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名義上的北洋“扛把子”徐世昌也希望借這個財神的長袖善舞,渡過當前的危機。曹吳原本是不同意梁士詒組閣的,畢竟這家夥也有過前科,但問題總得解決啊!不能學老美老是拖拖踏踏的。


    長袖善舞指的可不全是金錢方麵,在人際方麵,梁士詒也有一手。


    這不梁士詒答應上任後先解決直係軍隊的軍餉問題,曹吳兩人就同意。


    擺平了最大的一個障礙,1921年12月24日,梁士詒內閣成立。


    上任之後,梁財神其實也沒有什麽好辦法解決財政問題,畢竟這些軍閥留給他的時間實在是太緊了。


    但高手就是高手,錢不夠可以借啊!


    比如說,利用過去積累的老關係進行借債,拆東牆補西牆。當然,此等拆擋之法,亦非一般人所能為之。就像炒股一樣,你知道低買高賣,但是你知道什麽時候該買,什麽時候該賣?又該找哪些股呢?


    洪憲帝製聽過沒?二十一條聽過沒?那你也該知道這梁士詒內閣借債的對象,是誰了!沒錯就是那個提出二十一條的國家。


    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這不剛剛成立6天,就是22年的元旦了。


    為了籠絡人心,長袖善舞梁士詒在元旦發布赦令,赦免了原皖係的段芝貴、曲同豐、陳文運等人,就連遠在安徽的幾個地方上的總指揮也被赦免了。


    有了這份赦令,王有貴的幹爹終於也能出來見人了,這對王有貴來說可是一個好消息,這不和王有貴一樣的皖係人對此都十分領情。


    打好了和皖係的感情牌,接著,為了下一步的借款行動,梁士詒又安排親日派曹汝霖、陸宗輿複出。


    幾股親日的派係都被放出了牢籠,各路人馬也紛紛感恩,替其活動起來。不過,這借款可不是好借的,一是數額巨大,二是時間不對。


    梁士詒不知道,日軍在遠東還有大動作呢。這一時半會的日本人肯定是先顧自己啊!這交情麽?也是要看情況的,不是嗎?


    於是,梁士詒答應撥給直係軍隊的300萬欠餉落了空。做人不守信用,在吳佩孚等丘八的眼中,這是非常嚴重的事情。眾人對梁士詒惡感倍增,隨後便尋機拆牆角。


    這時,有一個“天賜良機”出現在了梁士詒的麵前。美、英、法、日、華等國在華盛頓召開會議,解決巴黎和會上擱置的懸案,其中就包括了山東問題。在一番激烈的外交談判之後,日本答應退出山東,但膠濟鐵路須華夏用錢贖回,在贖回之前日本有權進行管理。


    由於梁士詒急於向其借債,對此條件自然是滿口答應。不過,這個條件,已經觸動了華夏人最後的底線。


    消息公布之後,遭到了吳佩孚的激烈抨擊,說梁內閣“犧牲國脈、斷送路權”,不異於張邦昌之流。


    秀才就是秀才,竟然連張邦昌都舉了出來。啥?你不知道張邦昌是誰?好像是和嶽飛同一時代的!


    數天後,吳佩孚再次攻擊梁士詒,並稱“梁士詒借日款及共管鐵路”,即為“全國之公敵,凡我國人,當共棄之”,吳佩孚還殺氣騰騰的表示要“為民請命,敢效前驅”。


    牆倒眾人推,正所謂雪中送炭少,落井下石多。


    在這種情況下,梁士詒的大後台,張胡子也無法保持沉默了。張胡子向來講義氣,是自己把梁士詒架到這個位置上去的,此時更是要硬挺,否則如何做“帶頭大哥”。隨即代表東北地區勢力的張胡子發表通電支持梁內閣,並指斥吳佩孚“是非不問,輒加攻擊”。而吳佩孚卻是對梁士詒下了殺心,稱“若有袒護梁氏者,即為國人之公敵,當誓死殺盡,以除國奸”。


    好嘛!國賊都出來了,看到國內最大的兩家軍閥,為了自己竟然相持不下,梁財神在深感榮幸之餘,把長袖一撫!


    老子我去也!


    梁財神知難而退,於1922年1月25日托病請假離任出京,組閣不到一個月便告假出京,做了“隱身人”。但是風波還沒平!


    在雙方的罵戰中,胡子出身的張胡子,怎麽可能罵得過“秀才”吳佩孚。


    被沒文化,憋成了內傷的張胡子,差點耍起胡子作風。好在這時隱居於天津,一直看風向的皖係也試圖東山再起,而廣東的孫大炮護法政府正試圖北伐,敵人的敵人便是朋友,奉係、皖係和孫大炮三家暫棄前嫌,一拍即合,組成三角聯盟共同對付直係。


    為了共同對付直係,積蓄力量,張胡子忍了!


