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意伯且坐下說話。”
趙國公黃文昌大刺刺地往主位上一坐,又開口說道:“明人不說暗話,爾等在南都另立朝廷,本公身受陛下厚恩,怎可容爾等行此悖逆之事,正欲整頓軍馬,殺向江南。”
“趙國公,南都擁立桂王之事,本爵可是一無所知,前者返回江南乃是看顧家小,誰知道,錢謙益和馬士英他們居然擁立桂王,圖謀不軌,本爵此來,正是奉魏國公和保國公之命,與趙國公商議如何撥亂反正之事。”
劉孔詔是越發地對自己的先見之明感到慶幸,說什麽來著,人家不打你就好了,還一個個叫囂著要打人家,放著好好的日子不過,立什麽監國,現在好了,朝廷不打也要打了,諸位同僚莫怪,咱先把自個摘出去,先攀攀交情,至於東林那幫蠢貨,還是自求多福吧。
“誠意伯,本爵也知道你和魏國公他們與燕王殿下有生意往來,所以抵達揚州後一直頓兵不前,就是等著魏國公的消息,可是你們居然背反朝廷,現在本爵即將興兵,你們又把責任推到了東林黨身上,你莫要以為本爵不知,魏國公可是掌著南直隸二十三萬軍馬呢,沒他支持,桂王能當這個監國?”
黃文昌依舊不依不饒,他也算做慣了生意,早些年在高陽,可是被李興之那狗日的,著著實實敲詐了好幾回,現在這些個身上富的流油的南都勳貴自己找上門來,不敲白不敲。
“唉……趙國公有所不知,南都造冊的兵馬雖有二十三萬,可是這些年流寇橫行,南直隸各處衛所早已荒廢,如今能有兩三萬軍馬就算燒高香了,東林黨勾結鄭家,鄭芝龍遣其弟鄭鴻魁領戰船三百,步兵萬餘進駐南都城外,史可法和馬士英又籠絡了劉良佐部萬餘軍馬,魏國公實在是壓不住他們啊!咱聽說黃兄是燕王的嶽父,還請黃兄在燕王麵前替咱美言幾句。”
死道友不死貧道,劉孔詔打定主意,把髒水先潑到東林黨那一幫人身上,打死了都不承認南都勳貴集團參與了擁立監國之事,說完後就是從袖袋中掏出了一疊銀票,遞到了黃文昌的麵前。
“這……不好吧……唉,朝廷內關係錯綜複雜,本爵打通關節也需要銀錢支應,權且收下,大家都是與國同休的勳貴,想來燕王殿下看在本爵的份上,還是會原諒魏國公的。”
黃文昌抬眼看去,那銀票都是兩千兩一張的,隨手一捏,估摸有五六十張,口中應了一聲,不動聲色地將銀票攏入了袖袋。
“多謝黃兄斡旋,小弟代表南都勳貴多謝黃兄了,之事小弟還有一事相求,若是此事成了,小弟和魏國公願奉上白銀五……八十萬兩。”
見黃文昌收了銀子,劉孔詔提著的心終於放下,收銀子好啊,收了咱們的錢,你黃文昌總得給咱們辦事吧,本來他和魏國公徐允爵等人商議,隻要能保住家業,南都勳貴願意拿出一百萬兩白銀來打通關竅,劉孔詔看黃文昌見錢眼開的模樣,就是計較起來,想著先貪個二十萬兩,好歹還能賺上一點。
“好說,好說,隻要不過分,咱都能替燕王殿下做主。”
聽到還有巨款,黃文昌當下大包大攬,天下哪有這樣的好事,既得了銀子,又得了城池,若是不答應,豈不是要天打雷劈。
劉孔詔歎道:“黃兄,你我心裏都清楚,燕王殿下肯定是要再進一步了,到時候國號一改,咱們南都勳貴可就是前朝的勳貴了,當然我等也不想著這爵位能傳下去,隻求您上複燕王,能保有兄弟們部分家產,也好讓子孫後代有個活路。”
“呃……這樣吧!你們把你們的意思說出來,為兄替你們向殿下說說,況且你們先祖都是力戰韃虜的好漢,想來殿下念在郡主娘娘的情分上,也不會過分為難你們。”
看著麵色慘然的劉孔詔,黃文昌頓時生出了兔死狐悲的心思,自己隻是命好,傍上了燕王殿下的大腿,是以能身居高位,要不然恐怕早就被東虜殺死在高陽了。
“如此就多謝黃兄了!”
