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回由潘芬的相公周大生回道:“回大人的話,事情是這樣的。我妹妹周梅因家境貧寒,三年前把他的兒子林文賣到了文豐城一大戶人家當下人。三年後她又開始想念他的兒子了,於是在五天前向草民借了五兩銀子,說隻要她能將她的兒子贖回來,那她就答應將家裏的財產悉數奉上。昨日草民去她家讓她兌現承諾,可她卻開始抵賴,還請大人為草民作主。”
周大生一訴說完,林文不由皺起眉頭看向周梅,隻見周梅立馬搖著頭喊道:“大人,事情不是這樣的,草民之前在借錢時的確有過這樣的承諾,但草民所承諾的是願意雙倍償還所借的銀子,也就是十兩銀子。草民從來沒說要將家裏的財產都送給他們,而且他們還說就連我兒子林文現有的財產也要悉數歸他們所有,這怎麽可能!”
聽完,林文立刻就在心裏大罵開了,我就草了!原來說了半天是在覬覦自己的家產啊,這兩個家夥也太無恥了,還是自己的親舅舅和姨娘呢,居然把主意都打到自己頭上了,簡直混賬!混賬至極!
既然此事扯到了自己的頭上,林文自然要好好審問一番了。當下用力拍了一下驚堂木,大聲道:“你們雙方各執一詞,可有證據證明你們所言?”
周大生馬上道:“有!草民有證據,草民這裏有一份協議,上麵白紙黑字寫著周梅對我的承諾,而且還有周梅在上麵畫的押。(.)”說著從懷裏掏出一張紙,雙手呈上。
下邊的一個衙役將這份協議書拿給林文過目,林文拿在手中攤開一看,上麵果然寫的清清楚楚,正如周大生所言,沒有半句虛假。右下角是一個紅色的手指印,想來應該就是周梅按上去的。
林文看向周梅問道:“周氏,這份協議書可是屬實?”
周梅連連搖頭喊道:“大人冤枉,大人冤枉啊!周大生當時將這份協議書給草民畫押時並不是這麽說的,他說親兄弟明算賬,即使草民是他的親生妹妹,也一定要打個欠條弄份協議才行。草民當時急需用錢,也沒多想,自然就答應了下來。草民大字不識一個,本以為上麵寫的是草民借他五兩銀子,到時候雙倍償還的協議。可沒想到他們居然在欠條上作了手腳,要草民和我家文兒的財產。草民若是知道會這樣,絕不會答應的,還請大人明察。”
“你胡說!”
周梅剛一說完,潘芬馬上接話喝道:“周梅,是你在胡說才是,當時我們跟你說得清清楚楚,而且還有錢先生為我們作證,難道錢先生還會騙你嗎?”
周梅反駁道:“錢先生明明跟我說的是雙倍償還,何時說過要我和我兒的全部財產了?”
潘芬道:“那好,既然你這麽說,那我們就將錢先生請過來,當麵問他不就知道是誰在說謊了。”
他們口中的錢先生林文也從記憶中了解到,是竹林縣的一名教書先生,全名好像叫錢柳生。他雖然沒有功名在身,但在這竹林縣也算是有知識的人。竹林縣大多都是農民,大字不識,所以一般有需要寫書信時都會找他來幫忙,而他們的協議書也正是出自錢柳生之手。
周梅見潘芬要請錢柳生過來作證,卻也沒有反對,立刻答應下來。
既然雙方都同意讓錢柳生出來作證,那林文自然也沒有拒絕的理由,於是派了一個衙役過去召錢柳生過來。
沒過多會兒,錢柳生急匆匆的來到了公堂上。他大約有五十來歲,頭發略有花白,穿著一身青布長衫,手裏拿著一把折扇,看上去倒是一副斯斯文文。
一進公堂便跪下來恭敬道:“草民錢柳生,拜見知縣大人。”
林文點了下頭問道:“錢柳生,本官問你,五天前,周大生夫婦與周氏找你過來起草了一份協議書,上麵的內容你可還記得?”
