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州,招遠銅礦。


    這裏本來是孔府的產業,但是現在已經被靖北軍封鎖,凡孔家在此負責的族人以及他們的家小皆已經被控製起來了。


    當初高高在上的作坊管理者和打手全部被遣送至大沽河和招遠銅礦所在的夏甸交匯處開挖水庫,李興之美其名曰稱之為勞動改造。


    選擇這裏開挖水庫,李興之考慮的是就近原則,第二有大沽河衝擊,這裏的土質也比較鬆軟,加上目前有剛剛開春,還屬於枯水區,開挖起來也比較方便。


    按李興之的設想,這個水庫連接大沽河,南臨銅礦所在的羅山,方圓各有五裏左右,深五丈。


    這樣的工程量說大也不大,說小也不小,光憑銅礦上那些接受勞動改造的顯然是不夠的。


    為此李興之又按宋廣坤的建議,從登州招募百姓開挖水庫,左右現在是初春,該種的地,種子已經播下了,下海捕魚也沒有多少魚獲。


    二十枚大錢一天,軍帥府提供相應的夥食,靖北軍的待遇並不高,但是主動報名的百姓依然很多,為的就是有口飯吃,而得到的工錢也能給自己的家小買上一點米糧。


    在挖掘水庫的同時,宋廣坤和從萊州趕來的孫之潔也製定了相應的工匠管理條例。


    這個條例明確了靖北軍工匠不再是社會最底層的匠戶,反之他們是靖北軍政府的雇工,當然這個雇工收入和他們的工作量和工作成果是掛鉤的,其實就是誰造的武器質量好,數量多,誰拿的錢就多。


    按規定,靖北軍所有的工匠,在每日辰時準時進入作坊,申時過後離開作坊。


    在崗期間夥食有製造局承擔,工匠的薪俸暫定為每月一兩半銀子,每人每天的工作量會有專門的管理人員記錄,每個月的月底,製造局會根據這個月產量的平均數來進行相應的獎懲。


    凡超過平均數的,製造局會根據超出的數量發放獎勵銀子,當然所有出廠的武器都會刻上打造者的名字,製造局不光考察數量,質量上也會嚴格把關。


    相比而言,數量不夠,最多是口頭批評,質量達不到要求則會被重罰,甚至砍頭。


    當然也有休息的時間,每個月的初一和十五,這是李興之製定的法定節假日,這個時間由工匠們自由分配,若是為了趕進度,工匠們可以選擇調休或者雙倍的當日工資。


    此外,軍器製造局每個月還會選出十名勞動標兵,這些人不光會在製造局通報表揚,軍帥府還會拿出五十兩銀子作為獎金,獎勵給他們,對於那些能夠提出建設性提議,或者改良生產工藝的工匠,靖北軍政府會給予重獎,甚至授封官職。


    說實話,靖北軍工匠的待遇並不高,遠不及宋朝時期工匠的待遇,但是較之明朝的工匠要高了很多,何況李興之又拿出了獎勵措施。


    從曲阜擄掠過來的工匠自然是萬分樂意,這樣的待遇他們從來沒想過,就每月一兩半的銀子再加上家裏的婆娘種點菜,養點雞就夠他們衣食無憂了,畢竟山東這裏的糧價不過二兩左右一石。


    水庫設在招遠,那登州的作坊自然要遷往招遠了,這些事情自有登州知府宋廣坤處置,李興之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處理。


    靖北軍作為李興之在這個亂世安身立命的本錢,這次洗劫了孔府,獲得了五百多萬兩的現銀,那肯定要犒賞三軍了,加之李興之也準備將靖北軍三個鎮擴編至滿員,那就要讓靖北軍優厚的待遇傳遍整個萊登。


    在處理完開挖水庫,遷移製造局事宜後,李興之即命宋廣坤支取了三十萬兩紋銀,親自前往各鎮駐地發放餉銀,同時檢查各鎮的訓練情況。


    士兵十兩、什長十五兩、隊官及副隊官三十兩、遊擊將軍五十兩、參將一百兩,童叟無欺,便是綠旗兵和水師鎮同樣有銀子拿,至於多出來的銀子,則分發給訓練最好的軍鎮。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李興之重視軍隊建設,各鎮的鎮將、副將自然會投其所好,何況在高陽時李興之就確認了靖北軍的核心地位,在李家山時更能親自以身作則,所以在解決了嶽托後,各鎮的訓練並沒有放下。


    尤其是秦英所在的第一鎮,四個步隊的白杆兵的訓練已經有模有樣了,這些士卒不光能按造李家山的訓練標準進行整訓,而且對於白杆兵軍陣的隊型轉換也頗為熟練。


    從騎營退下來的張邵謙主要負責的是鴛鴦兵的訓練,鴛鴦兵軍陣,對於張邵謙不是難事,他本來就對戚家軍戰法頗為了解,加之第一鎮和第二鎮都有原李家山老兵打底,訓練起來自然是事半功倍。


    德王府和孔府獲得的錢糧有力地支撐著靖北軍萬餘官兵的訓練。


    李興之這次犒賞三軍一共花了將近一個月,為了籠絡軍心,李興之並沒有住在府衙,而是吃住都在軍營中。


    李大帥不光豪氣,而且沒有半點架子,進了軍營,就完全按軍營的管理條例執行,早上和將士們一同起床,排隊洗漱,處理個人問題。


    訓練也不含糊,不光和將士們一起進行隊列訓練,而且還和將士們一起跑步,吃飯也不搞特殊化,士兵吃啥,他就吃啥,還端著飯碗蹲在地上和兄弟們一起吹牛打屁,嘮嘮家常。


    臨走的時候,更是當著大夥的麵將銀子交到每個兄弟手上,握著咱們的手鄭重地說著,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有本帥一口吃的,決不會虧待兄弟們。


    “吃李大帥的糧、穿李大帥的衣、拿李大帥的餉,為李大帥效死!”


    這句話成了靖北軍萬餘將士的口頭禪,乃至於水師鎮、還有綠旗兵拿了銀子後也跟著靖北軍將士後麵傳唱。


    李興之的最後一站是駐守萊州的第二鎮,雖然秦英在第一鎮,但是王忠早就將訓練方法摸了個通透,加之呂秀才實心任事,白杆兵所需的盾牌,長槍皆已經裝備完畢。


    <a href="http:///"></a>


    鴛鴦兵軍陣王忠也是得心應手,他在大澤山一戰克扣了不少火銃,就目前而言,第一鎮的裝備較之第二鎮和第三鎮好了許多,再者第二鎮在大澤山可是和東虜真刀真槍幹過的,雖然是疲累不堪的韃子,那也是韃子,軍心士氣自然是非同凡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國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頭蛇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頭蛇王並收藏明末國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