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夥食的標準是趙雲定的,雖然沒有酒宴,但是肉食白麵饅頭,管飽。吃得王有貴的民團個個都撐著了,邊吃還能邊看表演。
看完了表演,當聽到下午隻有訓練完的人才有晚飯吃,而且晚飯還有小酒,立刻當日下午的訓練,全部滿員,而且沒有人再挑刺。
其實在訓練開始時就宣布了學習的事項,也就是練練槍法,跑跑步,然後和鏢師學如何走鏢。
王有貴看著這群吃飽就不鬧事的老兵油子,不禁捫心自問,“難道老子一直克扣他們的夥食嗎?”
當然不是,趙雲的火槍兵在吃飯的時候,表演了兩個節目,一個是連續十槍,槍槍上靶,而且還是正中紅心。看得不少老兵油子撇嘴,這不就是下馬威嗎?
果然,王有貴的民團中也有人二話不說就站出來,“兄弟們有人想在這充大爺,你們說怎麽辦?”
“小六子,去給他們看看你的絕活,讓他們知道什麽叫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噓!”還有人做了禁聲的動作,“小聲點,別把那些大爺嚇著了!”
“哈哈哈哈哈!”
那個被稱為小六子的人,一言不發的走了出來,接過人群中遞過來的一支步槍,也打了個一百環,這下兵痞們鬧的更歡了,大都囂張的看著火槍兵。
火槍兵也是一言不發,接下來又玩了一手徒手接炸藥包。
當看到炸藥包點燃後在四個火槍兵手中傳遞,傳遞了兩圈後,突然最後一個接到的火槍兵立刻把手中的炸藥包扔了出去,而剛剛扔出炸藥包,炸藥包在半空中就爆炸的場景,震懾了所有人,高手不可怕,可怕的是高手還是瘋子。
看到火槍兵竟然玩了這麽一手,所有敢鬧事的兵油子都在心中掂量了起來,橫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他們可是和石佛山的人有過接觸了,私底下都知道了那條流傳著的“秘聞”!
趙雲的手下在陣亡時那種直接化為清水的死法,以及午飯時的小活動,讓所有人都忌憚不已,這才是這些兵痞下午能夠正常訓練的原因。
當然,王有貴吃的是小灶,和大堂不在一起,沒看到當時的情況,不過事後聽到,也是驚得半天合不攏嘴!太瘋狂了,這簡直就是在玩命!
不過,即使如此,趙雲也覺得不保險,仍舊讓僧侶當晚找這些兵痞和所有石佛山的人一一進行了詳談,避免後患。
其實這次聽聞吳小丫受傷,趙雲是想偷偷的溜回周村一趟的,不過一個重要人物的到來,正好把這段僅有的空閑時間也占用了。
1921年夏秋,正在趙雲積極應對外蒙事件的時候,一場席卷整個華夏的風波來臨了。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外國資本因為歐洲戰亂的平息開始再次進入華夏,華夏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發展的黃金時代逐漸逝去,加上銀匯暴跌,以白銀為貨幣根本的華夏財富嚴重縮水,大量的持資者失去了投資的方向,而數年的財富持續增長也讓一些人的野心大了起來,大量的空閑資金轉入了買空賣空的投機活動中。
華夏大地上的交易所、信托公司一時風起雲湧。這些信交所大多屬於二把刀,不是國外留學歸來就是曾經從洋人那裏偷師學藝,屬於那種半瓶水,晃得直響,大量的違規經營,投機信交企業的股票,形成了市場一片亂局,造成了巨大的泡沫。
上海正是這個風暴的中心。
很多人認為二三十年代,華夏是很落後的,其實並不盡然。早在1883年華夏就爆發過金融恐慌,也就是現在俗稱的金融危機。[]當時是起源於清政府的官督商辦企業的上海證券市場,一度曾出現了“日興月盛”局麵。當然這種興盛出現在明朝中期,那還是有發展前途的,可出現在了大廈將傾的清末,就準沒好事了。
證券市場是指各種有價證券包括政府債券、公司股票、企業債券等發行和流通的市場,在流通市場中,證券交易所是一種高度組織化、規範化的轉讓與買賣有價證券的場所。果然清政府給予了其發展的機會,但又沒有相應的管理措施,致使其數年後股市低落。
不過好東西遲早會發光的,時間很快到了民國,民國初年的證券市場在一批洋務派的帶領下再次活躍起來,股票買賣日益增多。北洋政府甚至在1914年頒布了《證券交易所法》。看來還是有有識之士認識到了該如何規範、利用好這個市場。