錢柳生回道:“回大人,草民記得。”
“那好,你將上麵的內容說出來聽聽。”林文特意警告道:“記得要實話實說,若有半點虛假,到時可別怪本官對你用刑。”
“是,大人,草民絕不敢有半句虛假。”錢柳生停頓了一下道:“上麵的內容是這樣的,周梅向其兄周大生借了五兩銀子,周梅為了感謝周大生的慷慨解囊,遂承諾將兒子贖回來後,一定送出所有家產給其兄周大生,包括其兒林文的家產。特立此字據,並由草民作證。”
周梅聽言,立馬叫道:“怎麽會是這樣?錢柳生,你陷害我!”
麵對周梅的指責,錢柳生卻是無動於衷,繼續道:“大人,草民所說句句屬實。在草民想來,定然是周梅沒想到自己的兒子如今會這麽有出息,所以才會不願承認當初的這份承諾。”
林文看了看錢柳生,又看了看周大生夫婦,心中已然明了。看來自己的娘親是被他們給聯合陷害了,林文絕不相信自己的娘會說出這樣一個不公平的承諾。用腳趾頭都能猜出是他們在覬覦自己的家產,想要占為己有。
不過他們做夢也不會想到,在他們眼前的知縣大人乃是林文易容假扮的。林文可不管他們有沒有冤枉了自己的娘親,既然敢把主意打到他的頭上,那麽這三個人今天要是還能豎著走出公堂,那他也就不姓林了。
這時,潘芬開口道:“大人,正如錢先生所言,周梅定是沒想到他兒子會成為咱們竹林縣的地主老爺,所以便想抵賴之前對我們的承諾。不過如今人證物證俱在,孰是孰非已經一目了然,還請大人現在就將周梅以及他兒子的家產判給我們,以履行這份協議書上的承諾。”
“還請大人定奪。”錢柳生也馬上應和道。
在他們想來,此事已經是板上釘釘了,心中正竊喜自己很快也能成為竹林縣的地主老爺時,隻見林文忽然用力拍了一下驚堂木,大聲怒喝道:“混賬!公堂之上,一切都有本官說了算,本案如何審判本官自有定奪,哪輪得到你們兩個在那唧唧歪歪?此舉簡直不將本官放在眼裏,更是有藐視公堂之嫌。來人呐!先將潘芬和錢柳生掌嘴二十,以示懲戒!”
周大生一訴說完,林文不由皺起眉頭看向周梅,隻見周梅立馬搖著頭喊道:“大人,事情不是這樣的,草民之前在借錢時的確有過這樣的承諾,但草民所承諾的是願意雙倍償還所借的銀子,也就是十兩銀子。草民從來沒說要將家裏的財產都送給他們,而且他們還說就連我兒子林文現有的財產也要悉數歸他們所有,這怎麽可能!”
聽完,林文立刻就在心裏大罵開了,我就草了!原來說了半天是在覬覦自己的家產啊,這兩個家夥也太無恥了,還是自己的親舅舅和姨娘呢,居然把主意都打到自己頭上了,簡直混賬!混賬至極!
既然此事扯到了自己的頭上,林文自然要好好審問一番了。當下用力拍了一下驚堂木,大聲道:“你們雙方各執一詞,可有證據證明你們所言?”
周大生馬上道:“有!草民有證據,草民這裏有一份協議,上麵白紙黑字寫著周梅對我的承諾,而且還有周梅在上麵畫的押。(.)”說著從懷裏掏出一張紙,雙手呈上。
下邊的一個衙役將這份協議書拿給林文過目,林文拿在手中攤開一看,上麵果然寫的清清楚楚,正如周大生所言,沒有半句虛假。右下角是一個紅色的手指印,想來應該就是周梅按上去的。
林文看向周梅問道:“周氏,這份協議書可是屬實?”
周梅連連搖頭喊道:“大人冤枉,大人冤枉啊!周大生當時將這份協議書給草民畫押時並不是這麽說的,他說親兄弟明算賬,即使草民是他的親生妹妹,也一定要打個欠條弄份協議才行。草民當時急需用錢,也沒多想,自然就答應了下來。草民大字不識一個,本以為上麵寫的是草民借他五兩銀子,到時候雙倍償還的協議。可沒想到他們居然在欠條上作了手腳,要草民和我家文兒的財產。草民若是知道會這樣,絕不會答應的,還請大人明察。”
“你胡說!”
