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叫坐山觀虎鬥?南方的這位就是最好的體現。坐擁廣東、廣西兩省的孫大炮是等到直係幾乎都快把奉係收拾完了,這才扯著大旗喊北伐的。


    段祺瑞的皖係主要軍事力量目前僅剩下了浙江盧永祥,盧督軍本來是想坐駐紮在上海的海軍軍艦北上馳援的,可上海的海軍在內部已經不看好皖係,明確表態支持直係。氣得盧督軍差點吐血,你們吃我的,喝我的,到了要緊關頭卻把我給賣了。


    要不是各方勢力紛紛向勸,盧督軍差點在上海和這幫海軍鬥起來。雖然事後被洋人和各方勢力拉了偏架,但盧督軍還真是拿這些上海海軍沒法子。


    站在他們的背後是一直小動作不斷的齊督軍,對此盧督軍是心知肚明,可是沒想到眼看著直係在北方節節勝利,這些海軍竟然投向了直係了,完全沒有顧及皖係的感受。


    雖在江南一帶的海軍說是不止上海海軍一家,還有福建海軍和浙江海軍這兩家,但是福建海軍的輝煌那已經是老黃曆了,早在袁世凱掛了之後,一波福建籍的海軍就帶著軍艦前往廣州投了孫大炮,現在整個福建海軍就是一空架子,要不是有了趙雲這個因為福建潛航學校而高看福建一眼的大財主的支持,估計連軍艦的維修費都拿不出手。


    而浙江軍隊所掌握的海軍也就是趙雲為其置辦的那些魚雷艇,你想用魚雷艇把大軍從南麵的浙江送到北麵的薊縣嗎?這明顯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浙江軍隊也就隻能就近打打直係的偏師孫傳芳所部了。


    至於齊督軍,那個家夥除了能夠在背後搗亂,正麵作戰盧永祥從沒把他放在眼裏,這位常敗將軍做他的對手還太菜了些。


    結果奉係所依仗的兩位盟友都隻能在長江南邊鬧騰,連長江都過不了,更別說黃河了。


    那在北方就沒有人跳出來反對直係,反對吳佩孚?有,在黃河附近,就有一個。


    河南督軍趙倜,此人在戰前便“暗中”做了奉係內應的,可這個“暗中”,他卻是做的十分高調,雖然吳佩孚沒有抓到他的小辮,但是因為其響應奉係的可能性極高,所以早早的就被下了絆子,明麵上馮玉率部由陝西開進了河南,江蘇主力進駐徐州引而不發,將趙倜看得死死地,動都動不了。


    暗地裏又大肆拉攏其周圍親信和部下,然後在薊縣開戰後利用這些人向他散播謠言,說吳佩孚已戰死。


    聽到吳佩孚竟然掛了,趙倜不辨真假,立刻急吼吼的跑出來發表通電,曆數吳佩孚、馮玉之罪惡,結果奉軍剛一戰敗,他和弟弟趙傑的宏威軍便全被繳械,啥事都沒幹成。而河南督軍則改由此事功勞極大的馮玉擔任。


    有句話叫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張胡子很不幸,他攤上了不可靠的盟友。但更丟人的還在後麵,吳佩孚會布置先手,張胡子也不笨,同樣布置了奉係張景惠的兩個師駐紮薊縣,但問題是這兩個師要是可靠的話,還是能夠有些戰果的,可是張景惠的隊伍不是趙雲手下那些隻會聽趙雲命令打仗不懂感情的營地士兵,戰爭剛剛開始這兩個師就喊著“華夏人不打華夏人”的口號,一槍未發向直係軍隊繳械了。


    別說張胡子了,隻要是看到這個消息的軍閥都是差點吐血,兩個師哎!萬把人呢!你以為那是擺設啊!


    此番開局的較量結果證明,論指揮,張胡子不是吳佩孚的對手,不管是帶兵方法,還是統籌謀劃,張胡子都要稍遜一籌;論士兵,雖然都是見過血的,但天天東征西討征戰各省的和閑來無事去剿個匪的軍隊還是有很大差別的。


    因此無論從哪方麵看,奉係此次戰敗是板上釘釘的事了。正所謂,錦上添花的人少,落井下石的人多。這不,大總統徐世昌就現身了,裝模作樣的下達四道命令:1、通緝挑起直奉不和的罪魁禍首梁士詒,解散梁內閣(此時梁士詒早跑到日本,散心去了);2、奉軍即日撤出關外,直軍退回原防(丫的,關內還有奉軍嗎?);


    3、撤銷張作霖的本兼各職,聽候中央查辦(哪個,好像隻要手下有兵,有地盤都是可以自封官職的);


    4、任命吳俊升為奉天督軍(就這條靠譜點,但如此明顯的分裂手段,張胡子會就範?)。


    果然張作胡子接到電報後,就立刻派人把吳俊升找來,把電報遞給他,吳俊升一看,連說不敢不敢,一切惟大帥之命是從。廢話,這四周都是張的人,要的“敢”,那就沒命了。結果,徐世昌的四項命令等於是一項都沒有用。


