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前行,在張邈的陪同下,劉燁曆經六天的艱苦行程,終於來到了豫州境內,距離陳留,隻有半天路程的樹林中。
由於此刻,天色已晚,兩人商議,先在樹林中,休息一晚,明天一早,再前往陳留。
收拾行裝,綁住馬匹,尋找幹柴,準備晚餐,做完這一切的準備工作後,劉燁跟張邈兩人,圍坐在篝火旁,安安靜靜的,吃著手中的幹糧。
“你出來前,我的那些屬下,他們都還好嗎”?
這一路上,雖然張邈跟劉燁一起同行,但在出來洛陽後,兩人除了必要的商議一些事情,就沒有說其他的話,都隻顧著埋頭趕路。
現在眼看,快要到陳留了,劉燁擔心他離開後,在陳留的下屬,會發生什麽事情,所以,便詢問張邈陳留的情況。
對於劉燁的詢問,張邈扭過頭,瞥了他一眼後說道“這一路上,你不是都挺硬氣的嗎,怎麽?現在服軟了?”。
張邈的冷嘲熱諷,劉燁很想出言,去跟他針鋒相對,但為了能從張邈的口中,得知陳留下屬的境況,他隻能暫時壓下火氣,對著張邈,再次詢問了一遍。
張邈原先還以為劉燁,會跟他發生爭持,卻不想,劉燁竟然能夠壓製自己的怒火,好言向他繼續詢問,陳留的情況,不由的,劉燁在張邈,心目中的印象,有了很大的改變,至少不是莽撞少年的形象了。
“你的下屬,倒也沒什麽事,他們就是很擔心你的安危,另外,還有一個叫做蔡文姬的女子,讓我轉告你,等你回去陳留後,就去蔡府找她,她有事情,要親自告訴你”。
從張邈的口中,得知,自己在陳留的屬下,並沒有遇到什麽危險後,劉燁不禁鬆了口氣,至於,蔡文姬找他的原因,劉燁倒是能夠猜測出來,他可不認為,蔡邕不會把他,招攬蔡文姬的打算,轉告給蔡文姬。
“謝謝你的相告,我們今晚早點休息,明日早點出發,前往陳留吧”。
歸心似箭的劉燁,在向張邈道謝過後,便拉過放置於馬匹上的長袍,蓋在自己的身上,想要入睡。
“你現在還是覺得,你當眾辱罵袁紹的事,你沒有任何的錯嗎?”。
見劉燁仿佛假寐似的,緊閉著雙眼,卷縮著身子,張邈看著眼前篝火中,不斷跳動的火苗,輕聲的說道。
由於張邈說話的聲音,太過於低沉,劉燁一時間也沒有聽清,就睜開眼,詢問張邈,他剛才說話的內容,對此,張邈倒也沒有僑情,他提高了音量,重複了一遍,上述的內容。
“我有什麽錯,辱罵袁紹的事,我不認為,我做錯了任何事,如果,不是他率先羞辱於我,我又怎麽會,無緣無故去辱罵他,你如果,不了解事情的真相,就不要隨意出口,冤枉我”。
當聽清張邈所說的內容,劉燁好不容易壓下的怒火,爆發了出來,盡管他並沒有把脾氣發在張邈的身上,但在語氣上,卻充滿了火藥味。
“或許我從袁紹那裏得到的真想,有些出入,但是,你別忘了,你當時所擔負的責任,你知不知道,你要是沒有及時回歸,向孟德通報的話,是會延誤討伐董卓的戰機的,這樣的責任,你承擔得起嗎”
“另外,如果不是我前去相救,你以為,你在辱罵了本初後,還有命活著嗎,你以為袁本初,會輕易放過你嗎,就算他肯,他身後的家族,會放過你嗎,這些,你有沒有好好的想過”。
劉燁現在雖然已經在漢末,生活了將近半年的時間,也成為了薊縣的縣令,但話說回來,他畢竟還是涉世不深。
再加上,成為縣令後,一直忙於薊縣的發展,沒有機會跟其他的諸侯,有過接觸,所以,在考慮問題,還有處理突發事件上,都顯得過於的幼稚。
而辱罵袁紹的事情,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隻不過,當時劉燁,考慮到的,隻不過是自己本身,受到的屈辱,根本沒有想到過,他身上所擔負責任,所以,才會賭氣似的跟袁紹叫上了勁。
現在聽完張邈的分析,冷靜下來後的劉燁,不由感覺到,在這件事情上,他還真的是錯了,雖然,這個錯誤,是他無意中所犯下的。
“我明白了,但如果,時光倒流,我依然不會向袁紹低頭,人存於世,要是一直顧前思後,做事畏畏縮縮,不敢於他人對抗,那活著還有什麽意思”。
