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各地的求援,遠東共和國人民革命軍總司令布柳赫爾現在被困在赤塔城內,無力顧及城外的白俄匪患呢!哪有能力來救援,其實皮薩列夫真正求援的對象是遠東共和國人民革命軍總司令助理即主管西伯利亞地區的紹林,他手裏可還有個西伯利亞軍區呢!


    結果,紹林並沒有派來一兵一卒,隻是給予了命令,在敵我情況不明時,向唐努烏梁海地區靠攏,爭取得到蘇俄西伯利亞軍區的支持。[]因為西伯利亞軍區再也經不起一個師的損失了。遠東地區現在就像是個大泥潭,日本人本來已經被蘇俄人壓縮的空間,在蘇俄抽調兵力回援赤塔以後,又突然發起了新的攻勢,打的手裏無兵的遠東軍節節敗退。紹林現在已經開始不再是擔心烏紗帽的問題了,而是擔心自己的小命了。


    那個唐努烏梁海,它原來是外蒙古的一部份,但於外蒙古鬧獨立時,被蘇俄侵吞。後世唐努烏梁海仍然是俄羅斯聯邦的一部份,被並入西伯利亞聯邦區域。


    整個唐努烏梁海地區,地處外蒙古西北部、西伯利亞以南,北靠薩彥嶺,南抵唐努山,是位於兩山之間的狹長地帶,總麵積約17萬平方公裏。


    圖瓦人占該地人口的77%。圖瓦人係蒙古族的一支,明代稱兀良哈人,後來遷徙至唐努烏梁海地區,改稱為圖瓦或土瓦人。但他們所說的圖瓦語卻是屬於突厥語族而非蒙古語族。


    唐努烏梁海被蘇俄人侵吞之後,計劃著瓜分為三個部分:俄羅斯聯邦的圖瓦共和國,圖瓦共和國以西屬於阿爾泰共和國的部份,以及蒙古的庫蘇古爾省。但由於後兩部分事實上已沒有了唐努烏梁海的痕跡,因此,後世通常所指的唐努烏梁海地區實質上是俄羅斯聯邦圖瓦共和國。


    但自從徐樹錚撤出後,1920年,唐努烏梁海再度落入蘇俄人之手。1921年,蘇俄在唐努烏梁海扶值成立“圖瓦人民共和國”,薊縣政府不予承認。後世1941年,蘇俄指示“土瓦人民共和國”參加蘇德戰爭。1944年10月,“土瓦人民共和國”通過決議“加入”蘇俄,改名“圖瓦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唐努烏梁海自此正式遭蘇俄吞並。


    1921年蘇俄雖然在形式上放棄對圖瓦的占領,但當年8月14日,唐努―圖瓦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此時,在外蒙境內的蒙古人民軍已經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但是唐努烏梁海地區的人民軍可是半點損失都沒有,所以他們還大搖大擺的跑到蒙古境內接應第5師皮薩列夫他們。


    如此大的動靜,當然,瞞不過各路追擊的蒙古王公。要知道追擊也是一門學問,趙雲就從沒指望過這些王公真的去和蘇俄人死磕,事實也正如趙雲所料,這些蒙古王公一直護送皮薩列夫他們出了蒙古就調頭往庫倫去了。結果師皮薩列夫耍了個花槍,看到身後追兵已退,又再次入境,占領了哈爾烏蘇湖、吉爾吉斯湖等地,窺視烏裏雅蘇台。


    皮薩列夫甚至親自領兵出征科布多城,可謂是氣勢囂張。


    科布多城,又稱“吉爾格朗圖”。東接喀爾喀蒙古的紮薩克圖汗部,有驛道直達烏裏雅蘇台,西通塔爾巴哈台(治今塔城)、伊犁,南通迪化、巴裏坤,北鄰唐努烏梁海,西北與俄羅斯接壤。人口1.8萬。


    雍正九年(1731)在布彥圖河畔築科布多城。乾隆二十四年(1759)擴建。二十六年於此設參讚大臣,歸烏裏雅蘇台定邊左副將軍節製,統轄阿爾泰山南北、厄魯特蒙古諸部和阿爾泰烏梁海、阿爾泰諾爾烏梁海諸部。科布多城內駐有賽音諾顏、紮薩克圖汗和土謝圖汗三部派出的卡倫兵、台兵,負責巡邊。設有學校,招收官學生,由杜爾伯特、明阿特和劄哈沁等旗選送。當地商民往來於蒙古各部和巴裏坤等地。


    其東部哈爾烏蘇湖,南部遠處有海拔4362米的蒙赫海爾汗山。該城氣候較溫暖,水草豐美,附近農場產穀物、牛乳、羊毛、馬鈴薯。手工業發展的比較完善,還有木材加工廠。是蒙古通往新疆的要地。也是蒙古對蘇俄貿易的中心。


    等皮薩列夫占領科布多城。


    這時時間已經到了1922年3月!


