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北軍主力在李興之親自指揮下兵臨山海關,誰知道就在靖北軍兵臨城下後,就飄起了鵝毛大雪,隻一夜之間,積雪就有三尺深,以致於靖北軍進兵極為困難,原先定於以火藥爆破之法也因地麵積冰不得進行,故李興之隻令各軍在山海關南城外,重挖深壕,深溝高壘。
靖北軍因為冰雪不得攻城,山海關內的關寧軍同樣不得出城偷襲,隻能坐視靖北軍在沿山海關南城城牆修建了一道高約丈五,長達數裏,寬約五尺的寨牆,並在主寨向山海關主城方向開始挖掘壕溝,隻不過由於天寒地凍,挖掘起來甚是困難。
這道寨牆乃是以牆外壕溝中挖掘出來的泥土夯實而成,外麵輔以木柵,不說固若金湯,但是憑借壕溝和寨牆,擋住號稱明末第一強兵的關寧鐵騎還是不成問題的。
當然,靖北軍也不僅僅會修建一道寨牆了事,在這道寨牆後,李興之還命人搭建了近百座箭塔和望樓,並在寨牆上開設了用於火炮轟擊的發射孔,將這次帶過來的一千餘門大將軍炮、八百斤火炮和六百斤火炮全部布置在了這道寨牆之後,隻剩下八十門紅夷大炮沒有確定炮位,因為山海關也有數十門紅夷大炮,而且吳軍有居高臨下的優勢,射程上較之靖北軍相對要遠,在不確定城上吳軍的火炮部署情況,李興之也不敢把紅夷大炮這樣的攻城利器擺上前台。
冰雪封城的這幾日,李興之也帶著金聲恒、劉文秀等將佐仔細地對山海關南城進行了實地勘察。
諸將一致認為山海關城防堅固,關寧軍軍容嚴整,數量又不低於已方隻憑靖北軍當前的兵力不足以全麵進攻,莫如先攻取山海關南北兩側翼城,逼迫關寧軍出城野戰,如此已方便可依靠新修的寨牆最大限度地消耗關寧軍。
山海關北翼城南起關城東北角的北鬥峰,北至角山前腳的旱門關,是為北直隸通往遼東的屏障,南翼城山海關關城南側二裏長城城牆之內,南水關的南麵。城牆高二丈有奇,周圍三百七十七丈四尺九寸,有南北二門,分別由關寧軍遊擊郭雲龍和吳應麟各統千餘士卒防守,吳之茂和張國柱二將擁兵策應。
“南北翼城自成一體,這樣吧,尚將軍和耿將軍各率本鎮主攻南北翼城,本相再把紅夷大炮全部調給你們,待雪停之後,便給本相重炮轟城,務必令吳三桂以為我軍主攻的方向是這兩座翼城。”
紅夷大炮雖然犀利,但是李興之不認為在關寧軍同樣擁有數量不明的紅夷大炮的情況下從容轟擊主城。
再者自己打的是用爆破攻城的策略破開山海關,用不用紅夷大炮並沒有什麽影響。
“丞相,關寧軍火器不弱於我軍,北閭樓和臨海樓的吳軍亦可以依托城牆支援南北翼城,我第六鎮和新六鎮是虛攻還是強攻?”
北翼城城高不過兩丈,尚可喜覺得依靠自己和耿仲明手中這萬餘軍馬,在吳軍沒有援兵的情況下,拿下這兩座城池應該沒有問題。
“你們放心,本相已經通知隨軍的民夫打造攻城器械,你們的任務是吸引關寧軍增援這兩座翼城,務必要讓吳三桂以為我軍打的是去其枝葉,再攻山海關主城的策略。”
為了保密起見,直到現在,李興之依然沒有向諸將透露如何破城,在李興之看來,就算關寧軍再悍勇,麵對城牆崩塌的情況,必然會喪失膽氣,這也是守城一方的通病,隻要城牆一破,守軍立馬就會崩潰。
山海關,遼東總兵吳三桂皺眉看著天上的太陽。連著下了兩天大雪後,這天氣終是轉晴了。
陽光照在大地那刻,城外的靖北軍爆發出猛烈歡呼聲,城內的關寧軍卻是人人緊張,雪停了,這攻城戰可就是要打響了,咱們能打的過野戰勝過東虜的山東軍嗎?
這兩日的大雪讓靖北軍一直沒能對山海關采取有效攻勢,隻有那些被放在棚子下的火炮趁著雪停間隙朝城上轟上幾發,以此告訴城內關寧軍不要心存妄想,這雪便是下得再大,時間再長,朝廷大軍也是會發動進攻的。
“最後一次射書城內,一柱香後再不開城,城破之後雞犬不留!”
