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北麵的那個大國,趙雲一直是保持著二戰時的印象,這個國家的勝利是用人命堆出來的――老毛子暴的是陸軍海,包括坦克海+人海+炮兵海組成,不過現在坦克還沒有普及,所以主要對付的是騎兵海+步兵海+炮兵海。這和我國以往的戰例主要是由人海組成的,有很大的不同――不過幸好這個時代很多專門對付人海戰術的武器並沒有在中原大地上普及,北洋軍一個陸軍營的機槍隻有兩挺,這還是正規軍的配備。


    在一戰爆發的時候,真正認識到機槍重要性的隻有德國,當時,整個德國陸軍裝備的馬沁克機槍超過12500挺。索姆河戰役是機槍史上最精典的戰例。德國人以平均每百米一挺馬沁克機槍的火力密度,向40公裏進攻正麵上的14個英國師瘋狂掃射,一天之內就使6萬名英軍士兵傷亡。機槍吐出的死神的火鐮成就了機槍的威名,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機槍才真正變成了戰場上的主流槍械。法國平均每個步兵師裝備機槍684挺(包括輕機槍576挺)、英國400挺(包括輕機槍336挺)、德國324挺(包括輕機槍216挺),大大超過了戰爭爆發時每個師隻有24挺機槍的數字。而機槍在戰爭的暴發戶美國發展最快,從戰前的每個師18挺發展到1000挺(包括輕機槍775挺)。如果這個數字放在中原大地上,那死的人絕對海了去了。


    因為日本人的關係,歐洲達成了對華禁運的條例,所以即使一戰後,流到華夏的機槍也不是很多,而且還都以垃圾貨為主。所以,北洋軍的武器裝備還是和以前一樣,並沒有太大的改變。


    趙雲生產的機槍隻是大量的裝備自己手中的羊皮卷中軍隊,同時卻嚴格控製著國內機槍的交易量,趙雲可不想國內大戰的時候,出現一大批的機槍,那死得可都是華夏人。所以這次臨近年關的拍賣會,趙雲推出的幾乎都是奢侈品。武器也有,而且比機槍更貴,你想想鑲金的大馬士革刀,能不貴嗎?但是效用,和機槍就沒的比了。


    華夏人的送禮情節,自古有之,特別是逢年過節!


    除了日本太刀、印度大馬士革刀等三大名刀,趙雲還準備了一樣好東西,正在日夜加班趕製。新款漢德利-佩季400客機。


    在原來的運輸機上進行的改裝,由於長期的飛行證實了這是一款不錯的飛機,飛行的穩定型較好。


    而這次難得請來的飛機方麵的高手,趙雲可不會讓他們給跑掉,直接把一架大型運輸機,放在他們的麵前,讓難得接觸到大型飛機的中國本土飛機工程師有了一次解剖它的機會。


    由於趙雲大力的提供經費,在拆了一架飛機,又把它給裝了起來後,一些這個時代最先進的設備加入了飛機。


    首先飛機的雙發模式,改為了三台450馬力的“木星”星型發動機,功率更大。油路管道也重新進行了布置。給起落架加了個減震支柱和充氣輪胎,螺旋槳也換成了合金的,還弄了個防冰係統。


    在艙內加裝通風和加溫裝置,可對風擋玻璃加溫防冰。艙罩兩側開了4個320毫米雙層玻璃結構圓窗,向下視界良好。對艙內的地板進行了加固裝了兩排6人座椅,增設行李櫃。客艙內加裝內飾蒙皮、天花板,其外表貼乳白色裝飾膜,下裙部貼壁毯,地板上鋪設阻燃地毯;機身外蒙皮與裝飾蒙皮之間加裝棉墊,用以隔熱降噪,改進通風係統,加裝了風機,大大改善了客艙環境條件。料想到那些達官貴人的命較值錢,還特意增加了客艙內的跳傘設備,增設應急窗口;


    艙外部也進行了改裝。在左側隔框間裝了一個大艙門,門上裝有旅客登機門。飛機上還配了一台直流發電機和一個蓄電池。單相和三相交流電用變流器轉換後提供給用電設備和客艙內的照明。機載設備也弄上了美國人的空速表、高度表、地平儀等航行儀表,通信設備有短波和超短波無線電電台、機內通話器。


    應該說,這個時代內裝的都有了,要不是考慮到重量問題,趙雲都想把一台冰箱抬上去。


    不過這些東西要三個月以後才能完全安裝、調試好,但趙雲已經把這架客機當成了最新的拍賣物品,列上了清單。


    有了新技術才能吸引這些高手的興趣,而有了訂單才能讓福建船政和江南船廠在利益上和自己捆綁起來。


    20年代初期,飛機的製造工藝和一戰時期並沒有太大的區別,歐洲和美國因為國內的民眾反對把大筆的金錢花在武備上,所以都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民用航空方麵。這個時期的華夏航空業有了一批國外留學回來的高材生為主幹,在飛機製造的數量上比不上國外,但在質量上並沒有落後世界各國太多。隻是所有的飛機都以小型為主,對於大型飛機也隻有看看的份,缺少實際上的製造能力。


    但以這些大拿的實力,改個飛機還是沒問題的,所以趙雲也就放心的交給他們去擺弄了,大不了損失一架而已。


    在外蒙,攻下賽音山達,消除車臣汗部側翼的威脅後,帖木爾的大軍就整天窩在車臣汗烏爾格訓練軍隊。


    蒙古軍自從清朝滅亡後已經很久沒有大的征戰了,軍隊素質不用說了,就是一團亂麻,連基本的軍令都要從頭開始教。當然不是說蒙古的男子已經把祖先的軍令都忘光了沒有傳承,而是傳承中出現了一些亂七八糟的信息,各個部落的軍令都不一樣。