    其實在帖木兒和蘇俄人交戰的時候,歐洲的法萊爾塔克也在進行著一場戰爭。不過和帖木兒這有所差異的是,法萊爾塔克不用拋頭露麵,隻要用物資換金幣就行了。


    那就是倉鼠行動!


    這個行動的前奏還要在希臘與土耳其之間發生戰爭來說起。


    1897年與1919-1922年期間希臘與土耳其(奧斯曼帝國)之間發生的兩次戰爭。第一次戰爭又稱三十天戰爭。第二次戰爭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當時土耳其政府接受協約國強加的喪權辱國條約。但土耳其人民拒不承認,在凱末爾的領導下奮起鬥爭。


    兩次戰爭都可以稱之為希土戰爭,和倉鼠行動有關的就是第二次希土戰爭。


    1919~1922年期間,為了鎮壓人民反抗和防止意大利占領土耳其的士麥拿,協約國支持希臘對小亞細亞的領土要求,希臘於1919年5月15日占領士麥拿,導致第二次希土戰爭的開始。


    1921年6月25日希臘政府拒絕協約國的和平調解。1921年7月10日,厄斯基色希爾一屈塔希亞戰役開始。希軍攻陷屈塔希亞、厄斯基色希爾等3座重要城市。土軍連連失利,前線一片混亂。


    危難之時,凱末爾毅然下令西線土軍全部退至薩卡裏亞河東岸布防。這一決定挽救了土耳其西線部隊,因為在當時的情況下,繼續固守勢必給部隊帶來更嚴重後果。可是,大規模的撤退也引起了安卡拉的極度不安,大國民議會內人心惶惶,政府機關已開始部分向東轉移。


    局勢極其嚴重,薩卡裏亞河已成為安卡拉的最後一道屏障,土耳其正經曆著生死存亡的考驗。8月5日,大國民議會通過一項特別法令,由凱末爾兼全軍總司令。同時,凱末爾任命裏費特?拜萊將軍為國防部長,費夫齊?查克瑪克為總參謀長,並要求他們在最短的時間裏重整軍隊,做好補充兵員、調配軍用物資、籌集糧秣等各項工作。8月15日,凱末爾親赴前線,在波拉特勒車站設立了總司令部。與此同時,贏得厄斯基色希爾一屈塔希亞戰役勝利的希軍也在製定下一階段的戰役計劃,國王康斯坦丁還趕至屈塔希亞親任希軍總司令。


    也就是這個時候,通過芬蘭人,土耳其人開始找上了法萊爾塔克手下的軍火公司,要求購買軍械。不過因為希臘背後的協約國,法萊爾塔克選擇了觀望。


    1921年8月23日,希臘軍隊7.5萬人,裝備300門大炮,3000挺機槍及少量騎兵,在康斯坦丁的直接指揮下,向薩卡裏亞河東的土軍前沿陣地發起進攻。


    此時的土軍雖然經過休整,戰鬥力有所增強,但倉促之間隻集中了5.5萬人,160門大炮和280挺機槍,不過騎兵數量卻是希臘軍隊的數倍,擁有5000人以上,而且有薩卡裏亞河東防禦陣的依托。


    一方是退無可退,一方是勝利在望,雙方士兵幾乎懷著同樣堅定的決心投入了這場廝殺。


    土耳其人是為民族存亡而拚死一戰,希臘人是為實現幾個世紀複興的夢想而戰。


    古希臘的地理範圍,除了現在的希臘半島外,還包括整個愛琴海區域和北麵的馬其頓和色雷斯、亞平寧半島和小亞細亞等地。公元前5、6世紀,特別是希波戰爭以後,經濟生活高度繁榮,產生了光輝燦爛的希臘文化,對後世有深遠的影響。古希臘人在文學、戲劇、雕塑、建築、哲學等諸多方麵有很深的造詣。這一文明遺產在古希臘滅亡後,被古羅馬人破壞性的延續下去,從而成為整個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而此時的希臘人正是想重振古希臘之風。


    戰役在南北100百公裏長的開闊地帶展開。戰役開始之初,土軍很快就發現希臘人因為在人數上占有優勢,因此南翼的兵力極為雄厚,意識到自身人數不足,如果和希臘人一樣,那肯定是戰線過長,造成兵力不足的不利局麵,於是土軍主動收縮左翼,部隊撤至安卡拉南部隻有50公裏的陣地上防守,此時的安卡拉已經是土耳其的首都了,可以說此舉非常冒險。


    在收縮的同時土軍又從西部防線抽調一部分兵力,支援已經變為南線的左翼。


    希軍的戰略意圖雖被識破,但他們憑借數量上的優勢,還是很快掌握了戰場上的主動權。


    一方是常勝之軍,一方是久疲之師,雙方畢竟有所差距,土軍在希軍強大的攻勢麵前,很快就支撐不住,防線接連被突破,許多陣地之間的聯係也被切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鎮軍將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太湖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太湖西並收藏鎮軍將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