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軍不是在薊縣嗎?這裏可是江南啊!不對,他們不是蒙古軍,蒙古軍是黑底紅邊的皮甲!”


    一時間,孫軍眾人議論紛紛,無論是孫軍底層的士兵,還是北洋軍中的中高級將領,眼瞅著悄然堵在自己身後的疑似“蒙古軍”,個個麵露震驚之色,甚至於,頗有大將之風,一直在軍中穩定人心的孫傳芳眼中亦浮現幾分錯愕。


    或許是這支疑似的蒙古軍趕到,助長了前方穀口的守軍信心,隻聽剛剛還是舍不得子彈,處於點射狀態的趙軍機槍,現在立刻變成了炒豆子一般,“吐吐吐”,響個不停。“太遲了……”傻子也知道,剛剛那些穀口的守軍隻是在拖延時間,等到這支神秘的軍隊收拾完穀內的孫軍,再來把自己這些漏網之魚,一網成擒。


    “繳槍不殺!”聽著那沉悶的呼聲,無需太多廢話,孫軍中不斷有人把槍丟下,乖乖的跑到對麵的隊伍裏去。孫傳芳此刻卻是無法顧及心中的不悅,而是震驚地望著眼前這支仿佛從天而降的蒙古軍。


    蒙古軍?竟然是蒙古軍?雖然他們的服飾上有差異,但是那種氣勢,和吳佩孚在電報中描述的一模一樣,這是旁人改變不了的。就像後世的美軍,在中東穿著沙漠作戰服的他們,在美國國內吊兒郎當的也是穿著各種服飾的,也是他們。但蒙古軍的出現,令孫傳芳預感到,“難道說,蒙古軍的背後,一直是趙雲在支持?”


    孫傳芳原以為趙雲隻不過是持仗著家世,出來混的“富二代”“留洋派”,卻不曾想到,趙雲竟然暗中控製著蒙古軍……


    江南,外加江北,長江南北都被姓趙的給占了,而所有人都恍然不知……


    饒是孫傳芳往日裏鎮定自若,此刻亦感覺腦門冷汗直冒,不是為了自己的小命,而是為了華夏日後將落入一群“留洋歸來”,不知根底的勢力手中,為日後的華夏國內走勢感到惴惴不安。


    稍作思量,看著身邊的士兵開始慢慢聚集起來,孫傳芳用幾近懇求般的語氣向對方喊道,“有事好商量……”


    不等孫傳芳討價還價,對方卻是打斷了他的拖延計策,決然喊道“投降!否則,殺無赦!”。


    “弟兄們,投降就是把自己的小命交給他們處理,我們武器精良,他們隻是占了人數上的優勢,拚一把,為了我們的性命,也為了家裏在等我們回家的家人!拚了!”


    話音剛落,不計其數的孫軍將士頓時向蒙古軍展開了猛烈的攻勢,不得不說,盡管孫傳芳一直是國內戰爭中混,但是能夠安然的活下來,還打敗了浙江盧督軍的隊伍,說明他也不是白給的,軍隊士卒的素質與實力,卻要遠勝於齊督軍、盧督軍這些地方軍閥的隊伍。


    由於事出突然,兼之孫傳芳軍方才已經有人投降過來,眾人都以為是停止廝殺,隻等孫傳芳下令投降,但沒想到孫傳芳突然“雄起”,憑著往日形成的默契,在他喊出攻擊口令後,他們的隊伍竟然立刻默契的舉槍射擊,以至於當麵的“蒙古軍”在一個照麵內,竟被孫軍搶到了攻擊節奏,被打的節節敗退,完整的隊列立刻塌下去一大塊。


    “可惜了!”看到孫傳芳下令迎敵的這一幕,一直在場外旁觀的趙雲就知道孫傳芳是條漢子,隻是如果孫軍士兵的手中拿的都是ak的話,那麽眼前的這支“蒙古軍”萬人隊,就是廢了。但是他們現在手中拿的都是些什麽玩意,差的有鳥銃,好的也不過就是“漢陽造”,偶爾會出現幾支國外產的好東西,但也是視如珍寶,輕易不用。畢竟國內可不生產這些武器的彈藥,用完了還不如燒火棍。


    至於孫軍軍中的重機槍,你認為有人會扛著需要四個人抬的笨家夥,在剛剛那密集的箭雨中穿梭嗎?所以等到孫軍在第一波打擊之後,沒有選擇一發一發的去裝填子彈,而是立刻靠上去進行了貼身肉搏。


    刺刀見紅,可是這個時代的規矩,特別是在華夏國內,子彈金貴,各路軍閥都會訓練自己的隊伍肉搏戰,否則一支連肉搏戰都不會的隊伍在國內戰爭中是混不開的。


    看到孫軍選擇了和營地的士兵拚肉搏?趙雲不用去想,也知道了孫傳芳這支隊伍的命運。何況孫傳芳的大名趙雲在後世早就知曉,為了對付這位傳說中的大拿,趙雲可是親臨現場,調集了宜興、張渚兩個營地的防守隊伍,在青龍山方圓十五公裏,布置了一個足足有四十萬營地隊伍的伏擊圈,又以那五千普通人組成的隊伍為餌,引孫傳芳入蠱。


