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隻有一艘戰艦,能有多少火炮?衝過這道彈幕。[更新快,網站頁麵清爽,廣告少,無彈窗,最喜歡這種網站了,一定要好評]±頂點小說,.勝利就是我們的!”在高速而來的驅逐艦上,桅杆的高音喇叭裏,響起了這樣的鼓勵聲。


    仗打到這個地步,很多日本人已經不在在意這艘是不是原定的目標海圻號,更不在意它是否是一艘木質戰艦。


    隻有一艘戰艦,而且不是戰列艦那種鐵疙瘩,防禦明顯弱了,這顯然是個獲取戰功的機會。


    兩艘驅逐艦上的艦首主炮甚至開始炮擊,準備利用快速遊擊的優勢,先撈到一份戰功。


    在日本海軍此次突襲華夏海軍遲遲打不開局麵的情況下,能率先獲得那份戰功,更有價值。


    但與軍官期望的軍功不同,日軍的海兵們首先感受到了這艘華夏戰艦的強硬。


    那艘華夏戰艦顯然沒有遠距離攻擊的能力,但它的任務似乎就是為了護衛這支艦隊的近處區域,一枚枚魚雷從船舷底層的那十幾個炮窗中不斷飛出,躍入海中,一口氣竟然發射了八十多枚,讓撲來的日軍忙了個四腳朝天。


    “八嘎,他們的魚雷難道不要錢嗎?”好不容易有突破了華夏魚雷屏蔽層的日軍驅逐艦,一衝到木質巡洋艦附近不由再次發出這樣的驚呼。


    伴隨著他們呼聲的是一陣陣尖嘯的“嗖嗖嗖!”聲,以及大股大股的夾雜著橘紅色火焰的白色煙霧從木質巡洋艦的鐵質炮窗處湧出。


    那艘木質巨艦猶如一個大型的煙花筒,一口氣釋放出了漫天的火箭,整艘戰艦被衝天的火焰和爆炸的煙團所籠罩,而射出的火箭帶著尖嘯,猶如火樹銀花般綻滿了整個天空。


    早在武裝內河中的機帆船時,趙雲就有了造火箭炮的念頭,後世蘇俄的喀秋莎火箭炮那威力,令趙雲想想都流口水。


    可惜見過豬跑是一回事,能吃到豬肉也是需要技術滴。從大型的煙花彈上機帆船開始,趙雲早早的就開始為火箭炮做好了準備。出兵西伯利亞後,在俘虜了大量的蘇俄科技人員和搬光了諸多科技學院後,趙雲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命令研製火箭炮。[想看的書幾乎都有啊,比一般的小說網站要穩定很多更新還快,全文字的沒有廣告。]


    為了研製火箭的核心部件,火箭發動機,趙雲把各方麵的人才,分成六個部門,一個部門攻克一個難關。又吩咐潛伏在歐美的各路“自己人”全力收集關於火箭炮的情報。終於在海量的資金堆積下,以老毛子的技術為主,匯集了英美華,多國技術的火箭炮終於出世了。


    火箭炮,火箭炮,說是炮,其實它的名堂全在彈上。蘇俄火箭武器的研製可以追溯到沙俄時代,一戰爆發後,苦於飛機裝備的武器威力不足,俄國人便想在飛機上安裝大威力的航空武器。可沙俄的戰機一向不給力,大口徑機槍和機炮的重量和後坐力太大,難以在簡陋的俄製戰機上安裝。聰明的俄國工程師想到了航空火箭,可惜一直因為種種限製,未付諸實施,時間進入蘇俄時代後,蘇俄高層很早就注意到了航天火箭,1921年,專門研製火箭的第2中央特別設計局成立。


    也正是他們打下了基礎,甚至有了可以穩定飛行400米的固體火箭,以及射程1300米的火箭彈的樣本出現後,總部設在外蒙的科研小組經過不懈的努力,克服了諸多困難,曆時兩年才終於完成了火箭炮的研製。最終研製出了口徑132毫米,最大射程7900~8800米的艦載火箭彈,以及口徑107毫米,最大射程8500米的便攜式火箭彈。研製成功,生產方麵自然是交予營地的兵工廠,做為一種攻堅武器,弩炮升級版的存在,開始迅速的裝備趙雲麾下的營地大軍。


    當然,這番全力在白俄和華夏收攏人才的科研項目,沒有逃過英美等國的注意,但打著研製新型魚雷的旗號,知道華夏有著迷信魚雷戰術的英美等國,一麵噓寒問暖的提出幫助,一麵在背後嗤之以鼻,但借著研製新型魚雷的說法,總算是迷惑了這些列強的眼光。


    日本海兵們根本沒有想到還有會飛的魚雷出現,讓戰場上的眾人一時在驚詫在那燦爛的煙花中。當意識到,這些煙花不是過節時放的那些焰火時,紛紛驚呼著急忙閃避。


    但火箭炮玩得就是覆蓋性,趙雲一次就放出了上百枚的火箭,數輪齊射之下,在日艦上空漫天都是沒有準頭、四處亂飛的火箭彈和火箭彈爆炸後的碎片,日本人隻能把自己的命運交到了幸運女神手上。


    沒等驅逐艦上的防空火炮炮口揚起,日艦就被如同魚群般急竄而至的火箭彈驚得手忙腳亂。


    伴隨著各種吵雜的驚嚎、叫罵,各種左滿舵、右滿舵的命令,在火箭彈轉瞬即至的攻擊下,兩艘日艦還是落了個無處可逃的下場,不可避免的被火箭彈戳了十七八個窟窿,帶著殉爆成為了煙花般綻放的火箭彈雨中靚麗的背景。


    “這就結束了?”趙雲抹了抹額頭的細汗,遺憾的說道,“太少了隻有四艘,不過癮啊!”


