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量衡體係製定出來以後,這兩天的休假也結束了。
一大早上,趙德昭就收拾好了東西,就在他準備告別翠兒等人回軍營繼續自己的艱苦訓練的時候,宮中傳來了消息,讓他入宮參與議事。
於是趙德昭換過了一身得體的衣服,一路打馬來到了皇宮門前。通報過身份之後,趙德昭就被帶到了日常議政的垂拱殿裏,在這裏他見到了十多名武將打扮的人。
趙德昭看了看,這些人裏麵有王全斌、劉光義、康延澤、崔彥進等等,應該都是參與到此次伐蜀作戰的將領。
掃了一眼之後,趙德昭還在將領之中看到了一個眼熟的麵孔。
倒並非是哪位軍中老將,而是當初一起參加武試的那個李繼隆。
從對方身上的裝束來看,他應該也是這一次伐蜀作戰的將領之一。
趙德昭頓時有些了然,為什麽趙匡胤會讓自己重新招募人手了。如果沒有自己橫插一腳的話,原本這次的武試應該是給李繼隆準備的才對。
想了想,趙德昭便朝著李繼隆那邊走了過去,站在了和他差不多的位置上。
在前排的都是些軍中宿將,自己這麽個毛頭小子插到裏麵的話未免太不給其他人麵子了,還是站在同齡人身邊好一些。
見到趙德昭站到了自己身邊,李繼隆也是對著他微微點了點頭,算是打了個招呼。
要知道同年這個說法可不隻局限於文人,除開趙德昭的皇子身份外,作為同科的武試成員,李繼隆也可以說是趙德昭的同年,兩人算是天然的盟友。
<a href="http:///"></a>
再加上現在還要一同上戰場,如此一來更是添了一份戰友情誼在裏麵,李繼隆自然也是對趙德昭的態度自然是比較友好的。
畢竟人生四大鐵嘛。
人都到齊之後,趙匡胤才帶著趙光義和趙普走了過來。他身邊的王繼恩則是和另外幾個小黃門一起拉開了一張巨大的地圖,攤開在了書案上麵。
趙德昭一眼就認出來這是蜀地那邊的地圖,上麵畫出來的山川河流的走勢和自己記憶裏的那張地圖還是有一些不同的,尤其是比例方麵非常不規範,許多地點的位置都有偏差。
要知道在這樣的年代裏,這樣的一副地圖可以算得上是稀世珍寶級別的存在。要想繪製出這麽一副山川地理的地圖,不知道要耗費多少的人力物力才能做到。
地圖鋪好以後,趙匡胤便用手中的手杖在地圖上麵指點起來。
這跟做工精良的手杖就是所謂的玉斧,也就是燭影斧聲裏麵的那個斧。畢竟趙光義不可能真的說帶了一把斧頭入了宮把趙大給剁了,那也太誇張了些。
趙匡胤一邊點著地圖一邊說道:
“據趙彥韜所述,蜀國主要兵力分北、東兩部,分守劍門、大江兩道天險。”
“北路軍守將為招討使韓保正、副使李進二人。北路軍馬約四萬餘人,主要駐守在西縣一帶。東路軍扼守大江水道,主要由水師總指揮袁德弘率領,軍力大約在兩萬人左右。此外,東路軍還有一員守將名為高延儔,此人乃是一員老將,且對孟蜀忠心耿耿,當時東路軍中最大的一塊絆腳石……”
大殿裏的將領們聽著趙匡胤就這麽把蜀國的軍事布防的情況都給說了個清清楚楚,甚至就連大部分蜀國將領的喜好、風格都了如指掌。
趙德昭看著侃侃而談的趙匡胤,心中有些驚訝,看這個架勢,趙匡胤已經把蜀國上上下下都給摸了個通透啊,這都快趕上開全圖掛了。
對於趙匡胤能把蜀國的情況摸得這麽清楚,垂拱殿裏的諸位將領們倒是沒有什麽意外之色。自己這位官家可以說是搞情報的行家了,再加上趙彥韜那個二五仔出力,蜀國不被摸個底掉才奇怪了。
介紹完了詳細的情況之後,趙匡胤對著站在最前麵的忠武軍節度使王全斌開口問道:
“全斌,你作為此次作戰的主帥,可有什麽看法要說的?”
今年已經五十多歲的王全斌頭發都已經有些發白了,但整個人還是精神煥發的模樣,聽到趙匡胤的問題,他自信的開口道:
“官家剛才已經將敵情說的如此清楚,可以說廟算之上已有了大半的勝算了。剩下的,無非是將士奮勇作戰而已,我在此立誓,必不負官家所托。”
“有全斌此言足矣。”
趙匡胤點點頭,又對著另一人問道:
“廷讓,你這邊呢?”
