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6 古代之桂花糕的來曆與傳說
一代風流女寨主柳如風 作者:莫小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盡管歐陽馨語對用撿來的桂花做桂花糕有所顧慮,但是上官夫人還是吩咐桂嫂帶領丫鬟們拾來了一些,準備給上官婉兒做些糕點讓她嚐嚐鮮。又是親自下廚給她做清蒸桂魚,又是親手給她做桂花糕點,歐陽馨語在古代也算是有口福了。
桂花糕是一種以糯米粉、糖和蜜桂花為原料製作而成的糕點。曆史悠久,美味爽口,做法簡單,種類多種多樣,滿足人們對於味道的各種需求。並且擁有美麗的曆史傳說,更增添了桂花糕的曆史價值。
據現代的資料中記載,鹹寧桂花糕是最有名的。鹹寧桂花糕產自聞名全國的桂花之鄉――湖北鹹寧,桂花糕創製於明朝末期,糕質細軟滋潤、色澤潔白,具有濃鬱的桂花清香,入口化渣,口味清香,含有豐富的營養價值,老幼婦女均宜食用,是饋贈親友、自奉之佳品。湖北鹹寧桂花糕的特點是配料獨特,油潤不膩,入口不澀,吞咽酥滑,甜中有鹹,香裏帶涼,倍受人們的喜歡。
桂花糕已有三百多年曆史。相傳,在明朝末年,新都縣城有個叫劉吉祥的小販,從狀元楊升庵桂子飄香的書齋中得到啟示,將鮮桂花收集起來,擠去苦水,用蜜糖浸漬,並與蒸熟米粉、糯米粉、熟油、提糖拌合,裝盒成型出售,取名桂花糕。(.好看的小說)
三百多年來,繼承製作桂花糕的糖果坊不斷改進工藝,現以精製白糖、飴糖、麵粉、糯米粉、菜油、蜜桂花等為製作原料。按適當比例配好,經過蒸、炒、磨、拌、擀、匣、刀切等工序精製而成。該產品具有潔白如玉,清甜爽口,細膩化渣,桂香濃鬱的特點。
對於桂花糕的來曆,曆史上還有一個這樣的傳說。相傳,桂湖的桂花是楊升庵從月宮裏采摘下來的。一天晚上,楊升庵在書房裏睡著了,魁星入夢,問楊升庵想不想上月宮折桂,楊升庵說想。於是,魁星便命西海龍王載楊升庵飛上月宮摘桂。到了月宮,楊升庵看見一座宮殿和一株很高大的桂花樹,他努力地爬上去摘下了桂枝,回到書房。後來,楊升庵進京考中了狀元。
到了明朝末年,鹹寧有個叫劉吉祥的小販,他從狀元楊升庵桂花飄香的書齋中得到啟示,將鮮桂花收集起來,擠去苦水,用糖密侵漬,並與蒸熟的米粉、糯米粉、熟油、提糖拌和,裝盒成型出售,取名“桂花糕”。桂花糕一經售出,便引來人們爭先購買。後來,由當地“天順榮”、“武靈軒”糖果坊將此糕的製作傳成下來,並且不斷提高質量,使桂花糕成了遠近聞名的鹹寧特產。
新都縣城素有“香城”之稱,它的得名緣於城內那處風光秀麗的人工湖。據縣誌記載,明正德、嘉靖年間,著名學者、文學家楊慎在居家的湖畔遍種桂樹,並寫下名篇《桂湖曲》,此後邑人便將它稱為“升庵桂湖”,民國初年改名為“桂湖公園”,現在則升格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起了一個頗為拗口的園名,曰:“楊升庵祠及桂湖”。
傳統工藝製作的桂花糕是絕對不會添加任何香料的。20世紀80年代前,每到桂花盛開時節,新都縣城的大街上總可看見“大量收購新鮮桂花”的告示。熟糯米粉、新鮮桂花、碎冰糖粒是桂花糕的三大基本元素,用模具壓製成小矩形裝進紙盒即可出售。
打開盒子,但見粉白色的桂花糕排成兩列方陣秩序井然地靜臥,小米粒大小的桂花隱隱約約地散落其間,像藝術大師用深黃色的顏料在白色畫布上隨意揮灑出的作品。拈起一塊放到嘴裏,門牙剛領略到糯米粉鬆軟滋糯的質感,舌尖迅即敏感地接受了甜絲絲的訊號,蘊藏於糕粉深處的香味此刻愈發顯得濃鬱,那種莫可言狀的清香在口腔裏恣意振蕩,其後沿著“天膛”再度衝進鼻腔,繼而把信息傳遞給大腦中樞。
介紹了這麽多關於桂花糕的來曆與傳說,那麽,歐陽馨語穿越到的這個年代究竟是怎樣製作桂花糕的呢?那我們就來看看這位古代的上官夫人到底是怎樣製作桂花糕的吧!