    這次海戰,除了最後那兩艘驅逐艦有些威脅,其餘的遭遇都在戰前的算計之內。無論是魚雷的大範圍群攻,阻止敵艦靠近,還是火箭彈的出場,都在趙雲的意料之內,隻是沒想到,還沒有用到潛伏的潛艇部隊,那四艘日艦就三沉一傷了。“收拾,收拾,準備去迎接日本人給我們準備的大餐!”


    趙雲大手一揮,轉身退出了營地的城鎮中心。餘下的事自然有帖木兒去解決,那艘久本的座艦,長良級輕巡還漂在海上,打著“研究”日本艦艇的幌子,怎麽得也得把它拖到華夏的海軍學院去當回樣本,日後拉出去展示展示。


    而日本人在接到華夏有大股戰艦逼近大沽口的時候,也沒放棄久本這些海軍,派了一支更為龐大,擁有戰列艦的艦隊前來接應,此刻已經過了高麗的長山串,正在趕往渤海海峽的路上。所以,帖木兒在收拾了戰場後,還得把艦隊拉出渤海,在黃海上吃下這道日本人精心準備的大餐。在開吃之前,趙雲回頭關注了一下,通縣的戰鬥。


    四十輛羊頭錘攻城車,在藏匿各處的日軍注視下,開始了新一輪的強拆行動。濃厚的夜色,給了日軍掩護也給進攻帶來了便利。


    攻城車隻負責砸牆,在它們身後,躲在防護嚴實的盾牌後,手持長矛、長劍的營地士兵步步逼近。除了迷霧天氣,與其諸如夜色等情況,並不會帶給營地士兵過多的幹擾,影響他們的視野。


    在盾牌後,弓箭手的吊射隨時射向那些躲在牆角旮旯,準備負隅頑抗的日軍。即使有些日軍躲的很好,可也躲不過攻城車帶有小型地震特效的強拆。往往是攻城車在砸塌一麵牆的時候,順帶把這棟樓給震塌了,所以藏匿在其中的日軍直接被活埋在了一堆堆的廢墟之中。


    至於那些占領了製高點的日軍神槍手,營地的弩炮早就瞄準,一通裝有火藥的弩箭掠過,基本是樓毀人亡。至於破壞城市的後果,在追求殲敵速度的情況下,損壞些花花草草已經不在趙雲的考慮中了。


    那些機槍射出的子彈在包有鐵皮的木質攻城車上,濺出星星點點,雖然攻城車構造原始,但沒有火炮還是砸不開這些“大塊頭”,令日軍徒增傷亡。若是日軍把僅存的幾門火炮給推出來,那炮口的火焰,等於是在黑夜中點起了火把,招呼華夏的火炮前來報複。


    攻城車是營地的自有產物,生產一輛並不消耗多少資源,和日本人的火炮一換一,這完全是個穩賺不虧的買賣。


    所以到了後半夜,算算數,已經摧毀了華夏二十多輛攻城車的日軍發現華夏的攻城車數量不僅未減,而且隨著攻占區域的擴大,更多的攻城車湧入了城市,開始在各處強拆,日軍的防禦區域近一步被壓縮了。


    身為指揮官淺田不是沒有想過棄城突圍,但畢竟不是在本土作戰,各種情報都需要第一手的匯集,然後分析。


    各條退路都需要反複偵查,確定沒有埋伏,才可安然行動,否則一腳踏進了華夏人的包圍圈,以華夏人那螞蟻般的進攻方式,淺田絲毫沒有信心堅持到天亮。


    果然隨著各支偵察小隊的信息回饋,淺田的心終於揪了起來。那支搶攻廊坊的騎兵隊伍已經開到了城外,開始設防。不過有過日俄戰爭時,對付俄國騎兵的經驗,淺田並不擔心自己能否突破騎兵的圍剿。


    令淺田頭疼的是,這些騎兵不是在城門外設防,而是選擇了十裏外一處開闊地,布置了一個騎兵列陣於後,大量騎兵炮列陣於前的陣型,這讓指望機槍給予騎兵大量殺傷的淺田希望落空。老式的騎兵炮雖然也是古董級武器,但那畢竟是大炮,射程還是超過了機槍,或許不等出城的日軍布置好對付騎兵的機槍陣地,這些騎兵炮的炮彈就會砸過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鎮軍將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太湖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太湖西並收藏鎮軍將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