劉孔詔長揖倒地,他這是真心實意的,不光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自己的子孫後代,又從袖袋中掏出了一道條陳。
條陳很簡單,也是他和南都勳貴共同議定的。
一是:保留宅院,不可傷害各家家小。
二是:各家保留三千畝土地。
三是:各家根據各自家產,保留七成的白銀。
第四條:這三個條件,在破了南都後,需要李興之以燕王名義明旨,明發天下,並親自署名。
條陳上承諾,隻要朝廷同意這四條,南都勳貴願意配合靖北軍拿下南都。
“就這?你們不是在登州製造局有幹股嗎?我倒是覺得你們可以以追加入股的形式,把家族捆綁在登州市舶司,這樣燕王定然滿意,說不得還能授封你們個爵位。”
黃文昌知道,李興之對開海之事格外重視,自己到揚州後,根據朝廷新頒布的鹽鐵整改令,新收上來的的四百萬兩鹽稅,根本沒運送京師,而是全部轉運登州,說是要打造更多的蓋倫戰船,以及製造相應配置的火炮,如果南都勳貴集團將財產捐納到市舶司,那豈不是牢牢捆綁到了靖北軍的戰車上了嗎?
“黃兄金玉良言,是我等關心則亂了,愚弟這就附署,還請黃兄立即轉送開封行在,至於如何破南都之事,愚弟再和黃兄協商。”
劉孔詔是南明政權任命的提督操江,負責配合鄭鴻魁水師扼守江防,有魏國公徐允爵首尾,往來揚州也是比較方便,但也不能長期呆在江北,當然他不商議渡江之事也是為了等待李興之的答複。
“劉兄弟放心,為兄這就行書開封行在,向燕王稟報諸位對朝廷的忠心,燕王天恩仁慈,斷不會不同意諸位的請求。”
<a href="http:///"></a>
辭別了劉孔詔,黃文昌當即行書開封,將南都勳貴送過來請降條件向行在稟明,當然接受劉孔詔賄賂之事,他是萬萬不敢寫的,隻是在奏章中表明,南都勳貴攝於他黃某人的虎威,不敢不降而已。
第五百九十一章南都勳貴的條件
趙國公黃文昌大刺刺地往主位上一坐,又開口說道:“明人不說暗話,爾等在南都另立朝廷,本公身受陛下厚恩,怎可容爾等行此悖逆之事,正欲整頓軍馬,殺向江南。”
“趙國公,南都擁立桂王之事,本爵可是一無所知,前者返回江南乃是看顧家小,誰知道,錢謙益和馬士英他們居然擁立桂王,圖謀不軌,本爵此來,正是奉魏國公和保國公之命,與趙國公商議如何撥亂反正之事。”
劉孔詔是越發地對自己的先見之明感到慶幸,說什麽來著,人家不打你就好了,還一個個叫囂著要打人家,放著好好的日子不過,立什麽監國,現在好了,朝廷不打也要打了,諸位同僚莫怪,咱先把自個摘出去,先攀攀交情,至於東林那幫蠢貨,還是自求多福吧。
“誠意伯,本爵也知道你和魏國公他們與燕王殿下有生意往來,所以抵達揚州後一直頓兵不前,就是等著魏國公的消息,可是你們居然背反朝廷,現在本爵即將興兵,你們又把責任推到了東林黨身上,你莫要以為本爵不知,魏國公可是掌著南直隸二十三萬軍馬呢,沒他支持,桂王能當這個監國?”
