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1944年的美軍,跨大西洋作戰,有英國這個補給基地的情況下,登陸諾曼底也並不輕鬆。
如果不是掌握了空軍優勢,還用一係列的手段隱蔽了自己的戰略意圖,差一點兒就被一群ss小青年給打下海了。
更何況現在的大唐集團,根本沒有這個本身——要跨海攻擊一個巨大的國家,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當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容易的話,唐陌還用把兩個人找過來商量麽?直接給個命令不就完了?
正是因為唐陌知道這一次行動不同以往,是需要非常慎重考慮的,所以他才找來了自己的兩個心腹愛將,想要討論出一個合適的計劃來。
看著鄭國的海岸線,勒夫繼續說道:“如果是威脅,或者擊敗,這很容易,伯納德的海軍就可以輕鬆做到。”
他對大唐集團的海軍很有信心,因為那是技術兵種,隻要技術上存在碾壓,質量是可以彌補數量上的不足的。
更何況,一旦開戰,大唐集團能夠集結的戰艦數量並不少,對方未必能占到便宜。
所以,他頗有一些遺憾的感慨道:“可如果是全麵進攻,我們在兵力上的劣勢就太明顯了。”
唐陌笑了,瞥了一眼勒夫,開口調侃道:“我要是想用海軍沿著海岸線欺負人,還找你過來幹什麽?直接喊伯納德過來布置任務不就行了?”
勒夫不好意思的撓了撓腦袋,然後回答起了唐陌之前的提問:“現在的大唐集團安全部隊,賬麵上有兩個師,實際上隻有一個半的兵力。”
“兩個師的兵員都有四分之一的缺口,因為我們並非在戰爭狀態下。”他介紹了一下現在大唐集團的部隊狀態:“因為是本土防禦駐紮,所以兩個師都有缺額,想要作戰,就需要把缺額補充上。”
為了不引起周圍王國勢力的過分反應,刺激這些王國,大唐集團的直屬部隊其實數量一直都很少。
隨著龍島的發展,這才勉強將部隊的數量,擴編到了2個師的規模——而因為並非戰時,所以這兩個師還不是滿編狀態。
行政機構和武器裝備大部分是有的,不過兵員其實空了不少,一方麵可以節約軍費,另一方麵也節約了寶貴的勞動力。
要知道,大唐集團安全部隊的士兵,可不像其他勢力王國那樣,招募的都是不識字的農夫流浪漢。
大唐集團的士兵可都是寶貴的人才,他們學曆更高,識字並且有一技之長,這些人每損失一個都讓人心疼。
正是因為這些高素質兵員,大唐集團的部隊才能夠在執行任務的時候擁有更強的協調能力,士兵的主觀能動性高,作戰風格頑強堅韌,局部戰術安排合理……
勒夫作為大唐集團的參謀長,對自己的部隊自然是了若指掌,所以直接給出了自己的判斷:“如果兩個師都補充滿兵力,我們現有的作戰部隊大概是2萬人,這還是不夠。”
泰格純粹從軍事行動角度分析,也很為難的搖了搖頭:“很難啊,我們是跨海作戰,首先必須在鄭國的沿海地區建立一個戰略樞紐,然後還要抵禦敵軍的反撲,這很重要。”
龍島距離鄭國的距離很遠,要不然也不會一直到十幾年前才被探險者發現。從龍島出發,依靠船運補給部隊,支持其在鄭國作戰,顯然太過瘋狂了。
即便唐陌掌控了無盡之海上大半的運力,也不會自大到做出這樣的基本判斷。
所以,泰格的設想差不多是最容易實現的方案了——在鄭國海岸線附近找一個島嶼,作為戰略跳板。
先在這個島嶼上積累足夠的戰略物資,包括彈藥糧食武器裝備,建立起維修工廠和碼頭,能夠維修船隻,補給煤炭甚至是汽油。
然後依托這個島嶼再向鄭國發起進攻,這樣無疑可以縮短己方補給線,簡化後勤。
大唐集團軍隊一直重視後勤補給,所以泰格從補給方麵出發分析問題,一點兒都不讓唐陌覺得奇怪。
正所謂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在戰役發起前先計算好己方補給存在的問題,是現代戰爭指揮官們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現有的運力不足以支撐整場戰爭的消耗,我們需要轉運,長時間儲備戰略物資,顯然,這是一個大工程。”越看那片無盡之海,泰格越是覺得,這種跨海補給,會要了大唐集團後勤部隊的老命。
與此同時,大家都非常清楚,鄭國沒有火車,沒有鐵路,道路狀況也不太明確,搞不好運輸條件極差,這都會嚴重製約大唐集團在鄭國的一係列作戰。
勒夫也不得不搖頭說出可能麵臨的困難:“占領鄭國需要大量的部隊,可大量的部隊就要消耗大量的彈藥,彈藥補充需要跨海,所以跨海的船運又必須充足,這相互矛盾。”
