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近於袁吉的像淳於瓊,張超,張邈等人率先便讚同了,而曹操因為與袁紹是發小,心中雖然讚同,可是麵上卻是不好表態。
韓馥、張揚等人與袁吉沒什麽太深的交情,則當場表示反對,非要推舉袁紹為盟主。而王匡、陶謙、孔融等人卻是相視苦笑,兩邊都是袁家之人,不好說同意哪個。同意了這個說不定會得罪那個,同意了那個說不定得罪了這個,實在不好辦,除了緘默不言,沒有其他的辦法。
上首的袁紹,原本略帶喜色的麵孔此時又露出了陰沉之色。兩隻手狠狠地攥了攥,看向鮑信等人,兩眼中露出了憤恨之色。
下首的袁吉在聽到鮑信在舉薦自己為盟主時,便已經在注視著袁紹的臉色了,此時看到袁紹的臉色,袁吉不由得微微有些失望。難道這個所謂的盟主之位對於你袁紹難道就這麽重要嗎?不過一區區虛名爾,就算你真正的成了這麽個盟主,到時真正的能夠聽你命令行事的人又有幾人呢!再說如今叔父說不定還在董卓的手中,你成了這盟主,那豈不是要讓我袁家頂在風口的浪尖?那叔父的安危?
想到這,袁吉的臉色又是白了白。不過聚在此處最有名望的便是袁家,若是袁家不出頭的話,那麽不會有人敢出頭。作為四世三公的袁家若是在國難當頭的時候不挑起大梁的話,那麽袁吉幾世積累下來的名望有可能毀於一旦。叔父若是知道了,也肯定會痛心。
家族的名望重要,還是叔父的命重要呢!名望是死的,沒了還可以再建。人要是沒命了,就再也活不過來了。就算將來叔父怪罪,那就有我一人頂著好了!想到這,袁吉“倏”得站了起來。眾人以為袁吉要對這盟主之位表態了,袁紹也怔怔地看著袁吉,臉色非常的尷尬,你少偉難道也要和我搶這盟主之位嗎?
出乎眾人的意料,袁吉當先對著袁紹說道:“大哥,吉有些話想要私下裏和你說。”
袁紹冷哼一聲,想要勸我放棄這盟主之位嗎?不會的!我絕對不會放棄這盟主之位的,絕不!
“有什麽要對我說的,你就隻管說吧,就當著眾位豪傑說吧,沒必要和我單獨說。”袁紹故作大氣地說道。
袁吉頓時顯得無比尷尬,心裏不由得暗罵一聲。你個白癡袁紹,我說的話能給這些人聽見嗎?
見眾人都好奇地看向自己,袁吉頓了頓足,隻好說了一聲:“這盟主之位我放棄,由大哥來當吧!”
袁吉剛說完,眾人一片大嘩,滿臉的不可置信,尤其是袁紹和袁術兩人。而一旁的鮑信和曹操卻是歎了一口氣,仿佛早知道會是這個結果。
袁紹突聽袁吉不與自己爭這麽個盟主之位,心中狂喜,可是麵子上卻是露出不願意,連續推卻了三次,最後在韓馥等人的堅持下,袁紹故作為難地接受了。
袁吉冷笑一聲,你要做盟主,那便做盟主吧。叔父的安危自有我來想辦法,我絕不會因為你的愚蠢而斷送掉叔父一家的性命。
既然袁紹已經成了盟主,那麽作為盟主,這相應的儀式是必須要舉行的。眾人在早已築好的壇台上以袁紹為首,歃血為盟,立誓共討董賊。
這討賊的檄文是由一個叫臧洪的人宣讀,此人乃是張超的主簿。雖然讀的是文言文,袁吉大部都聽得不是太懂,但是從臧洪的那慷慨陳詞,涕泗橫流的表情和言語上,袁吉能夠感受到此人已經是動了真情,從而也帶動了在場所有人的情感。眾人情不自禁地被其感染,忍不住留下涕淚,袁吉也不例外。
在檄文讀罷之後,由一代大儒孔融出來說話,其道:“今日既選盟主,各聽調遣,同為國家,不計較強弱!”
