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低頭沉思少許,接著便抬頭道:“兄長有所不知,義父之所以與我一個文職,實乃是期望吾以後能夠成為一個文武雙全之人。弟雖然在並州軍中乃是一區區主簿,但是每逢大事,義父必與吾商量,往往大事皆有吾決斷。”
說完,呂布又將頭靠到李肅耳旁,輕聲道:“不瞞兄長,這並州軍的實權其實都在弟的手中了。”
李肅心中一驚,頓感有些不妙,看來幾年不見,這呂布已經不是當初那個隻知武勇不知謀事的武夫了。要勸這呂布投靠主公,看來有些不易!
“兄長今日能夠攜著重禮來看望弟,弟實在是感激不盡!無以為報,將來兄長若是在朝中不得誌的話,盡管來並州找在下,在下擔保兄長做個治中什麽的,不在話下!”呂布道。
李肅嘴角發苦,自己此次是替主公招攬這家夥的,沒想到這家夥卻是反將過來招攬自己了。
“那便多謝賢弟了!”李肅拱拱手說道。
兩人喝了一杯酒之後,李肅覺得還是盡快將話題引入到自己此次前來的目的為好。
想到這,李肅歎了一口氣,道:“賢弟,此次那城外的西涼董卓,擁兵二十萬,對這洛陽虎視眈眈,這洛陽恐怕遲早都會落到這董卓的手中。不知賢弟今後可有什麽打算?”
呂布聽聞,差點將口中的水酒噴將出去,大笑道:“兄長是不是酒喝多了?居然說出如此的滑稽之事!這洛陽城如何得破?那反賊董卓雖有西涼兵馬二十萬,但在吾眼中隻不過是二十萬引頸待戮的豬羊罷了。兵法有雲: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方可勝之。如今這洛陽兵馬,加上吾並州兵馬,不下十二萬,這董卓如何能將洛陽攻破?”
李肅點頭道:“賢弟所說不假,但若是這洛陽兵馬中有五萬兵馬投到董卓那邊,這洛陽城還會那麽容易守住嗎?”
呂布聞言,眼中露出一絲寒光,盯著李肅道:“兄長這話是何意?”
李肅對著呂布那眼中散發出來的奪人目光,心中微顫,後背也不禁開始冒出冷汗來,隻得硬著頭皮,道:“實不相瞞,兄長如今在董卓帳下任事。今日到賢弟這裏來也是董公差遣。董公仰慕賢弟久已,這赤兔和金珠皆是董公與賢弟。董公禮賢下士,賞罰分明,終成大事。賢弟若是領軍前去投靠,這洛陽實力必然下降。此消彼長之下,待得攻破洛陽,扶持幼帝,握住天下神器,榮華富貴唾手可得!到時賢弟憑借武勇,在外掌管天下兵馬,董公在內修政,一起征討天下不臣,則大事可濟,霸業可成也!”
李肅一口氣將這句話說完,頓時感覺到自己身上的重擔似乎減輕了許多。李肅不相信呂布不會對此不動心,就連自己也被自己這句話說得有些動心了。
呂布聽完李肅所說,眼中頓時冒出一股貪婪的目光。久經沙場的心,此刻卻是不由自主地砰砰跳動著,整個胸膛在劇烈地上下起伏。李肅所描繪的前景實在是太誘人了,容不得呂布一上來便開口拒絕。
“兄長所言實在是誘人非常,不過此乃大事,容弟先思慮一番!”呂布喘著粗氣鄭重道。
李肅很是理解地點了點頭,畢竟這是一件大事,換了自己,那也是要好好考慮一番的。不過既然這呂布已經答應考慮,說明呂布已經動心了,不怕這呂布不答應,就怕他不動心,隻要動了心,那一切都好辦!
過了好大一會兒,呂布才抬起頭來,緩緩道:“董公如今乃是公認的逆賊,全天下人都要除之而後快!吾若是投靠了董公,豈不是也淪為逆賊?”
李肅聽罷,擺手搖頭道:“賢弟此言差矣!這逆賊的稱號乃是洛陽城中的百官胡亂栽贓上去的,如何可信?再說隻要董公奪了洛陽城,控製了漢帝,這逆賊的稱號豈不是可以隨時除去?”
