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呂布叫老夫派遣援軍去支援他,文優有何看法?”此時的董卓在自己的府上得意非常地詢問著李儒。
李儒沉色道:“我們本來的打算就是要讓那呂布的並州軍與關東聯軍火拚,來個兩敗俱傷,以此讓我們漁翁得利,嶽父也好借此將呂布收服。但現在看來,那呂布似乎已經識破了我們的計策,如此看來,嶽父卻是不得不派軍前去增援了,否則,那呂布一旦將虎牢獻於袁紹等聯軍,那麽我等就隻能撤回關中一途。”
董卓聽罷,點了點頭,嗯了一聲,“前次那袁傀的侄子袁吉已派人來向老夫服軟示好。為了得到天下士人對老夫的支持,老夫也就答應了。不過老夫也不是省油的燈,光向老夫服軟示好卻是還不夠,老夫要的是他袁家為老夫所用。老夫已封其為河東太守,就是要將其束縛在老夫的身邊。如今這虎牢需要援兵,那老夫便讓其反水,在聯軍攻打虎牢的時候,在聯軍背後反戈一擊,如此則聯軍必破!”
李儒聽得,卻是搖了搖頭:“那袁吉手下兵馬與袁紹所部相比卻是相差幾倍有餘,嶽父讓其在袁紹等人背後襲擊恐怕起不到決定的效果。袁吉向嶽父服軟示好的消息,其也不希望讓聯軍之人知曉。也是顧忌關東之人群起而攻之。嶽父要想取得天下,這袁吉可是很重要的棋子,難道嶽父這麽早就要舍棄這枚棋子嗎?”
董卓沉默少許,抬起頭來:“汝不讓吾西涼精銳前去增援,又不讓那袁吉反水攻聯軍身後,那以你之見豈不是要老夫放棄虎牢,放棄洛陽?”
李儒哀歎一聲,嶽父卻是舍不得洛陽啊!
“非也,嶽父嫡係軍馬不去增援,那袁吉這枚棋子也不用,不是說嶽父沒有兵馬可用。那袁紹已經移兵虎牢,馬騰和韓遂兩人的兵馬已是無用武之地,嶽父何不將其二人調到虎牢,來增援呂布呢?”
董卓聽罷,眼睛一亮,自然知道李儒這一計的好處,哈哈一笑:“賢胥好智謀!那馬騰和韓遂手下擁兵幾萬,老夫屢次招攬,此二人皆不願歸順,那麽老夫也隻有將他們順手給解決了。”
……
李儒府上,此時臥室中一名臉型有些瘦削,嘴角鑲有兩撮八字胡須,頭裹一塊逍遙巾,身穿一件白色麻布的文士端坐在案幾的一邊,而案幾的另一邊卻是端坐著剛剛從董卓府上回來的李儒。
“文和,你說太師能取得這天下嗎?”李儒向麵前的文士詢問道。原來此時坐在李儒對麵的文士是賈詡。
賈詡微微一笑:“太師能否取得天下,文優心中已知,何必又來問我?”
李儒聽罷,無奈地苦笑一聲:“這天下說到底乃是士人門閥的天下,嶽父身為西涼豪傑,本身卻是沒有任何的世家和門閥的背景,因此始終得不到天下士人的認可。要想取得這天下,不得不爭取那些士人的支持啊!”
賈詡聽罷,搖了搖頭:“太師攻破洛陽,不知有多少士人死於太師西涼軍手中,現在要想得到士人的支持,恐怕不太容易。”
見李儒嘴皮一動,想要說些什麽,賈詡輕聲道:“吾知道你要說什麽。太師現在在朝中啟用了大量關東有名望的士人,尤其是那有著四世三公之稱的袁家。據我所知,此時正領著關東聯軍的攻打太師的就是那袁家的大少袁紹。真是有些可笑了,他袁家的子孫一麵在領著關東的豪傑在攻打太師,而另一麵太師卻是在重用著他袁家之人,這真是古今未有之事啊!”