一旁袁紹也道:“吾袁紹不才,被諸位推舉為盟主。吾即為盟主,自然有功必賞,有罪必罰。國有常刑,軍有紀律。各宜遵守,勿得違犯!”
眾人轟然應諾!
接著袁紹又道:“如今我盟軍大軍四十萬,卻是分為滎陽、伊闕關和宜陽三處。聯軍進入洛陽有三路可走,一為河內的箕關,二為河南的虎牢關,三為宜陽處的汜水關。吾身為盟主自然有調遣各處大軍的權利。吾已決定,聯軍當分為三路,齊頭並進,同攻洛陽。哪路大軍先行攻入洛陽,我等便奏請朝廷封其為大將軍,不知諸位意下如何?”
眾人一聽,頓時嘩然,各個露出激動和興奮的神色。不過那右北平的公孫瓚卻是露出疑惑道:“盟主此議甚好,不過在下卻是有一疑問,還望盟主解惑!”
“請!”袁紹一伸手,客氣道。
“這三路大軍的領頭之人,想必不用我猜,估計大家都知道非你袁家三人莫屬!吾隻想問,吾等其他英雄豪傑是否有機會逐這大將軍之位?”公孫瓚問道。
眾人聽罷,從剛才的喜悅和興奮中清醒過來,是啊,這三路大軍的領頭之人都是他袁家的人,若是真的將這洛陽攻下,除掉董賊,這大將軍之位豈非是他袁家莫屬?我們這些出了力的,豈非沒有任何得好處?
雖說此次討賊表麵上是為了國家大義,沒有任何的私心,但實際上呢?除了幾個真正的出於大義的,其他絕大部分都是為了名利。袁紹一將這名利拋出來,眾人便像貓聞了腥一般,各個都昂起脖子來。不過這大將軍之位也的確是很難不吸引人,袁紹自己本來就是一個熱衷於名利的人,怎麽會提出這麽個獎勵?難道他不怕袁吉和袁術兩人的爭奪?是了,三路聯軍就要屬他這一路的實力最強,其八成以為自己是第一個攻入洛陽了。不過他這滎陽大營中的各諸侯也並不是那麽的齊心,要不然那公孫瓚也不會問起。
見眾人都望向自己,且各個都露出焦急渴望的神色,袁紹心中不由得一陣的得意。兩隻手攤了攤,大聲道:“諸位放心!此次攻打洛陽這一獎賞之位乃是秉承公正,隻要哪位的軍士第一位攻入這洛陽,那麽這攻入洛陽的頭功便是屬於哪位英雄的,不會存在這頭功屬於我袁家獨占!”
眾人聽了袁紹的解釋,頓時讚同地點了點頭,在興奮之餘,還不忘大讚袁紹的為人和品德,隻把袁紹誇得好似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謙謙君子般。那袁紹表麵上一個勁地謙虛,可心裏麵卻是卻是樂開了花!
一旁的袁術冷哼了一聲:“小人得誌!別高興得那麽早,小心這些人將你捧得高高的,然後再將你摔下來,摔死你個逼!”
站在袁術身旁的袁吉聽罷,輕笑了一聲,不過隨即又露出一股擔憂之色。如今以袁家袁紹為首的勤王聯軍已經形成,恐怕要不了多長的時間,這消息便會傳到洛陽董卓的耳中。不知道那董卓聽了這消息之後會采取怎樣的行動。
但願他不要因為此事而做出什麽愚蠢的行為來,要不然我定要攻破洛陽,誅殺你董卓,就算你董卓大軍是我幾倍,我也要與你不死不休!
眾人歡呼一聲之後,袁紹又說道:“此次我等聚義兵,誅暴亂,不可沒有一個合適的職位,吾袁本初不才,自請車騎將軍,不知諸位意下如何?”
