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帥,他們都出征了,末將不知可有什麽差遣?”
李興之定睛看去,居然是第五鎮鎮將張武。
“張將軍,你部剛剛從遼東返回,將士們剛剛經曆過大戰,這次就勞煩將軍替本帥鎮守萊登吧!”
“末將……末將領命!”
張武隻得無可奈何地領了李興之的將令,他今年不過才三十八歲,正是建功立業的時候,現在卻被李興之留在了萊登,這讓他鬱悶不已。
“張將軍,萊登是我靖北軍的根本之地,你的責任可不小,待本帥穩定京師後,自然會用到你們,你還愁沒有仗打嗎?”
“大帥放心,末將必能保萊登周全。”
李興之的話都說道這個份上了,張武還能說什麽?隻能再次表態。
“好,徐先生,就勞煩你再替本帥草擬一道靖難檄文,讓衍聖公還有原山東巡撫顏繼祖他們附署,務必要表明咱們靖北軍以正討逆的態度,要讓這次靖難在法理上站的住腳。”
“屬下遵命!”
徐以顯也是鬱悶地領了李興之的軍令,都起兵靖難,造了大明朝的反了,這如何在法理上站的住腳,本來還可以將清君側的目標放在楊嗣昌身上,現在楊嗣昌都死了,咱怎麽寫,看來回去還得琢磨琢磨。
“大帥,這次咱們出兵河南和北直隸等地,三萬軍馬是不是單薄了一點,末將以為咱們還要再擴充五萬軍馬,否則地盤一大,咱們這點人馬分將下去,可占不了多少地盤。”
剛剛被任命為河南提督的王忠對李興之這次的軍事行動,表示了自己的擔憂,畢竟開封、洛陽以及京師堵是四戰之地,就憑靖北軍這三萬人如何能兼顧這麽大的地盤。
<a href="http:///"></a>
“嗯,王忠你說的不錯,征兵的事確實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候了,劉部院,本帥便著你在青州和兗州兩府再招驀五萬士卒,先交給濟南的楊提督整訓。”
“王忠,此次你進兵中原,本帥再授你便宜行事之權,咱們兵馬不足,你可以適當收降一定的農民軍,替咱們鎮守洛陽周左的州縣。”
農民軍雖然良莠不齊,但是勝在數量眾多,後世偽清入關,其本部滿洲兵不過十一二萬,但是卻打下了華夏偌大的江山,靠的就是那數十萬投降的綠營兵,現在靖北軍本部已經擴充至十二個鎮加一個老本營以及滿蒙漢綠旗近八萬陸軍,自然也能收編農民軍和明軍為已用。
“末將領命!”
按李興之的軍令,萊登境內的靖北軍各部迅速運轉行動起來,三萬大軍兵分兩路浩浩蕩蕩直奔德州和與河南交界的東昌府治所聊城,楊彪所部的新一鎮也同時沿運河向淮揚門戶新沂一帶展開了行動。
一時間整個山東大地,到處都是往來馳騁的傳令兵,還有無數轉運錢糧的民夫和沿著運河往返的船隻,整個空氣中都彌漫著硝煙味。
“李帥,您剛剛從遼東返回,怎地又要出兵?小女子聽說李自成和羅汝才合兵一處,有百萬之眾,李帥就領三萬軍馬出征,還要兵分兩路,是不是稍顯急促?”
充當秘書官的柳如是輕輕地將李興之麵前的茶盞添滿,小心翼翼地詢問起來,這次靖北軍伐遼,一戰克複遼南和沈陽,殲敵近三萬,擒殺偽清皇帝黃台吉這令柳如是對李興之的印象好轉了許多。
“柳姑娘,大帥沒和你說嗎?這次咱們大帥是要去京師替大明朝鏟除那些禍亂天下的貪官奸臣,匡扶社稷呢!”
一旁侍立的李邦傑疑惑地看向李興之和柳如是,在他的意識裏,李興之恐怕早就和這個柳姑娘成就了好事,這柳姑娘又整日在大帥身邊伺候,想來這靖難之事斷不會對柳如是隱瞞。
“哐當……!”
柳如是被李邦傑的話驚的手中的茶壺拿捏不住,摔落於地。
她可不是隻知道風月的小女人,熟知經史的她當然知道去京師鏟除什麽貪官奸臣就是要清君側,效仿曹操掌控大明朝政的意思。
“李興之,你這是謀反,我大明皇帝可待你不薄,屢次加恩封賞,如今你已經貴為大明的侯爵,掌控著山東和遼東軍務,居然還不知足,你是要效仿董卓和曹操嗎?”