周梅剛一說完,潘芬馬上接話喝道:“周梅,是你在胡說才是,當時我們跟你說得清清楚楚,而且還有錢先生為我們作證,難道錢先生還會騙你嗎?”
周梅反駁道:“錢先生明明跟我說的是雙倍償還,何時說過要我和我兒的全部財產了?”
潘芬道:“那好,既然你這麽說,那我們就將錢先生請過來,當麵問他不就知道是誰在說謊了。”
他們口中的錢先生林文也從記憶中了解到,是竹林縣的一名教書先生,全名好像叫錢柳生。他雖然沒有功名在身,但在這竹林縣也算是有知識的人。竹林縣大多都是農民,大字不識,所以一般有需要寫書信時都會找他來幫忙,而他們的協議書也正是出自錢柳生之手。
周梅見潘芬要請錢柳生過來作證,卻也沒有反對,立刻答應下來。
既然雙方都同意讓錢柳生出來作證,那林文自然也沒有拒絕的理由,於是派了一個衙役過去召錢柳生過來。
沒過多會兒,錢柳生急匆匆的來到了公堂上。他大約有五十來歲,頭發略有花白,穿著一身青布長衫,手裏拿著一把折扇,看上去倒是一副斯斯文文。
一進公堂便跪下來恭敬道:“草民錢柳生,拜見知縣大人。”
林文點了下頭問道:“錢柳生,本官問你,五天前,周大生夫婦與周氏找你過來起草了一份協議書,上麵的內容你可還記得?”
錢柳生回道:“回大人,草民記得。”
“那好,你將上麵的內容說出來聽聽。”林文特意警告道:“記得要實話實說,若有半點虛假,到時可別怪本官對你用刑。”
“是,大人,草民絕不敢有半句虛假。”錢柳生停頓了一下道:“上麵的內容是這樣的,周梅向其兄周大生借了五兩銀子,周梅為了感謝周大生的慷慨解囊,遂承諾將兒子贖回來後,一定送出所有家產給其兄周大生,包括其兒林文的家產。特立此字據,並由草民作證。”
周梅聽言,立馬叫道:“怎麽會是這樣?錢柳生,你陷害我!”
麵對周梅的指責,錢柳生卻是無動於衷,繼續道:“大人,草民所說句句屬實。在草民想來,定然是周梅沒想到自己的兒子如今會這麽有出息,所以才會不願承認當初的這份承諾。”
林文看了看錢柳生,又看了看周大生夫婦,心中已然明了。看來自己的娘親是被他們給聯合陷害了,林文絕不相信自己的娘會說出這樣一個不公平的承諾。用腳趾頭都能猜出是他們在覬覦自己的家產,想要占為己有。
不過他們做夢也不會想到,在他們眼前的知縣大人乃是林文易容假扮的。林文可不管他們有沒有冤枉了自己的娘親,既然敢把主意打到他的頭上,那麽這三個人今天要是還能豎著走出公堂,那他也就不姓林了。
這時,潘芬開口道:“大人,正如錢先生所言,周梅定是沒想到他兒子會成為咱們竹林縣的地主老爺,所以便想抵賴之前對我們的承諾。不過如今人證物證俱在,孰是孰非已經一目了然,還請大人現在就將周梅以及他兒子的家產判給我們,以履行這份協議書上的承諾。”
“還請大人定奪。”錢柳生也馬上應和道。
在他們想來,此事已經是板上釘釘了,心中正竊喜自己很快也能成為竹林縣的地主老爺時,隻見林文忽然用力拍了一下驚堂木,大聲怒喝道:“混賬!公堂之上,一切都有本官說了算,本案如何審判本官自有定奪,哪輪得到你們兩個在那唧唧歪歪?此舉簡直不將本官放在眼裏,更是有藐視公堂之嫌。來人呐!先將潘芬和錢柳生掌嘴二十,以示懲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