天氣放晴三日後,山海關前的土地終於不再泥濘,李興之拿千裏鏡盯著山海關看了片刻,終是給吳三桂下達了最後通牒。
數十名騎兵呼嘯著衝出營壘,一個個張弓搭箭,衝著山海關城和左右兩側翼城狂奔而去。
<a href="http:///"></a>
“小李賊想要做什麽,這幾個騎兵能當什麽事?軍主,末將是不是現在命人將他們射殺?”
中營遊擊夏國相蹙眉看著越來越近的靖北軍騎士,不由地有些緊張,轉頭看向吳三桂。
“國相,為將者,就要沉的住氣,有泰山崩於前色不變的氣概,這幾個騎兵斷然是來傳信的,咱們若是放銃射擊豈不顯得咱們怕了小李賊?”
吳三桂看了夏國相一眼,開口訓戒起來,夏國相今年不過十六歲,但是武藝上佳,對行軍戰陣之事,又甚是熟悉,吳三桂對他也頗為重視,年紀輕輕就升為一營遊擊,在吳三桂看來,多磨練磨練,便能成為獨當一麵的人才。
“末將多謝軍主教誨。”
夏國相躬身領命,抬頭又目不轉睛地看向已經衝到距離關城一箭之地的靖北軍騎士。
“嗖、嗖、嗖……!”
這十餘名騎兵也是李興之精選的射術精良之士,每一個都能開三石左右的硬弓,隻數個呼吸,那些騎士便鬆開了手上的弓弦,將箭書射上了山海關,然後打馬便往大營狂奔。
“軍主,這箭上有書!”
箭樓上幾個吳軍士兵拾到箭書後連忙跑到了吳三桂麵前,單膝行了一個軍禮,將箭書高高舉過頭頂。
“國相,念與本鎮聽聽!”
“末將領命!”
看著麵沉如水的吳三桂,夏國相連忙取下箭書,朗聲念道:“大明大都督府大都督、中書省左丞相李興之曉諭城中遼東將佐,今本相親提大兵十萬,旦夕破城,望城中各將見書即降,否則城破之後,玉石俱焚,望自熟思,勿謂言之不預也。”
“嗬嗬,李逆成軍以來屢戰屢勝,今天本鎮便要稱量一下小李賊的斤兩,諸位將軍,為先帝複仇的時候到了,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吳三桂輕蔑地將李興之的箭書撕的粉碎,然後拔劍遙指李興之的將旗,發出了誓與山海關共存亡的宣言。
靖北軍因為冰雪不得攻城,山海關內的關寧軍同樣不得出城偷襲,隻能坐視靖北軍在沿山海關南城城牆修建了一道高約丈五,長達數裏,寬約五尺的寨牆,並在主寨向山海關主城方向開始挖掘壕溝,隻不過由於天寒地凍,挖掘起來甚是困難。
這道寨牆乃是以牆外壕溝中挖掘出來的泥土夯實而成,外麵輔以木柵,不說固若金湯,但是憑借壕溝和寨牆,擋住號稱明末第一強兵的關寧鐵騎還是不成問題的。
當然,靖北軍也不僅僅會修建一道寨牆了事,在這道寨牆後,李興之還命人搭建了近百座箭塔和望樓,並在寨牆上開設了用於火炮轟擊的發射孔,將這次帶過來的一千餘門大將軍炮、八百斤火炮和六百斤火炮全部布置在了這道寨牆之後,隻剩下八十門紅夷大炮沒有確定炮位,因為山海關也有數十門紅夷大炮,而且吳軍有居高臨下的優勢,射程上較之靖北軍相對要遠,在不確定城上吳軍的火炮部署情況,李興之也不敢把紅夷大炮這樣的攻城利器擺上前台。
冰雪封城的這幾日,李興之也帶著金聲恒、劉文秀等將佐仔細地對山海關南城進行了實地勘察。
諸將一致認為山海關城防堅固,關寧軍軍容嚴整,數量又不低於已方隻憑靖北軍當前的兵力不足以全麵進攻,莫如先攻取山海關南北兩側翼城,逼迫關寧軍出城野戰,如此已方便可依靠新修的寨牆最大限度地消耗關寧軍。
山海關北翼城南起關城東北角的北鬥峰,北至角山前腳的旱門關,是為北直隸通往遼東的屏障,南翼城山海關關城南側二裏長城城牆之內,南水關的南麵。城牆高二丈有奇,周圍三百七十七丈四尺九寸,有南北二門,分別由關寧軍遊擊郭雲龍和吳應麟各統千餘士卒防守,吳之茂和張國柱二將擁兵策應。
“南北翼城自成一體,這樣吧,尚將軍和耿將軍各率本鎮主攻南北翼城,本相再把紅夷大炮全部調給你們,待雪停之後,便給本相重炮轟城,務必令吳三桂以為我軍主攻的方向是這兩座翼城。”
紅夷大炮雖然犀利,但是李興之不認為在關寧軍同樣擁有數量不明的紅夷大炮的情況下從容轟擊主城。
再者自己打的是用爆破攻城的策略破開山海關,用不用紅夷大炮並沒有什麽影響。
“丞相,關寧軍火器不弱於我軍,北閭樓和臨海樓的吳軍亦可以依托城牆支援南北翼城,我第六鎮和新六鎮是虛攻還是強攻?”