柳如是絲毫不管地上的碎瓷,歇歇底地看向李興之。
“混賬,本帥如何行事,需要你一個女人來質疑嗎?本帥起兵以來,未動用大明一兵一卒,一米一銀,先後擒殺偽清多羅貝勒阿巴泰、成親王嶽托、禮親王代善、以及巨寇張獻忠和偽清的皇帝黃台吉,自問沒有對不起大明,然而朝廷是怎麽做的?本帥好不容易剿除了張獻忠,他們卻不斷地加餉征兵,逼的無數的百姓流離失所,成了他們口中的流寇,本帥再不起事,難道眼睜睜地看著更多的百姓被他們禍害嗎?本帥此去就奉德王替大明撥亂反正,還天下百姓一個朗朗乾而已。”
在軍帥府,李興之毫不掩飾自己的野心,他就是要鏟除大明朝廷的那些隻知道吸食天下百姓血肉的貪官蛀蟲。
“可是……可是?”
柳如是愣住了,她潛意識裏知道李興之說的不錯,別的不說,南都的那些達官貴人是如何奢糜無度,在勾欄瓦舍一擲千金她可是一清二楚。
“好了,你把這裏收拾收拾,稍後徐先生還要向本帥匯報軍情。”
“嗯!”
柳如是猶疑地看了李興之一眼,還是從了李興之的意思,收拾起地上破碎的碎瓷來。
“大帥,京師的王公公到了,說是有聖旨,時下已經進了蓬萊西城。”
這時書房外響起了萊州知府宋廣坤的聲音。
“王承恩來了?你們速去準備香案接旨,本帥更衣後便出府迎接。”
王承恩是崇禎的身邊人,如今靖北軍尚未起兵,李興之可不想這個時侯引起朝廷的警覺。
按李興之對明廷的了解,自己又已經被授封了侯爵,這次的聖旨無非是賞賜金幣、銀兩、盔甲、華服之類的禦用之物,所以也沒有想太多,就帶著軍帥府的一眾屬員拜倒在了王承恩麵前。
李興之定睛看去,居然是第五鎮鎮將張武。
“張將軍,你部剛剛從遼東返回,將士們剛剛經曆過大戰,這次就勞煩將軍替本帥鎮守萊登吧!”
“末將……末將領命!”
張武隻得無可奈何地領了李興之的將令,他今年不過才三十八歲,正是建功立業的時候,現在卻被李興之留在了萊登,這讓他鬱悶不已。
“張將軍,萊登是我靖北軍的根本之地,你的責任可不小,待本帥穩定京師後,自然會用到你們,你還愁沒有仗打嗎?”
“大帥放心,末將必能保萊登周全。”
李興之的話都說道這個份上了,張武還能說什麽?隻能再次表態。
“好,徐先生,就勞煩你再替本帥草擬一道靖難檄文,讓衍聖公還有原山東巡撫顏繼祖他們附署,務必要表明咱們靖北軍以正討逆的態度,要讓這次靖難在法理上站的住腳。”
“屬下遵命!”
徐以顯也是鬱悶地領了李興之的軍令,都起兵靖難,造了大明朝的反了,這如何在法理上站的住腳,本來還可以將清君側的目標放在楊嗣昌身上,現在楊嗣昌都死了,咱怎麽寫,看來回去還得琢磨琢磨。
“大帥,這次咱們出兵河南和北直隸等地,三萬軍馬是不是單薄了一點,末將以為咱們還要再擴充五萬軍馬,否則地盤一大,咱們這點人馬分將下去,可占不了多少地盤。”
剛剛被任命為河南提督的王忠對李興之這次的軍事行動,表示了自己的擔憂,畢竟開封、洛陽以及京師堵是四戰之地,就憑靖北軍這三萬人如何能兼顧這麽大的地盤。
<a href="http:///"></a>
“嗯,王忠你說的不錯,征兵的事確實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候了,劉部院,本帥便著你在青州和兗州兩府再招驀五萬士卒,先交給濟南的楊提督整訓。”
“王忠,此次你進兵中原,本帥再授你便宜行事之權,咱們兵馬不足,你可以適當收降一定的農民軍,替咱們鎮守洛陽周左的州縣。”
農民軍雖然良莠不齊,但是勝在數量眾多,後世偽清入關,其本部滿洲兵不過十一二萬,但是卻打下了華夏偌大的江山,靠的就是那數十萬投降的綠營兵,現在靖北軍本部已經擴充至十二個鎮加一個老本營以及滿蒙漢綠旗近八萬陸軍,自然也能收編農民軍和明軍為已用。
“末將領命!”