袁紹剛剛給眾人拋下了大餅,此時自請車騎將軍,眾人自然沒有任何的意見,紛紛表示讚同。沒想到袁紹剛剛給自己封了個車騎將軍,緊接著又對在座的各路諸侯封起了官職,儼然如同一天子。不少人見了卻是露出憤怒的表情,這其中便包括曹操、鮑信和袁術。
雖然袁吉和袁術兩人和袁紹鬧了些矛盾,可是畢竟是袁家的人,袁紹特意封了袁術為前將軍,袁吉為左將軍。而曹操作為袁紹的發小,被封了個奮武將軍,袁遺是叔父的嫡子,被封了個司馬,像韓馥和王匡這些支持袁紹為盟主的人也封了將軍的職位,剩下的也是按照兵力的多寡封了相應的將軍職位。
而劉備,由於此次卻是跟隨著公孫瓚一起來的,不算是一個獨立的諸侯,所以並沒有被袁紹封什麽將軍的官職。不過由於先前張飛的無意識幫忙,卻是引起了袁紹對劉備的好感,就封了他一個校尉的職位。
官職封畢,有人高興,有人不服,但是不服的人是少數,直接被剩餘的人忽視了。最後袁紹令袁吉和袁術兩人分別為伊闕關和宜陽兩大營的統軍之人,節製諸軍,分別從汜水關和虎牢關這兩處攻打洛陽。袁吉和袁術兩人自然應諾。
本想待會盟結束後,親自與袁紹、袁術和袁遺三人討論一下還在洛陽的叔父一家的事情。卻是不想,那袁術在會盟結束之後,便冷哼了一聲,直接與袁吉打了聲招呼,便與劉表和孫堅等人回宜陽大營了,使得剛想張口說話的袁吉隻得將話吞入肚中。
袁吉隻得跟隨在被眾人簇擁著的袁紹身後,直到袁紹入了中軍大營。袁吉要求見袁紹,卻是沒有想到,袁紹令親兵傳話,要袁吉速速會伊闕關大營,以防董賊出關襲營。
袁吉聽罷,冷笑一聲,如今來了這滎陽已不是一天,那董卓真要襲關的話早就襲了。再說那伊闕關屯軍十萬餘人,憑著雄關,也不是那麽好打的!不想見我也用不著用這麽個不是借口的借口!
韓馥、張揚等人與袁吉沒什麽太深的交情,則當場表示反對,非要推舉袁紹為盟主。而王匡、陶謙、孔融等人卻是相視苦笑,兩邊都是袁家之人,不好說同意哪個。同意了這個說不定會得罪那個,同意了那個說不定得罪了這個,實在不好辦,除了緘默不言,沒有其他的辦法。
上首的袁紹,原本略帶喜色的麵孔此時又露出了陰沉之色。兩隻手狠狠地攥了攥,看向鮑信等人,兩眼中露出了憤恨之色。
下首的袁吉在聽到鮑信在舉薦自己為盟主時,便已經在注視著袁紹的臉色了,此時看到袁紹的臉色,袁吉不由得微微有些失望。難道這個所謂的盟主之位對於你袁紹難道就這麽重要嗎?不過一區區虛名爾,就算你真正的成了這麽個盟主,到時真正的能夠聽你命令行事的人又有幾人呢!再說如今叔父說不定還在董卓的手中,你成了這盟主,那豈不是要讓我袁家頂在風口的浪尖?那叔父的安危?
想到這,袁吉的臉色又是白了白。不過聚在此處最有名望的便是袁家,若是袁家不出頭的話,那麽不會有人敢出頭。作為四世三公的袁家若是在國難當頭的時候不挑起大梁的話,那麽袁吉幾世積累下來的名望有可能毀於一旦。叔父若是知道了,也肯定會痛心。
家族的名望重要,還是叔父的命重要呢!名望是死的,沒了還可以再建。人要是沒命了,就再也活不過來了。就算將來叔父怪罪,那就有我一人頂著好了!想到這,袁吉“倏”得站了起來。眾人以為袁吉要對這盟主之位表態了,袁紹也怔怔地看著袁吉,臉色非常的尷尬,你少偉難道也要和我搶這盟主之位嗎?
