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大軍直接安排在陽城外直接紮營後,袁吉便與淳於瓊一道入了陽城。(.無彈窗廣告)陽城之中此時卻是成了淳於瓊的屯兵之地。一隊隊士兵穿梭於城中,看著城中那些穿著百姓衣裳,頭裹布巾,手中拿著刀槍劍戟的軍士,袁吉不由得暗暗搖頭。
這些士兵的無論是從裝備上,還是訓練上都不盡人意。不過淳於瓊能夠在這麽短的時間內招募到這麽多的人馬也是不容易了。從這一方麵來說,淳於瓊的能力也是不容小覷的。
進了縣衙之後,袁吉有些奇怪地問道:“仲簡,為何沒有見到陽城縣令啊!”
淳於瓊大聲道:“將軍有所不知,本來瓊在家鄉散盡家資,招募了鄉勇三千餘人來此陽城駐紮,以待將軍和允誠。沒想到這陽城的縣令不同意,非要將某驅趕走。某乃是為國家辦事,怎麽能受此鳥氣?某便設一計,將這陽城的縣令殺了,直接將三千鄉勇開進城來。取了縣中府庫的錢糧和衣甲兵器,又招募了兩千餘人,在此等候!”
袁吉一陣訝然,不由得搖頭苦笑。錯開此話題,問道:“這麽說仲簡此次招募的兵馬有五千餘人嘍?”
淳於瓊聽罷,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頭,有些泄氣道:“瓊家資有限,如若不然,瓊定會招募一萬。”接著又露出滿臉的羨慕之色道,“沒想到將軍一回到老家,不僅招募了三萬多人,而且所招募的將勇個個雄壯無比,衣甲兵器也是鮮豔齊全,不像瓊,所招募的兵馬一看上去就像一群土包子似的,瓊好生羨慕!不知將軍還有沒有那衣甲著裝,若是有的話不妨借幾千套與瓊。”
袁吉聽淳於瓊前麵所說的幾句話,心中很是舒服得意,不過在聽到淳於瓊要向自己借那幾千套軍裝,袁吉的臉一下子白了,忙搖頭道:“莫說幾千套,就是幾百套也沒有。沒看到我軍中還有一萬人沒有那軍裝嗎?”
淳於瓊聽罷,一張臉頓時沮喪了,但還是有些不死心地哀求道:“將軍,我那五千大軍與其說是軍隊,還不如說是一群青壯。讓他們穿成百姓的服裝去和那董卓拚命,那不是扯淡嘛!以後瓊可是要和將軍混的,若是讓別人看到將軍軍中居然有穿百姓衣裝的軍士,豈不是讓將軍沒有麵子?”
聽著淳於瓊的軟語,袁吉心中很是舒暢,可是這五千人畢竟太多了,此次備用的衣甲兵器還不夠一萬,若是全部都給了淳於瓊,那麽以後軍士衣甲兵器的磨損可就沒有地方補充了。
對了,這小子剛才說什麽來著?說什麽以後跟著我混了?袁吉心中一喜,既然你小子以後跟我混,那麽怎麽說也是自己人,你的部下也就是我的部下了。好,就撥個三千套衣甲軍裝給你小子得了。
想到這,袁吉故意咳嗽了一聲,拖著長長的聲音道:“仲簡啊!咱們可是好兄弟,你說你以後跟著兄弟我混了,那麽做兄弟的也不能虧待了你不是?這樣吧,我軍中就隻剩下三千套了,就全部給你吧!”
淳於瓊聽罷,大喜,忙抱拳道:“多謝將軍!一看到將軍那些將士們所穿的衣甲盔帽,莫說手下的兒郎們羨慕得緊,就是瓊也把持不住。三千便三千,待會瓊便派人到將軍營中去取,瓊再從兒郎們中選出三千勇士,穿上那衣甲盔帽,準比那西涼軍士更加威武,更加帥氣!”
袁吉嗬嗬一笑,接著正色道:“從城外進來,一路上我也看到你那些軍士的姿容了,實在不敢恭維,顯然是缺乏訓練。趁著在陽城等待允誠的這一段時間內,我從軍中選些軍士到你軍中幫你訓練一下,你看如何?”