丫的,都領著大軍大搖大擺地攻打大漢的國都了,還不是反賊?這李肅可真會睜眼說著瞎話。
李肅見呂布沉思不語,於是隻好灑出手中的最後一個殺手鐧,拱手道:“不瞞賢弟,此次董公之所以要出兵洛陽,實是受了先帝的遺詔!”
呂布聽罷,心中一動,忙問道:“是何遺詔?兄長不妨說來!”
李肅神秘一笑,對著呂布的耳朵小語了幾句。呂布聽罷,頓時驚訝地張開了嘴巴,“此事當真?”
“當真!”李肅鄭重地點了點頭。
“那董公為何不在眾文武百官麵前將先帝的遺詔宣讀出來呢?”呂布疑惑地問道。
李肅冷笑一聲道:“這滿朝的文武百官皆是山東之人,向來是看不起我們關中人的。要是董公當眾宣讀,百官們是否相信還在其次,那宮中的何太後鐵定是不會放過陳留王,到時弄巧成拙,董公豈不是真的成了他們口中的逆賊了?”
呂布聽罷,微思少許,便讚同地點了點頭。
“賢弟,兄長說了這麽多,你是否有投效董公的意思呢?”李肅不得不著急,自己費了這麽多的口舌,無非就是想勸呂布投效董卓罷了。要是這呂布還是不願意的話,那麽自己也沒有膽量回去了,董卓鐵定要把自己給撕了。
“雖說如此,但吾與董公兩方的兵馬加在一起,也是不太可能奪得洛陽的。洛陽城高池深,兵精糧足,強攻之下,損兵折將不說,萬一久攻不下,關東各路勤王兵馬又到了洛陽,屆時我等必然死無葬身之地也!”呂布歎了一口氣道。
“如何不可能?兩方兵馬合在一起足有二十五萬之眾,乃是洛陽城中兵馬的三倍有餘。若是日夜攻打的話,必可破之!”李肅一揚手道。
呂布嗤笑一聲,轉過身道:“看在那董卓送與吾良駒和金珠的份上,小弟不妨答應那董卓一件事,便是其在攻城的時候,吾並州兵馬不與其為敵,讓其隻管攻城。若是董公真的能將洛陽城攻下來的話,吾便答應投效董公,若是一月之後攻打不下來,那麽可別怪小弟到時追隨朝廷勤王大軍一起討伐董公了!”
“這…”
呂布見李肅還要勸說,忙伸手阻止道:“吾所能做的隻有這點了,還望兄長回去如實稟告董公!”
李肅見呂布心意已決,知道再勸說的話,勢必會弄巧成拙,於是隻得點了點頭,抱拳道:“賢弟的話,兄長記住了,回去之後一定會如實稟報!賢弟隻管擦幹眼睛,靜觀我西涼大軍攻破洛陽的那天!”說完,李肅便轉身離去。
看著李肅遠去的背影,呂布喃喃一聲:“若是你董卓此刻已經掌握了朝廷的大權,說不定,我呂布現在已經投效與你了。可惜你現在卻是不是。”
李肅回去之後,便將呂布的話帶給了董卓。坐在營中上首位置的董卓聽了李肅的匯報之後,臉色陰沉的可怕。
站在下首的李肅此刻全身都在顫抖著,自己非但沒有將任務給完成,還將董卓最心愛的赤兔馬送了出去。若是董卓一發怒的話,自己鐵定玩完。
不過董卓陰沉的臉很快便轉晴了,聲音和緩道:“李肅做得不錯,雖然沒有將那呂布招攬過來,但是卻是讓他保證不插手吾等攻打洛陽的事。並保證吾等攻打下洛陽後便前來歸順,吾亦滿足矣!”
李肅聽了董卓說出這樣的話,原本緊顫的心情頓時放鬆了下來,滿臉感激地抱拳道:“多謝主公!”
董卓點了點頭,隨後站起身來,大聲吼道:“明日與我集結十五萬大軍,強攻洛陽城!”
眾將“嘩啦”一聲,轉身抱拳,齊聲應道:“諾!”
