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帥,既然出兵遼東的話,那咱們是不是需要朝廷的調令?咱們是走水路還是陸路進兵?”
提到先取遼東,萊登兵備道魯良直就是精神一震,他投靠李興之的目的就是要報新安被屠之仇,能去遼東打建奴總比守在萊登坐看李興之清君側要強的多,畢竟眼不見,心不煩。
“朝廷對鬆錦用兵,怎麽可能會丟下咱們靖北軍?隻不過本帥回師不久,朝廷大軍的開拔銀子還沒湊齊,故此本帥這邊還沒收到朝廷的聖旨,再者本帥身為遼東提督,就是沒有明旨,咱們出兵也是名正言順。”
李興之清楚地知道這次鬆錦之戰,崇禎是賭上了國運,集中了大明九邊最後的精銳以及最後的家底,光是火炮就有四千多門;而奴酋洪太同樣押上了最後的底牌,猥集在鬆錦一線的清軍也達到了恐怖的十二萬人,而沈陽的老弱和婦女也幾乎全部動員,為前線運送武器和糧秣,既然是大決戰,那自己這個在皇帝眼裏的絕世驍將自然是要奉命出征的。
宋廣坤笑道:“大帥,洪承疇用兵謹慎,此次朝廷更是精銳盡出,建奴必然被朝廷大軍吸引,正是我軍走海路偷襲遼東的良機,若是襲破東虜重鎮,那咱們救回聖公之說也能有所交待了。”
“當年老奴身死,代善等四大貝勒同時麵南秉政,洪太能脫穎而出,甚至建國稱帝,自然是非常人所比,遼東乃是其根本之地,我靖北軍又連續擊敗阿巴泰和嶽托,如今和遼東隔海相望,洪太安能不做防備?”
李興之眉頭緊鎖,能被滿清的包衣們奉為“繼位於後金總崩潰前夕,定鼎於天下將定之前。”的人物可不是崇禎帝和李自成能夠相比的。
雖然這裏麵有吹噓的成分,但是洪太的戰略眼光和用人手段確實有過人之處。
在曆史上鬆錦大戰結束後,東虜由於損失慘重,洪太令阿巴泰等人率軍入關搶掠,曾再三叮嚀,要求阿巴泰不得和農民軍交手,甚至還可以分配部分搶掠所得與農民軍。
他的戰略意圖很簡單,就是敵人的敵人就是友軍,就是要讓明廷在已方和農民軍的雙重打擊下,疲於奔命,最終耗空國力,以便於滿清能夠順利地入主中原。
<a href="http:///"></a>
伐明如伐樹,先去其枝幹,再鏟除其根莖,先從兩麵砍伐,則大樹自仆。
而且洪太非常注重團結漢奸,孔有德自山東逃奔沈陽時,洪太曾親率滿清的王公大臣出城三十裏相迎,並親自向孔有德行了女真人最尊貴的抱見禮。
後來尚可喜投奴,洪太亦是紆尊降貴,出城三十裏相迎。
最終這三個被大明棄之如弊履的大漢奸在洪太的刻意籠絡之下,成為了滿清入主中原的前驅,從山海關一路殺到了兩廣,這一點也說明了洪太禦人是頗有手段的。
對於這樣一個對手,李興之自然不能將他視為張獻忠和左良玉等人,稍有不慎,說不得還會中了他的算計。
“大帥勿憂,卑職自有手段讓洪太入彀。”
軍帥府參知徐以顯一臉哂然,若是再配上一把羽扇的話,還真頗有些名士風範。
“哦,徐先生,計將安出?”
李興之猶疑地看向這個在曆史上張獻忠麾下的第一謀主。
“朝廷既然要處置薛閣老,著對大帥來說就是一個千載難逢的良機,咱們既能夠籍此良機,對付朝廷,又能夠借著此事麻痹東虜。”
徐以顯話剛說完,就長身而起,正了正衣冠,拜倒在李興之麵前道:“卑職墾請主公和東虜約兵,我取南都,貴軍取山海關,效法大金與南宋,成劃江而治之局麵。”
“什麽,讓咱們和東虜媾和,還要把北中國送給他們,那不是當漢奸賣國賊嗎?這是人說的話嗎?”