淳於瓊臉色一紅,接著點頭道:“將軍所言有理,那便一切聽從將軍的安排吧。[.超多好看小說]不過最好將軍還是將那些軍士留在瓊軍中擔任下級軍官。這樣瓊的那幫兒郎才能更快地形成戰力。”說完,那淳於瓊又露出一副可憐的模樣來。
袁吉見此,不由得莞爾,拍了拍淳於瓊的肩膀,大笑一聲:“好吧!如你所願!”
“多謝將軍!”淳於瓊抱拳喜道。
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袁吉大軍便駐紮在了陽城,給外人的感覺便是袁吉也如同其他各路勤王兵馬一般,在作壁上觀。其實袁吉等人之所以駐紮在陽城而沒有馬上出兵洛陽的一個主要原因便是在等待,等待遠在泰山的鮑信前來會合。到時三路兵馬齊聚,一齊兵發洛陽。
趁著這段時間,袁吉等人並沒有放鬆訓練人馬,尤其是從平輿接受的一萬兵馬和淳於瓊手中的兵馬,更加地需要訓練和磨合。整個陽城的郊外每天都響起兵士們操練時震天的喊殺聲和衝殺聲,以及陣陣的馬蹄聲和“嗖嗖”的發箭聲。
由於袁吉軍中有著槍兵,所以必須要不斷地訓練著槍兵和其它兵種之間的配合,尤其是和刀盾兵之間的配合,這個任務也隻能交給懂得槍兵之陣的袁烈和袁洪他們了。
當淳於瓊第一次看到袁吉軍中有大量的槍兵時,就感到有些疑惑,不解地問著袁吉:“將軍軍中為何有如此多的槍兵啊!這些槍兵精銳倒是精銳,可是這長槍…”
袁吉微微一笑道:“我知道你要說什麽,我這些槍兵並不是你想象中的那樣,他的威力到時你便會看到。我敢斷定,隻要經過一場大戰,所有的人看到槍兵的威力後,步兵的主要兵器將會全部換成長槍!”
中國幾乎從宋朝開始,步兵的主要兵器全部成了長槍,這肯定是與長槍的優點分不開的。所以袁吉非常的肯定,長槍兵一定會大行於世。
看著袁吉一臉堅信的模樣,淳於瓊將信將疑地點了點頭。見淳於瓊還是不怎麽看好自己的長槍兵,袁吉無奈地聳了聳肩。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到時讓你見識見識一下我的長槍大陣的威力,你就不會露出現在這般的表情了。
不過雖說在陽城因為等待著鮑信而沒有進兵洛陽,但並不代表袁吉對洛陽的局勢不關心。袁吉已經派出了大量的探馬到司隸去探查洛陽的動靜。得來的消息並不是太好,可是說是非常的震撼。
董卓的西涼大軍已經再次增援了十萬人馬。而西涼的另外兩個大佬,韓遂和馬騰,不知道受了董卓的什麽恩惠,居然也各自提兵來助戰。而那些勤王的各地兵馬此時卻是行動了起來,不過要是認為他們這是要共抗董卓的話,那麽你就錯了。
隻要離董卓的西涼比較近些的勤王兵馬此時已經大部轉投到了董卓的麾下,反過來聽從董卓的命令攻擊那些關東的勤王兵馬,董卓也派出手下的西涼鐵騎助戰。於是洛陽的郊外又發生了一場勤王兵馬之間的大混戰。
關東勤王兵馬大敗,先是河內太守被河東太守所殺,再是南陽太守的大軍被董卓的西涼鐵騎衝散,南陽太守也死於亂軍之中。上黨太守、陳留太守、魏郡太守也紛紛被自己的手下所殺,頭顱也是獻給了董卓,手下軍卒不是被董卓收編,便是逃散。剩下的幾位刺史和州牧嚇得趕緊調集自己的兵馬連夜向關東逃竄。