劉光義不似上次趙德昭見到他懟竇儀時的魯莽,反而是思索了片刻之後才說道:
“官家,孟蜀於錦城府尚有數萬兵力,若是開戰必然會調動到前線來。從錦城府到劍門隻需幾日便可,若是順大江而下至夔州也就是幾天的功夫,此事不可不防。”
趙匡胤點頭道:
“確實,一旦開戰,孟昶必會派兵增援前線。但是據我推測,孟昶援軍應當隻會支援北路軍,故而我令全斌部過西京後,行進路線上的各地方節度使、刺史也要派出兵力參戰,歸於全斌節製。”
王全斌問道:
“官家為何如此篤定孟昶不會支援東路軍呢?”
趙匡胤笑道:
“蜀地承平四十餘載,多年不曾經曆戰事,文恬武嬉。蜀國的水軍更是孱弱不堪,孟昶若是想要支援東路軍,就需調撥船隻運送軍隊,但是蜀國水師的船隻早就沒剩下幾艘了,他拿什麽去運兵?沒了船隻,他難道還能讓手下的士兵順著大江遊過來不成?”
眾將聞言一齊頓首道:
“官家妙算。”
接下來的時間裏,諸位將領們也都提出了各自的一些意見,大多也都是關於如何排兵布陣,如何安排軍路之類的。趙德昭全程沒有發言,安靜地站在旁邊聽著他們討論,學習著帶兵打仗的經驗。
聽過了趙匡胤和其他將領們的討論以後,趙德昭才知道了為什麽那張地圖上的位置會和自己記憶裏的地圖出現那麽大的偏差。
除去年代變遷的影響之外,更主要的原因就是這張地圖上的的距離更多的是以腳程來作為參照的,而不是說以實際的距離。很多地方道路難行的,實際距離並不遠,但是走的話就要耗費比較長的時間所以在地圖上標注的距離就會長許多。
相應的,有的地方路途平坦,大軍行進起來方便快捷,故而在地圖上的線路就會短一些。
趙德昭身邊的李繼隆作為後輩,也是乖乖的的站在旁邊一言不發。他也很清楚自己這一次參與作戰更多的是混資曆而已,他要做的就是聽從其他人安排就行了,最好不要發表什麽意見。
商量了整整一個上午,軍中事宜已經基本都確定下來了,軍路的安排也差不多定了下來。像是趙德昭和李繼隆兩個都是拿到了打醬油的後軍職務,負責一些軍中糧草之類的事情。
就在趙匡胤便準備結束這次軍事會議的時候,忽然他看向了趙德昭,似是臨時起意一般的開口問道:
“德昭你聽了這麽久,有什麽想說的嗎?”
被點到名的趙德昭頓時成為了眾人矚目的焦點,大家也都是一副很感興趣的表情,想要聽一聽這位武力過人的二皇子有什麽高見。
趙德昭本來打算就這麽推辭過去的,畢竟自己並不是什麽軍事天才,麵對這麽一群久經沙場的老將,哪裏能提出什麽亮眼的意見來。
但是想到之前進城時見到的那些禁軍士兵們對普通民眾造成的影響後,趙德昭心頭一動,開口道:
“父皇,您和諸位將軍都已經把該說的都說過了,關於作戰方麵兒臣不多做贅述了。不過兒臣確實有些想要話,是關於戰後的。父皇應當知道去年征討荊楚之時的白甲軍之亂,故兒臣認為戰後的軍紀約束也是非常重要的。”
趙匡胤聞言似乎是思索了片刻,隨後肯定道:
“德昭所言,頗有道理,亂軍之害,甚於天災。諸將聽令:大軍所到之處,不得故意殺人放火,不得虐待當地官員百姓,不得挖盜陵墓,不得毀壞農桑,違令者軍法從事,諸將皆可互相監督,有便宜行事之權。”
“謹遵官家所令。”
眾將皆是齊聲應是,就是不知道裏麵有多少是真心,多少是假意了。
軍事會議就此落下帷幕,隨後趙匡胤在集英殿設宴,算是犒勞一下即將出征的軍中將領們。席間趙匡胤也宣布了誓師大會就在旬月之間,讓眾將們回去之後做好出發的準備。
酒足飯飽之後,大家便從宮中告退了。
至於趙德昭則是被趙匡胤單獨留了下來,在趙匡胤的帶領下,二人來到太廟祭拜了一番。
隨後趙匡胤對著趙德昭說道:
“你此行西去,會途徑鞏縣安陵,你身為皇子,當去祭拜一番,也算是代爹爹我走了一趟。”
“兒臣遵命。”
趙德昭躬身受命。
接著,趙匡胤看了看西麵,似乎是猶豫了片刻,隨後微微一歎道:
“經過西京洛陽的時候,再代我去鄭王府上慰問一番吧。”
