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內容開始-->建安十六年。


    冰雪消融,封塵的戰火再度重燃。


    冀州軍在名將關雲長的指揮下再度向北進攻,初春將進入冀州境內的幽州軍襲擊潰散,繼而兵鋒北向,攻下涿郡。


    東北遼東的公孫度沒能捱過這個冬天,在春季發喪,涼王馬越的詔書傳遞整整七千裏,將遼東以東直至高句麗的大片土地許給其子公孫康,化東洲,公孫康繼任為東洲牧;為表彰其父為大涼開疆擴土的貢獻,準其以諸侯之禮厚葬。


    為報馬越對父親喪禮的重視,喪禮結束後公孫康便馬不停蹄地兵鋒北指,三萬東洲兵全軍縞素,由後方突入幽州地界與關雲長的冀州軍兵分兩路,直取漁陽。


    劉和漸感大勢已去,決意向烏丸土地突擊,寄望逃出涼國軍隊的包圍圈。


    然而,北麵烏丸人卻大批向大漢境內幽、冀等地逃遷……征北將軍呂布在草原上所向無敵,建安十五年虎步塞上,拆掉了鮮卑左部賢王的王庭,放火燒了鮮卑王的彈漢山,最終在休養生息了整個冬天後率兵奔向幽州,堵死了劉和北上烏丸領地的最後機會。


    事已至此,劉和再無選擇的餘地,他不願向馬越俯首稱臣,最終一把大火燒了州牧府,自己也葬身在火海中。


    隨著劉和死亡,鮮於兄弟與閻柔的矛盾也越來越重,最終閻柔放棄了兵馬大權逃向荒山野嶺,鮮於銀則向南衝鋒,死在閻行矛下。


    至此冀州兵馬全麵進駐漁陽郡,大批兵馬在外掃蕩那些叛軍,最終幽州所有的叛軍或死或逃或降。


    自公孫瓚時代十餘年自治狀態的幽州,自即日起全境易旗,再度回到中央王朝的控製之下,隻不過……這個中央國都是隴都,這個國家不再是大漢,而是大涼。


    冀州的戰事一結束,關羽關平父子便率先一步督大軍南下,幽冀二州的重任則放到了閻行肩上,隻等著涼王下詔選出新的州牧。


    駐紮在河內的萬寧速度更快,趁勢奪取轘轅關,占據了朝廷向東的大門口,威逼關中。


    而另一邊,涼國的東海水寨甘寧也在冰雪消融的初春督帥船隊出海,他們的目標是江東吳郡,直襲江東大本營……涼國在徐州的前期投入已經夠多了,將江東人的大部人馬都拖到了徐州這個地方,如今在江東的隻剩下為數不多的老將幼子,接下來的戰場將不會再在涼國的土地上展開。


    駐軍白帝的董卓也收到了來自隴都的詔令,當即整軍備戰,涼州老卒與益州軍共同整編,更加緊密地灑出斥候與間使安插在地方各個交通要道的城池中傳遞消息。


    突襲的日子,就快要到了。


    這個冬天足夠馬越安排許多事情出去,首當其衝地便是人事變動,益州牧劉璋在被徹底架空之後被撤換掉,馬越安排他回到自己的在青州的封地安心做個富家翁,從此就能夠與布滿硝煙的戰場道別了……當然了,同時需要道別的還有他的成都府。


    舊的權力更迭,意味著新的人物冉冉升起,接任益州牧的是馬超。這個原因也隻有一個,在即將到來的最終決戰上,董卓會需要後方有一個靠得住的州牧為他提供支持,涼州隴都也需要信得過的人來執掌相鄰的地域,馬超是最好的選擇。


    大勝之威,聲望暴漲。馬越並不擔心大侄子的執政能力,因為涼國的治理階層不在州牧,而在太守,而對於太守,涼國已經擁有一套完備的執政方針,各地太守隻需要遵守執行即可。


    不執行也沒關係,州牧兼任著過去刺史的職權,不好好做撤掉就可以了。


    不過也並非事事都向著涼國的天平偏移。


    潼關在這個初春被朝廷攻下了,馬宗的軍事才能終究還是弱了一籌,即便擁有強硬的涼國軍隊在手,仍然無法扭轉頹勢。


    於禁隻用了一千五百人,在年關之後渡口冰消之時乘渡船北上河東郡,踩著冰雪尚未消融的臨晉渡進入三輔左馮翎,靠著結冰的渭河躲過涼國軍隊冬天打獵的斥候,一路由內走到潼關之下。


    涼州的冬天能凍死狗,馬宗帶來的這些老涼州也不願住在冰冷的關城上,每日隻有固定的軍士前往城上值勤,勘探敵情……左右關下走到關上總要比敵人爬上去的速度快。


    可就這個短暫的時間差,害馬宗輸了這場戰鬥。


    於禁率領的一千五百名敢死之士在冰天雪地裏凍死了不少,寒冷與饑餓一直困擾著他們,即便最後抵達潼關近畿的軍士也不乏雙腿浮腫,鄰近死亡的戰士。


    讓他們去打仗,與養精蓄銳一個冬天往身上貼膘的涼國軍隊短兵相接隻怕是沒可能了,但要他們放一把火,還是能夠做到的。


    在一個幹燥的夜裏,五十名尚能走得動路的朝廷軍士摸著黑潛入涼國軍隊大營,四散而開地直奔糧倉、帥帳、馬廄等地,引燃幹草與軍帳……刹那之間,火光衝天!