洛陽城頭的盧植他們也隻能眼睜睜地看著洛陽城外所發生的一切,心中雖然著急,可也沒有什麽辦法,畢竟此時的洛陽經過一個多月的大戰,所損失的兵馬很是慘重,已經沒有任何的餘力去做些什麽了,隻能一心一意地防守。而城頭上的守軍見勤王的兵馬被董卓打得落花流水,不是投降便是被殺散,士氣也是一落千丈。若不是盧植等人多年的威望鎮壓著,說不定這些洛陽的守軍直接倒戈投降了。
而最令袁吉驚訝的是,曆史似乎好像要重新回到他原來的軌跡上了。介於關東勤王兵馬被打敗,而關西勤王兵馬投靠董卓這件事。為了給洛陽守軍一個守下去的希望,在幾位大佬的共同商議下,朝廷準備派出朝中的十幾個年輕的後生到地方上擔任太守之職,然後重新組織地方兵馬前來勤王。
此次被放出去的後生之中有袁紹、袁術、曹操、王匡、張邈、張超、劉表和張揚等人,這些人分別被封為魏郡太守、南陽太守、東郡太守、河內太守、陳留太守、任城太守、南郡太守和上黨太守。趁著黑夜,這些後生們在各自得力家將以及少數敢死之士的掩護下,紛紛朝著董卓防護力最弱的聯營突圍。董卓軍完全沒有料到這洛陽中還會有人突圍,猝不及防之下,被不少人給突圍了出去。不過還是有些人被董軍給攔了下來,死於亂軍之中。
董卓見東邊的守軍防守如此疏鬆,居然讓洛陽中的人給突圍了,一怒之下,將那些防守不得力的幾員將領斬首示眾。這一下子便震懾了所有人,眾人不再馬虎,重新又將洛陽圍了個水泄不通,就連一隻蒼蠅也休想再從董卓包圍的軍中衝突出去。
不過最令袁吉憂慮的是,那董卓的兵馬在將關東的勤王軍打敗之後,便迅速地將洛陽四周的關隘也給占領下來,這其中就包括最險要的汜水關和虎牢關。如今這洛陽城已經完全成了甕中之鱉,有識之人都能看得出,若是沒有外軍前去增援的話,這洛陽的陷落是遲早的事。
袁吉心中也暗暗焦急,若是此時洛陽城中沒有自己的親人,那麽袁吉也不會管它那麽多。作為後世而來的袁吉自然對這皇權並不感冒,自古以來得民心者得天下。你劉家失了民心自然要下台,而你董卓不注重民心,自然也長久不了。
這些士兵的無論是從裝備上,還是訓練上都不盡人意。不過淳於瓊能夠在這麽短的時間內招募到這麽多的人馬也是不容易了。從這一方麵來說,淳於瓊的能力也是不容小覷的。
進了縣衙之後,袁吉有些奇怪地問道:“仲簡,為何沒有見到陽城縣令啊!”
淳於瓊大聲道:“將軍有所不知,本來瓊在家鄉散盡家資,招募了鄉勇三千餘人來此陽城駐紮,以待將軍和允誠。沒想到這陽城的縣令不同意,非要將某驅趕走。某乃是為國家辦事,怎麽能受此鳥氣?某便設一計,將這陽城的縣令殺了,直接將三千鄉勇開進城來。取了縣中府庫的錢糧和衣甲兵器,又招募了兩千餘人,在此等候!”
袁吉一陣訝然,不由得搖頭苦笑。錯開此話題,問道:“這麽說仲簡此次招募的兵馬有五千餘人嘍?”
淳於瓊聽罷,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頭,有些泄氣道:“瓊家資有限,如若不然,瓊定會招募一萬。”接著又露出滿臉的羨慕之色道,“沒想到將軍一回到老家,不僅招募了三萬多人,而且所招募的將勇個個雄壯無比,衣甲兵器也是鮮豔齊全,不像瓊,所招募的兵馬一看上去就像一群土包子似的,瓊好生羨慕!不知將軍還有沒有那衣甲著裝,若是有的話不妨借幾千套與瓊。”
袁吉聽淳於瓊前麵所說的幾句話,心中很是舒服得意,不過在聽到淳於瓊要向自己借那幾千套軍裝,袁吉的臉一下子白了,忙搖頭道:“莫說幾千套,就是幾百套也沒有。沒看到我軍中還有一萬人沒有那軍裝嗎?”
