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梁士詒和趙雲推出的第一代理人吳佩孚的關係並不好,可不管好不好,這兩人至少還是一南一北,暫時碰不上麵。[txt全集下載],可另外一人就是低頭不見抬頭見了,那就是民國大總統徐世昌。
徐世昌曾讓梁士詒坐上總理的寶座,但一旦有事,徐仍是和事老的做派,梁覺得徐一點不肯支持自己,自然頗有牢騷,徐則唯唯諾諾,毫無明朗表示,於是梁徐兩人麵和心不合。你想麵對一個有麻煩不力挺你的領導,你的工作好開展嗎?這沒事還好,遇到事情,那就是糟心,煩心,梁士詒感到一陣心累。
但若就此說梁士詒是溫文爾雅的人,那麽就錯了。梁這一係也不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貨色,遠的不說,就說張胡子敗北後,被軟禁在薊縣,做為曾經梁的支持者,自然是和梁走的很近。張的門生故吏也多轉投到梁的麾下,或者應該這麽說,做為一世梟雄的張胡子,雖然不在東北待著了,但也沒閑著,利用梁的招牌,積極的發展奉係在薊縣的勢力。
當然這其中重要的一環就是梁是國務總理,若梁掛了,那麽張不說永無翻身之日,但至少也是短期無望了。所以此次梁遇刺的事情一發生,最先急得跳腳的就是這位。
張胡子如此,那些袁部的舊官吏對梁也是多有倚靠,這不梁士詒遇刺的消息雖然封鎖,但因為抓捕人犯,風聲還是有所泄漏,很多“耳聰目明”的大佬都在第一時間知道了此事。立刻在薊縣城內炸了鍋,有相關幹係的人,立刻出麵辟謠,撇清自己的關係,深怕突然一頂私通倭寇,密謀國務總理的帽子就扣了下來,那可是跳進黃河都洗不清了。
薊縣城內的情況變得比日本人兵臨城下還要麻煩。這些人精都知道,日本人打進城了,那也是和八國聯軍進薊縣一樣,逛一圈就走了。而且華夏地大,惹不起難道還躲不起嗎?屆時效仿西太後,一走了之,是很多人的想法。眼下不走,是因為北洋薊縣政府的頭頭腦腦還沒有動,若是“扛把子”徐世昌還沒走,自己就溜了,那一頂臨陣脫逃的帽子扣下來,不死也得脫層皮。何況華夏人最好臉麵,看著自己的同僚隻是準備,卻都沒有閃人,若自己做了這個出頭鳥,日後回來也得被人給擠兌死。
但若梁掛了,這就是薊縣官場的一場地震。短時間會造成薊縣官場的人心動蕩,在日本人兵臨城下的節骨眼上,這會令麻煩指數上升n多倍。很明顯的一點就是,在梁被刺的一個小時後,薊縣的各級官府的辦事效率幾乎癱瘓,所有人都在談論總理遇刺、考慮今後前程的事情去了,誰還有心思做事。
這個時候,王承斌無比的想念自己的兩位同僚。三王、三王,另外兩位,殺氣騰騰的車臣汗遠在西北,曾經的九門提督王懷慶身在東北,隻有近在通縣的王承斌能夠及時處理此事了。
若是車臣汗還在,王承斌可以出主意,讓這位裝傻充愣的蒙古漢子,來一招秀才遇上兵有理說不清的招數,先把那些相關幹係的人,軟禁的軟禁,關押的關押,反正汗王常年在外蒙,不同薊縣的人情,也是情有可原。即使是王懷慶在此也能倚老賣老,馬桶一坐,來一招鐵麵無私,反正坐著馬桶已經迎風臭十裏了,還有什麽可以讓人摸黑的。
反倒是王承斌,根是滿族人,在薊縣親戚不少,這些沾親帶故的,之前不認識的親戚都冒了出來。即使是那些大佬,一聽說有他來主持此事,還沒進薊縣就被各路說項的人馬給攔下了。
王承斌擋了一部分人,麵見了與梁士詒關係非淺的閻老西、許鵬、錢有貴三人。這三個寶貝可不是一個人,他們代表著晉商、江浙財團、徽商三股華夏地界上最大的商團,也是華夏錢袋子的三支代表。
