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華夏的保守,高麗人就“大氣”多了,這次一共付出了五條人命,采用小漁船布雷的方式,硬是在大連外海布下了五顆水雷。[.超多好看小說]結果,這些人當然是被日本海軍發現,擊沉。可他們之前所部的水雷,卻沒有被自大的日本人發現。日本人自大的後果,就是其中的一顆正好碰上了“日向丸”,然後,華夏一如既往的背起了高麗人的“黑鍋”,和日本人交了手。


    所幸7月初的炮戰,除了5、6兩日有些事態升級的態勢,後來的幾天,雙方都保持了克製,把精力花在了談判桌上。


    王懷慶是因為怕被日軍吃掉自己的老底,可有不敢命令部隊撤下來,怕日軍跟著撤退的士兵殺入自己的堡壘群中。而日本方麵在此次的炮戰中也沒有占到多少便宜,炮戰進行了三天,就被東京來的命令給喊停了。


    當然,這次日軍如此好說話,和王懷慶並沒有像後世的東北軍一樣一戰擊潰有很大原因。王懷慶帶兵的水平不高,可是這平庸之人,也有平庸的好處。王懷慶的隊伍是“蠢笨”之人較多,隊伍的訓練宗旨就是服從,服從管理,服從王懷慶的命令。此次,王懷慶之前下達的命令是死守,防止日本人偷襲。日本人的炮擊來的突然,王懷慶新的命令還沒傳到前線,前方就已經和日本人打的不亦樂乎。


    另外,華日雙方都沒有做好戰爭的準備。華夏方麵,西麵的西疆即將用兵,南方的各路軍閥也剛剛平定,王懷慶也剛剛接手整頓北方的漢人武裝。整體上華夏正在從內戰中向恢複經濟,發展實業轉變。而日本方麵,遠東方麵與蘇俄殘留在此地的勢力依舊是糾纏不清,還要控製著遠道而來的十萬白衛軍,從高麗抽調了太多的軍隊後,高麗土地上的“起義”也是層出不窮,都需要花時間,花精力去解決。


    更為重要的是,日本國內的高層並不像華夏所想象的那樣,鐵板一塊。在世人眼中,華夏一人成龍,十人成蟲的習慣,師從華夏的日本人也學到了不少。日本國內也有著各種利益的糾纏,在日本去年一連掛了兩位軍界的大佬後,這種“內耗”就沒消停過。日本各方勢力的合縱連橫,利益交換,自然就帶來了民眾眼中的“**”。


    而正在日本刮著的“反貪”風暴其實是趙雲身邊的許鵬,那個許胖子所謀劃的。但他隻是點了一把火,或者說是冒了個小火星,後麵如狂風暴雨般的發展則是日本人自己爭鬥所造成的結果。


    許胖子,這位跟隨趙雲最早的老人,也早早的不在做他的那個宜興縣長,眼下已經是華夏北洋軍整編第三師後勤部的部長了。


    而第三師也就是朱希的那個師,轄區為江浙皖三省,占了華夏最富裕的一塊轄區,所以許胖子在第三師也是混得風生水起,中飽私囊的事沒少幹,稱得上是這行的專家了。這個時代的專家還不是後世的“磚家”,找本行業的問題自然是一針見血。


    而日本也不安分,一麵平息國內的“反腐”風暴,一麵挑動華夏國內那些退居二線的大佬,給薊縣和南京政府找點不痛快。


    在經曆了7月初的炮擊後,雙方似乎都陷入了找對手一點“小小”的麻煩的境界中,華日兩國都開始玩起了太極推手,因為兩國都明白,兩國之間遲早一戰,但絕不是現在。


    薊縣東南角的主街道入口處,有一座木質結構仿若宮殿般的黃色閣樓,從外麵看去,上下有五層,由低到高麵積不斷減小,呈現塔樓形狀。此閣樓在附近所有樓閣之中,算是最高,最顯眼的建築了。


    7月10日,就在華日兩軍在旅大對峙的時候,趙雲已經結束了西疆的巡視,匆匆趕到了古老的薊縣。


    半年前被趙雲誑去“逛”內務府的王有貴,王大少請了趙雲三五十次,一直被瑣事纏身的趙雲,最終沒能擺脫“熱情”的王大少,訂在今日聚餐。


    這日,也不知是農曆中的什麽特殊日子,街道上人來人往的,明顯比此前多上了不少,但此處仿若宮殿般的黃色閣樓明顯就是達官貴人的場所,隻見很多衣衫華貴之人在閣樓中進進出出。