“額娘,你什麽時候做桂花糕啊?婉兒要看著你做,可以嗎?”
“嗬嗬,你這孩子,還真的是長不大啊!額娘哪一年做桂花糕的時候,你不在額娘身邊看著啊?”
“那,婉兒今年要跟額娘學著做,可以嗎?”
“可以,當然可以啦!其實,這做桂花糕的步驟很簡單,隻不過就是有些繁瑣。首先,要把曬幹的桂花做成糖桂花,這還得等上幾天。”
“糖桂花?噢,婉兒知道,就是把桂花和糖拌在一起就成了糖桂花了!”
“是的,說起來大致就是這樣,但是做的時候功夫比較細致。”
“那,額娘快點做糖桂花吧,婉兒要看額娘做糖桂花!”
“你這孩子,怎麽突然對什麽都感興趣啊?這糖桂花的做法,額娘不是早就教過你嗎?”
“糖桂花的做法,額娘是教過婉兒,可是婉兒沒額娘想象的那麽聰明,沒記住嘛!”
“你這丫頭,什麽時候能改掉這頑皮的性子呢?糖桂花可不是額娘親自動手做的,額娘已經交給桂嫂去打理了。”
“那額娘帶婉兒去看一下桂嫂是怎麽製作糖桂花的,好不好?”
“是不是最近把你關在府裏,悶壞了,沒事想自己找找樂子啊?”
“嗯,還是額娘最了解婉兒,嘻嘻嘻……”歐陽馨語趁機向上官夫人撒起嬌來,順勢往夫人肩膀上靠了過去,搖著夫人的胳膊嗲聲地說道。
“好、好、好,既然我們家婉兒悶了,那這次額娘就親自來做這個糖桂花,讓我們家婉兒好好觀看解解悶吧!”
“真的?那太好了!”聽到上官夫人說她要親自做糖桂花給她看,歐陽馨語頓時又高興得像個孩子。從她穿越到現在,在上官府呆的時間太長了,整日被禁足呆在府裏,都失去十六、七歲少女應該有的歡樂。不找點樂子,這日子還真的沒辦法往下過了!
桂花糕是一種以糯米粉、糖和蜜桂花為原料製作而成的糕點。曆史悠久,美味爽口,做法簡單,種類多種多樣,滿足人們對於味道的各種需求。並且擁有美麗的曆史傳說,更增添了桂花糕的曆史價值。
據現代的資料中記載,鹹寧桂花糕是最有名的。鹹寧桂花糕產自聞名全國的桂花之鄉――湖北鹹寧,桂花糕創製於明朝末期,糕質細軟滋潤、色澤潔白,具有濃鬱的桂花清香,入口化渣,口味清香,含有豐富的營養價值,老幼婦女均宜食用,是饋贈親友、自奉之佳品。湖北鹹寧桂花糕的特點是配料獨特,油潤不膩,入口不澀,吞咽酥滑,甜中有鹹,香裏帶涼,倍受人們的喜歡。
桂花糕已有三百多年曆史。相傳,在明朝末年,新都縣城有個叫劉吉祥的小販,從狀元楊升庵桂子飄香的書齋中得到啟示,將鮮桂花收集起來,擠去苦水,用蜜糖浸漬,並與蒸熟米粉、糯米粉、熟油、提糖拌合,裝盒成型出售,取名桂花糕。(.好看的小說)
三百多年來,繼承製作桂花糕的糖果坊不斷改進工藝,現以精製白糖、飴糖、麵粉、糯米粉、菜油、蜜桂花等為製作原料。按適當比例配好,經過蒸、炒、磨、拌、擀、匣、刀切等工序精製而成。該產品具有潔白如玉,清甜爽口,細膩化渣,桂香濃鬱的特點。
對於桂花糕的來曆,曆史上還有一個這樣的傳說。相傳,桂湖的桂花是楊升庵從月宮裏采摘下來的。一天晚上,楊升庵在書房裏睡著了,魁星入夢,問楊升庵想不想上月宮折桂,楊升庵說想。於是,魁星便命西海龍王載楊升庵飛上月宮摘桂。到了月宮,楊升庵看見一座宮殿和一株很高大的桂花樹,他努力地爬上去摘下了桂枝,回到書房。後來,楊升庵進京考中了狀元。