說完,趙匡胤便離開了。
一大早上,趙德昭就收拾好了東西,就在他準備告別翠兒等人回軍營繼續自己的艱苦訓練的時候,宮中傳來了消息,讓他入宮參與議事。
於是趙德昭換過了一身得體的衣服,一路打馬來到了皇宮門前。通報過身份之後,趙德昭就被帶到了日常議政的垂拱殿裏,在這裏他見到了十多名武將打扮的人。
趙德昭看了看,這些人裏麵有王全斌、劉光義、康延澤、崔彥進等等,應該都是參與到此次伐蜀作戰的將領。
掃了一眼之後,趙德昭還在將領之中看到了一個眼熟的麵孔。
倒並非是哪位軍中老將,而是當初一起參加武試的那個李繼隆。
從對方身上的裝束來看,他應該也是這一次伐蜀作戰的將領之一。
趙德昭頓時有些了然,為什麽趙匡胤會讓自己重新招募人手了。如果沒有自己橫插一腳的話,原本這次的武試應該是給李繼隆準備的才對。
想了想,趙德昭便朝著李繼隆那邊走了過去,站在了和他差不多的位置上。
在前排的都是些軍中宿將,自己這麽個毛頭小子插到裏麵的話未免太不給其他人麵子了,還是站在同齡人身邊好一些。
見到趙德昭站到了自己身邊,李繼隆也是對著他微微點了點頭,算是打了個招呼。
要知道同年這個說法可不隻局限於文人,除開趙德昭的皇子身份外,作為同科的武試成員,李繼隆也可以說是趙德昭的同年,兩人算是天然的盟友。
<a href="http:///"></a>
再加上現在還要一同上戰場,如此一來更是添了一份戰友情誼在裏麵,李繼隆自然也是對趙德昭的態度自然是比較友好的。
畢竟人生四大鐵嘛。
人都到齊之後,趙匡胤才帶著趙光義和趙普走了過來。他身邊的王繼恩則是和另外幾個小黃門一起拉開了一張巨大的地圖,攤開在了書案上麵。
趙德昭一眼就認出來這是蜀地那邊的地圖,上麵畫出來的山川河流的走勢和自己記憶裏的那張地圖還是有一些不同的,尤其是比例方麵非常不規範,許多地點的位置都有偏差。
要知道在這樣的年代裏,這樣的一副地圖可以算得上是稀世珍寶級別的存在。要想繪製出這麽一副山川地理的地圖,不知道要耗費多少的人力物力才能做到。
地圖鋪好以後,趙匡胤便用手中的手杖在地圖上麵指點起來。
這跟做工精良的手杖就是所謂的玉斧,也就是燭影斧聲裏麵的那個斧。畢竟趙光義不可能真的說帶了一把斧頭入了宮把趙大給剁了,那也太誇張了些。
趙匡胤一邊點著地圖一邊說道:
“據趙彥韜所述,蜀國主要兵力分北、東兩部,分守劍門、大江兩道天險。”
“北路軍守將為招討使韓保正、副使李進二人。北路軍馬約四萬餘人,主要駐守在西縣一帶。東路軍扼守大江水道,主要由水師總指揮袁德弘率領,軍力大約在兩萬人左右。此外,東路軍還有一員守將名為高延儔,此人乃是一員老將,且對孟蜀忠心耿耿,當時東路軍中最大的一塊絆腳石……”
大殿裏的將領們聽著趙匡胤就這麽把蜀國的軍事布防的情況都給說了個清清楚楚,甚至就連大部分蜀國將領的喜好、風格都了如指掌。
趙德昭看著侃侃而談的趙匡胤,心中有些驚訝,看這個架勢,趙匡胤已經把蜀國上上下下都給摸了個通透啊,這都快趕上開全圖掛了。
對於趙匡胤能把蜀國的情況摸得這麽清楚,垂拱殿裏的諸位將領們倒是沒有什麽意外之色。自己這位官家可以說是搞情報的行家了,再加上趙彥韜那個二五仔出力,蜀國不被摸個底掉才奇怪了。
介紹完了詳細的情況之後,趙匡胤對著站在最前麵的忠武軍節度使王全斌開口問道:
“全斌,你作為此次作戰的主帥,可有什麽看法要說的?”
今年已經五十多歲的王全斌頭發都已經有些發白了,但整個人還是精神煥發的模樣,聽到趙匡胤的問題,他自信的開口道:
“官家剛才已經將敵情說的如此清楚,可以說廟算之上已有了大半的勝算了。剩下的,無非是將士奮勇作戰而已,我在此立誓,必不負官家所托。”
“有全斌此言足矣。”
趙匡胤點點頭,又對著另一人問道:
“廷讓,你這邊呢?”