於是在1921年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正式開業。而接下來就又亂套了,由原來的股票商業公會改組成立了上海華商證券交易所開了個頭,之後的紗布、金業、機製麵粉、雜糧油餅等行業相繼成立交易所。這些交易所開業後的股票價格莫不飛漲,從中獲利。
這下好了,不用做實業,隻用買賣股票就能獲利,那誰還去辛辛苦苦的開工廠呢!一時間,人們誤以為投資交易所是一條發財捷徑,隻賺不虧,從而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引發了一場投機危機。
好了,這事情出來了,當時的北洋政府頭疼了,這個沒有先例啊!怎麽處理呢?隻能拿一些影響不好的開刀了,取締了一些非法交易所和信托公司,同時與外國租界當局交涉要求嚴禁在租界內設立交易所和信托公司,淨化市場。
最終風波過後,證券交易一落千丈。股票成了廢紙,企業信譽全無;不過這並不是說一棍子全打死了,民間還是有錢,需要投資的,於是政府的公債在沉寂了一段時間後,又複出了,一舉成為了證券交易的主要對象。
當然,這些對趙雲沒有影響,這家夥就是花錢的主,但是有些人有影響了。
江蘇常熟的姚家,這戶在江南地界上可是無不知道,無人不曉的大財主。
現任家主,姚治壁排行老十三,四十多歲,家裏這一輩一共有十五個兄弟姐妹,但是隻有四個男丁,老大折在了成歡之戰,獲得了老袁“將門世家”的稱號,老二折在了威海之戰,獲得了清廷的“忠勇世家”,他老爸一看死了兩兒子了,這第三個兒子可不能再上戰場了就轉學文了,而且北麵太危險不能去,於是老三就去南麵做了個書辦,結果折在了護國戰爭,獲得了孫大炮的“書香世家”,他老爸聽到消息後哀傷過度,掛了。
姚治壁這個老末隻能站出來撐起這份家業,不過老頭子掛了,姚治壁雖然沒有擔任任何官職,但也沒人敢欺負姚家。
不說那三家世家的封號,就僅僅姚家十一個姐姐妹妹嫁的都是官宦人家,這姚家就仿佛一隻蜘蛛,活在一張老頭子織好的網上,隻要這個網沒破,就不會倒。
士農工商,商一直排在末尾,士大夫階層一向恥於經商,但是開銷又不小,於是姚治壁這位大舅子、小舅子正好成了十一個家族的代言人,名副其實的官商。
姚家鼎盛之時,生意圈的輻射範圍遍及半個華夏,上海、揚州、蘇州等地的銀行、錢莊爭相給姚家的工廠提供貸款,加上此地浙江商人的寧紹幫和江蘇商人的鎮揚幫競爭激烈,他們不怕姚家借,隻怕姚家不來借。
不過於同樣是在江蘇發展的華夏早期商業經濟領域教父級的人物張謇不一樣,張家是全身心的撲在了紡織業上,而姚家則比較雜,各行各業都插一手。
雜沒有專好,還是專沒有雜好,這個問題困擾了很多人,張家最鼎盛時掌握的現金有兩三千萬,能透支的款項在五六百萬之間。據說,“華夏人不以存款方式,而以貸款方式借錢與外商銀行的,隻有大生(張家的產業)一家。”
姚家和此時的張家比起來,那就是大象和瘦馬的對比。
但當1921的金融危機隱隱傳來時,張家的最大的財源,大生紗廠對外負債已經400萬兩,危機開始出現,而張家名下的油廠、麵粉廠、冶廠、發電廠等都無法頂替紗廠的位置。此時精明的姚家則開始尋找新的財源,他們找到了江南地界上的新貴,趙雲。
“你是說開設輪船公司?”趙雲對於這位大財主的來訪,十分意外。常熟和宜興雖然不遠,但是也要奔波好幾天,這位江南的大財主竟然還肯放下架子來親自拜訪。
“沒錯,在下就是想設立一家輪船公司。縣長大人不必意外,這可是有先例的,南通的張家在光緒30年(1904年),就創辦了南通大達輪步(步即局),後來又組建了大達輪船公司,在蘇北內河開辟航線。開泰-東-鹽班,每日對開一次,循運鹽河由泰州至東台,再由東台循串場河至鹽城。
後來生意規模加大,在東台又設有分公司,沿線集鎮均設有輪船站,代辦貨運、客運,成就了東台與各鄰縣的水上交通運輸。”
姚治壁看趙雲對這個還是挺感興趣的就繼續說道,“江南水道縱橫,可惜以前一直買不到大量的拖輪,而縣長大人卻有此門路,所以在下想和縣長大人聯營,開辦輪船局!”
