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馬越感受到了天下大勢正在發生著變化。


    &nb各地太守、牧守、王侯,無論懷揣著輔漢還是亂漢的心,做出的事情卻都導致了幾乎同樣的結果。


    &nb皇權,在一步步地削弱。


    &nb藩鎮,權力越來越大以趨於獨立。


    &nb黃巾時期,皇帝下詔給了各地太守、刺史、豪族領兵的權力。隨後劉焉的州牧進言使朝廷再一次將治政權力下放個地方。一次次的紛爭中以馬越為首的傑出武士得到了開府的權力,隨後是袁紹……這些人如今隻要沒死,都成了鎮守州郡的大諸侯。


    &nb對待格局,皇帝對待東南西北四個諸侯是截然不同的做法。宗室劉焉的益州割據,朝廷不管不問。荊揚孫堅的侵略如火,朝廷同樣放出兵馬與之對搏。侵吞幽冀的公孫瓚,更是派出大軍征討……但盤踞在西北的馬越,小皇帝的態度很是曖昧。


    &nb不征,不討,卻也不親近,一份封國詔書禁錮馬越生生世世子子孫孫不得入關東一步。


    &nb何為關東?潼關以東。


    &nb現在的涼國是大漢境內最大的封國,所有諸侯王加在一起領地都比不上他。但如果馬姓子孫入潼關,便形同叛逆,天下共擊。


    &nb馬越知道,在他默不作聲的日子裏,天下已經翻開新的篇章,昭示著一個全新的時代大步而來。


    &nb這不是馬越時代,也不是袁紹時代。


    &nb是爭霸時代!


    &nb……


    &nb董卓走了,帶著他驍勇無比的並州飛熊與七位侍妾離開,留下了正妻與兒子董鈍與三名奶母十幾個護衛。


    &nb馬越對董卓是一點兒脾氣沒有的,他與董卓是朋友,數次危難相互扶持就不說了,甚至於他們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從而構成兩個諸侯本應沒有主從,卻以涼國為主並州為輔的勢力聯盟。


    &nb歸結原因,便是董卓不想做這個首領。


    &nb這個結果令馬越都感到意外,他可是董卓誒,居然不向往權力?尤其是號令他馬越的權力?隻要管住他一個人,那可就意味著管住了整個涼州乃至大漢西北啊,另一個時空禍亂天下的董卓會不動心?


    &nb男人的美德有許多,不貪財不好色,勇敢堅韌等等等等,除了不夠大度,一一都能在馬越身上體現。


    &nb男人的缺點也有許多,除了仗義與氣概,基本上也都能在董卓身上一一體現。


    &nb董卓說拚了一輩子,他要享受了。


    &nb潼關有兵馬駐紮,什麽事情都不用管了,他幾乎已經可以完全實現自己年輕時的宏願……什麽都不用做,享樂就好。


    &nb當然,在董卓享受的前進道路上,還有一個最大的絆腳石,涼國需要有他的主事人,馬越一直享受,那他肩上的責任便要更重,所以董卓不喜歡。董卓這一番來訪,對馬越而言便是他態度的表示了。


    &nb妻兒交給你了,涼國大事還得你來,天塌下來你也不能藏起來。兄弟我去享受了……媽的,馬越真擔心這個滑頭會不會在並州建起個酒池肉林來。


    &nb這個冬天,冒著大雪封山,馬越接連召見杜畿、裴徽、裴綰、傅燮、薑敘、趙昂、楊阜、梁鵠、蔡邕等人,幾乎將整個涼國富有才學的名士全部招至國都。除了文治之士,仍然少不了關羽甘寧楊豐徐晃這些武士,馬越要開始議事了。


    &nb“州郡學堂、軍械軍製、商市關稅、農耕畜牧、王庭官職,我要你們在接下來直至開春的這段日子裏,拿出一些決策來使涼國更強。”馬越在隴縣新起的大殿中左右踱步,對兩側的涼國文臣武將說道:“主意一點,不要拘泥於禮法的限製,隻要能讓涼國富強,我什麽都不怕!”


    &nb超脫禮法之外,在這個時代基本是個不可能的事情。因為這個時代便是由禮法主導的。


    &nb“稟報君上,臣杜畿有情要報!”馬越話音剛落,京兆尹杜畿便拱手起身。馬越轉過頭,方才下達命令便有人回應,而且還是在任職期間令人刮目相看的杜畿,教馬越感到驚喜,抬手說道:“杜伯候有何見解,但說無妨!”