李儒聽罷卻是嗬嗬一笑:“那袁紹雖為袁家大少,但卻非嫡子,也非袁家家主。此時袁家家主乃是袁傀,袁傀卻是已經在太師手下做事。而袁家的嫡子乃是袁術和袁吉二人,此二人如今也已經暗中和太師示好。如今說來這袁家其實已經投靠了太師。”
賈詡聽罷,微微一愣,接著卻是露出一絲的冷笑:“你以為袁家乃是真心投效太師?這關外的袁術和袁吉之所以向太師服軟示好,恐怕是顧忌那袁傀此時在太師手裏吧!再說,就算他袁家願意投效太師,那並不代表天下所有的士人皆已投效了太師,不要忘記洛陽城破時,那些海外大儒是如何死的。”
李儒聽罷,露出一絲苦笑,道:“不管如何,隻要袁傀在手,這袁家今後為太師所用那是肯定的,那些袁家的門生故吏至少也不會太排斥太師。”
“若是如此,那文優心中為何還要擔心太師得不了天下呢?”賈詡拍了拍身上的布衣,抬頭道。
“唉!實不相瞞,這洛陽太師恐怕是待不下去了,正如你所說,太師為了攻破洛陽,已經將司隸之地糟蹋得不成樣子了。如今司隸之地千裏無雞鳴,田地荒蕪,無人耕種,太師在此已是大失民心,已是無法在此立足的了。而那關東之地太師一時半會兒也是無法得到。如今關東之人聯合起來共同討伐太師,由此可看出關東之地已不複太師所有。吾焦急和擔憂的便是在此。所以吾想問問文和有何計策可使關東之地在今後也能成為太師手中之物。”李儒歎了一口氣說道,接著滿臉希冀地看著賈詡。
賈詡沉默半晌,隨即微微一歎:“吾已有一計,可讓太師得天下,不過此計卻是要看天時!”
李儒聽得,心中一喜,隨口問道:“是何計?”
“司隸之地已不可留,請太師將聖駕移至關中長安。那袁家既然被太師脅迫,袁術和袁吉想做個孝子,那麽不妨將此二人一人封河東太守,一人封為南陽太守,以此與太師形成犄角之勢。而這洛陽,不妨就讓給袁紹等關東聯軍吧!若是不出我所料,麵對肴函之固,聯軍到達洛陽後,隻能停步不前。日久之下,聯軍糧秣不濟,也隻有解散一途。到時太師坐於關中,以待關東之變,一旦關東有變,太師便可親率西涼鐵騎,橫掃於天下了!”賈詡侃侃而談道。
李儒聽了賈詡的一番分析後,心中微微有些激動,道:“文和之言乃是至理之言,若是真如你所說的話,那麽太師必可奪得天下,屆時文和可就是一代功臣!”
賈詡拱手微笑道:“太師是涼州人,吾亦是涼州人,如何不盡心!再說,以文優之智,不可能不會想到此計!”
李儒與賈詡相視一眼,哈哈一笑。
“可是太師心中卻是舍不得這洛陽繁華之地啊!這可如何是好?”李儒一想到當初董卓對洛陽繁華的貪婪,就不禁有些憂心。
“無妨,吾有一計,可使太師主動撤離洛陽!”賈詡笑道。
“何計?”李儒問道。
賈詡湊著李儒的耳旁說了一通,接著微微一笑。李儒聽罷,哈哈一笑,連道好計。
賈詡在心中不由得歎了一口氣,你董卓殘暴不仁,就算天下所有的士人皆願為你所用,你也不可能有什麽成就的。自古者,得民心者得天下,你的西涼軍隻懂得禍害百姓,怎麽可能長久得了,唉!不知這天下今後誰才能夠拯救得了。
此時的虎牢關處,關中的呂布已經與關外的聯軍連續鬥將了三天,雙方各有損傷。呂布手下有著八員健將,你道是哪八位?