閻老西是直奉大戰時就被拉到了薊縣,他一來,梁士詒就沒讓他走,所以算是和梁有著上下級的關係,許鵬是被趙雲從南京調來,向梁學習戰事財政如何調配的,而王有貴按道理說還輪不到他來代表徽商,可奈何人家大腿抱的緊啊!即使賭個錢,也能把國家大義給繞上,這賭局可是把他的名聲給做響了,而且此次又非談判,隻是跑個腿打聽點消息,表個態,於是王大少就順理成章的出現在了見麵的客廳裏。
“王將軍,此事還需要您拿個章程!”一番客套後,閻老西出言恭敬的表了個態。
“本官現在總理薊縣大局,首先要維護薊縣的安定,所以那些趁亂發展起來的團練,要有勞諸位費心了!”王承斌知道這三位也是趙雲一係的人馬,看到他們表了態,也不做作,直接開出了條件。
團練是王承斌順著滿清時期的口吻,所稱。在北洋政府正式的文件上稱之為,民團。對此,王承斌是有苦自知,之前為了抵禦日本人,因薊縣的滿蒙八旗不頂用,所以臨時宣布河北一帶可以自行組織民團,來阻擋日本人的快速進軍。這完全是飲鴆止渴的招數,但不論那些人的出發點是好是壞,這是在北洋政府同意的情況下組建的,是合法的。
現在這團練辦起來了,可日本人也快要打退了,遇到國務總理遇刺,薊縣城內空虛的情況,難保有些人不會動這些散兵遊勇的念頭。這些民團分布在薊縣四周,成分複雜,戰力也參差不齊,但高達十萬的人數,令所有人都不能無視他們的存在。
若王承斌手裏有自己的嫡係,那自然不懼,在這個節骨眼上,誰敢露頭就削了誰。可自己的嫡係隨著車臣汗西征的隊伍,保障其後勤去了。手頭唯一可用的滿蒙八旗的兩個團,也在通縣一戰打成了殘廢,這會有梁士詒的事情壓著,那些滿清的遺老遺少還沒鬧起來,等這事過了,也會鬧得王承斌痛苦不堪。
當然,若此時開口調他們回來,趙雲一定會允許,可經過通縣一戰,這兩支隊伍的作戰成分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在出發前,是以滿清旗丁為作戰主力,可戰後,幾乎都是由那些滿清權貴的包衣奴才填補了空擋。這些包衣,雖然在名義上已經是自由人,不是奴才了,可有些人都是家生子,世代在某個貴族家做奴才,這一時半會的,除了他們的主子外,還真命令不動他們。大清倒下還沒幾年,在他們的腦子裏還是皇權至上,王承斌的命令可比不上他們主子的指示,否則在通縣也不會出現,趙雲已經下令收集俘虜,依舊有人濫殺日本戰俘、攻擊押運隊伍的事情。
所以,王承斌拋棄了這個不切實際的想法,此時名義上能調動的就是薊縣警察和王懷慶的留守部隊。其餘各地的援軍,最快也得兩天後,才能從張家口那邊趕來。而被眾多勢力摻過沙子的薊縣警察隊伍,之前已經有人調用過了,效果就是當場放跑了刺殺案的接應者和指揮者。王懷慶的留守部隊更是動不得,他們守著皇帝居住的故宮和一大堆皇家園林,萬一將他們調離後,發生了失竊事件,那些遺老遺少的口水就能把王承斌給淹死。
還沒開始追捕,就已經遇到了內憂外患的局麵。王承斌此刻真心不想接這個燙手的山芋,但想到帖木兒的“直率”。王承斌搖搖頭,把腦海中,血腥的場麵揮去……此事車臣汗和王懷慶狠的下心,那偏偏出身滿族的王承斌還念著一絲香火之情。
“保障薊縣百姓的安寧也是我們分內的事情,另外在我們來之前,張將軍也托人帶話,聽說您一大隊人馬進城,雜務較多,他手下有些精通此道的空閑漢子,願意聽從您的差遣,暫時來幫幫忙,搭把手。”看到閻老西他們點頭答應,會暫時解決城外的那些民團,保障他們在三天內無法進城,同時城內的張胡子所部也會偃旗息鼓,甚至暗中提供幫助的回複後,王承斌總算可以舒舒心,聽到這麽多的壞消息,難道聽到一絲好消息。雖然張胡子的力量,王承斌打心底不想用,但他們不添亂,就是最大的幫忙了。