    等孫軍拚完了眼前這一支萬人隊,在他們的身邊還有三十九支這樣的隊伍。


    而且為了徹底的堵住孫傳芳的退路,從孫傳芳踏入山穀的那一刻,“c2”重型坦克就被運輸船從河道上遊的山中運來,在穀口擺了一個“一字長蛇陣”。


    “想當年,這裏可是嶽飛堵金兀術的地方,想想你能得到如此高的待遇,也算是不錯的了。”趙雲不想去看那血腥的肉搏了,畢竟這是華夏國內的又一次內鬥,趙雲不感興趣,看這個還不如喝茶去,當然在此之前,還是得交待一句,“那個人一定要活的!”


    孫傳芳敗北青龍山!


    正所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孫傳芳全軍覆沒的消息,無需趙雲特意的傳播,被困在南京城外的吳軍也得到了消息。


    為什麽不是說吳佩孚先得到消息?


    因為,在南京城內的趙軍趕跑了英**艦後,所有的重炮都朝城外的吳軍發起了攻擊,零零散散,東一榔頭,西一炮的,持續了一天多的重炮轟擊,無巧不成書的把吳佩孚的前敵指揮所給轟塌了。


    結果本該遮掩的孫傳芳戰敗的消息,在失去了吳佩孚這位扛把子的領導之後,立刻成了《大公報》,被到處宣揚。機靈一點的小軍閥,一看老大生死未卜,深寄厚望的孫傳芳也沒了戲,立刻轉身跑到城下向城頭的朱希,拉起了老關係。


    等到朱希出城,在這些二五仔的幫助下,開始定點對吳軍進行清理的時候,吳軍還沒把吳佩孚從塌陷的指揮所挖出來呢!


    兵敗如山倒,趙雲可是理解了這句話的意思。在吳佩孚指揮下,同等數量的吳軍,能夠把得到趙雲大把大把先進武器裝備的朱希壓的節節敗退,可等到吳軍失去了吳佩孚這個首腦之後,隻堅守了一天,就大半投降,剩下的也淹沒在了重炮的轟鳴之中。


    等到二天後,眾人將昏迷的吳佩孚從前敵指揮所的地下掩體內將他挖出來的時候,整個戰場大局已定。


    之後的事情就簡單多了,僅僅過了半個月,有了僧侶的幫忙,在吳佩孚的勸說之下,山東、蘇北、皖北、湖南、湖北,皆在名義上投入了趙雲的懷抱,而孫傳芳也被趙雲重新啟用,將他的第二師補充兵員、裝備後,再次揮師南下,將浙江、江西納入了趙雲的勢力範圍。如此一來,短時間內,趙雲從一個半省之地的軍閥,搖身一變,成為了眾人眼中,唯一能夠和北方“三王”抗衡的人物。


    至於北方“三王”,指得就是“滿族將軍”王承斌和“馬桶將軍”王懷慶,以及開始在名義上統領蒙古的“蒙古王”車臣汗。


    當然,抗衡這一詞,隻是外界對於趙雲和“三王”關係的揣測,如果用趙雲的話來講,那就是“儂家腦子壞特啦!”


    這“三王”之中的“二王”早就被收服了,隻是推出來,放在台麵上做一些自己不能做的事而已,而車臣部現在除了帖木兒和書部台,還有人能動的了兵權?


    趙雲現在很忙,不是忙碌著去抗衡誰,而是忙著張羅穩固剛剛打下了,或者說是接手的地盤,畢竟之前這些地方可是姓“吳”的,如今難免有些人會陽奉陰違。可是目前趙雲手中的地盤,已經占了華夏總人口的60%以上,而將南方的福建收入囊中也隻是時間上的問題。


    而在北方,西部軍閥也已經非常非常識時務的投靠了北方“三王”,隻要等到解決了在他們地盤上的駐軍問題,那麽趙雲手中的地盤也能達到占華夏麵積的60%以上。


    不過忙對於趙雲來說也是階段性的,因為遠東的戰事又燒了起來,趙雲不得不趕過去救火了,而從來就不擅長處理內政,特別是戰後善後事宜的趙雲,立刻找到了最好的借口,把軍權交給清正的朱希,把內政大權交給貪得無厭的許胖子後,就顧不得那些新占領的地盤,一路向北,直接“出國旅遊”去了。


    在趙雲忙著收拾國內幾位大佬的同時,遠東地區的日俄兩軍也爆發了大的戰事,當然戰事的結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人數、武器占優的蘇俄軍被日軍打的丟盔棄甲,嚇得趙雲不得不暫緩手中所有的事情,親自跑去“維穩”,誰都知道日軍打敗了俄國人,那麽下一個目標是誰?如果坐視日軍做大不管,那麽日後是趙雲收拾日軍還是日軍收拾趙雲還真是兩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鎮軍將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太湖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太湖西並收藏鎮軍將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