“袁紹,他既然讓我蒙羞,那我就應當,讓他付出代價,這是我劉燁,為人的準則,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更使我的名言,所以,如果,你現在是要我去向袁紹認錯,對不起,我依然做不到”。
明白自己的錯誤是一回事,但向對方認錯,卻是另外一回事了,更何況,這個讓劉燁道歉的人,還是曾經羞辱過他的袁紹。
認定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為至理名言的劉燁,又怎麽會輕易,向袁紹低頭。
或許劉燁有自己的理由,但他的這番言論,在張邈的看來,還是劉燁不成熟的表現。
年近四旬,常年跟那些王侯將相接觸的張邈,雖然有些敬佩,劉燁的敢作敢為,不向任何人服輸的性格。
但他更是明白,劉燁這類人,往往卻是最容易,惹來殺生之禍的人,而這類似的事情,他已經看過,太多太多了。
“劉燁,你有你的理由,我身為外人,原本,不應該幹涉你的事,但我,還是要向你提出忠告”停頓了一會兒,張邈神情凝重的看著劉燁,繼續說道。
“剛則易折,柔則易懦,你正直年輕,處事萬萬不可太過於剛強,但也不用,過於懦弱,把握好其中的度,才是關鍵,如你這番,無意中惹上殺生之禍的事,我見過太多了,我不想你也走上,跟他們同樣的道路”。
“我明白,現在你無法理解,這其中的道理,畢竟,你還是太過於年輕了,但我,希望,你可以把我的話,牢牢的記在心裏,有空的時候,多想想,為人處事之道,這對你隻有益處,沒有任何的壞處”。
說完之後,張邈的目光,凝視著漫天的星辰,深深的歎了口氣,剛才,他看似,是再向劉燁說教,實則,卻是在回憶,他過往所經曆過的,種種事跡。
“為什麽”。
盡管張邈的言論,對於劉燁的幫助很大,也讓他沉思了好一會兒,但從來都沒有對外人,放下過戒心的劉燁,可不認為張邈,隻是出於好心,才對他說出這番話。
“經曆了太多,看過的太多,我可不想被孟德,所看重的人,這麽快就夭折了,你現在雖然年輕,但卻有些其他人,所無法比擬的魅力,說實話,這一路跟你接觸下來,我有一種感覺,你或許是真正,能夠給漢室,帶來希望的人”。
張邈的話,雖然誠懇,也說出了一個,讓人覺得信服的理由,但劉燁,卻明白,張邈並沒有向他說出真話,這從他不敢跟自己對視的雙眼中,就能夠看出來。
“為什麽”。
依然是簡單的詢問,但這一次,劉燁看向張邈的目光中,卻充滿了敵意。
“嗬嗬,徐老,他還好嗎”。
麵對劉燁的再次詢問,張邈卻語出驚人的,詢問起,遠在薊縣的徐老,是否安好。
“你認識徐老?”
既然張邈能夠說出徐老這兩個字,顯然,他是跟徐老有著某種關係的,所以,劉燁此刻,對於張邈的戒心,倒也沒有那麽強烈了。
“哎,十多年前,我途經幽州,不想中途迷了路,好在得到徐老的相助,這才順利回到了陳留中”。
“而為了報答徐老的恩情,我更是每年都會前往探望,但這些年來,隨著黃巾之亂的爆發,我一直忙於此事,已經很久沒有去跟徐老見過麵了”。
“不過,我跟徐老之間,倒也有著書信的來往,從他寄過來的信件中,我也得知了,你劉燁的情況,剛才向你說出那番言論,就是不希望,徐老的期望會落空,好了,時候不早了,我們安歇吧,明天可還要趕路的”。
說完,張邈便不在理會劉燁,自顧自的拿過馬匹上的長袍,蓋在自己的身上,閉上了眼睛。
而了解了張邈跟徐老的關係後,劉燁對張邈,已經完全沒有了任何的戒心,同時,他的腦海中,也不斷的回想著,張邈剛才的忠告。
“另外,提醒你一句,小心曹孟德,他可不想表現上,看上去那樣,人畜無害,如果,被他認作敵人,你可要當心了”。
張邈看似夢魘的言語,卻劉燁為之一振,回想著跟曹操見麵過後的場景,還有,在曹操府衙客廳中,曹操轉身離開的一瞬間,所流露出來的冷漠,劉燁把張邈的警告,牢牢的記在了心裏。
由於此刻,天色已晚,兩人商議,先在樹林中,休息一晚,明天一早,再前往陳留。
收拾行裝,綁住馬匹,尋找幹柴,準備晚餐,做完這一切的準備工作後,劉燁跟張邈兩人,圍坐在篝火旁,安安靜靜的,吃著手中的幹糧。
“你出來前,我的那些屬下,他們都還好嗎”?
