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楊嗣昌的奉承之言,崇禎就是放聲大笑,他壓抑的實在是太久了,自登基以來,遼東的建奴就如同懸掛在大明頭頂的一柄利劍,不斷地侵蝕著大明的血肉。
那個洪太甚至公然建國,自稱什麽大清,聲稱大明是火德建國,而他們滿洲是水德建國,以水臨火,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然而大明卻對他們無計可施,遼東官軍每戰必敗,每戰必大敗,那些遼東的武官甚至說出了“滿洲兵不萬,過萬則無敵”的話來。
祖大壽、吳三桂,一個個絕世驍將在東虜的鐵蹄前,瑟瑟發抖,一支又一支赴援的官軍在奴兵的長刀下敗亡。
甚至朝中的中樞大臣也生出了媾和的心思,乃至於自己這個皇帝都在他們的蠱惑下動搖了。
現在一力主戰的薛閣老,用鐵一般的事實告訴了自己,告訴了天下,韃子並不是無敵的,隻要大明的文臣武將同心一意,韃子也是可以擊敗的。
“薛閣老以老邁之軀,尚不懼矢石,獻奴首於禦前,高起潛擁兵四萬,如何隻敢守城,傳朕旨意,著其立即揮軍西進和盧象升共擊多爾袞,若是能全殲此獠,東虜再不敢小視我大明矣!”
崇禎在狂喜之中,斷然下達了著關寧軍進軍宣大的旨意,在大勝之際,一股作氣,全殲東虜,正當時也。
“臣等遵旨!”
劉宇亮知道在這個節骨眼上,自己肯定不能掃了皇帝的興致。
楊嗣昌心中則是大急,若真和東虜決戰獲勝的話,那自己恐怕立馬就會失去皇帝的支持,崇禎帝刻薄寡恩的性子他是知道的,一旦失寵,自己這個主張和議的閣臣恐怕免不了步溫體仁他們的後塵,能平安返鄉就是得天之幸了。
“陛下,盧督臣銳意進取,高公公穩重老成,前線主官意見相左,此乃兵家大忌,還需重臣統籌調度,老臣以為薛閣老才堪武侯,有武穆遺風,若是能總督大軍,必能必其功於一役,揚我大明軍威。”
楊嗣昌自然不是束手待斃之人,在這當頭,迅速做出了應對之策,提議薛國觀總督關寧軍和宣大軍,隻要高起潛多加掣肘,陳新甲又掌兵部,屆時在錢糧方麵再控製一下,薛國觀和盧象升就算有通天之能,也隻能黯然收場了。
崇禎剛欲答話,內閣首輔劉宇亮卻是慨然而起。
“陛下,大戰連場,舟車勞頓,本閣添為首輔,柄政以來,未有寸功,此次圍殲奴酋多爾袞,老臣願出京督師。”
劉宇亮雖然對首輔之位不甚在意,但是人皆是有功利心的,薛國觀憑蟻聚之兵便能力抗東虜,自己總督大軍,再不濟也不會輸給東虜吧?若是打贏了這一仗,自己也可以極盡榮寵,回鄉安養。
“好,有元輔出鎮,想來關寧軍和宣大軍必能戮力同心,共破韃虜。”
崇禎因高陽大捷,信心大增,故此劉宇亮自請督師,當場就答應了劉宇亮的請求。
楊嗣昌有些懵,自己挖坑是留給薛國觀的,這劉宇亮自個居然往裏麵跳。
不過這首輔劉宇亮也是他要扳倒的對象,不過劉宇亮為官甚至謹慎,並無把柄可抓,也算是自已身前的一塊絆腳石,現在借這個機會扳倒他,也不算失算。
至於薛國觀,他一心想當皇帝的孤臣,想扳倒他有的是機會。
“皇爺,劉閣老年過六十,若是前往宣大總督大軍,老奴恐怕力有未逮,楊閣老機謀無雙,去歲所獻四正六隅十麵網之策,一舉擊潰東虜主力,陳部堂曾任宣大總督,若由楊閣老和陳部堂總統大軍,想來擊退東虜應該不是難事。”
一旁服侍的司禮監掌印太監王承恩也是心思通透之人,從楊嗣昌和高起潛等人的奏報來看,二人必有勾連,但是他並無證據,又怕楊嗣昌等人為了一已之私,禍害了宣大軍,雖然皇帝一向反對太監幹政,但是他對崇禎忠心耿耿,卻是直接舉薦楊嗣昌和陳新甲。
楊嗣昌大驚,他哪裏想到王承恩居然這個時候出來建言自己出鎮宣大。
崇禎卻擺了擺手,說道:“王伴伴軍國大事,你又不懂,朕在朝中尚需統籌大局,楊先生通曉軍務,正可替朕讚畫軍務,如何能讓他離京,還是由元輔出鎮吧!”