按李興之的軍令,萊登境內的靖北軍各部迅速運轉行動起來,三萬大軍兵分兩路浩浩蕩蕩直奔德州和與河南交界的東昌府治所聊城,楊彪所部的新一鎮也同時沿運河向淮揚門戶新沂一帶展開了行動。
一時間整個山東大地,到處都是往來馳騁的傳令兵,還有無數轉運錢糧的民夫和沿著運河往返的船隻,整個空氣中都彌漫著硝煙味。
“李帥,您剛剛從遼東返回,怎地又要出兵?小女子聽說李自成和羅汝才合兵一處,有百萬之眾,李帥就領三萬軍馬出征,還要兵分兩路,是不是稍顯急促?”
充當秘書官的柳如是輕輕地將李興之麵前的茶盞添滿,小心翼翼地詢問起來,這次靖北軍伐遼,一戰克複遼南和沈陽,殲敵近三萬,擒殺偽清皇帝黃台吉這令柳如是對李興之的印象好轉了許多。
“柳姑娘,大帥沒和你說嗎?這次咱們大帥是要去京師替大明朝鏟除那些禍亂天下的貪官奸臣,匡扶社稷呢!”
一旁侍立的李邦傑疑惑地看向李興之和柳如是,在他的意識裏,李興之恐怕早就和這個柳姑娘成就了好事,這柳姑娘又整日在大帥身邊伺候,想來這靖難之事斷不會對柳如是隱瞞。
“哐當……!”
柳如是被李邦傑的話驚的手中的茶壺拿捏不住,摔落於地。
她可不是隻知道風月的小女人,熟知經史的她當然知道去京師鏟除什麽貪官奸臣就是要清君側,效仿曹操掌控大明朝政的意思。
“李興之,你這是謀反,我大明皇帝可待你不薄,屢次加恩封賞,如今你已經貴為大明的侯爵,掌控著山東和遼東軍務,居然還不知足,你是要效仿董卓和曹操嗎?”
柳如是絲毫不管地上的碎瓷,歇歇底地看向李興之。
“混賬,本帥如何行事,需要你一個女人來質疑嗎?本帥起兵以來,未動用大明一兵一卒,一米一銀,先後擒殺偽清多羅貝勒阿巴泰、成親王嶽托、禮親王代善、以及巨寇張獻忠和偽清的皇帝黃台吉,自問沒有對不起大明,然而朝廷是怎麽做的?本帥好不容易剿除了張獻忠,他們卻不斷地加餉征兵,逼的無數的百姓流離失所,成了他們口中的流寇,本帥再不起事,難道眼睜睜地看著更多的百姓被他們禍害嗎?本帥此去就奉德王替大明撥亂反正,還天下百姓一個朗朗乾而已。”
在軍帥府,李興之毫不掩飾自己的野心,他就是要鏟除大明朝廷的那些隻知道吸食天下百姓血肉的貪官蛀蟲。
“可是……可是?”
柳如是愣住了,她潛意識裏知道李興之說的不錯,別的不說,南都的那些達官貴人是如何奢糜無度,在勾欄瓦舍一擲千金她可是一清二楚。
“好了,你把這裏收拾收拾,稍後徐先生還要向本帥匯報軍情。”
“嗯!”
柳如是猶疑地看了李興之一眼,還是從了李興之的意思,收拾起地上破碎的碎瓷來。
“大帥,京師的王公公到了,說是有聖旨,時下已經進了蓬萊西城。”
這時書房外響起了萊州知府宋廣坤的聲音。
“王承恩來了?你們速去準備香案接旨,本帥更衣後便出府迎接。”
王承恩是崇禎的身邊人,如今靖北軍尚未起兵,李興之可不想這個時侯引起朝廷的警覺。
按李興之對明廷的了解,自己又已經被授封了侯爵,這次的聖旨無非是賞賜金幣、銀兩、盔甲、華服之類的禦用之物,所以也沒有想太多,就帶著軍帥府的一眾屬員拜倒在了王承恩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