出乎眾人的意料,袁吉當先對著袁紹說道:“大哥,吉有些話想要私下裏和你說。”
袁紹冷哼一聲,想要勸我放棄這盟主之位嗎?不會的!我絕對不會放棄這盟主之位的,絕不!
“有什麽要對我說的,你就隻管說吧,就當著眾位豪傑說吧,沒必要和我單獨說。”袁紹故作大氣地說道。
袁吉頓時顯得無比尷尬,心裏不由得暗罵一聲。你個白癡袁紹,我說的話能給這些人聽見嗎?
見眾人都好奇地看向自己,袁吉頓了頓足,隻好說了一聲:“這盟主之位我放棄,由大哥來當吧!”
袁吉剛說完,眾人一片大嘩,滿臉的不可置信,尤其是袁紹和袁術兩人。而一旁的鮑信和曹操卻是歎了一口氣,仿佛早知道會是這個結果。
袁紹突聽袁吉不與自己爭這麽個盟主之位,心中狂喜,可是麵子上卻是露出不願意,連續推卻了三次,最後在韓馥等人的堅持下,袁紹故作為難地接受了。
袁吉冷笑一聲,你要做盟主,那便做盟主吧。叔父的安危自有我來想辦法,我絕不會因為你的愚蠢而斷送掉叔父一家的性命。
既然袁紹已經成了盟主,那麽作為盟主,這相應的儀式是必須要舉行的。眾人在早已築好的壇台上以袁紹為首,歃血為盟,立誓共討董賊。
這討賊的檄文是由一個叫臧洪的人宣讀,此人乃是張超的主簿。雖然讀的是文言文,袁吉大部都聽得不是太懂,但是從臧洪的那慷慨陳詞,涕泗橫流的表情和言語上,袁吉能夠感受到此人已經是動了真情,從而也帶動了在場所有人的情感。眾人情不自禁地被其感染,忍不住留下涕淚,袁吉也不例外。
在檄文讀罷之後,由一代大儒孔融出來說話,其道:“今日既選盟主,各聽調遣,同為國家,不計較強弱!”
一旁袁紹也道:“吾袁紹不才,被諸位推舉為盟主。吾即為盟主,自然有功必賞,有罪必罰。國有常刑,軍有紀律。各宜遵守,勿得違犯!”
眾人轟然應諾!
接著袁紹又道:“如今我盟軍大軍四十萬,卻是分為滎陽、伊闕關和宜陽三處。聯軍進入洛陽有三路可走,一為河內的箕關,二為河南的虎牢關,三為宜陽處的汜水關。吾身為盟主自然有調遣各處大軍的權利。吾已決定,聯軍當分為三路,齊頭並進,同攻洛陽。哪路大軍先行攻入洛陽,我等便奏請朝廷封其為大將軍,不知諸位意下如何?”
眾人一聽,頓時嘩然,各個露出激動和興奮的神色。不過那右北平的公孫瓚卻是露出疑惑道:“盟主此議甚好,不過在下卻是有一疑問,還望盟主解惑!”
“請!”袁紹一伸手,客氣道。
“這三路大軍的領頭之人,想必不用我猜,估計大家都知道非你袁家三人莫屬!吾隻想問,吾等其他英雄豪傑是否有機會逐這大將軍之位?”公孫瓚問道。
眾人聽罷,從剛才的喜悅和興奮中清醒過來,是啊,這三路大軍的領頭之人都是他袁家的人,若是真的將這洛陽攻下,除掉董賊,這大將軍之位豈非是他袁家莫屬?我們這些出了力的,豈非沒有任何得好處?