看完了表演,當聽到下午隻有訓練完的人才有晚飯吃,而且晚飯還有小酒,立刻當日下午的訓練,全部滿員,而且沒有人再挑刺。
其實在訓練開始時就宣布了學習的事項,也就是練練槍法,跑跑步,然後和鏢師學如何走鏢。
王有貴看著這群吃飽就不鬧事的老兵油子,不禁捫心自問,“難道老子一直克扣他們的夥食嗎?”
當然不是,趙雲的火槍兵在吃飯的時候,表演了兩個節目,一個是連續十槍,槍槍上靶,而且還是正中紅心。看得不少老兵油子撇嘴,這不就是下馬威嗎?
果然,王有貴的民團中也有人二話不說就站出來,“兄弟們有人想在這充大爺,你們說怎麽辦?”
“小六子,去給他們看看你的絕活,讓他們知道什麽叫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噓!”還有人做了禁聲的動作,“小聲點,別把那些大爺嚇著了!”
“哈哈哈哈哈!”
那個被稱為小六子的人,一言不發的走了出來,接過人群中遞過來的一支步槍,也打了個一百環,這下兵痞們鬧的更歡了,大都囂張的看著火槍兵。
火槍兵也是一言不發,接下來又玩了一手徒手接炸藥包。
當看到炸藥包點燃後在四個火槍兵手中傳遞,傳遞了兩圈後,突然最後一個接到的火槍兵立刻把手中的炸藥包扔了出去,而剛剛扔出炸藥包,炸藥包在半空中就爆炸的場景,震懾了所有人,高手不可怕,可怕的是高手還是瘋子。
看到火槍兵竟然玩了這麽一手,所有敢鬧事的兵油子都在心中掂量了起來,橫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他們可是和石佛山的人有過接觸了,私底下都知道了那條流傳著的“秘聞”!
趙雲的手下在陣亡時那種直接化為清水的死法,以及午飯時的小活動,讓所有人都忌憚不已,這才是這些兵痞下午能夠正常訓練的原因。
當然,王有貴吃的是小灶,和大堂不在一起,沒看到當時的情況,不過事後聽到,也是驚得半天合不攏嘴!太瘋狂了,這簡直就是在玩命!
不過,即使如此,趙雲也覺得不保險,仍舊讓僧侶當晚找這些兵痞和所有石佛山的人一一進行了詳談,避免後患。
其實這次聽聞吳小丫受傷,趙雲是想偷偷的溜回周村一趟的,不過一個重要人物的到來,正好把這段僅有的空閑時間也占用了。
1921年夏秋,正在趙雲積極應對外蒙事件的時候,一場席卷整個華夏的風波來臨了。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外國資本因為歐洲戰亂的平息開始再次進入華夏,華夏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發展的黃金時代逐漸逝去,加上銀匯暴跌,以白銀為貨幣根本的華夏財富嚴重縮水,大量的持資者失去了投資的方向,而數年的財富持續增長也讓一些人的野心大了起來,大量的空閑資金轉入了買空賣空的投機活動中。
華夏大地上的交易所、信托公司一時風起雲湧。這些信交所大多屬於二把刀,不是國外留學歸來就是曾經從洋人那裏偷師學藝,屬於那種半瓶水,晃得直響,大量的違規經營,投機信交企業的股票,形成了市場一片亂局,造成了巨大的泡沫。
上海正是這個風暴的中心。
很多人認為二三十年代,華夏是很落後的,其實並不盡然。早在1883年華夏就爆發過金融恐慌,也就是現在俗稱的金融危機。[]當時是起源於清政府的官督商辦企業的上海證券市場,一度曾出現了“日興月盛”局麵。當然這種興盛出現在明朝中期,那還是有發展前途的,可出現在了大廈將傾的清末,就準沒好事了。
證券市場是指各種有價證券包括政府債券、公司股票、企業債券等發行和流通的市場,在流通市場中,證券交易所是一種高度組織化、規範化的轉讓與買賣有價證券的場所。果然清政府給予了其發展的機會,但又沒有相應的管理措施,致使其數年後股市低落。
不過好東西遲早會發光的,時間很快到了民國,民國初年的證券市場在一批洋務派的帶領下再次活躍起來,股票買賣日益增多。北洋政府甚至在1914年頒布了《證券交易所法》。看來還是有有識之士認識到了該如何規範、利用好這個市場。