淳於瓊聽罷,一張臉頓時沮喪了,但還是有些不死心地哀求道:“將軍,我那五千大軍與其說是軍隊,還不如說是一群青壯。讓他們穿成百姓的服裝去和那董卓拚命,那不是扯淡嘛!以後瓊可是要和將軍混的,若是讓別人看到將軍軍中居然有穿百姓衣裝的軍士,豈不是讓將軍沒有麵子?”
聽著淳於瓊的軟語,袁吉心中很是舒暢,可是這五千人畢竟太多了,此次備用的衣甲兵器還不夠一萬,若是全部都給了淳於瓊,那麽以後軍士衣甲兵器的磨損可就沒有地方補充了。
對了,這小子剛才說什麽來著?說什麽以後跟著我混了?袁吉心中一喜,既然你小子以後跟我混,那麽怎麽說也是自己人,你的部下也就是我的部下了。好,就撥個三千套衣甲軍裝給你小子得了。
想到這,袁吉故意咳嗽了一聲,拖著長長的聲音道:“仲簡啊!咱們可是好兄弟,你說你以後跟著兄弟我混了,那麽做兄弟的也不能虧待了你不是?這樣吧,我軍中就隻剩下三千套了,就全部給你吧!”
淳於瓊聽罷,大喜,忙抱拳道:“多謝將軍!一看到將軍那些將士們所穿的衣甲盔帽,莫說手下的兒郎們羨慕得緊,就是瓊也把持不住。三千便三千,待會瓊便派人到將軍營中去取,瓊再從兒郎們中選出三千勇士,穿上那衣甲盔帽,準比那西涼軍士更加威武,更加帥氣!”
袁吉嗬嗬一笑,接著正色道:“從城外進來,一路上我也看到你那些軍士的姿容了,實在不敢恭維,顯然是缺乏訓練。趁著在陽城等待允誠的這一段時間內,我從軍中選些軍士到你軍中幫你訓練一下,你看如何?”
淳於瓊臉色一紅,接著點頭道:“將軍所言有理,那便一切聽從將軍的安排吧。[.超多好看小說]不過最好將軍還是將那些軍士留在瓊軍中擔任下級軍官。這樣瓊的那幫兒郎才能更快地形成戰力。”說完,那淳於瓊又露出一副可憐的模樣來。
袁吉見此,不由得莞爾,拍了拍淳於瓊的肩膀,大笑一聲:“好吧!如你所願!”
“多謝將軍!”淳於瓊抱拳喜道。
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袁吉大軍便駐紮在了陽城,給外人的感覺便是袁吉也如同其他各路勤王兵馬一般,在作壁上觀。其實袁吉等人之所以駐紮在陽城而沒有馬上出兵洛陽的一個主要原因便是在等待,等待遠在泰山的鮑信前來會合。到時三路兵馬齊聚,一齊兵發洛陽。
趁著這段時間,袁吉等人並沒有放鬆訓練人馬,尤其是從平輿接受的一萬兵馬和淳於瓊手中的兵馬,更加地需要訓練和磨合。整個陽城的郊外每天都響起兵士們操練時震天的喊殺聲和衝殺聲,以及陣陣的馬蹄聲和“嗖嗖”的發箭聲。
由於袁吉軍中有著槍兵,所以必須要不斷地訓練著槍兵和其它兵種之間的配合,尤其是和刀盾兵之間的配合,這個任務也隻能交給懂得槍兵之陣的袁烈和袁洪他們了。
當淳於瓊第一次看到袁吉軍中有大量的槍兵時,就感到有些疑惑,不解地問著袁吉:“將軍軍中為何有如此多的槍兵啊!這些槍兵精銳倒是精銳,可是這長槍…”
袁吉微微一笑道:“我知道你要說什麽,我這些槍兵並不是你想象中的那樣,他的威力到時你便會看到。我敢斷定,隻要經過一場大戰,所有的人看到槍兵的威力後,步兵的主要兵器將會全部換成長槍!”