……
“咚、咚、咚…”
“嗚、嗚、嗚…”
渾厚的戰鼓聲與嘹亮尖銳的牛角聲劃破了黎明的安靜。董卓軍營中,一隊隊,一列列的精銳西涼兵馬在戰鼓和牛角聲中快速而又整齊地從營中奔跑而出,在各自長官的帶領下,離洛陽城還有五百步的距離不斷地集合起來。
洛陽城頭的警戒兵早早地便發現了城外董卓軍的動向,快速地敲響了警戒鍾。頓時,城門不遠處的軍營中跑將出來大量持戈頂盔的精銳軍士,踩著整齊的步伐向城頭上奔去。
西門處,袁吉軍營,此刻已經集結了三萬兵馬。由於董卓營寨的方向正是紮在西門二十裏處,所以這西門已經成了董卓的主攻方向。
朝中的武將們除了東、南、北三門因為要指揮大軍守城外,其餘的都來到了這座由袁吉負責防守的西門。
遙望著不遠處董卓步兵在不斷地排列著一座座方陣,大量的西涼鐵騎在步兵方陣的周圍來回馳騁,朝中的大佬們感到了莫名的壓力。
“通知並州的丁原了嗎?”盧植向旁邊的袁吉問了一句。
“已經派人通知了,那丁原已經在營中整裝待命,屆時會在董卓的背後予以襲擊!”袁吉回答道。
盧植聽罷,點了點頭,接著道:“那丁原恐怕到時幫不上什麽忙了。那董卓豈不會派遣大軍牽製?”眾人聽罷皆是讚同地點了點頭。
“太尉,要不要派遣大軍出城去挫挫那董卓的銳氣?”袁吉問道。
盧植想也沒想便拒絕了袁吉的建議,道:“前次董卓鬥將連輸兩場,此刻恐怕是不會再與我等鬥將了。而且董卓軍兵力二十萬,此次出營攻城的恐怕也不下十幾萬,出城與其交戰,必討不了好!我等不如利用這洛陽的堅城與那董卓抗衡。隻要守住洛陽,到時各地勤王兵馬一到,這董卓便隻能逃之夭夭了。”說到這勤王一事,盧植忍不住歎了一口氣。
說完,呂布又將頭靠到李肅耳旁,輕聲道:“不瞞兄長,這並州軍的實權其實都在弟的手中了。”
李肅心中一驚,頓感有些不妙,看來幾年不見,這呂布已經不是當初那個隻知武勇不知謀事的武夫了。要勸這呂布投靠主公,看來有些不易!
“兄長今日能夠攜著重禮來看望弟,弟實在是感激不盡!無以為報,將來兄長若是在朝中不得誌的話,盡管來並州找在下,在下擔保兄長做個治中什麽的,不在話下!”呂布道。
李肅嘴角發苦,自己此次是替主公招攬這家夥的,沒想到這家夥卻是反將過來招攬自己了。
“那便多謝賢弟了!”李肅拱拱手說道。
兩人喝了一杯酒之後,李肅覺得還是盡快將話題引入到自己此次前來的目的為好。
想到這,李肅歎了一口氣,道:“賢弟,此次那城外的西涼董卓,擁兵二十萬,對這洛陽虎視眈眈,這洛陽恐怕遲早都會落到這董卓的手中。不知賢弟今後可有什麽打算?”
呂布聽聞,差點將口中的水酒噴將出去,大笑道:“兄長是不是酒喝多了?居然說出如此的滑稽之事!這洛陽城如何得破?那反賊董卓雖有西涼兵馬二十萬,但在吾眼中隻不過是二十萬引頸待戮的豬羊罷了。兵法有雲: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方可勝之。如今這洛陽兵馬,加上吾並州兵馬,不下十二萬,這董卓如何能將洛陽攻破?”
李肅點頭道:“賢弟所說不假,但若是這洛陽兵馬中有五萬兵馬投到董卓那邊,這洛陽城還會那麽容易守住嗎?”
呂布聞言,眼中露出一絲寒光,盯著李肅道:“兄長這話是何意?”