“各位,對於國務總理遇刺一案,本官之前隻是得到聊聊數語,個中詳情還需諸位替本官解疑!”得到這些薊縣勢力的協助,王承斌心中長呼一口氣,終於可以問問案情了。此案是趙雲所關注的重點,查辦也是此刻穩定人心的最大舉措。畢竟誰也不知道,該行刺計劃是否是一係列謀刺案的開始,各位在薊縣的大佬這幾天紛紛加強了身邊的警衛。
為慶祝王承斌在通縣大敗日軍,雖然激烈的戰鬥還在通縣進行著,可圍困日軍的消息早已在薊縣城市上空飄揚。各方勢力都不看好在華夏重兵圍困之中的日軍,孤軍奮戰?那隻是被消滅的時間上的問題,沒有後勤,沒有援兵,運送陸軍前來的海軍在渤海戰敗後,又被壓縮在大沽口,淺田所帥的日軍隻能坐等被殲滅的下場。
為了慶祝此番大勝,薊縣街頭早已舉行了盛大的遊行活動。在黑壓壓的人群中,一個洋裝打扮的年輕人手裏握著槍,身上的西裝蓋在了手槍上,從容地等待著梁士怡的經過。他叫巴德,22歲,就讀於一所滿蒙貴族學校,按照一些人的理解,梁士怡有反滿洲之嫌,而事實上梁也的確幹過,扶持袁世凱登基是他人生中的一大敗筆,也許正是這個原因促使巴德決定刺殺梁士怡的。
不過光憑一名普通的蒙古族貴族,要施行這次刺殺還是有些困難。正在巴德惆悵之際,日本人找上了他,幾次閑聊之後,給了一把能完全握在手心裏的法國產小型手槍,以躲開薊縣城內軍警的檢查。
槍很小,威力也有限,為了縮小槍型,槍支隻有兩發子彈,也就是說巴德隻有兩次機會。在刺殺之前,他每天都在薊縣郊外的樹林裏練習槍法,還經常到街上尋找有利地形。滿蒙貴族長期以來的狩獵等行為,讓守城的衛隊,即使知道這名蒙古貴族佩戴有槍支,也沒有去自尋麻煩,都睜隻眼閉隻眼的放行了。這讓巴德對行刺計劃,更為大膽。最終,他在一處茶館的二樓上找到了一個臨街的理想位置。
他準備在遊行隊伍沿著大街向西前往地安門時,從這裏向梁士怡開槍。但他卻以失敗告終了。
無奈之下,巴德隻好返回內蒙。由於沒有找到接應者,巴德沒能拿到火車票,在火車站,他因無票乘車而被捕,隨車的軍警從他身上搜出了那支袖珍槍和一張薊縣地圖。不到一個小時,駐守在車站的僧侶就讓巴德全盤招供。最後,他以企圖謀殺政府要員的罪名被送上了斷頭台。
巴德的這次行刺為什麽會失敗呢?
在接到趙雲重點偵查的命令後,閻老西等人就找來刑偵方麵的專家進行了場景複原。這事王承斌不來,也會有人去解決,而王承斌的到來隻是為了更好的善後,以及解決那些擾人的謀劃者。
來到了當時的遊行大街上,刑偵專家決定進行一番現場示範,以確定巴德所選擇的理想位置是否有成功的機會。
押送著巴德到了現場,讓其指認了巴德刺殺時所在的位置。確認了當時,巴德與梁士怡之間的直線距離大約在7米左右。
巴德居高臨下,完全有可能射中梁士怡。刑偵專家現場用巴德的那支法國產手槍試射了一下,來判斷手槍在7.5米外的射擊精度。他把槍拿在手裏,也不瞄準,朝著大致方向打了一下,子彈有點偏離,但偏移的方位是一致的。接著,他又在瞄準的狀態下往右下方偏一點的位置射擊,結果命中率很高。也就是說,即使在7.5米外,這支手槍也很容易擊中人形目標。
但巴德使用手槍,子彈口徑很小,威力不大,穿透力也不是特別強,是一種不太實用的小槍。有些滿蒙貴族嘲笑到這把槍太小了,小到連豬都殺不死,以此來為巴德辯解。
為了證明這把槍的殺傷力,有人拖來了一頭大肥豬,然後,朝豬連放了兩槍。大肥豬的身上被打出了四個洞。這說明,如果巴德要是真的開了槍,梁士怡很可能斃命。
遺憾的是,熱情高漲的人群破壞了巴德的計劃。當梁士詒進入射程時,還沒等巴德舉起胳膊,就有無數人揮舞著“打到帝國主義”、“還我灣灣”的小旗來向梁士怡敬禮。巴德的視線被擋住了,他失去了開槍射擊的最好機會。