    軍士們手忙腳亂地救了這個忘了那個,大營中數個方向燃起大火的速度遠遠比他們滅火的速度快,幹燥的空氣與今夜的東風一觸即發,熊熊烈火直燒到潼關城下。


    城外士兵拚了命地打水滅火,城內的士兵忘我地向外跑,他們要去保護將軍!


    可他們忘了,潼關東西,可並非隻有涼國這一支人馬。


    關外領軍者,乃曹丞相麾下大將樂進及夏侯兄弟。


    當星火在潼關以西亮起,關內兵荒馬亂的聲音傳至關左,當於禁拖著一雙早已被凍腫的腿竄上城頭,如釋重負地打開關門的絞索,樂進笑了。


    “潼關,今夜易主!”樂進扣上頭盔,他曾被無數人嘲笑過低矮的身高與黝黑的膚色,但是今夜他跨坐馬上,擎著一雙斬刀沒人敢嘲笑他,揚刀,暴喝:“漢軍聽令,給我殺!”


    魚貫而入!


    馬宗的軍帳被大火環繞,赤膊竄出火場的他手裏隻有一柄長刃斬劍,高聲呼和著讓軍士救火,突然,他聽到了馬蹄聲。


    舉目向東望去,城頭上不知何時已站滿了人,而他手下的涼國士卒還在混亂中營救著快被燒毀的營盤。


    “將軍,敵軍攻入潼關了!”


    飛奔的哨兵跪伏在腳下,被暴怒的馬宗一腳踹翻,提著斬馬大劍高聲喝道:“來人,把敵人殺下去!”


    馬宗的腳步還沒邁開,便被一隻手緊緊抓住了胳膊,“將軍,不能去!”


    是裴綰。


    “敵軍有備而來,我部人馬驚駭之師,已無法阻擋,將軍快傳來撤軍吧!”裴綰對目前戰局分析的非常清楚,他很清楚身邊的涼國軍士已經沒有多少戰意,攻上城頭不過是徒增損失罷了,“不如撤至是三輔,再圖後事!”


    “嗯?”


    馬宗看著裴綰片刻,手中斬馬劍卻越攥越緊,之後轉頭大手一推身旁傳令,高聲說道:“傳令軍士,反攻潼關!”


    等傳令兵奔跑著叫喊而去,這才撕下下擺一塊布匹纏在握劍的右手上對裴綰說道:“這個地方,是馬某的兄弟讓某鎮守的,未立戰功卻丟了關口?”


    馬宗深吸了口氣,舔了舔因緊張而幹澀的嘴唇,擰著脖子說道:“馬某丟不起這人!”


    “你要是願意助某,便在這裏召集士卒向城頭反攻,你要不願留在這裏,便自己跑回去吧!”


    說罷,提著斬劍奔走而去。


    涼國在潼關城下部署的士卒有多少,足有五萬之眾,哪怕一場大火燒的人心惶惶,但若能將這支力量積蓄到一起,也將是可怕的存在!


    哪怕馬宗不知敵人究竟有多少……他沒打算知道。


    潼關向西的大門正在緩緩關閉,數名漢軍在門口奮力推著,眼看城門就要閉合一線,突然一柄長劍刺透了城門,足足四尺劍鋒穿了出來將一名推門的漢軍釘透。


    “砰!”


    巨大的撞擊令門口幾名士卒險些站立不穩,透過大門的縫隙,他們看到了一個麵目猙獰高大健壯的赤膊猛漢。


    馬宗一手抵著一扇城門,渾身肌肉奮起,追隨在身後的涼國將士也奮力撞在門上,隻求將大門推開。


    “給我……開!”


    一聲暴喝,身上發出的力量竟是更大的幾分,合了數名涼國兵將之力,竟是直接將潼關即將閉鎖的大門撞開。


    揮劍向前,馬宗高聲喝道:“涼國健兒,衝殺敵軍!”


    俗話說,不是冤家不聚頭。


    正當馬宗這邊帶著數百名最先集結的涼國士卒衝入潼關中,剛好關內長街的另一頭,樂進與夏侯兄弟也帶著大部隊漢軍魚貫入關,一見麵便分外眼紅,紛紛擎著兵器衝殺上去。


    他們可都是老相識了,可以說,當他們還未名滿天下時,便早已知道對方的名字,甚至還馬宗與夏侯兄弟還見過麵。


    馬宗與夏侯惇曾在槐裏獄相約,挑個時候再切磋一下,卻不想,這一拖便是此生再難相見。


    不過今日,他們又見麵了。


    隻可惜,這不是拚鬥!


    “馬將軍,你隻有一個人,何不退去?”夏侯惇朗聲笑著從坐騎上翻身而下,將長刀擎在手中緩緩向前,“恐怕你的兵馬在大火之後很難集結了吧?”


    馬宗沒有說話,緊了緊手上的布帶,迎了上去。


    “即已戰,唯死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涼人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文二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文二郎並收藏三國之涼人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