    “直奉大戰打完了?”看著新聞報紙,趙雲迷糊的問著身邊唯一的智囊,許副縣長。聽到直奉開打,覺得自己對行情不明的趙雲就及時的把許胖子給拉了回來,反正南京有那麽多大佬在,隻要控製住了軍權,也沒人能鬧得起來。


    “應該算是完了?”許副縣長很不肯定的說道,“或許張大帥還有後手?”身為趙雲身邊的“頭號”幕僚,許胖子他自己也迷糊著呢,計算下這筆工程款自己能貪多少,那是沒問題的,但是計算兩軍交戰,這算是什麽事?好!這兩件事都是和算術有關的,但這才打了幾天啊,兩幫人馬加加起來24萬多人呢,這麽快就沒動靜了?許副縣長嘟噥了一句,“就跟閃電似的結束了。”


    聽到許副縣長的嘟噥,趙雲突然想到了一個詞,這場戰爭算不算閃電戰啊!


    果然,華夏國內在戰爭比起那些國外的閃電戰,光打雷不下雨強多了,不出趙雲所料,事情還沒完,直奉戰爭隻是一連串華夏國內戰爭的開始。和奉係結盟的孫大炮於5月4日再次下令揮師北伐。


    難道孫大炮不知道奉係已經被直係打敗?no,no,孫大炮與奉、皖軍閥一直有秘密接洽,結成三角同盟。孫大炮深感這是聯合奉、皖軍閥,夾擊直係的千載良機,必須立即出兵策應。但出乎眾人意料的是,直奉開戰,僅僅一周,規模龐大的奉軍便被吳佩孚擊敗,狼狽退回關外,南北夾擊直係的計劃,化為泡影。但南方的北伐,卻如滿月弓弦上之箭,不得不發了。


    孫中山在廣東召開會議,宣布“援奉即以存粵”,決定誓師北伐。其北伐計劃首先進攻江西,待到攻克江西後,順江而下占領安徽,以後與浙滬聯軍會師於南京,再沿津浦路北上,聯合奉軍直搗薊縣,推翻直係。


    其實早在1922年2月,孫中山就有計劃決道湖南,進兵北伐。但由於連年兵災,湖南方麵無論是官員還是百姓都十分厭戰,所以對外宣稱保境安民,公開拒絕北伐軍假道。於是入湘北伐計劃告吹。同年3月,孫中山在桂林召開會議,決定從廣西班師回粵,改道江西北伐。


    這份變更計劃,令在桂各軍一律返粵,潛師而行,在梧州齊聚。孫中山在韶關大誓三軍,旌麾北指。


    也正是因為孫大炮早早的有了北伐計劃,這才對身邊的不穩定的福建海軍進行了清洗,一舉把自己最強的海軍優勢給砸成了破罐爛瓦。一時半會之內是別想指望海軍能夠在北伐途中有所作為了。


    不過,這次北伐的性質,從孫大炮與奉、皖結盟時,就已經從大義凜然降格為一次普通的國內軍閥戰爭了。


    但不管怎麽說,孫大炮動了,浙江的盧督軍也動了。這不連趙雲這塊肥肉都來不及吃,盧督軍就急急忙忙的和北伐軍聯手夾擊江西督軍陳光遠了。


    看到自己的盟友這麽賣力,為了在同盟麵前挽回一點麵子,5月5日張作霖宣布滿**立。接著又派手下大將孫烈臣為前敵總司令,指揮奉軍在秦皇島一帶發起反擊作戰,同時命令在車臣部帖木兒揮兵南下,攻擊直軍。


    “現在攻擊?”趙雲接到帖木兒發來的詢問,疑惑到。雖然之前張胡子就已經把帖木兒算成了奉軍,但也隻是讓帖木兒今日南下,並沒有規定時間。而且由於路途的關係,帖木兒雖然也是聽從張胡子的命令率領著近萬的蒙古鐵騎開赴內蒙,但就算這會還沒到薊縣外圍,就連長城都沒看到。


    速度是就是生命!知道奉係正在戰敗的帖木兒,領著百餘蒙古騎兵精銳一人五馬,做為前鋒衝向了南方,在他的身後那是漫天蔽野的營地各式騎兵。


    僅僅接到命令的當天下午就趕到了承德附近,在承德附近沒有遇到直係主力,倒是先接管了潰敗的熱河省敗兵。


    其實是未見其人,先聞其聲,這群敗兵約摸4、5百人一邊拚命逃跑,一邊扯著嗓子哭喊,但在他們身後追殺的隻不過是50、60人的直軍。


    這股奉軍空有人數,但在追兵的麵前,卻沒有一人敢回頭迎戰,個個丟盔棄甲,把武器丟的到處都是,還有許多人拚命的大叫:“張大帥敗了,敗了!大夥快跑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鎮軍將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太湖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太湖西並收藏鎮軍將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