雖說此次討賊表麵上是為了國家大義,沒有任何的私心,但實際上呢?除了幾個真正的出於大義的,其他絕大部分都是為了名利。袁紹一將這名利拋出來,眾人便像貓聞了腥一般,各個都昂起脖子來。不過這大將軍之位也的確是很難不吸引人,袁紹自己本來就是一個熱衷於名利的人,怎麽會提出這麽個獎勵?難道他不怕袁吉和袁術兩人的爭奪?是了,三路聯軍就要屬他這一路的實力最強,其八成以為自己是第一個攻入洛陽了。不過他這滎陽大營中的各諸侯也並不是那麽的齊心,要不然那公孫瓚也不會問起。
見眾人都望向自己,且各個都露出焦急渴望的神色,袁紹心中不由得一陣的得意。兩隻手攤了攤,大聲道:“諸位放心!此次攻打洛陽這一獎賞之位乃是秉承公正,隻要哪位的軍士第一位攻入這洛陽,那麽這攻入洛陽的頭功便是屬於哪位英雄的,不會存在這頭功屬於我袁家獨占!”
眾人聽了袁紹的解釋,頓時讚同地點了點頭,在興奮之餘,還不忘大讚袁紹的為人和品德,隻把袁紹誇得好似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謙謙君子般。那袁紹表麵上一個勁地謙虛,可心裏麵卻是卻是樂開了花!
一旁的袁術冷哼了一聲:“小人得誌!別高興得那麽早,小心這些人將你捧得高高的,然後再將你摔下來,摔死你個逼!”
站在袁術身旁的袁吉聽罷,輕笑了一聲,不過隨即又露出一股擔憂之色。如今以袁家袁紹為首的勤王聯軍已經形成,恐怕要不了多長的時間,這消息便會傳到洛陽董卓的耳中。不知道那董卓聽了這消息之後會采取怎樣的行動。
但願他不要因為此事而做出什麽愚蠢的行為來,要不然我定要攻破洛陽,誅殺你董卓,就算你董卓大軍是我幾倍,我也要與你不死不休!
眾人歡呼一聲之後,袁紹又說道:“此次我等聚義兵,誅暴亂,不可沒有一個合適的職位,吾袁本初不才,自請車騎將軍,不知諸位意下如何?”
袁紹剛剛給眾人拋下了大餅,此時自請車騎將軍,眾人自然沒有任何的意見,紛紛表示讚同。沒想到袁紹剛剛給自己封了個車騎將軍,緊接著又對在座的各路諸侯封起了官職,儼然如同一天子。不少人見了卻是露出憤怒的表情,這其中便包括曹操、鮑信和袁術。
雖然袁吉和袁術兩人和袁紹鬧了些矛盾,可是畢竟是袁家的人,袁紹特意封了袁術為前將軍,袁吉為左將軍。而曹操作為袁紹的發小,被封了個奮武將軍,袁遺是叔父的嫡子,被封了個司馬,像韓馥和王匡這些支持袁紹為盟主的人也封了將軍的職位,剩下的也是按照兵力的多寡封了相應的將軍職位。
而劉備,由於此次卻是跟隨著公孫瓚一起來的,不算是一個獨立的諸侯,所以並沒有被袁紹封什麽將軍的官職。不過由於先前張飛的無意識幫忙,卻是引起了袁紹對劉備的好感,就封了他一個校尉的職位。
官職封畢,有人高興,有人不服,但是不服的人是少數,直接被剩餘的人忽視了。最後袁紹令袁吉和袁術兩人分別為伊闕關和宜陽兩大營的統軍之人,節製諸軍,分別從汜水關和虎牢關這兩處攻打洛陽。袁吉和袁術兩人自然應諾。
本想待會盟結束後,親自與袁紹、袁術和袁遺三人討論一下還在洛陽的叔父一家的事情。卻是不想,那袁術在會盟結束之後,便冷哼了一聲,直接與袁吉打了聲招呼,便與劉表和孫堅等人回宜陽大營了,使得剛想張口說話的袁吉隻得將話吞入肚中。
袁吉隻得跟隨在被眾人簇擁著的袁紹身後,直到袁紹入了中軍大營。袁吉要求見袁紹,卻是沒有想到,袁紹令親兵傳話,要袁吉速速會伊闕關大營,以防董賊出關襲營。
袁吉聽罷,冷笑一聲,如今來了這滎陽已不是一天,那董卓真要襲關的話早就襲了。再說那伊闕關屯軍十萬餘人,憑著雄關,也不是那麽好打的!不想見我也用不著用這麽個不是借口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