李肅對著呂布那眼中散發出來的奪人目光,心中微顫,後背也不禁開始冒出冷汗來,隻得硬著頭皮,道:“實不相瞞,兄長如今在董卓帳下任事。今日到賢弟這裏來也是董公差遣。董公仰慕賢弟久已,這赤兔和金珠皆是董公與賢弟。董公禮賢下士,賞罰分明,終成大事。賢弟若是領軍前去投靠,這洛陽實力必然下降。此消彼長之下,待得攻破洛陽,扶持幼帝,握住天下神器,榮華富貴唾手可得!到時賢弟憑借武勇,在外掌管天下兵馬,董公在內修政,一起征討天下不臣,則大事可濟,霸業可成也!”
李肅一口氣將這句話說完,頓時感覺到自己身上的重擔似乎減輕了許多。李肅不相信呂布不會對此不動心,就連自己也被自己這句話說得有些動心了。
呂布聽完李肅所說,眼中頓時冒出一股貪婪的目光。久經沙場的心,此刻卻是不由自主地砰砰跳動著,整個胸膛在劇烈地上下起伏。李肅所描繪的前景實在是太誘人了,容不得呂布一上來便開口拒絕。
“兄長所言實在是誘人非常,不過此乃大事,容弟先思慮一番!”呂布喘著粗氣鄭重道。
李肅很是理解地點了點頭,畢竟這是一件大事,換了自己,那也是要好好考慮一番的。不過既然這呂布已經答應考慮,說明呂布已經動心了,不怕這呂布不答應,就怕他不動心,隻要動了心,那一切都好辦!
過了好大一會兒,呂布才抬起頭來,緩緩道:“董公如今乃是公認的逆賊,全天下人都要除之而後快!吾若是投靠了董公,豈不是也淪為逆賊?”
李肅聽罷,擺手搖頭道:“賢弟此言差矣!這逆賊的稱號乃是洛陽城中的百官胡亂栽贓上去的,如何可信?再說隻要董公奪了洛陽城,控製了漢帝,這逆賊的稱號豈不是可以隨時除去?”
丫的,都領著大軍大搖大擺地攻打大漢的國都了,還不是反賊?這李肅可真會睜眼說著瞎話。
李肅見呂布沉思不語,於是隻好灑出手中的最後一個殺手鐧,拱手道:“不瞞賢弟,此次董公之所以要出兵洛陽,實是受了先帝的遺詔!”
呂布聽罷,心中一動,忙問道:“是何遺詔?兄長不妨說來!”
李肅神秘一笑,對著呂布的耳朵小語了幾句。呂布聽罷,頓時驚訝地張開了嘴巴,“此事當真?”
“當真!”李肅鄭重地點了點頭。
“那董公為何不在眾文武百官麵前將先帝的遺詔宣讀出來呢?”呂布疑惑地問道。
李肅冷笑一聲道:“這滿朝的文武百官皆是山東之人,向來是看不起我們關中人的。要是董公當眾宣讀,百官們是否相信還在其次,那宮中的何太後鐵定是不會放過陳留王,到時弄巧成拙,董公豈不是真的成了他們口中的逆賊了?”
呂布聽罷,微思少許,便讚同地點了點頭。
“賢弟,兄長說了這麽多,你是否有投效董公的意思呢?”李肅不得不著急,自己費了這麽多的口舌,無非就是想勸呂布投效董卓罷了。要是這呂布還是不願意的話,那麽自己也沒有膽量回去了,董卓鐵定要把自己給撕了。
“雖說如此,但吾與董公兩方的兵馬加在一起,也是不太可能奪得洛陽的。洛陽城高池深,兵精糧足,強攻之下,損兵折將不說,萬一久攻不下,關東各路勤王兵馬又到了洛陽,屆時我等必然死無葬身之地也!”呂布歎了一口氣道。
“如何不可能?兩方兵馬合在一起足有二十五萬之眾,乃是洛陽城中兵馬的三倍有餘。若是日夜攻打的話,必可破之!”李肅一揚手道。
呂布嗤笑一聲,轉過身道:“看在那董卓送與吾良駒和金珠的份上,小弟不妨答應那董卓一件事,便是其在攻城的時候,吾並州兵馬不與其為敵,讓其隻管攻城。若是董公真的能將洛陽城攻下來的話,吾便答應投效董公,若是一月之後攻打不下來,那麽可別怪小弟到時追隨朝廷勤王大軍一起討伐董公了!”