到了明朝末年,鹹寧有個叫劉吉祥的小販,他從狀元楊升庵桂花飄香的書齋中得到啟示,將鮮桂花收集起來,擠去苦水,用糖密侵漬,並與蒸熟的米粉、糯米粉、熟油、提糖拌和,裝盒成型出售,取名“桂花糕”。桂花糕一經售出,便引來人們爭先購買。後來,由當地“天順榮”、“武靈軒”糖果坊將此糕的製作傳成下來,並且不斷提高質量,使桂花糕成了遠近聞名的鹹寧特產。
新都縣城素有“香城”之稱,它的得名緣於城內那處風光秀麗的人工湖。據縣誌記載,明正德、嘉靖年間,著名學者、文學家楊慎在居家的湖畔遍種桂樹,並寫下名篇《桂湖曲》,此後邑人便將它稱為“升庵桂湖”,民國初年改名為“桂湖公園”,現在則升格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起了一個頗為拗口的園名,曰:“楊升庵祠及桂湖”。
傳統工藝製作的桂花糕是絕對不會添加任何香料的。20世紀80年代前,每到桂花盛開時節,新都縣城的大街上總可看見“大量收購新鮮桂花”的告示。熟糯米粉、新鮮桂花、碎冰糖粒是桂花糕的三大基本元素,用模具壓製成小矩形裝進紙盒即可出售。
打開盒子,但見粉白色的桂花糕排成兩列方陣秩序井然地靜臥,小米粒大小的桂花隱隱約約地散落其間,像藝術大師用深黃色的顏料在白色畫布上隨意揮灑出的作品。拈起一塊放到嘴裏,門牙剛領略到糯米粉鬆軟滋糯的質感,舌尖迅即敏感地接受了甜絲絲的訊號,蘊藏於糕粉深處的香味此刻愈發顯得濃鬱,那種莫可言狀的清香在口腔裏恣意振蕩,其後沿著“天膛”再度衝進鼻腔,繼而把信息傳遞給大腦中樞。
介紹了這麽多關於桂花糕的來曆與傳說,那麽,歐陽馨語穿越到的這個年代究竟是怎樣製作桂花糕的呢?那我們就來看看這位古代的上官夫人到底是怎樣製作桂花糕的吧!
“額娘,你什麽時候做桂花糕啊?婉兒要看著你做,可以嗎?”
“嗬嗬,你這孩子,還真的是長不大啊!額娘哪一年做桂花糕的時候,你不在額娘身邊看著啊?”
“那,婉兒今年要跟額娘學著做,可以嗎?”
“可以,當然可以啦!其實,這做桂花糕的步驟很簡單,隻不過就是有些繁瑣。首先,要把曬幹的桂花做成糖桂花,這還得等上幾天。”
“糖桂花?噢,婉兒知道,就是把桂花和糖拌在一起就成了糖桂花了!”
“是的,說起來大致就是這樣,但是做的時候功夫比較細致。”
“那,額娘快點做糖桂花吧,婉兒要看額娘做糖桂花!”
“你這孩子,怎麽突然對什麽都感興趣啊?這糖桂花的做法,額娘不是早就教過你嗎?”
“糖桂花的做法,額娘是教過婉兒,可是婉兒沒額娘想象的那麽聰明,沒記住嘛!”
“你這丫頭,什麽時候能改掉這頑皮的性子呢?糖桂花可不是額娘親自動手做的,額娘已經交給桂嫂去打理了。”
“那額娘帶婉兒去看一下桂嫂是怎麽製作糖桂花的,好不好?”
“是不是最近把你關在府裏,悶壞了,沒事想自己找找樂子啊?”
“嗯,還是額娘最了解婉兒,嘻嘻嘻……”歐陽馨語趁機向上官夫人撒起嬌來,順勢往夫人肩膀上靠了過去,搖著夫人的胳膊嗲聲地說道。
“好、好、好,既然我們家婉兒悶了,那這次額娘就親自來做這個糖桂花,讓我們家婉兒好好觀看解解悶吧!”
“真的?那太好了!”聽到上官夫人說她要親自做糖桂花給她看,歐陽馨語頓時又高興得像個孩子。從她穿越到現在,在上官府呆的時間太長了,整日被禁足呆在府裏,都失去十六、七歲少女應該有的歡樂。不找點樂子,這日子還真的沒辦法往下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