劉光義不似上次趙德昭見到他懟竇儀時的魯莽,反而是思索了片刻之後才說道:
“官家,孟蜀於錦城府尚有數萬兵力,若是開戰必然會調動到前線來。從錦城府到劍門隻需幾日便可,若是順大江而下至夔州也就是幾天的功夫,此事不可不防。”
趙匡胤點頭道:
“確實,一旦開戰,孟昶必會派兵增援前線。但是據我推測,孟昶援軍應當隻會支援北路軍,故而我令全斌部過西京後,行進路線上的各地方節度使、刺史也要派出兵力參戰,歸於全斌節製。”
王全斌問道:
“官家為何如此篤定孟昶不會支援東路軍呢?”
趙匡胤笑道:
“蜀地承平四十餘載,多年不曾經曆戰事,文恬武嬉。蜀國的水軍更是孱弱不堪,孟昶若是想要支援東路軍,就需調撥船隻運送軍隊,但是蜀國水師的船隻早就沒剩下幾艘了,他拿什麽去運兵?沒了船隻,他難道還能讓手下的士兵順著大江遊過來不成?”
眾將聞言一齊頓首道:
“官家妙算。”
接下來的時間裏,諸位將領們也都提出了各自的一些意見,大多也都是關於如何排兵布陣,如何安排軍路之類的。趙德昭全程沒有發言,安靜地站在旁邊聽著他們討論,學習著帶兵打仗的經驗。
聽過了趙匡胤和其他將領們的討論以後,趙德昭才知道了為什麽那張地圖上的位置會和自己記憶裏的地圖出現那麽大的偏差。
除去年代變遷的影響之外,更主要的原因就是這張地圖上的的距離更多的是以腳程來作為參照的,而不是說以實際的距離。很多地方道路難行的,實際距離並不遠,但是走的話就要耗費比較長的時間所以在地圖上標注的距離就會長許多。
相應的,有的地方路途平坦,大軍行進起來方便快捷,故而在地圖上的線路就會短一些。
趙德昭身邊的李繼隆作為後輩,也是乖乖的的站在旁邊一言不發。他也很清楚自己這一次參與作戰更多的是混資曆而已,他要做的就是聽從其他人安排就行了,最好不要發表什麽意見。
商量了整整一個上午,軍中事宜已經基本都確定下來了,軍路的安排也差不多定了下來。像是趙德昭和李繼隆兩個都是拿到了打醬油的後軍職務,負責一些軍中糧草之類的事情。
就在趙匡胤便準備結束這次軍事會議的時候,忽然他看向了趙德昭,似是臨時起意一般的開口問道:
“德昭你聽了這麽久,有什麽想說的嗎?”
被點到名的趙德昭頓時成為了眾人矚目的焦點,大家也都是一副很感興趣的表情,想要聽一聽這位武力過人的二皇子有什麽高見。
趙德昭本來打算就這麽推辭過去的,畢竟自己並不是什麽軍事天才,麵對這麽一群久經沙場的老將,哪裏能提出什麽亮眼的意見來。
但是想到之前進城時見到的那些禁軍士兵們對普通民眾造成的影響後,趙德昭心頭一動,開口道:
“父皇,您和諸位將軍都已經把該說的都說過了,關於作戰方麵兒臣不多做贅述了。不過兒臣確實有些想要話,是關於戰後的。父皇應當知道去年征討荊楚之時的白甲軍之亂,故兒臣認為戰後的軍紀約束也是非常重要的。”
趙匡胤聞言似乎是思索了片刻,隨後肯定道:
“德昭所言,頗有道理,亂軍之害,甚於天災。諸將聽令:大軍所到之處,不得故意殺人放火,不得虐待當地官員百姓,不得挖盜陵墓,不得毀壞農桑,違令者軍法從事,諸將皆可互相監督,有便宜行事之權。”
“謹遵官家所令。”
眾將皆是齊聲應是,就是不知道裏麵有多少是真心,多少是假意了。
軍事會議就此落下帷幕,隨後趙匡胤在集英殿設宴,算是犒勞一下即將出征的軍中將領們。席間趙匡胤也宣布了誓師大會就在旬月之間,讓眾將們回去之後做好出發的準備。
酒足飯飽之後,大家便從宮中告退了。
至於趙德昭則是被趙匡胤單獨留了下來,在趙匡胤的帶領下,二人來到太廟祭拜了一番。
隨後趙匡胤對著趙德昭說道:
“你此行西去,會途徑鞏縣安陵,你身為皇子,當去祭拜一番,也算是代爹爹我走了一趟。”
“兒臣遵命。”
趙德昭躬身受命。
接著,趙匡胤看了看西麵,似乎是猶豫了片刻,隨後微微一歎道:
“經過西京洛陽的時候,再代我去鄭王府上慰問一番吧。”
說完,趙匡胤便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