“這…”
呂布見李肅還要勸說,忙伸手阻止道:“吾所能做的隻有這點了,還望兄長回去如實稟告董公!”
李肅見呂布心意已決,知道再勸說的話,勢必會弄巧成拙,於是隻得點了點頭,抱拳道:“賢弟的話,兄長記住了,回去之後一定會如實稟報!賢弟隻管擦幹眼睛,靜觀我西涼大軍攻破洛陽的那天!”說完,李肅便轉身離去。
看著李肅遠去的背影,呂布喃喃一聲:“若是你董卓此刻已經掌握了朝廷的大權,說不定,我呂布現在已經投效與你了。可惜你現在卻是不是。”
李肅回去之後,便將呂布的話帶給了董卓。坐在營中上首位置的董卓聽了李肅的匯報之後,臉色陰沉的可怕。
站在下首的李肅此刻全身都在顫抖著,自己非但沒有將任務給完成,還將董卓最心愛的赤兔馬送了出去。若是董卓一發怒的話,自己鐵定玩完。
不過董卓陰沉的臉很快便轉晴了,聲音和緩道:“李肅做得不錯,雖然沒有將那呂布招攬過來,但是卻是讓他保證不插手吾等攻打洛陽的事。並保證吾等攻打下洛陽後便前來歸順,吾亦滿足矣!”
李肅聽了董卓說出這樣的話,原本緊顫的心情頓時放鬆了下來,滿臉感激地抱拳道:“多謝主公!”
董卓點了點頭,隨後站起身來,大聲吼道:“明日與我集結十五萬大軍,強攻洛陽城!”
眾將“嘩啦”一聲,轉身抱拳,齊聲應道:“諾!”
……
“咚、咚、咚…”
“嗚、嗚、嗚…”
渾厚的戰鼓聲與嘹亮尖銳的牛角聲劃破了黎明的安靜。董卓軍營中,一隊隊,一列列的精銳西涼兵馬在戰鼓和牛角聲中快速而又整齊地從營中奔跑而出,在各自長官的帶領下,離洛陽城還有五百步的距離不斷地集合起來。
洛陽城頭的警戒兵早早地便發現了城外董卓軍的動向,快速地敲響了警戒鍾。頓時,城門不遠處的軍營中跑將出來大量持戈頂盔的精銳軍士,踩著整齊的步伐向城頭上奔去。
西門處,袁吉軍營,此刻已經集結了三萬兵馬。由於董卓營寨的方向正是紮在西門二十裏處,所以這西門已經成了董卓的主攻方向。
朝中的武將們除了東、南、北三門因為要指揮大軍守城外,其餘的都來到了這座由袁吉負責防守的西門。
遙望著不遠處董卓步兵在不斷地排列著一座座方陣,大量的西涼鐵騎在步兵方陣的周圍來回馳騁,朝中的大佬們感到了莫名的壓力。
“通知並州的丁原了嗎?”盧植向旁邊的袁吉問了一句。
“已經派人通知了,那丁原已經在營中整裝待命,屆時會在董卓的背後予以襲擊!”袁吉回答道。
盧植聽罷,點了點頭,接著道:“那丁原恐怕到時幫不上什麽忙了。那董卓豈不會派遣大軍牽製?”眾人聽罷皆是讚同地點了點頭。
“太尉,要不要派遣大軍出城去挫挫那董卓的銳氣?”袁吉問道。
盧植想也沒想便拒絕了袁吉的建議,道:“前次董卓鬥將連輸兩場,此刻恐怕是不會再與我等鬥將了。而且董卓軍兵力二十萬,此次出營攻城的恐怕也不下十幾萬,出城與其交戰,必討不了好!我等不如利用這洛陽的堅城與那董卓抗衡。隻要守住洛陽,到時各地勤王兵馬一到,這董卓便隻能逃之夭夭了。”說到這勤王一事,盧植忍不住歎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