北翼城城高不過兩丈,尚可喜覺得依靠自己和耿仲明手中這萬餘軍馬,在吳軍沒有援兵的情況下,拿下這兩座城池應該沒有問題。
“你們放心,本相已經通知隨軍的民夫打造攻城器械,你們的任務是吸引關寧軍增援這兩座翼城,務必要讓吳三桂以為我軍打的是去其枝葉,再攻山海關主城的策略。”
為了保密起見,直到現在,李興之依然沒有向諸將透露如何破城,在李興之看來,就算關寧軍再悍勇,麵對城牆崩塌的情況,必然會喪失膽氣,這也是守城一方的通病,隻要城牆一破,守軍立馬就會崩潰。
山海關,遼東總兵吳三桂皺眉看著天上的太陽。連著下了兩天大雪後,這天氣終是轉晴了。
陽光照在大地那刻,城外的靖北軍爆發出猛烈歡呼聲,城內的關寧軍卻是人人緊張,雪停了,這攻城戰可就是要打響了,咱們能打的過野戰勝過東虜的山東軍嗎?
這兩日的大雪讓靖北軍一直沒能對山海關采取有效攻勢,隻有那些被放在棚子下的火炮趁著雪停間隙朝城上轟上幾發,以此告訴城內關寧軍不要心存妄想,這雪便是下得再大,時間再長,朝廷大軍也是會發動進攻的。
“最後一次射書城內,一柱香後再不開城,城破之後雞犬不留!”
天氣放晴三日後,山海關前的土地終於不再泥濘,李興之拿千裏鏡盯著山海關看了片刻,終是給吳三桂下達了最後通牒。
數十名騎兵呼嘯著衝出營壘,一個個張弓搭箭,衝著山海關城和左右兩側翼城狂奔而去。
<a href="http:///"></a>
“小李賊想要做什麽,這幾個騎兵能當什麽事?軍主,末將是不是現在命人將他們射殺?”
中營遊擊夏國相蹙眉看著越來越近的靖北軍騎士,不由地有些緊張,轉頭看向吳三桂。
“國相,為將者,就要沉的住氣,有泰山崩於前色不變的氣概,這幾個騎兵斷然是來傳信的,咱們若是放銃射擊豈不顯得咱們怕了小李賊?”
吳三桂看了夏國相一眼,開口訓戒起來,夏國相今年不過十六歲,但是武藝上佳,對行軍戰陣之事,又甚是熟悉,吳三桂對他也頗為重視,年紀輕輕就升為一營遊擊,在吳三桂看來,多磨練磨練,便能成為獨當一麵的人才。
“末將多謝軍主教誨。”
夏國相躬身領命,抬頭又目不轉睛地看向已經衝到距離關城一箭之地的靖北軍騎士。
“嗖、嗖、嗖……!”
這十餘名騎兵也是李興之精選的射術精良之士,每一個都能開三石左右的硬弓,隻數個呼吸,那些騎士便鬆開了手上的弓弦,將箭書射上了山海關,然後打馬便往大營狂奔。
“軍主,這箭上有書!”
箭樓上幾個吳軍士兵拾到箭書後連忙跑到了吳三桂麵前,單膝行了一個軍禮,將箭書高高舉過頭頂。
“國相,念與本鎮聽聽!”
“末將領命!”
看著麵沉如水的吳三桂,夏國相連忙取下箭書,朗聲念道:“大明大都督府大都督、中書省左丞相李興之曉諭城中遼東將佐,今本相親提大兵十萬,旦夕破城,望城中各將見書即降,否則城破之後,玉石俱焚,望自熟思,勿謂言之不預也。”
“嗬嗬,李逆成軍以來屢戰屢勝,今天本鎮便要稱量一下小李賊的斤兩,諸位將軍,為先帝複仇的時候到了,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吳三桂輕蔑地將李興之的箭書撕的粉碎,然後拔劍遙指李興之的將旗,發出了誓與山海關共存亡的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