徐世昌曾讓梁士詒坐上總理的寶座,但一旦有事,徐仍是和事老的做派,梁覺得徐一點不肯支持自己,自然頗有牢騷,徐則唯唯諾諾,毫無明朗表示,於是梁徐兩人麵和心不合。你想麵對一個有麻煩不力挺你的領導,你的工作好開展嗎?這沒事還好,遇到事情,那就是糟心,煩心,梁士詒感到一陣心累。
但若就此說梁士詒是溫文爾雅的人,那麽就錯了。梁這一係也不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貨色,遠的不說,就說張胡子敗北後,被軟禁在薊縣,做為曾經梁的支持者,自然是和梁走的很近。張的門生故吏也多轉投到梁的麾下,或者應該這麽說,做為一世梟雄的張胡子,雖然不在東北待著了,但也沒閑著,利用梁的招牌,積極的發展奉係在薊縣的勢力。
當然這其中重要的一環就是梁是國務總理,若梁掛了,那麽張不說永無翻身之日,但至少也是短期無望了。所以此次梁遇刺的事情一發生,最先急得跳腳的就是這位。
張胡子如此,那些袁部的舊官吏對梁也是多有倚靠,這不梁士詒遇刺的消息雖然封鎖,但因為抓捕人犯,風聲還是有所泄漏,很多“耳聰目明”的大佬都在第一時間知道了此事。立刻在薊縣城內炸了鍋,有相關幹係的人,立刻出麵辟謠,撇清自己的關係,深怕突然一頂私通倭寇,密謀國務總理的帽子就扣了下來,那可是跳進黃河都洗不清了。
薊縣城內的情況變得比日本人兵臨城下還要麻煩。這些人精都知道,日本人打進城了,那也是和八國聯軍進薊縣一樣,逛一圈就走了。而且華夏地大,惹不起難道還躲不起嗎?屆時效仿西太後,一走了之,是很多人的想法。眼下不走,是因為北洋薊縣政府的頭頭腦腦還沒有動,若是“扛把子”徐世昌還沒走,自己就溜了,那一頂臨陣脫逃的帽子扣下來,不死也得脫層皮。何況華夏人最好臉麵,看著自己的同僚隻是準備,卻都沒有閃人,若自己做了這個出頭鳥,日後回來也得被人給擠兌死。
但若梁掛了,這就是薊縣官場的一場地震。短時間會造成薊縣官場的人心動蕩,在日本人兵臨城下的節骨眼上,這會令麻煩指數上升n多倍。很明顯的一點就是,在梁被刺的一個小時後,薊縣的各級官府的辦事效率幾乎癱瘓,所有人都在談論總理遇刺、考慮今後前程的事情去了,誰還有心思做事。
這個時候,王承斌無比的想念自己的兩位同僚。三王、三王,另外兩位,殺氣騰騰的車臣汗遠在西北,曾經的九門提督王懷慶身在東北,隻有近在通縣的王承斌能夠及時處理此事了。
若是車臣汗還在,王承斌可以出主意,讓這位裝傻充愣的蒙古漢子,來一招秀才遇上兵有理說不清的招數,先把那些相關幹係的人,軟禁的軟禁,關押的關押,反正汗王常年在外蒙,不同薊縣的人情,也是情有可原。即使是王懷慶在此也能倚老賣老,馬桶一坐,來一招鐵麵無私,反正坐著馬桶已經迎風臭十裏了,還有什麽可以讓人摸黑的。
反倒是王承斌,根是滿族人,在薊縣親戚不少,這些沾親帶故的,之前不認識的親戚都冒了出來。即使是那些大佬,一聽說有他來主持此事,還沒進薊縣就被各路說項的人馬給攔下了。
王承斌擋了一部分人,麵見了與梁士詒關係非淺的閻老西、許鵬、錢有貴三人。這三個寶貝可不是一個人,他們代表著晉商、江浙財團、徽商三股華夏地界上最大的商團,也是華夏錢袋子的三支代表。
閻老西是直奉大戰時就被拉到了薊縣,他一來,梁士詒就沒讓他走,所以算是和梁有著上下級的關係,許鵬是被趙雲從南京調來,向梁學習戰事財政如何調配的,而王有貴按道理說還輪不到他來代表徽商,可奈何人家大腿抱的緊啊!即使賭個錢,也能把國家大義給繞上,這賭局可是把他的名聲給做響了,而且此次又非談判,隻是跑個腿打聽點消息,表個態,於是王大少就順理成章的出現在了見麵的客廳裏。
