛陽城中亦有精銳兵馬七萬。彼新至而來必然疲勞,我等以逸擊勞,必可勝之,將那董卓除去,國家方有寧日!”
袁吉心中一亮,沒想到這鮑信居然會說出如此的話來!我若是大哥袁紹的話,那可就一定接受了他的說法。
不過沒想到的是,袁紹卻是猶豫了少許之後,緩緩說道:“國家方寧,理應從長計議!”
袁吉等人再勸袁紹答應出兵,袁紹卻是不住搖頭,說出了大量不出兵的理由,弄得袁吉等人很是沒辦法。袁吉心中知道,這袁紹之所以不願出兵對付城外的董卓,無非就是忌憚城外董卓兵馬的精銳和強大。說實話,昨天剛剛見到董卓的那些西涼軍士的時候,袁吉自己也對他們的精銳頗有些感歎。若不是自己知道那董卓有著如此的精銳兵馬並不是很多,想必自己也不會來勸袁紹出兵吧。
眾人見勸不動袁紹,隻得仰頭長歎數聲,接著曹操便建議大家一起去求見太尉盧植,請求盧植答應發兵對付城外的董卓。沒想到盧植卻是一口答應了,不過盧植卻是交給袁吉他們一萬北軍去對付董卓。
一旁的淳於瓊卻是小聲嘀咕道:“那城外的董卓兵馬不下十萬,這區區一萬兵馬濟得了什麽事?”
曹操和鮑信兩人聽了淳於瓊的話,卻是沒有說什麽,隻是讚同地點了點頭,臉上卻是露出很是擔憂的神色。
袁吉見了他們三人的神色,嗬嗬一笑,道:“太尉與我等一萬北軍,再加上我們手中接近兩萬餘人的西園軍,我們再好好地籌謀一番。三萬精銳大軍夠那城外的董卓喝一壺的了!”
聽袁吉說得豪氣,三人卻是依然露著一副苦瓜臉,鮑信苦笑道:“那董卓畢竟有十萬人馬,這三萬人馬濟個什麽事?恐怕還沒看到那董卓的影子,連個泡都沒了吧!”
“咦!允誠剛才在吾大哥那不是說董卓兵馬雖眾,但皆為疲勞之師,我等以逸待勞不是可以大獲全勝,將那董卓誅除的嗎?”袁吉故意打趣著鮑信。
鮑信聽言頓時一,不過很快就對著袁吉翻了個白眼,道:“好你個少偉,是不是存心想要拿我開心!我就不相信你會不知道那以逸待勞的根本!”
袁吉被鮑信這麽一說,尷尬了下,老臉有些發紅,嘿嘿笑道:“看你們那一臉擔憂的神色,我隻是開個玩笑,緩解一下嘛!”眾人聽罷,集體對著袁吉翻了個白眼。
不過緊接著袁吉卻是露出滿臉的鄭重之色道:“三萬人已經很多了,誅除董卓勢在必行,縱使其有十萬之眾,我等也要將其鏟除,就像允誠說得那樣,為了今後國家安寧計!”袁吉在心中補充了一句,三萬人去打三千人,我就不相信以十倍的兵力還不能將那董卓給從曆史上抹掉。
曹操、鮑信和淳於瓊三人見袁吉說的大義凜然,心中頗為感動。那鮑信幹脆直接握起了袁吉的手,有些感泣道:“少偉兄都甘願舍棄生命,以取大義,信又何必顧惜這殘軀?信願陪少偉走這一遭!”
曹操和淳於瓊二人也緊盯著袁吉的眼睛,神色很是堅定。袁吉悄悄地將自己的手從鮑信手中抽了出來,心中卻是對這幾人頗為感慨,尤其是那曹操。這家夥在今後可是一代奸雄,現在卻是和許多人一樣,懷著滿腔的熱血,甘願為這個國家,為這個民族拋頭顱,灑熱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