“至少也要再擴編5個師的部隊,5萬人,這差不多是極限了,再少一些,難免顧此失彼。”在腦海中粗略的算了算,泰格這位前線指揮官,給出了自認為勉強夠用的兵力總數。
一聽這個數字,勒夫的腦袋搖晃的更快了:“想要運輸5萬人抵達無盡之海西側,即便是我們,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海戰方麵我不擔心,我擔心的恰恰是陸戰部分。”
開玩笑,想想海獅計劃,二戰德國的海軍和海上運輸能力,都無法保證部隊跨越英吉利海峽,更別說運力實際上還未必趕得上第三帝國的大唐集團了。
要說德國必須考慮英國海軍與英國岸防部隊的反擊,那大唐集團還必須要考慮自己的運力,絕大部分還是帆船這個問題呢……
“如果陷入苦戰,我們的補給將會是非常困難的……幾萬人級別的戰役運輸,即便是我們,還沒有操作過,會發生什麽,出現什麽問題,沒有辦法預估。”勒夫謹慎的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作為大唐集團的參謀長,他必須在決策之前充分的提醒唐陌可能會麵臨的危險,這是他的職責。
“有沒有一種可能,以一支精銳部隊,直擊鄭國首都,攻占王城,癱瘓對方的抵抗力量?”唐陌想了想,想出了一個可以盡可能簡化後勤補給,還可以速戰速決的方案來。
泰格立刻說道:“理論上是可行的,不過從純粹的軍事方麵考慮,這種戰術並不是一個最合理的選擇。”
實際上,從剛才開始,他就一直在腦海中設計類似的方案。因為這個方案實在是太過誘人了。
隻要能夠實現,就可以迅速結束戰爭,這可以大大的簡化跨海作戰帶來的補給困難問題,同時也可以減少損失,可以說是一石三鳥。
可相應的,這種類似子午穀奇謀的軍事冒險,伴隨的也是同樣巨大的風險。
勒夫立刻點頭,讚同了泰格的說法,然後繼續向唐陌解釋道:“是的,一方麵,我們要確保孤軍深入的這支部隊擁有足夠多的糧草與彈藥,這本身就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另一方麵,我們不能不考慮,如果行動失敗,會有什麽樣的後果。”
“後果非常嚴重……”泰格強調道:“如果敵軍的國君帶著大臣放棄王城出逃,我們撲了一個空,那對方的反擊會來自四麵八方,我們的部隊撤退困難,很可能有覆滅的危險。”
“或者,哪怕我們成功的俘虜了敵軍的國君,控製了王城,周圍的敵軍拒不投降,我們的局麵依舊非常危險。”勒夫又給出了一種可能,讓唐陌理解了這種戰術選擇的弊端。
“所以,我們應該盡可能的保證,我們攻入王城的部隊,至少有一個方向上是有接應,或者安全的。”指著鄭國的王城,勒夫比劃了幾個方向說道。
事實上,無論是勒夫,還是泰格,甚至包括唐陌,他們都認為奪取幾座城市,或者攻取一個王國的王城,並非什麽難事。
他們現在正在討論的,是如何控製局麵,占領整個王國,而不是獲得一場驚天動地的速勝。
上一次,雷德曼突襲格麥林王城,瞬間覆滅格麥林,其實並不是一場可以複製的勝利。
格麥林的覆滅是幾個原因同時作用的結果,並非是攻占了王城俘虜了國王,就覆滅了一個王國。
首先,格麥林的主力部隊其實在攻入萊特王國境內之後,被北嶺軍隊覆滅了,所以格麥林王國境內空虛,幾乎不具備任何反擊能力了。
其次,就是格麥林國王光棍,他以為對方不會殺他,甚至會在隨後與希瑞克的討價還價之中放過格麥林王國……這顯然是他想多了。
所以……這種傻子國王加上千載難逢的國內空虛的機會,才成就了十幾天覆滅一個王國的奇跡。
要想複製這個奇跡,唐陌知道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寄希望於鄭國上下都是白癡,本身就是腦殘行為,戰前把對手想象成傻子,那是日本參謀才幹的蠢事。
----------
大概20分鍾之後還有一章補更
如果不是掌握了空軍優勢,還用一係列的手段隱蔽了自己的戰略意圖,差一點兒就被一群ss小青年給打下海了。
更何況現在的大唐集團,根本沒有這個本身——要跨海攻擊一個巨大的國家,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當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容易的話,唐陌還用把兩個人找過來商量麽?直接給個命令不就完了?