“老臣、老奴遵旨!”
皇帝一錘定音,諸人哪裏敢反對,一個個躬身領旨。
定好了由內閣首輔劉宇亮總督天下兵馬,進擊多爾袞的計劃後,崇禎就是將薛國觀奏報再度翻開。
<a href="http:///"></a>
“高陽這一仗,薛閣老指揮的好,黃將軍斬首三百級打的也不錯,張超能斬首了三百級,嗯,知恥而後勇,也算是將功折罪了。”
“這個李興之帶著一群山賊,斬首一千三百餘級,更擊殺東虜將佐數人,生擒阿巴泰,奪旗,奪盔,薛閣老請封其為萊登總兵,你們怎麽看?”
“老臣以為不妥,李興之本是賊寇出身,其性莫測,驟然授封一鎮總兵,若其生亂,朝廷如何處置?再者老臣亦恐軍中諸將不服,多生事端。”
楊嗣昌當場就否決了薛國觀的請封折子,開玩笑,從其奏報來看,真定總兵張超、保定總兵黃文昌恐怕已經被薛國觀收入囊中,若是再由這個李興之出鎮萊登,京畿周左的軍馬豈不是一半被薛國觀控製了,自己再想扳倒他,可就難了。
“楊閣老多慮了,白廣恩、高傑他們哪個不是出身賊寇,現在還不是為國朝征戰沙場,平勘定亂,就是賊首張獻忠和羅汝才等人不也接受朝廷招安了嗎?這李興之一沒有侵州掠府,二沒有裹挾流民,如何不能授封總兵?”
今天王承恩卻是和楊嗣昌杠上了,作為崇禎的死忠,他實在不願意這大明江山因為這些臣子的勾心鬥角徹底亂了套。
首輔劉宇亮也讚同道:“王公公所言極是,李興之陣斬一千三百級,生俘奴酋阿巴泰,若不加恩封賞,豈不是朝廷賞罰不公?依老臣之見,不光要加其為萊登總兵,朝廷還需蔭其子嗣,如此方能彰顯朝廷威儀。”
“好!元輔說的好,所謂功必賞,罪必罰,不外如是,薛閣老所奏之事,朕都允了,卿等不必再議。”
崇禎說完之後,微微看了楊嗣昌一眼,這個臣子,能力是有的,就是功利心太強了,看來要敲打敲打了。
“陛下說的是,老臣駑鈍,還請陛下責罰。”皇帝既然表態了,楊嗣昌哪裏還敢再說,當下顫顫巍巍,跪下請罪。
那個洪太甚至公然建國,自稱什麽大清,聲稱大明是火德建國,而他們滿洲是水德建國,以水臨火,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然而大明卻對他們無計可施,遼東官軍每戰必敗,每戰必大敗,那些遼東的武官甚至說出了“滿洲兵不萬,過萬則無敵”的話來。
祖大壽、吳三桂,一個個絕世驍將在東虜的鐵蹄前,瑟瑟發抖,一支又一支赴援的官軍在奴兵的長刀下敗亡。
甚至朝中的中樞大臣也生出了媾和的心思,乃至於自己這個皇帝都在他們的蠱惑下動搖了。
現在一力主戰的薛閣老,用鐵一般的事實告訴了自己,告訴了天下,韃子並不是無敵的,隻要大明的文臣武將同心一意,韃子也是可以擊敗的。
“薛閣老以老邁之軀,尚不懼矢石,獻奴首於禦前,高起潛擁兵四萬,如何隻敢守城,傳朕旨意,著其立即揮軍西進和盧象升共擊多爾袞,若是能全殲此獠,東虜再不敢小視我大明矣!”
崇禎在狂喜之中,斷然下達了著關寧軍進軍宣大的旨意,在大勝之際,一股作氣,全殲東虜,正當時也。
“臣等遵旨!”