“王將軍,此事還需要您拿個章程!”一番客套後,閻老西出言恭敬的表了個態。
“本官現在總理薊縣大局,首先要維護薊縣的安定,所以那些趁亂發展起來的團練,要有勞諸位費心了!”王承斌知道這三位也是趙雲一係的人馬,看到他們表了態,也不做作,直接開出了條件。
團練是王承斌順著滿清時期的口吻,所稱。在北洋政府正式的文件上稱之為,民團。對此,王承斌是有苦自知,之前為了抵禦日本人,因薊縣的滿蒙八旗不頂用,所以臨時宣布河北一帶可以自行組織民團,來阻擋日本人的快速進軍。這完全是飲鴆止渴的招數,但不論那些人的出發點是好是壞,這是在北洋政府同意的情況下組建的,是合法的。
現在這團練辦起來了,可日本人也快要打退了,遇到國務總理遇刺,薊縣城內空虛的情況,難保有些人不會動這些散兵遊勇的念頭。這些民團分布在薊縣四周,成分複雜,戰力也參差不齊,但高達十萬的人數,令所有人都不能無視他們的存在。
若王承斌手裏有自己的嫡係,那自然不懼,在這個節骨眼上,誰敢露頭就削了誰。可自己的嫡係隨著車臣汗西征的隊伍,保障其後勤去了。手頭唯一可用的滿蒙八旗的兩個團,也在通縣一戰打成了殘廢,這會有梁士詒的事情壓著,那些滿清的遺老遺少還沒鬧起來,等這事過了,也會鬧得王承斌痛苦不堪。
當然,若此時開口調他們回來,趙雲一定會允許,可經過通縣一戰,這兩支隊伍的作戰成分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在出發前,是以滿清旗丁為作戰主力,可戰後,幾乎都是由那些滿清權貴的包衣奴才填補了空擋。這些包衣,雖然在名義上已經是自由人,不是奴才了,可有些人都是家生子,世代在某個貴族家做奴才,這一時半會的,除了他們的主子外,還真命令不動他們。大清倒下還沒幾年,在他們的腦子裏還是皇權至上,王承斌的命令可比不上他們主子的指示,否則在通縣也不會出現,趙雲已經下令收集俘虜,依舊有人濫殺日本戰俘、攻擊押運隊伍的事情。
所以,王承斌拋棄了這個不切實際的想法,此時名義上能調動的就是薊縣警察和王懷慶的留守部隊。其餘各地的援軍,最快也得兩天後,才能從張家口那邊趕來。而被眾多勢力摻過沙子的薊縣警察隊伍,之前已經有人調用過了,效果就是當場放跑了刺殺案的接應者和指揮者。王懷慶的留守部隊更是動不得,他們守著皇帝居住的故宮和一大堆皇家園林,萬一將他們調離後,發生了失竊事件,那些遺老遺少的口水就能把王承斌給淹死。
還沒開始追捕,就已經遇到了內憂外患的局麵。王承斌此刻真心不想接這個燙手的山芋,但想到帖木兒的“直率”。王承斌搖搖頭,把腦海中,血腥的場麵揮去……此事車臣汗和王懷慶狠的下心,那偏偏出身滿族的王承斌還念著一絲香火之情。
“保障薊縣百姓的安寧也是我們分內的事情,另外在我們來之前,張將軍也托人帶話,聽說您一大隊人馬進城,雜務較多,他手下有些精通此道的空閑漢子,願意聽從您的差遣,暫時來幫幫忙,搭把手。”看到閻老西他們點頭答應,會暫時解決城外的那些民團,保障他們在三天內無法進城,同時城內的張胡子所部也會偃旗息鼓,甚至暗中提供幫助的回複後,王承斌總算可以舒舒心,聽到這麽多的壞消息,難道聽到一絲好消息。雖然張胡子的力量,王承斌打心底不想用,但他們不添亂,就是最大的幫忙了。
“各位,對於國務總理遇刺一案,本官之前隻是得到聊聊數語,個中詳情還需諸位替本官解疑!”得到這些薊縣勢力的協助,王承斌心中長呼一口氣,終於可以問問案情了。此案是趙雲所關注的重點,查辦也是此刻穩定人心的最大舉措。畢竟誰也不知道,該行刺計劃是否是一係列謀刺案的開始,各位在薊縣的大佬這幾天紛紛加強了身邊的警衛。