    當然在私底下三路人馬勾勾搭搭,北洋“扛把子”徐世昌沒看見,他看見的隻有這些武夫又要動刀動槍,不免有些著急。


    老子剛剛平衡了你們的實力,怎麽你們就不能消停會,那姓梁的的確辦事不地道,但怎麽說這也是自己的國家,老是這麽打來打去的,砸壞了東西怎麽辦?就算是砸壞了花花草草,那也是華夏的。你們這些武人太沒公德心了!


    不過,光說不練假把式,這些胡子啊!武秀才啊!也不聽你的,於是“扛把子”火了。是你們逼我的,老子要出絕招了,請“長老”!


    這不,北洋係的一群元老們王士珍、鮑貴卿等人都被扛了出來。不辭辛苦,長途奔波,分別去奉天和保定勸導張胡子和曹錕兩位大佬,“家和萬事興”!請他們以黎民性命安危為重,不要再次大功幹戈。


    “長老”們的麵子要給的,否則手下的那群小弟,日後也有樣學樣,以後也不尊老愛幼怎麽辦?


    幾個和事佬的勸導固然讓雙方消了點氣,緩和了氣氛。


    但更重要的是,雙方還沒有到徹底決裂的地步。在張胡子這邊,拉的盟友那是一個比一個遠。有道是遠交近攻!道理是沒錯,可皖係的浙江督軍盧永祥今時不同往日,現在福建正在被直係的孫傳芳攻打,福建內部也不是鐵餅一塊,萬一哪天福建被直係入手,那麽浙江就是背腹受敵,做夾心餡餅。


    至於孫大炮也是內部不淨,現在屬於天天喊口號,就是沒動靜的境況,也無法來援。


    而曹錕終究是個忠厚人,於張胡子還有著親家的關係,他也不想和張親家撕破臉皮,因此對自己的部下吳佩孚多有約束。


    就這麽你一言,我一語,時間拖到了1922年2月中旬,蒙古的車臣部大捷的消息傳到薊縣。頓時全城轟動,蒙古人打的蘇俄一個師潰敗,師長失蹤(廢話,要是報被俘,日後該怎麽辦?),還將庫倫給收了回來,又主動上表薊縣,準備帥眾而歸,令直奉兩方的大佬都很高興。


    麵子啊!這事兩家都倍有麵子,不過肩上有蒙疆經略使一職的張胡子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有了麵子,同時也有了裏子。這裏子是什麽?那就是車臣部的騎兵。


    “能夠將老毛子的一個師都擊潰,看樣子應該不是花架子。”張胡子摸著自己的八字胡思量到。


    自己的三角同盟歇菜了,這會正好有一支生力軍,隻要蒙古人能夠南下,那效果比皖係、孫大炮天津登陸差不了多少。“隻是要多少好處,才能讓這支隊伍為自己所用呢!”考慮到蒙古人那種牛衝衝的性格,張胡子又摸起了八字胡。


    4月10日起,奉軍便源源不斷的開進關內並改稱“鎮威軍”,張作霖自任總司令,孫烈臣為副總司令,楊宇霆為總參謀長。鎮威軍司令部設在天津的軍糧城,兵力計有張景惠的第1師、鄒芬的第16師、張學良的第3混成旅、郭鬆齡的第8混成旅等12萬兵力。


    國人喜歡看熱鬧的情節一貫有之,這不奉軍剛剛出動。


    1922年4月14日上海《申報》新聞就刊登了《奉天運兵入關之開始》:“奉天張使(張胡子)威迫吳子玉(吳佩孚),已漸露其真麵目。頃據奉垣密息,連日奉軍紛紛入關,內部業已籌備就緒,決定分五路進兵。……東方通訊社十二日天津電雲,今晨奉軍四百名開至此間,向靜海縣進、據傳已越山海關者約六千,猶將陸續開來。……”


    從這篇新聞上看出,張胡子的軍隊在4月已經陸續入關了。根據新聞內容,張胡子自己為奉軍總司令,吳俊升是先鋒司令,孫烈臣是後援司令。可是張作霖自己暫時不入關,兵權暫時歸張作相等人代為管轄。


    可是要入關,這個時代可不是後世,怎麽把大批士兵在短時間內就運到關內呢?此時的京奉鐵路因為和列強有條約關係,是不能專門用來運兵的。駐奉天的英國領事還曾經告誡,要是運兵妨礙了鐵路運輸,妨礙了他們利益的取得,他們就會提出抗議。


    於是張胡子就想了個好辦法,他以調防(軍隊調換駐守之地)為名,把士兵們分成好幾撥,逐漸往關內運送。


    據傳,4月上旬入關的火車,頭二等客票中,下級軍官占了大半;三等車更是“滿座皆兵”。


    對此當地的鐵路局非常不滿意,揚言要停止售賣車票,旅客們頗感不便。


    “好牛啊!”看完報紙後,趙雲對這張胡子的行動沒啥大的興趣,這不就是入關打仗嗎!又是場內戰而已,不過對於當地的鐵路局趙雲卻是非常感興趣,這可是大頭兵哎!萬一不高興把你鐵路局搶了,你哭的地方都沒有。


    還敢揚言,停售!真的是奇葩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鎮軍將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太湖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太湖西並收藏鎮軍將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