中國幾乎從宋朝開始,步兵的主要兵器全部成了長槍,這肯定是與長槍的優點分不開的。所以袁吉非常的肯定,長槍兵一定會大行於世。
看著袁吉一臉堅信的模樣,淳於瓊將信將疑地點了點頭。見淳於瓊還是不怎麽看好自己的長槍兵,袁吉無奈地聳了聳肩。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到時讓你見識見識一下我的長槍大陣的威力,你就不會露出現在這般的表情了。
不過雖說在陽城因為等待著鮑信而沒有進兵洛陽,但並不代表袁吉對洛陽的局勢不關心。袁吉已經派出了大量的探馬到司隸去探查洛陽的動靜。得來的消息並不是太好,可是說是非常的震撼。
董卓的西涼大軍已經再次增援了十萬人馬。而西涼的另外兩個大佬,韓遂和馬騰,不知道受了董卓的什麽恩惠,居然也各自提兵來助戰。而那些勤王的各地兵馬此時卻是行動了起來,不過要是認為他們這是要共抗董卓的話,那麽你就錯了。
隻要離董卓的西涼比較近些的勤王兵馬此時已經大部轉投到了董卓的麾下,反過來聽從董卓的命令攻擊那些關東的勤王兵馬,董卓也派出手下的西涼鐵騎助戰。於是洛陽的郊外又發生了一場勤王兵馬之間的大混戰。
關東勤王兵馬大敗,先是河內太守被河東太守所殺,再是南陽太守的大軍被董卓的西涼鐵騎衝散,南陽太守也死於亂軍之中。上黨太守、陳留太守、魏郡太守也紛紛被自己的手下所殺,頭顱也是獻給了董卓,手下軍卒不是被董卓收編,便是逃散。剩下的幾位刺史和州牧嚇得趕緊調集自己的兵馬連夜向關東逃竄。
洛陽城頭的盧植他們也隻能眼睜睜地看著洛陽城外所發生的一切,心中雖然著急,可也沒有什麽辦法,畢竟此時的洛陽經過一個多月的大戰,所損失的兵馬很是慘重,已經沒有任何的餘力去做些什麽了,隻能一心一意地防守。而城頭上的守軍見勤王的兵馬被董卓打得落花流水,不是投降便是被殺散,士氣也是一落千丈。若不是盧植等人多年的威望鎮壓著,說不定這些洛陽的守軍直接倒戈投降了。
而最令袁吉驚訝的是,曆史似乎好像要重新回到他原來的軌跡上了。介於關東勤王兵馬被打敗,而關西勤王兵馬投靠董卓這件事。為了給洛陽守軍一個守下去的希望,在幾位大佬的共同商議下,朝廷準備派出朝中的十幾個年輕的後生到地方上擔任太守之職,然後重新組織地方兵馬前來勤王。
此次被放出去的後生之中有袁紹、袁術、曹操、王匡、張邈、張超、劉表和張揚等人,這些人分別被封為魏郡太守、南陽太守、東郡太守、河內太守、陳留太守、任城太守、南郡太守和上黨太守。趁著黑夜,這些後生們在各自得力家將以及少數敢死之士的掩護下,紛紛朝著董卓防護力最弱的聯營突圍。董卓軍完全沒有料到這洛陽中還會有人突圍,猝不及防之下,被不少人給突圍了出去。不過還是有些人被董軍給攔了下來,死於亂軍之中。
董卓見東邊的守軍防守如此疏鬆,居然讓洛陽中的人給突圍了,一怒之下,將那些防守不得力的幾員將領斬首示眾。這一下子便震懾了所有人,眾人不再馬虎,重新又將洛陽圍了個水泄不通,就連一隻蒼蠅也休想再從董卓包圍的軍中衝突出去。
不過最令袁吉憂慮的是,那董卓的兵馬在將關東的勤王軍打敗之後,便迅速地將洛陽四周的關隘也給占領下來,這其中就包括最險要的汜水關和虎牢關。如今這洛陽城已經完全成了甕中之鱉,有識之人都能看得出,若是沒有外軍前去增援的話,這洛陽的陷落是遲早的事。
袁吉心中也暗暗焦急,若是此時洛陽城中沒有自己的親人,那麽袁吉也不會管它那麽多。作為後世而來的袁吉自然對這皇權並不感冒,自古以來得民心者得天下。你劉家失了民心自然要下台,而你董卓不注重民心,自然也長久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