這八位分別為張遼、高順、侯成、宋憲、魏續、郝萌、成廉和曹性。這八位要論武藝,那當屬張遼最強無疑,其次是高順,剩下的除了一個曹性箭術有些了得之外,其他的都是武藝平平。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剩下的也算得上不錯的二流武將。
聯軍之中自從上次關羽露了一手之後,不少人也開始躍躍欲試起來。不過其中真正有本領的確是不多。除了上去被呂布軍斬殺提高的士氣,降低己方士氣外,沒有起到其他的任何作用。
聯軍之中,像袁烈和袁洪、陳到和紀靈、臧霸和於禁、曹仁和曹洪,張頜和潘鳳等人卻是沒有一個上場。至於其他人為什麽不上場,袁吉不知道。而袁烈和袁洪,陳到和紀靈等人,袁吉之所以沒有讓他們出戰,為的便是不讓他們一上場就將呂布的為數不多的大將給斬殺了。
呂布,在今後完全可以成為攪亂天下的一枚棋子,而這枚棋子的實力現在是不可以有重大的損失的。如今關羽,呂布已經完全認識了他。隻要關羽一上場,呂布鐵定是讓張遼出戰,然後一旦張遼不敵,呂布便揮軍掩護其撤退。一來一去,最後關羽和張遼一戰,見張遼不支,關羽便將大刀收起,直接放起歸去。這樣一來反而弄得張遼有些尷尬。
不過關羽和張遼二人的私人關係卻是呈直線上升。最後幾次鬥將的時候,兩人卻是先拱手施禮了一番,問了下好,這才動起手來。明眼人都可以看出,此二人哪是在拚殺,簡直是在切磋武藝!
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到董卓大軍來援為止。令人沒有想到的是,前來增援虎牢關中呂布的居然是韓遂和馬騰二人。
馬、韓二人所屬的兵馬和董卓一樣是西涼軍士。十萬大軍中,騎兵卻是占了兩萬多人。而兩人手下的軍士看起來卻是與漢人不太相同,經有識的諸侯介紹,那是羌人。
馬、韓二人一到虎牢,便將大軍陳列關外與聯軍直接對峙,呂布也領著三千並州軍在旁壓陣。
袁紹與各路諸侯,領聯軍二十萬陳列於馬、韓對麵。
袁紹一見馬、韓二人,便揚鞭怒罵:“爾等身為大漢之人,卻是助紂為略,提著羌人兵馬為董賊助戰,爾等心中還有廉恥之心否?”
馬騰被袁紹這麽一罵,臉色有些通紅,低著頭,卻是說不出話來。袁吉見了,暗暗點頭,這馬騰也算是個忠義之人。
李儒沉色道:“我們本來的打算就是要讓那呂布的並州軍與關東聯軍火拚,來個兩敗俱傷,以此讓我們漁翁得利,嶽父也好借此將呂布收服。但現在看來,那呂布似乎已經識破了我們的計策,如此看來,嶽父卻是不得不派軍前去增援了,否則,那呂布一旦將虎牢獻於袁紹等聯軍,那麽我等就隻能撤回關中一途。”
董卓聽罷,點了點頭,嗯了一聲,“前次那袁傀的侄子袁吉已派人來向老夫服軟示好。為了得到天下士人對老夫的支持,老夫也就答應了。不過老夫也不是省油的燈,光向老夫服軟示好卻是還不夠,老夫要的是他袁家為老夫所用。老夫已封其為河東太守,就是要將其束縛在老夫的身邊。如今這虎牢需要援兵,那老夫便讓其反水,在聯軍攻打虎牢的時候,在聯軍背後反戈一擊,如此則聯軍必破!”
李儒聽得,卻是搖了搖頭:“那袁吉手下兵馬與袁紹所部相比卻是相差幾倍有餘,嶽父讓其在袁紹等人背後襲擊恐怕起不到決定的效果。袁吉向嶽父服軟示好的消息,其也不希望讓聯軍之人知曉。也是顧忌關東之人群起而攻之。嶽父要想取得天下,這袁吉可是很重要的棋子,難道嶽父這麽早就要舍棄這枚棋子嗎?”
董卓沉默少許,抬起頭來:“汝不讓吾西涼精銳前去增援,又不讓那袁吉反水攻聯軍身後,那以你之見豈不是要老夫放棄虎牢,放棄洛陽?”
李儒哀歎一聲,嶽父卻是舍不得洛陽啊!
“非也,嶽父嫡係軍馬不去增援,那袁吉這枚棋子也不用,不是說嶽父沒有兵馬可用。那袁紹已經移兵虎牢,馬騰和韓遂兩人的兵馬已是無用武之地,嶽父何不將其二人調到虎牢,來增援呂布呢?”