    &nb一時間,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杜畿那張年輕的臉上,這個執掌京兆大權的司州人在這些涼州將領心中並不是個舉足輕重的人物,甚至許多人都對他沒有什麽印象。涼國之中,自是以涼人為尊,雖說馬越也是近乎唯才是舉的模樣,但人們的心中仍舊不能免俗地將出身、血統這些東西看的太重。


    &nb“君上,見解在下不敢當,不過是對於各地太守的一點建議。”杜畿拱手,十分恭敬地說道:“城門君上看重,知遇臣下領京兆年餘,初任郡守相信許多與杜某一般的同僚都有一番無所適從,適逢大亂,諸般郡守都沒有經驗,難免一番手忙腳亂。長久以來,對於如何去做好太守,而不僅僅是自身的兩千石官職,沒有一個定論,單憑任職者的道德去處事,便使得一郡是否治理得好,沒有一個行之有效的標準。既然君上不在意禮法約束,那我們是否可以設立一套如何做郡守的標準細則,也能教將來初初上任的太守能有例可循,事半功倍。”


    &nb“好啊,諸位可有不同意見嗎?”馬越聽著眼前便是一亮,杜畿的意思不就是要設立一套關於如何做好一個太守的說明書嗎?這簡直太好了,說實在的他清楚地知道杜畿說的還是比較好聽的,什麽叫初任太守的同僚無所適從,涼州十郡這些太守哪一個有經驗?全是靠著自己去行事,甚至有些郡都像私人領地一般不置太守,或是置了太守仍舊是個空殼,全靠手握兵馬的將軍意見行事。杜畿的話給了馬越很大啟發,隻要有一個職能的根本,哪怕是任用一名沒有什麽才能的人,完全依照規章行事也能將太守這樣的官職做到差不多的情況。


    &nb很明顯,杜畿這個提議絕對是值得肯定的。


    &nb就連最前麵坐著的涼國最德高望重的賈詡、程立二人的眼睛都亮了起來,賈詡拱手說道:“杜京兆的諫言說得好啊!不單單是太守,就是縣中長官也可以依照這套法令去行事,這樣一來國都的壓力就能小上表少了。”


    &nb“不錯,杜伯候你繼續說,有什麽點子,都說出來。”


    &nb“為郡守者,麵對最多的便是調解百姓恩怨,對於殺人放火的匪類行徑自不必說。孔子雲:必也無訟乎。因此對於民間百姓的恩怨,官員必須不厭其煩,要以禮法道德去說服他們,一次不行還有兩次,最怕官員仗著手握大權而不在乎百姓生死,大小罪責直接丟到牢獄裏了事,那便會使君上失了民心,此可算作一條。再者,太守可免除百姓徭役,但這個權力不得私自亂用,太守應每月、每旬巡視下屬各縣,發現孝子、貞婦、順孫者,便免除他們的賦稅,鼓勵他們好好勞動,好好生活,這樣一來不但百姓安定,君上的民心也能進一步增多。”


    &nb杜畿說著,諸多將領與馬越都認真地聽著,涼州故地的郡守多為將軍武人充任,他們哪裏懂治政,今日一聽杜畿的話簡直像醍醐灌頂一般,都聚精會神地看著杜畿。


    &nb“郡守也必須去督促百姓,努力耕織,多養牛馬。哪怕是養雞養豬養狗這些小事,太守都必須非常關心,凡事都要定出章程。這樣一來百姓辛勤務農,豐衣足食,官府也可以積蓄了大量的糧草。除去龐大的軍糧消耗之外,軍馬可以在民間獲得補給,國中倉稟也能得到盈餘。教育與軍事,臣是實在沒有什麽可建議的,但在各地郡守之外,還請君上在各郡之中除設太守之外,再加官一名負責檢查太守的官員,從而督促各地太守的做法,真正做到事半功倍。”


    &nb馬越鼓掌,回首指著殿中記錄的官吏說道:“杜伯候所說見解全部記錄下來了嗎?以後涼國的太守都要照著這樣去做,日積月累,涼國焉能不強?”


    &nb杜畿是個人才,是個人才啊。


    &nb馬越一邊拍手,一遍對這眾人問道:“還有什麽,繼續討論!”


    &nb關羽又再度起身,陳明對於涼國兵事的建議,將覆甲軍控製在三萬的數量不可再增加,減少各地太守的兵力,將覆甲軍以千人隊的方式分派到各個兵馬之中,建成涼國數支幡號不同的兵馬,在不增加常備軍的前提下進一步增強涼**力。


    &nb甘寧則建議在各個河川之口設水寨,訓練水軍,盡管如今他們不能進入關東,但誰都知道早晚有一天還是要過去的,盡早籌謀總沒壞處。誰都清楚,無論是三年、五年、八年、十年,他們總是要再度回到關東之地的。


    &nb隻是將來,涼國乃至天下,是個什麽情況誰又清楚呢?


    &nb就連現在的情況他們都看不清,更何況將來呢?


    &nb公元一九六年,本初三年末,漢帝劉協在皇都洛陽更改年號,定來年為建安元年。


    &nb建安元年,天下大亂,諸侯紛爭。馬越躲在西北積蓄著力量,他知道,全麵戰爭的時代的腳步越來越近了……所差的,僅僅是一個契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涼人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文二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文二郎並收藏三國之涼人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