“呸,你這狗日的,老子剛剛見你,就知道你不是什麽好東西,咱們靖北軍雖然是山賊起家,但是讓老子當漢奸,休想。”
王忠、李睿、張邵謙等一眾武將皆是義憤填膺,反朝廷歸反朝廷,當漢奸被天下人戳脊梁骨,他們可不願意。
李定國也是疑惑地看向徐以顯,他和徐以顯相交數年,自然知道徐以顯斷不會提出賣國的建議,這裏麵肯定有什麽關竅。
“肅靜,徐先生你繼續說。”
李興之語氣冰冷,他清楚地聽到徐以顯稱自己為主公,這明擺著是真心為自己籌劃了,但這徐以顯真攛掇自己當漢奸的話,自己可不介意拿他的人頭震懾三軍。
“屬下為主公所謀者,就是以咱們即將靖難之事和洪太約兵,隻要咱們舉了旗,洪太絕對會全力攻打錦州,而咱們偷襲遼東的計劃便是水到渠成了。”
“你的意思是詐降?”
李興之眉頭一鬆,徐以顯這條計到是好計,自己都反了崇禎了,靖北軍斷不可能出兵遼東,那洪太全力進軍錦州就再無顧慮。
“屬下為主公所謀者有三,還請主公斟酌。”
“上策是和東虜約兵,如今北中國早已經在東虜和流寇的輪番洗劫下殘破不堪,莫如丟給東虜和朝廷以及李自成三方角逐,主公可擁立德王占據南都,坐擁天下精華之地,以觀中原戰局。”
“中策亦是和東虜約兵,不過此乃誆騙東虜,待其與官軍決戰之時,我靖北軍以水師直抵遼東,襲破盛京,縱使東虜能大勝官軍,那其根本之地卻為我軍摧殘,欲恢複元氣,恐怕需要數年之功,主公則以靖難的名義進取京師,挾天子以討不臣。”
“下策乃是隨軍出征錦州,若官軍勝,則進擊遼左收取天下人望,若東虜勝,咱們就借著九邊精銳盡喪之機,控製京師。”
徐以顯侃侃而談,若是再配上一柄羽扇的話,還真有點戲台上諸葛孔明的架勢。
“若放棄中原之地,任由東虜大軍破關,天下生靈何辜,本帥嚐聞,養兵以安民,又怎肯為一己之私,使天下百姓淪於東虜之手,使華夏大地,盡成膻腥,故徐先生上策不可取;出征寧錦,以戰敗之師偷襲京城,名不正、言不順,亦不是正者所取。唯有中策,有收取東虜京師之功,又是奉天靖難,天下人必定望風景從,爾等以為如何?”
提到先取遼東,萊登兵備道魯良直就是精神一震,他投靠李興之的目的就是要報新安被屠之仇,能去遼東打建奴總比守在萊登坐看李興之清君側要強的多,畢竟眼不見,心不煩。
“朝廷對鬆錦用兵,怎麽可能會丟下咱們靖北軍?隻不過本帥回師不久,朝廷大軍的開拔銀子還沒湊齊,故此本帥這邊還沒收到朝廷的聖旨,再者本帥身為遼東提督,就是沒有明旨,咱們出兵也是名正言順。”
李興之清楚地知道這次鬆錦之戰,崇禎是賭上了國運,集中了大明九邊最後的精銳以及最後的家底,光是火炮就有四千多門;而奴酋洪太同樣押上了最後的底牌,猥集在鬆錦一線的清軍也達到了恐怖的十二萬人,而沈陽的老弱和婦女也幾乎全部動員,為前線運送武器和糧秣,既然是大決戰,那自己這個在皇帝眼裏的絕世驍將自然是要奉命出征的。
宋廣坤笑道:“大帥,洪承疇用兵謹慎,此次朝廷更是精銳盡出,建奴必然被朝廷大軍吸引,正是我軍走海路偷襲遼東的良機,若是襲破東虜重鎮,那咱們救回聖公之說也能有所交待了。”
“當年老奴身死,代善等四大貝勒同時麵南秉政,洪太能脫穎而出,甚至建國稱帝,自然是非常人所比,遼東乃是其根本之地,我靖北軍又連續擊敗阿巴泰和嶽托,如今和遼東隔海相望,洪太安能不做防備?”