董卓聽罷,眼睛一亮,自然知道李儒這一計的好處,哈哈一笑:“賢胥好智謀!那馬騰和韓遂手下擁兵幾萬,老夫屢次招攬,此二人皆不願歸順,那麽老夫也隻有將他們順手給解決了。”
……
李儒府上,此時臥室中一名臉型有些瘦削,嘴角鑲有兩撮八字胡須,頭裹一塊逍遙巾,身穿一件白色麻布的文士端坐在案幾的一邊,而案幾的另一邊卻是端坐著剛剛從董卓府上回來的李儒。
“文和,你說太師能取得這天下嗎?”李儒向麵前的文士詢問道。原來此時坐在李儒對麵的文士是賈詡。
賈詡微微一笑:“太師能否取得天下,文優心中已知,何必又來問我?”
李儒聽罷,無奈地苦笑一聲:“這天下說到底乃是士人門閥的天下,嶽父身為西涼豪傑,本身卻是沒有任何的世家和門閥的背景,因此始終得不到天下士人的認可。要想取得這天下,不得不爭取那些士人的支持啊!”
賈詡聽罷,搖了搖頭:“太師攻破洛陽,不知有多少士人死於太師西涼軍手中,現在要想得到士人的支持,恐怕不太容易。”
見李儒嘴皮一動,想要說些什麽,賈詡輕聲道:“吾知道你要說什麽。太師現在在朝中啟用了大量關東有名望的士人,尤其是那有著四世三公之稱的袁家。據我所知,此時正領著關東聯軍的攻打太師的就是那袁家的大少袁紹。真是有些可笑了,他袁家的子孫一麵在領著關東的豪傑在攻打太師,而另一麵太師卻是在重用著他袁家之人,這真是古今未有之事啊!”
李儒聽罷卻是嗬嗬一笑:“那袁紹雖為袁家大少,但卻非嫡子,也非袁家家主。此時袁家家主乃是袁傀,袁傀卻是已經在太師手下做事。而袁家的嫡子乃是袁術和袁吉二人,此二人如今也已經暗中和太師示好。如今說來這袁家其實已經投靠了太師。”
賈詡聽罷,微微一愣,接著卻是露出一絲的冷笑:“你以為袁家乃是真心投效太師?這關外的袁術和袁吉之所以向太師服軟示好,恐怕是顧忌那袁傀此時在太師手裏吧!再說,就算他袁家願意投效太師,那並不代表天下所有的士人皆已投效了太師,不要忘記洛陽城破時,那些海外大儒是如何死的。”
李儒聽罷,露出一絲苦笑,道:“不管如何,隻要袁傀在手,這袁家今後為太師所用那是肯定的,那些袁家的門生故吏至少也不會太排斥太師。”
“若是如此,那文優心中為何還要擔心太師得不了天下呢?”賈詡拍了拍身上的布衣,抬頭道。
“唉!實不相瞞,這洛陽太師恐怕是待不下去了,正如你所說,太師為了攻破洛陽,已經將司隸之地糟蹋得不成樣子了。如今司隸之地千裏無雞鳴,田地荒蕪,無人耕種,太師在此已是大失民心,已是無法在此立足的了。而那關東之地太師一時半會兒也是無法得到。如今關東之人聯合起來共同討伐太師,由此可看出關東之地已不複太師所有。吾焦急和擔憂的便是在此。所以吾想問問文和有何計策可使關東之地在今後也能成為太師手中之物。”李儒歎了一口氣說道,接著滿臉希冀地看著賈詡。
賈詡沉默半晌,隨即微微一歎:“吾已有一計,可讓太師得天下,不過此計卻是要看天時!”
李儒聽得,心中一喜,隨口問道:“是何計?”
“司隸之地已不可留,請太師將聖駕移至關中長安。那袁家既然被太師脅迫,袁術和袁吉想做個孝子,那麽不妨將此二人一人封河東太守,一人封為南陽太守,以此與太師形成犄角之勢。而這洛陽,不妨就讓給袁紹等關東聯軍吧!若是不出我所料,麵對肴函之固,聯軍到達洛陽後,隻能停步不前。日久之下,聯軍糧秣不濟,也隻有解散一途。到時太師坐於關中,以待關東之變,一旦關東有變,太師便可親率西涼鐵騎,橫掃於天下了!”賈詡侃侃而談道。
李儒聽了賈詡的一番分析後,心中微微有些激動,道:“文和之言乃是至理之言,若是真如你所說的話,那麽太師必可奪得天下,屆時文和可就是一代功臣!”