黃文昌依舊不依不饒,他也算做慣了生意,早些年在高陽,可是被李興之那狗日的,著著實實敲詐了好幾回,現在這些個身上富的流油的南都勳貴自己找上門來,不敲白不敲。
“唉……趙國公有所不知,南都造冊的兵馬雖有二十三萬,可是這些年流寇橫行,南直隸各處衛所早已荒廢,如今能有兩三萬軍馬就算燒高香了,東林黨勾結鄭家,鄭芝龍遣其弟鄭鴻魁領戰船三百,步兵萬餘進駐南都城外,史可法和馬士英又籠絡了劉良佐部萬餘軍馬,魏國公實在是壓不住他們啊!咱聽說黃兄是燕王的嶽父,還請黃兄在燕王麵前替咱美言幾句。”
死道友不死貧道,劉孔詔打定主意,把髒水先潑到東林黨那一幫人身上,打死了都不承認南都勳貴集團參與了擁立監國之事,說完後就是從袖袋中掏出了一疊銀票,遞到了黃文昌的麵前。
“這……不好吧……唉,朝廷內關係錯綜複雜,本爵打通關節也需要銀錢支應,權且收下,大家都是與國同休的勳貴,想來燕王殿下看在本爵的份上,還是會原諒魏國公的。”
黃文昌抬眼看去,那銀票都是兩千兩一張的,隨手一捏,估摸有五六十張,口中應了一聲,不動聲色地將銀票攏入了袖袋。
“多謝黃兄斡旋,小弟代表南都勳貴多謝黃兄了,之事小弟還有一事相求,若是此事成了,小弟和魏國公願奉上白銀五……八十萬兩。”
見黃文昌收了銀子,劉孔詔提著的心終於放下,收銀子好啊,收了咱們的錢,你黃文昌總得給咱們辦事吧,本來他和魏國公徐允爵等人商議,隻要能保住家業,南都勳貴願意拿出一百萬兩白銀來打通關竅,劉孔詔看黃文昌見錢眼開的模樣,就是計較起來,想著先貪個二十萬兩,好歹還能賺上一點。
“好說,好說,隻要不過分,咱都能替燕王殿下做主。”
聽到還有巨款,黃文昌當下大包大攬,天下哪有這樣的好事,既得了銀子,又得了城池,若是不答應,豈不是要天打雷劈。
劉孔詔歎道:“黃兄,你我心裏都清楚,燕王殿下肯定是要再進一步了,到時候國號一改,咱們南都勳貴可就是前朝的勳貴了,當然我等也不想著這爵位能傳下去,隻求您上複燕王,能保有兄弟們部分家產,也好讓子孫後代有個活路。”
“呃……這樣吧!你們把你們的意思說出來,為兄替你們向殿下說說,況且你們先祖都是力戰韃虜的好漢,想來殿下念在郡主娘娘的情分上,也不會過分為難你們。”
看著麵色慘然的劉孔詔,黃文昌頓時生出了兔死狐悲的心思,自己隻是命好,傍上了燕王殿下的大腿,是以能身居高位,要不然恐怕早就被東虜殺死在高陽了。
“如此就多謝黃兄了!”
劉孔詔長揖倒地,他這是真心實意的,不光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自己的子孫後代,又從袖袋中掏出了一道條陳。
條陳很簡單,也是他和南都勳貴共同議定的。
一是:保留宅院,不可傷害各家家小。
二是:各家保留三千畝土地。
三是:各家根據各自家產,保留七成的白銀。
第四條:這三個條件,在破了南都後,需要李興之以燕王名義明旨,明發天下,並親自署名。
條陳上承諾,隻要朝廷同意這四條,南都勳貴願意配合靖北軍拿下南都。
“就這?你們不是在登州製造局有幹股嗎?我倒是覺得你們可以以追加入股的形式,把家族捆綁在登州市舶司,這樣燕王定然滿意,說不得還能授封你們個爵位。”
黃文昌知道,李興之對開海之事格外重視,自己到揚州後,根據朝廷新頒布的鹽鐵整改令,新收上來的的四百萬兩鹽稅,根本沒運送京師,而是全部轉運登州,說是要打造更多的蓋倫戰船,以及製造相應配置的火炮,如果南都勳貴集團將財產捐納到市舶司,那豈不是牢牢捆綁到了靖北軍的戰車上了嗎?
“黃兄金玉良言,是我等關心則亂了,愚弟這就附署,還請黃兄立即轉送開封行在,至於如何破南都之事,愚弟再和黃兄協商。”
劉孔詔是南明政權任命的提督操江,負責配合鄭鴻魁水師扼守江防,有魏國公徐允爵首尾,往來揚州也是比較方便,但也不能長期呆在江北,當然他不商議渡江之事也是為了等待李興之的答複。
“劉兄弟放心,為兄這就行書開封行在,向燕王稟報諸位對朝廷的忠心,燕王天恩仁慈,斷不會不同意諸位的請求。”
<a href="http:///"></a>
辭別了劉孔詔,黃文昌當即行書開封,將南都勳貴送過來請降條件向行在稟明,當然接受劉孔詔賄賂之事,他是萬萬不敢寫的,隻是在奏章中表明,南都勳貴攝於他黃某人的虎威,不敢不降而已。
第五百九十一章南都勳貴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