為慶祝王承斌在通縣大敗日軍,雖然激烈的戰鬥還在通縣進行著,可圍困日軍的消息早已在薊縣城市上空飄揚。各方勢力都不看好在華夏重兵圍困之中的日軍,孤軍奮戰?那隻是被消滅的時間上的問題,沒有後勤,沒有援兵,運送陸軍前來的海軍在渤海戰敗後,又被壓縮在大沽口,淺田所帥的日軍隻能坐等被殲滅的下場。
為了慶祝此番大勝,薊縣街頭早已舉行了盛大的遊行活動。在黑壓壓的人群中,一個洋裝打扮的年輕人手裏握著槍,身上的西裝蓋在了手槍上,從容地等待著梁士怡的經過。他叫巴德,22歲,就讀於一所滿蒙貴族學校,按照一些人的理解,梁士怡有反滿洲之嫌,而事實上梁也的確幹過,扶持袁世凱登基是他人生中的一大敗筆,也許正是這個原因促使巴德決定刺殺梁士怡的。
不過光憑一名普通的蒙古族貴族,要施行這次刺殺還是有些困難。正在巴德惆悵之際,日本人找上了他,幾次閑聊之後,給了一把能完全握在手心裏的法國產小型手槍,以躲開薊縣城內軍警的檢查。
槍很小,威力也有限,為了縮小槍型,槍支隻有兩發子彈,也就是說巴德隻有兩次機會。在刺殺之前,他每天都在薊縣郊外的樹林裏練習槍法,還經常到街上尋找有利地形。滿蒙貴族長期以來的狩獵等行為,讓守城的衛隊,即使知道這名蒙古貴族佩戴有槍支,也沒有去自尋麻煩,都睜隻眼閉隻眼的放行了。這讓巴德對行刺計劃,更為大膽。最終,他在一處茶館的二樓上找到了一個臨街的理想位置。
他準備在遊行隊伍沿著大街向西前往地安門時,從這裏向梁士怡開槍。但他卻以失敗告終了。
無奈之下,巴德隻好返回內蒙。由於沒有找到接應者,巴德沒能拿到火車票,在火車站,他因無票乘車而被捕,隨車的軍警從他身上搜出了那支袖珍槍和一張薊縣地圖。不到一個小時,駐守在車站的僧侶就讓巴德全盤招供。最後,他以企圖謀殺政府要員的罪名被送上了斷頭台。
巴德的這次行刺為什麽會失敗呢?
在接到趙雲重點偵查的命令後,閻老西等人就找來刑偵方麵的專家進行了場景複原。這事王承斌不來,也會有人去解決,而王承斌的到來隻是為了更好的善後,以及解決那些擾人的謀劃者。
來到了當時的遊行大街上,刑偵專家決定進行一番現場示範,以確定巴德所選擇的理想位置是否有成功的機會。
押送著巴德到了現場,讓其指認了巴德刺殺時所在的位置。確認了當時,巴德與梁士怡之間的直線距離大約在7米左右。
巴德居高臨下,完全有可能射中梁士怡。刑偵專家現場用巴德的那支法國產手槍試射了一下,來判斷手槍在7.5米外的射擊精度。他把槍拿在手裏,也不瞄準,朝著大致方向打了一下,子彈有點偏離,但偏移的方位是一致的。接著,他又在瞄準的狀態下往右下方偏一點的位置射擊,結果命中率很高。也就是說,即使在7.5米外,這支手槍也很容易擊中人形目標。
但巴德使用手槍,子彈口徑很小,威力不大,穿透力也不是特別強,是一種不太實用的小槍。有些滿蒙貴族嘲笑到這把槍太小了,小到連豬都殺不死,以此來為巴德辯解。
為了證明這把槍的殺傷力,有人拖來了一頭大肥豬,然後,朝豬連放了兩槍。大肥豬的身上被打出了四個洞。這說明,如果巴德要是真的開了槍,梁士怡很可能斃命。
遺憾的是,熱情高漲的人群破壞了巴德的計劃。當梁士詒進入射程時,還沒等巴德舉起胳膊,就有無數人揮舞著“打到帝國主義”、“還我灣灣”的小旗來向梁士怡敬禮。巴德的視線被擋住了,他失去了開槍射擊的最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