賈詡拱手微笑道:“太師是涼州人,吾亦是涼州人,如何不盡心!再說,以文優之智,不可能不會想到此計!”
李儒與賈詡相視一眼,哈哈一笑。
“可是太師心中卻是舍不得這洛陽繁華之地啊!這可如何是好?”李儒一想到當初董卓對洛陽繁華的貪婪,就不禁有些憂心。
“無妨,吾有一計,可使太師主動撤離洛陽!”賈詡笑道。
“何計?”李儒問道。
賈詡湊著李儒的耳旁說了一通,接著微微一笑。李儒聽罷,哈哈一笑,連道好計。
賈詡在心中不由得歎了一口氣,你董卓殘暴不仁,就算天下所有的士人皆願為你所用,你也不可能有什麽成就的。自古者,得民心者得天下,你的西涼軍隻懂得禍害百姓,怎麽可能長久得了,唉!不知這天下今後誰才能夠拯救得了。
此時的虎牢關處,關中的呂布已經與關外的聯軍連續鬥將了三天,雙方各有損傷。呂布手下有著八員健將,你道是哪八位?
這八位分別為張遼、高順、侯成、宋憲、魏續、郝萌、成廉和曹性。這八位要論武藝,那當屬張遼最強無疑,其次是高順,剩下的除了一個曹性箭術有些了得之外,其他的都是武藝平平。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剩下的也算得上不錯的二流武將。
聯軍之中自從上次關羽露了一手之後,不少人也開始躍躍欲試起來。不過其中真正有本領的確是不多。除了上去被呂布軍斬殺提高的士氣,降低己方士氣外,沒有起到其他的任何作用。
聯軍之中,像袁烈和袁洪、陳到和紀靈、臧霸和於禁、曹仁和曹洪,張頜和潘鳳等人卻是沒有一個上場。至於其他人為什麽不上場,袁吉不知道。而袁烈和袁洪,陳到和紀靈等人,袁吉之所以沒有讓他們出戰,為的便是不讓他們一上場就將呂布的為數不多的大將給斬殺了。
呂布,在今後完全可以成為攪亂天下的一枚棋子,而這枚棋子的實力現在是不可以有重大的損失的。如今關羽,呂布已經完全認識了他。隻要關羽一上場,呂布鐵定是讓張遼出戰,然後一旦張遼不敵,呂布便揮軍掩護其撤退。一來一去,最後關羽和張遼一戰,見張遼不支,關羽便將大刀收起,直接放起歸去。這樣一來反而弄得張遼有些尷尬。
不過關羽和張遼二人的私人關係卻是呈直線上升。最後幾次鬥將的時候,兩人卻是先拱手施禮了一番,問了下好,這才動起手來。明眼人都可以看出,此二人哪是在拚殺,簡直是在切磋武藝!
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到董卓大軍來援為止。令人沒有想到的是,前來增援虎牢關中呂布的居然是韓遂和馬騰二人。
馬、韓二人所屬的兵馬和董卓一樣是西涼軍士。十萬大軍中,騎兵卻是占了兩萬多人。而兩人手下的軍士看起來卻是與漢人不太相同,經有識的諸侯介紹,那是羌人。
馬、韓二人一到虎牢,便將大軍陳列關外與聯軍直接對峙,呂布也領著三千並州軍在旁壓陣。
袁紹與各路諸侯,領聯軍二十萬陳列於馬、韓對麵。
袁紹一見馬、韓二人,便揚鞭怒罵:“爾等身為大漢之人,卻是助紂為略,提著羌人兵馬為董賊助戰,爾等心中還有廉恥之心否?”
馬騰被袁紹這麽一罵,臉色有些通紅,低著頭,卻是說不出話來。袁吉見了,暗暗點頭,這馬騰也算是個忠義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