劉宇亮知道在這個節骨眼上,自己肯定不能掃了皇帝的興致。
楊嗣昌心中則是大急,若真和東虜決戰獲勝的話,那自己恐怕立馬就會失去皇帝的支持,崇禎帝刻薄寡恩的性子他是知道的,一旦失寵,自己這個主張和議的閣臣恐怕免不了步溫體仁他們的後塵,能平安返鄉就是得天之幸了。
“陛下,盧督臣銳意進取,高公公穩重老成,前線主官意見相左,此乃兵家大忌,還需重臣統籌調度,老臣以為薛閣老才堪武侯,有武穆遺風,若是能總督大軍,必能必其功於一役,揚我大明軍威。”
楊嗣昌自然不是束手待斃之人,在這當頭,迅速做出了應對之策,提議薛國觀總督關寧軍和宣大軍,隻要高起潛多加掣肘,陳新甲又掌兵部,屆時在錢糧方麵再控製一下,薛國觀和盧象升就算有通天之能,也隻能黯然收場了。
崇禎剛欲答話,內閣首輔劉宇亮卻是慨然而起。
“陛下,大戰連場,舟車勞頓,本閣添為首輔,柄政以來,未有寸功,此次圍殲奴酋多爾袞,老臣願出京督師。”
劉宇亮雖然對首輔之位不甚在意,但是人皆是有功利心的,薛國觀憑蟻聚之兵便能力抗東虜,自己總督大軍,再不濟也不會輸給東虜吧?若是打贏了這一仗,自己也可以極盡榮寵,回鄉安養。
“好,有元輔出鎮,想來關寧軍和宣大軍必能戮力同心,共破韃虜。”
崇禎因高陽大捷,信心大增,故此劉宇亮自請督師,當場就答應了劉宇亮的請求。
楊嗣昌有些懵,自己挖坑是留給薛國觀的,這劉宇亮自個居然往裏麵跳。
不過這首輔劉宇亮也是他要扳倒的對象,不過劉宇亮為官甚至謹慎,並無把柄可抓,也算是自已身前的一塊絆腳石,現在借這個機會扳倒他,也不算失算。
至於薛國觀,他一心想當皇帝的孤臣,想扳倒他有的是機會。
“皇爺,劉閣老年過六十,若是前往宣大總督大軍,老奴恐怕力有未逮,楊閣老機謀無雙,去歲所獻四正六隅十麵網之策,一舉擊潰東虜主力,陳部堂曾任宣大總督,若由楊閣老和陳部堂總統大軍,想來擊退東虜應該不是難事。”
一旁服侍的司禮監掌印太監王承恩也是心思通透之人,從楊嗣昌和高起潛等人的奏報來看,二人必有勾連,但是他並無證據,又怕楊嗣昌等人為了一已之私,禍害了宣大軍,雖然皇帝一向反對太監幹政,但是他對崇禎忠心耿耿,卻是直接舉薦楊嗣昌和陳新甲。
楊嗣昌大驚,他哪裏想到王承恩居然這個時候出來建言自己出鎮宣大。
崇禎卻擺了擺手,說道:“王伴伴軍國大事,你又不懂,朕在朝中尚需統籌大局,楊先生通曉軍務,正可替朕讚畫軍務,如何能讓他離京,還是由元輔出鎮吧!”
“老臣、老奴遵旨!”
皇帝一錘定音,諸人哪裏敢反對,一個個躬身領旨。
定好了由內閣首輔劉宇亮總督天下兵馬,進擊多爾袞的計劃後,崇禎就是將薛國觀奏報再度翻開。
<a href="http:///"></a>
“高陽這一仗,薛閣老指揮的好,黃將軍斬首三百級打的也不錯,張超能斬首了三百級,嗯,知恥而後勇,也算是將功折罪了。”
“這個李興之帶著一群山賊,斬首一千三百餘級,更擊殺東虜將佐數人,生擒阿巴泰,奪旗,奪盔,薛閣老請封其為萊登總兵,你們怎麽看?”
“老臣以為不妥,李興之本是賊寇出身,其性莫測,驟然授封一鎮總兵,若其生亂,朝廷如何處置?再者老臣亦恐軍中諸將不服,多生事端。”
楊嗣昌當場就否決了薛國觀的請封折子,開玩笑,從其奏報來看,真定總兵張超、保定總兵黃文昌恐怕已經被薛國觀收入囊中,若是再由這個李興之出鎮萊登,京畿周左的軍馬豈不是一半被薛國觀控製了,自己再想扳倒他,可就難了。
“楊閣老多慮了,白廣恩、高傑他們哪個不是出身賊寇,現在還不是為國朝征戰沙場,平勘定亂,就是賊首張獻忠和羅汝才等人不也接受朝廷招安了嗎?這李興之一沒有侵州掠府,二沒有裹挾流民,如何不能授封總兵?”
今天王承恩卻是和楊嗣昌杠上了,作為崇禎的死忠,他實在不願意這大明江山因為這些臣子的勾心鬥角徹底亂了套。
首輔劉宇亮也讚同道:“王公公所言極是,李興之陣斬一千三百級,生俘奴酋阿巴泰,若不加恩封賞,豈不是朝廷賞罰不公?依老臣之見,不光要加其為萊登總兵,朝廷還需蔭其子嗣,如此方能彰顯朝廷威儀。”
“好!元輔說的好,所謂功必賞,罪必罰,不外如是,薛閣老所奏之事,朕都允了,卿等不必再議。”
崇禎說完之後,微微看了楊嗣昌一眼,這個臣子,能力是有的,就是功利心太強了,看來要敲打敲打了。
“陛下說的是,老臣駑鈍,還請陛下責罰。”皇帝既然表態了,楊嗣昌哪裏還敢再說,當下顫顫巍巍,跪下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