李興之眉頭緊鎖,能被滿清的包衣們奉為“繼位於後金總崩潰前夕,定鼎於天下將定之前。”的人物可不是崇禎帝和李自成能夠相比的。
雖然這裏麵有吹噓的成分,但是洪太的戰略眼光和用人手段確實有過人之處。
在曆史上鬆錦大戰結束後,東虜由於損失慘重,洪太令阿巴泰等人率軍入關搶掠,曾再三叮嚀,要求阿巴泰不得和農民軍交手,甚至還可以分配部分搶掠所得與農民軍。
他的戰略意圖很簡單,就是敵人的敵人就是友軍,就是要讓明廷在已方和農民軍的雙重打擊下,疲於奔命,最終耗空國力,以便於滿清能夠順利地入主中原。
<a href="http:///"></a>
伐明如伐樹,先去其枝幹,再鏟除其根莖,先從兩麵砍伐,則大樹自仆。
而且洪太非常注重團結漢奸,孔有德自山東逃奔沈陽時,洪太曾親率滿清的王公大臣出城三十裏相迎,並親自向孔有德行了女真人最尊貴的抱見禮。
後來尚可喜投奴,洪太亦是紆尊降貴,出城三十裏相迎。
最終這三個被大明棄之如弊履的大漢奸在洪太的刻意籠絡之下,成為了滿清入主中原的前驅,從山海關一路殺到了兩廣,這一點也說明了洪太禦人是頗有手段的。
對於這樣一個對手,李興之自然不能將他視為張獻忠和左良玉等人,稍有不慎,說不得還會中了他的算計。
“大帥勿憂,卑職自有手段讓洪太入彀。”
軍帥府參知徐以顯一臉哂然,若是再配上一把羽扇的話,還真頗有些名士風範。
“哦,徐先生,計將安出?”
李興之猶疑地看向這個在曆史上張獻忠麾下的第一謀主。
“朝廷既然要處置薛閣老,著對大帥來說就是一個千載難逢的良機,咱們既能夠籍此良機,對付朝廷,又能夠借著此事麻痹東虜。”
徐以顯話剛說完,就長身而起,正了正衣冠,拜倒在李興之麵前道:“卑職墾請主公和東虜約兵,我取南都,貴軍取山海關,效法大金與南宋,成劃江而治之局麵。”
“什麽,讓咱們和東虜媾和,還要把北中國送給他們,那不是當漢奸賣國賊嗎?這是人說的話嗎?”
“呸,你這狗日的,老子剛剛見你,就知道你不是什麽好東西,咱們靖北軍雖然是山賊起家,但是讓老子當漢奸,休想。”
王忠、李睿、張邵謙等一眾武將皆是義憤填膺,反朝廷歸反朝廷,當漢奸被天下人戳脊梁骨,他們可不願意。
李定國也是疑惑地看向徐以顯,他和徐以顯相交數年,自然知道徐以顯斷不會提出賣國的建議,這裏麵肯定有什麽關竅。
“肅靜,徐先生你繼續說。”
李興之語氣冰冷,他清楚地聽到徐以顯稱自己為主公,這明擺著是真心為自己籌劃了,但這徐以顯真攛掇自己當漢奸的話,自己可不介意拿他的人頭震懾三軍。
“屬下為主公所謀者,就是以咱們即將靖難之事和洪太約兵,隻要咱們舉了旗,洪太絕對會全力攻打錦州,而咱們偷襲遼東的計劃便是水到渠成了。”
“你的意思是詐降?”
李興之眉頭一鬆,徐以顯這條計到是好計,自己都反了崇禎了,靖北軍斷不可能出兵遼東,那洪太全力進軍錦州就再無顧慮。
“屬下為主公所謀者有三,還請主公斟酌。”
“上策是和東虜約兵,如今北中國早已經在東虜和流寇的輪番洗劫下殘破不堪,莫如丟給東虜和朝廷以及李自成三方角逐,主公可擁立德王占據南都,坐擁天下精華之地,以觀中原戰局。”
“中策亦是和東虜約兵,不過此乃誆騙東虜,待其與官軍決戰之時,我靖北軍以水師直抵遼東,襲破盛京,縱使東虜能大勝官軍,那其根本之地卻為我軍摧殘,欲恢複元氣,恐怕需要數年之功,主公則以靖難的名義進取京師,挾天子以討不臣。”
“下策乃是隨軍出征錦州,若官軍勝,則進擊遼左收取天下人望,若東虜勝,咱們就借著九邊精銳盡喪之機,控製京師。”
徐以顯侃侃而談,若是再配上一柄羽扇的話,還真有點戲台上諸葛孔明的架勢。
“若放棄中原之地,任由東虜大軍破關,天下生靈何辜,本帥嚐聞,養兵以安民,又怎肯為一己之私,使天下百姓淪於東虜之手,使華夏大地,盡成膻腥,故徐先生上策不可取;出征寧錦,以戰敗之師偷襲京城,名不正、言不順,亦不是正者所取。唯有中策,有收取東虜京師之功,又是奉天靖難,天下人必定望風景從,爾等以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