這一路上,雖然張邈跟劉燁一起同行,但在出來洛陽後,兩人除了必要的商議一些事情,就沒有說其他的話,都隻顧著埋頭趕路。
現在眼看,快要到陳留了,劉燁擔心他離開後,在陳留的下屬,會發生什麽事情,所以,便詢問張邈陳留的情況。
對於劉燁的詢問,張邈扭過頭,瞥了他一眼後說道“這一路上,你不是都挺硬氣的嗎,怎麽?現在服軟了?”。
張邈的冷嘲熱諷,劉燁很想出言,去跟他針鋒相對,但為了能從張邈的口中,得知陳留下屬的境況,他隻能暫時壓下火氣,對著張邈,再次詢問了一遍。
張邈原先還以為劉燁,會跟他發生爭持,卻不想,劉燁竟然能夠壓製自己的怒火,好言向他繼續詢問,陳留的情況,不由的,劉燁在張邈,心目中的印象,有了很大的改變,至少不是莽撞少年的形象了。
“你的下屬,倒也沒什麽事,他們就是很擔心你的安危,另外,還有一個叫做蔡文姬的女子,讓我轉告你,等你回去陳留後,就去蔡府找她,她有事情,要親自告訴你”。
從張邈的口中,得知,自己在陳留的屬下,並沒有遇到什麽危險後,劉燁不禁鬆了口氣,至於,蔡文姬找他的原因,劉燁倒是能夠猜測出來,他可不認為,蔡邕不會把他,招攬蔡文姬的打算,轉告給蔡文姬。
“謝謝你的相告,我們今晚早點休息,明日早點出發,前往陳留吧”。
歸心似箭的劉燁,在向張邈道謝過後,便拉過放置於馬匹上的長袍,蓋在自己的身上,想要入睡。
“你現在還是覺得,你當眾辱罵袁紹的事,你沒有任何的錯嗎?”。
見劉燁仿佛假寐似的,緊閉著雙眼,卷縮著身子,張邈看著眼前篝火中,不斷跳動的火苗,輕聲的說道。
由於張邈說話的聲音,太過於低沉,劉燁一時間也沒有聽清,就睜開眼,詢問張邈,他剛才說話的內容,對此,張邈倒也沒有僑情,他提高了音量,重複了一遍,上述的內容。
“我有什麽錯,辱罵袁紹的事,我不認為,我做錯了任何事,如果,不是他率先羞辱於我,我又怎麽會,無緣無故去辱罵他,你如果,不了解事情的真相,就不要隨意出口,冤枉我”。
當聽清張邈所說的內容,劉燁好不容易壓下的怒火,爆發了出來,盡管他並沒有把脾氣發在張邈的身上,但在語氣上,卻充滿了火藥味。
“或許我從袁紹那裏得到的真想,有些出入,但是,你別忘了,你當時所擔負的責任,你知不知道,你要是沒有及時回歸,向孟德通報的話,是會延誤討伐董卓的戰機的,這樣的責任,你承擔得起嗎”
“另外,如果不是我前去相救,你以為,你在辱罵了本初後,還有命活著嗎,你以為袁本初,會輕易放過你嗎,就算他肯,他身後的家族,會放過你嗎,這些,你有沒有好好的想過”。
劉燁現在雖然已經在漢末,生活了將近半年的時間,也成為了薊縣的縣令,但話說回來,他畢竟還是涉世不深。
再加上,成為縣令後,一直忙於薊縣的發展,沒有機會跟其他的諸侯,有過接觸,所以,在考慮問題,還有處理突發事件上,都顯得過於的幼稚。
而辱罵袁紹的事情,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隻不過,當時劉燁,考慮到的,隻不過是自己本身,受到的屈辱,根本沒有想到過,他身上所擔負責任,所以,才會賭氣似的跟袁紹叫上了勁。
現在聽完張邈的分析,冷靜下來後的劉燁,不由感覺到,在這件事情上,他還真的是錯了,雖然,這個錯誤,是他無意中所犯下的。
“我明白了,但如果,時光倒流,我依然不會向袁紹低頭,人存於世,要是一直顧前思後,做事畏畏縮縮,不敢於他人對抗,那活著還有什麽意思”。
“袁紹,他既然讓我蒙羞,那我就應當,讓他付出代價,這是我劉燁,為人的準則,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更使我的名言,所以,如果,你現在是要我去向袁紹認錯,對不起,我依然做不到”。