    趙雲混跡在街道上的人群中,遠遠駐足觀望了起來。


    此刻的他,一襲流行的月牙白長衫,手持一柄描金牡丹折扇,戴了一副金絲眼鏡,已經打扮成了一個斯文敗類……哦,不,應該是翩翩貴公子的模樣。


    遠遠望去,閣樓大門的入口處,王有貴已經在等待趙雲了。他身旁兩邊都站了一名身穿黑色中山裝的短發侍衛。這些侍衛個個挺拔魁梧,幹淨利落,腰間鼓鼓,顯然都是出自軍伍。


    帶著戲謔的心情,趙雲駐足觀察了一番,在貼心的管家邵老二確定了四周無異常後,才踱步來到了閣樓門前。


    “兄弟,想死你哥哥我了。”王有貴老遠的一看到趙雲,立刻撲上來來了個“熱情”的擁抱。


    有道是,是金子總會發光的,王有貴被趙雲“無意”間誑去“逛”了“逛”內務府,初期真是嚇著了,縮在家裏三五天,憋了幾天後,王有貴用他的“阿q療法”也想通了。這太監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也要吃飯,睡覺。這古代的“那個”製度,的確嚇人,沒有人權,但好歹現在已經不是那個時代了。有了這次的經曆,王有貴也從一大幫的“遺少”群裏脫離了出來,不再追憶前清,而是開始和這些前清的阿哥啊,貝勒啊,談談人生,談談你家裏有啥寶貝。


    你別說,王有貴王大少進了趟“內務府”,還真認識了幾個“熟人”。靠著這些人的引薦,王大少混熟了滿清高層,摸清了誰家祖上有啥寶貝,誰家的權力比較大,和三王中的那位滿洲“王”走的比較近。可還沒等王有貴做“倒爺”的大計出手,趙雲的“賠禮”就到了。


    得知王有貴在內務府內被嚇得不輕,趙雲事後也反省了一下,覺得讓王有貴脫離“遺少”的隊伍,很有必要,但直接拉去看“閹割”也的確狠了點。所以,作為賠禮,又擔心王大少在各路大少橫行的薊縣吃虧,就拉了一輛法國坦克,四輛俄國裝甲車,二十輛德國邊三輪摩托給王大少陪個不是,順帶武裝下王大少的家丁。


    可王大少是多麽機靈的人啊,收到禮物的第一時間,就托關係,把坦克送進了宮,博得了宮內“那個人”的一陣讚賞。四輛裝甲車也是被連夜送到了天津,交給了皖係的“那個人”。


    如果是皖係的一代,例如鄧老頭之類的人這樣做的話,以天津那位清廉的風格還會推辭,另外訓斥一頓,畢竟是老下屬了,連自己上司的脾氣都不知道?可這次是王大少,一位皖係二代,一位紈絝,打著孝敬長輩的旗號,反而令天津的那位不好意思的收下了。不過,天津的那位,也回了一個重禮。一枚前清宮內的寶物,說是乾隆帝帶過的扳指,後來落在了袁大頭的手裏,袁大頭登基後,又被賞賜給了天津的這位,這個曆經了七八個皇帝把玩的扳指,可謂是國家級的寶貝。送給了王大少,可是令王有貴興奮的連自己老爹姓什麽都不知道了,算是圓了王大少做“倒爺”的夢想。


    而剩下的邊三輪,除了王有貴給自己留了一輛,其餘的都送給了“九門提督”王懷慶。有了這三位作為王有貴的“保護傘”,王有貴立刻從剛進城的鄉巴佬,變成了人人巴結的“貴爺”。


    但王有貴是什麽德行的人,有人一拍他馬屁,一時間他連自己是誰都不記得了。每日流連在名媛貴婦,女子學校之間,就連那些滿清貴族的女眷也沒放過,可謂是好不快活。按照王有貴他老爹派來的賬房計算,這半年中的時間裏,起碼有三個月的時間,王有貴是夜不歸宿的。他爹初期給他派來的二十個家丁,因為和薊縣其餘的公子哥爭風吃醋,打架鬥毆而受傷,被送回老家養傷的就超過了三十六人,可以說換了兩茬。事情發展到後來,他老爹厚著臉皮去求鄧老頭,這樣鄧老頭才從徽軍中抽調出了五十名好手來保護這位屬蜜蜂的王大少,而且揚言要把王大少的原配接來,“照顧”他的日常生活,這才讓“辛勤的小蜜蜂”王大少來了個“緊急刹車”。


    對於王有貴的經曆,趙雲在飛往薊縣的途中聽到邵老二說後,愣住了,半響吐出了兩個字,“**!”


    幾乎是在同一時間出來闖蕩江湖的,自己占了營地的福利,王有貴也擁有著官二代,地二代的背景,可憑什麽自己在四處奔波、打拚,這個富二代,地二代(地主二代)竟然在把妹,還不帶重樣的,真是叔可忍,嬸不可忍。這次要是不讓王大少帶上自己去見識一下,一定要找兩禦醫,把這貨的“武器”給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鎮軍將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太湖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太湖西並收藏鎮軍將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