於是在1921年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正式開業。而接下來就又亂套了,由原來的股票商業公會改組成立了上海華商證券交易所開了個頭,之後的紗布、金業、機製麵粉、雜糧油餅等行業相繼成立交易所。這些交易所開業後的股票價格莫不飛漲,從中獲利。
這下好了,不用做實業,隻用買賣股票就能獲利,那誰還去辛辛苦苦的開工廠呢!一時間,人們誤以為投資交易所是一條發財捷徑,隻賺不虧,從而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引發了一場投機危機。
好了,這事情出來了,當時的北洋政府頭疼了,這個沒有先例啊!怎麽處理呢?隻能拿一些影響不好的開刀了,取締了一些非法交易所和信托公司,同時與外國租界當局交涉要求嚴禁在租界內設立交易所和信托公司,淨化市場。
最終風波過後,證券交易一落千丈。股票成了廢紙,企業信譽全無;不過這並不是說一棍子全打死了,民間還是有錢,需要投資的,於是政府的公債在沉寂了一段時間後,又複出了,一舉成為了證券交易的主要對象。
當然,這些對趙雲沒有影響,這家夥就是花錢的主,但是有些人有影響了。
江蘇常熟的姚家,這戶在江南地界上可是無不知道,無人不曉的大財主。
現任家主,姚治壁排行老十三,四十多歲,家裏這一輩一共有十五個兄弟姐妹,但是隻有四個男丁,老大折在了成歡之戰,獲得了老袁“將門世家”的稱號,老二折在了威海之戰,獲得了清廷的“忠勇世家”,他老爸一看死了兩兒子了,這第三個兒子可不能再上戰場了就轉學文了,而且北麵太危險不能去,於是老三就去南麵做了個書辦,結果折在了護國戰爭,獲得了孫大炮的“書香世家”,他老爸聽到消息後哀傷過度,掛了。
姚治壁這個老末隻能站出來撐起這份家業,不過老頭子掛了,姚治壁雖然沒有擔任任何官職,但也沒人敢欺負姚家。
不說那三家世家的封號,就僅僅姚家十一個姐姐妹妹嫁的都是官宦人家,這姚家就仿佛一隻蜘蛛,活在一張老頭子織好的網上,隻要這個網沒破,就不會倒。
士農工商,商一直排在末尾,士大夫階層一向恥於經商,但是開銷又不小,於是姚治壁這位大舅子、小舅子正好成了十一個家族的代言人,名副其實的官商。
姚家鼎盛之時,生意圈的輻射範圍遍及半個華夏,上海、揚州、蘇州等地的銀行、錢莊爭相給姚家的工廠提供貸款,加上此地浙江商人的寧紹幫和江蘇商人的鎮揚幫競爭激烈,他們不怕姚家借,隻怕姚家不來借。
不過於同樣是在江蘇發展的華夏早期商業經濟領域教父級的人物張謇不一樣,張家是全身心的撲在了紡織業上,而姚家則比較雜,各行各業都插一手。
雜沒有專好,還是專沒有雜好,這個問題困擾了很多人,張家最鼎盛時掌握的現金有兩三千萬,能透支的款項在五六百萬之間。據說,“華夏人不以存款方式,而以貸款方式借錢與外商銀行的,隻有大生(張家的產業)一家。”
姚家和此時的張家比起來,那就是大象和瘦馬的對比。
但當1921的金融危機隱隱傳來時,張家的最大的財源,大生紗廠對外負債已經400萬兩,危機開始出現,而張家名下的油廠、麵粉廠、冶廠、發電廠等都無法頂替紗廠的位置。此時精明的姚家則開始尋找新的財源,他們找到了江南地界上的新貴,趙雲。
“你是說開設輪船公司?”趙雲對於這位大財主的來訪,十分意外。常熟和宜興雖然不遠,但是也要奔波好幾天,這位江南的大財主竟然還肯放下架子來親自拜訪。
“沒錯,在下就是想設立一家輪船公司。縣長大人不必意外,這可是有先例的,南通的張家在光緒30年(1904年),就創辦了南通大達輪步(步即局),後來又組建了大達輪船公司,在蘇北內河開辟航線。開泰-東-鹽班,每日對開一次,循運鹽河由泰州至東台,再由東台循串場河至鹽城。
後來生意規模加大,在東台又設有分公司,沿線集鎮均設有輪船站,代辦貨運、客運,成就了東台與各鄰縣的水上交通運輸。”
姚治壁看趙雲對這個還是挺感興趣的就繼續說道,“江南水道縱橫,可惜以前一直買不到大量的拖輪,而縣長大人卻有此門路,所以在下想和縣長大人聯營,開辦輪船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