    既然整合了東部的外蒙勢力,那所有的軍令都要規範。


    於是一天兩場的叼羊活動開始了。冬天的草原可沒什麽地方用來圍獵,所以也隻能靠這個活動來鍛煉各個部落的配合了。


    城中一片暖洋洋,城外卻是一片寒冬。


    “呼呼呼”正在克魯倫城西進行偵查的格裏采韋夫聽到耳邊傳來的異響,警覺的一夾馬腹,胯下的坐騎立刻人立而起。


    下一霎那,一串石流星從馬前腿的位置橫掃過去。


    不過格裏采韋夫能依靠強悍的馬術躲過去,他一個十二人的偵查小隊的其他人可沒能全躲過去。


    八匹馬被掃中,馬上的騎士紛紛倒地,幸好現在草原上的積雪很多,偵查隊都是小跑前進,行進速度不快,給了他們反應的空間,否則所有人都躲不過去。


    不過第一波的石流星掃過去後,第二波又快速被揮舞而出,向著馬腿“呼呼呼”而去。


    “敵襲!”格裏采韋夫所在小隊的隊長克拉夫斯基那洪鍾般的聲音喊到。


    不過下一刻,他就喊不出來了,他已經無法指揮他的偵查小隊了。他突然隻感覺身體中有什麽崩裂而出,低頭一看胸口心髒處一枚血紅色的箭頭露了出來。


    一個瑪雅羽箭兵,從藏身的雪窩裏站了起來,精準的箭術,加上相當不錯的奔跑速度,在叢林戰中驗證了他的靈活,南美基本平定後,他已經成為了趙雲手中伏擊、遊擊戰的首選兵種。


    可趴在雪窩裏伏擊的不止一個瑪雅羽箭兵,下一刻,整個戰場上的天空就到處是箭羽飛揚了。


    這樣近距離的伏擊戰怎麽可能少了諸葛連弩。


    “衝出去!”幾個沒有落馬的偵查兵,知道如果在此地作戰那肯定是全軍覆沒,現在最重要的是把此次偵查的情報帶回庫倫。


    但第二波的石流星掃來,隻有一名騎士在三四串飛舞的石流星中逃出了伏擊圈,在伏擊圈外圍那個方向上埋伏的四名雄鷹戰士立刻手持短矛跟了上去。


    俄軍采用的都是後伏爾加地區的良馬,具有短程加速的優勢,可是在覆蓋著積雪的草原上,那肯定是跑不過雄鷹戰士的。


    而且即使俄軍返身射擊,雄鷹戰士的遠程護甲好得驚人,頂個幾槍沒什麽事。


    落馬的俄軍已經被伏擊人員圍上了。


    斯克什維奇剛從雪地上爬起來,就想舉槍,一個民兵已經近到眼前揮舞著手中的長柄斧頭劈了過來,“啪!”把槍砍為兩截。此次為了避免俄軍發警報,必須全部拿下,而且所有人都不許開槍。


    一斧子劈斷了槍杆,緊接著又是一斧子劈在了斯克什維奇的右肩窩上,“哢!”的一聲,肩胛骨脆脆的聲音,是斯克什維奇聽到的最後的聲音。


    哈格做為隊伍中的蒙古向導,避開了飛舞的箭羽,但也從馬上摔了下來。在地上滾了幾下,緩衝了落馬的衝擊,雖然也被摔的七葷八素,但已經離落馬的地方有一兩米的距離了,躲開了敵人的圍攻。剛想把身後的馬槍端起,一把飛斧就剁在了自己扣扳機的手臂上,厚厚的冬季軍裝並沒有擋住斧子的力道,手臂在手腕部直接和手掌分離,斷臂中的血一下子飆出了一米多遠,留在了潔白的雪地上。哈格艱難的抬起頭想看清敵人的相貌,抬頭後看到的卻是迎麵而來的一把斧子。


    法蘭克的擲斧兵的威力首次顯現。


    格裏采韋夫在躍馬躲避飛舞的箭羽時也落馬了,憑著當兵四年的經曆,知道自己落馬的時候,對方的步兵一定圍上來了,除非有速射武器,否則馬刀就是最穩妥的武器了。


    馬槍在落馬的時候就甩掉了,免得待會礙手,就地一滾,順勢抽出了腰間的馬刀,剛剛站穩就看到一個黑影向自己飛來,還沒看清,下意識的向那個黑影砍了一刀,“當!”兩樣武器在空中迸濺出了火花,劈飛了一把飛斧。


    手上傳來的一股勁道,讓格裏采韋夫無力舉刀繼續劈砍,等好不容易緩掉馬刀上傳來的勁道,再次轉身準備防禦的時候,發現周圍空地上的俄軍中就隻有自己還站在了。


    十二人的小分隊,九個都躺在地上了。其他也都被網給兜住了,伏擊他們的敵人正在慢慢的圍了過來。


    “今天走不了了!”格裏采韋夫此刻想到了家中等待自己的媽媽。


    “呼!”一個飛來的漁網直接把他綁了個結實。然後一柄斧子的背部朝他的腦袋上狠狠的來了下。


    格裏采韋夫很幸福的暈了過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鎮軍將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太湖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太湖西並收藏鎮軍將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