明白自己的錯誤是一回事,但向對方認錯,卻是另外一回事了,更何況,這個讓劉燁道歉的人,還是曾經羞辱過他的袁紹。
認定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為至理名言的劉燁,又怎麽會輕易,向袁紹低頭。
或許劉燁有自己的理由,但他的這番言論,在張邈的看來,還是劉燁不成熟的表現。
年近四旬,常年跟那些王侯將相接觸的張邈,雖然有些敬佩,劉燁的敢作敢為,不向任何人服輸的性格。
但他更是明白,劉燁這類人,往往卻是最容易,惹來殺生之禍的人,而這類似的事情,他已經看過,太多太多了。
“劉燁,你有你的理由,我身為外人,原本,不應該幹涉你的事,但我,還是要向你提出忠告”停頓了一會兒,張邈神情凝重的看著劉燁,繼續說道。
“剛則易折,柔則易懦,你正直年輕,處事萬萬不可太過於剛強,但也不用,過於懦弱,把握好其中的度,才是關鍵,如你這番,無意中惹上殺生之禍的事,我見過太多了,我不想你也走上,跟他們同樣的道路”。
“我明白,現在你無法理解,這其中的道理,畢竟,你還是太過於年輕了,但我,希望,你可以把我的話,牢牢的記在心裏,有空的時候,多想想,為人處事之道,這對你隻有益處,沒有任何的壞處”。
說完之後,張邈的目光,凝視著漫天的星辰,深深的歎了口氣,剛才,他看似,是再向劉燁說教,實則,卻是在回憶,他過往所經曆過的,種種事跡。
“為什麽”。
盡管張邈的言論,對於劉燁的幫助很大,也讓他沉思了好一會兒,但從來都沒有對外人,放下過戒心的劉燁,可不認為張邈,隻是出於好心,才對他說出這番話。
“經曆了太多,看過的太多,我可不想被孟德,所看重的人,這麽快就夭折了,你現在雖然年輕,但卻有些其他人,所無法比擬的魅力,說實話,這一路跟你接觸下來,我有一種感覺,你或許是真正,能夠給漢室,帶來希望的人”。
張邈的話,雖然誠懇,也說出了一個,讓人覺得信服的理由,但劉燁,卻明白,張邈並沒有向他說出真話,這從他不敢跟自己對視的雙眼中,就能夠看出來。
“為什麽”。
依然是簡單的詢問,但這一次,劉燁看向張邈的目光中,卻充滿了敵意。
“嗬嗬,徐老,他還好嗎”。
麵對劉燁的再次詢問,張邈卻語出驚人的,詢問起,遠在薊縣的徐老,是否安好。
“你認識徐老?”
既然張邈能夠說出徐老這兩個字,顯然,他是跟徐老有著某種關係的,所以,劉燁此刻,對於張邈的戒心,倒也沒有那麽強烈了。
“哎,十多年前,我途經幽州,不想中途迷了路,好在得到徐老的相助,這才順利回到了陳留中”。
“而為了報答徐老的恩情,我更是每年都會前往探望,但這些年來,隨著黃巾之亂的爆發,我一直忙於此事,已經很久沒有去跟徐老見過麵了”。
“不過,我跟徐老之間,倒也有著書信的來往,從他寄過來的信件中,我也得知了,你劉燁的情況,剛才向你說出那番言論,就是不希望,徐老的期望會落空,好了,時候不早了,我們安歇吧,明天可還要趕路的”。
說完,張邈便不在理會劉燁,自顧自的拿過馬匹上的長袍,蓋在自己的身上,閉上了眼睛。
而了解了張邈跟徐老的關係後,劉燁對張邈,已經完全沒有了任何的戒心,同時,他的腦海中,也不斷的回想著,張邈剛才的忠告。
“另外,提醒你一句,小心曹孟德,他可不想表現上,看上去那樣,人畜無害,如果,被他認作敵人,你可要當心了”。
張邈看似夢魘的言語,卻劉燁為之一振,回想著跟曹操見麵過後的場景,還有,在曹操府衙客廳中,曹操轉身離開的一瞬間,所流露出來的冷漠,劉燁把張邈的警告,牢牢的記在了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