正是因為唐陌知道這一次行動不同以往,是需要非常慎重考慮的,所以他才找來了自己的兩個心腹愛將,想要討論出一個合適的計劃來。
看著鄭國的海岸線,勒夫繼續說道:“如果是威脅,或者擊敗,這很容易,伯納德的海軍就可以輕鬆做到。”
他對大唐集團的海軍很有信心,因為那是技術兵種,隻要技術上存在碾壓,質量是可以彌補數量上的不足的。
更何況,一旦開戰,大唐集團能夠集結的戰艦數量並不少,對方未必能占到便宜。
所以,他頗有一些遺憾的感慨道:“可如果是全麵進攻,我們在兵力上的劣勢就太明顯了。”
唐陌笑了,瞥了一眼勒夫,開口調侃道:“我要是想用海軍沿著海岸線欺負人,還找你過來幹什麽?直接喊伯納德過來布置任務不就行了?”
勒夫不好意思的撓了撓腦袋,然後回答起了唐陌之前的提問:“現在的大唐集團安全部隊,賬麵上有兩個師,實際上隻有一個半的兵力。”
“兩個師的兵員都有四分之一的缺口,因為我們並非在戰爭狀態下。”他介紹了一下現在大唐集團的部隊狀態:“因為是本土防禦駐紮,所以兩個師都有缺額,想要作戰,就需要把缺額補充上。”
為了不引起周圍王國勢力的過分反應,刺激這些王國,大唐集團的直屬部隊其實數量一直都很少。
隨著龍島的發展,這才勉強將部隊的數量,擴編到了2個師的規模——而因為並非戰時,所以這兩個師還不是滿編狀態。
行政機構和武器裝備大部分是有的,不過兵員其實空了不少,一方麵可以節約軍費,另一方麵也節約了寶貴的勞動力。
要知道,大唐集團安全部隊的士兵,可不像其他勢力王國那樣,招募的都是不識字的農夫流浪漢。
大唐集團的士兵可都是寶貴的人才,他們學曆更高,識字並且有一技之長,這些人每損失一個都讓人心疼。
正是因為這些高素質兵員,大唐集團的部隊才能夠在執行任務的時候擁有更強的協調能力,士兵的主觀能動性高,作戰風格頑強堅韌,局部戰術安排合理……
勒夫作為大唐集團的參謀長,對自己的部隊自然是了若指掌,所以直接給出了自己的判斷:“如果兩個師都補充滿兵力,我們現有的作戰部隊大概是2萬人,這還是不夠。”
泰格純粹從軍事行動角度分析,也很為難的搖了搖頭:“很難啊,我們是跨海作戰,首先必須在鄭國的沿海地區建立一個戰略樞紐,然後還要抵禦敵軍的反撲,這很重要。”
龍島距離鄭國的距離很遠,要不然也不會一直到十幾年前才被探險者發現。從龍島出發,依靠船運補給部隊,支持其在鄭國作戰,顯然太過瘋狂了。
即便唐陌掌控了無盡之海上大半的運力,也不會自大到做出這樣的基本判斷。
所以,泰格的設想差不多是最容易實現的方案了——在鄭國海岸線附近找一個島嶼,作為戰略跳板。
先在這個島嶼上積累足夠的戰略物資,包括彈藥糧食武器裝備,建立起維修工廠和碼頭,能夠維修船隻,補給煤炭甚至是汽油。
然後依托這個島嶼再向鄭國發起進攻,這樣無疑可以縮短己方補給線,簡化後勤。
大唐集團軍隊一直重視後勤補給,所以泰格從補給方麵出發分析問題,一點兒都不讓唐陌覺得奇怪。
正所謂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在戰役發起前先計算好己方補給存在的問題,是現代戰爭指揮官們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現有的運力不足以支撐整場戰爭的消耗,我們需要轉運,長時間儲備戰略物資,顯然,這是一個大工程。”越看那片無盡之海,泰格越是覺得,這種跨海補給,會要了大唐集團後勤部隊的老命。
與此同時,大家都非常清楚,鄭國沒有火車,沒有鐵路,道路狀況也不太明確,搞不好運輸條件極差,這都會嚴重製約大唐集團在鄭國的一係列作戰。
勒夫也不得不搖頭說出可能麵臨的困難:“占領鄭國需要大量的部隊,可大量的部隊就要消耗大量的彈藥,彈藥補充需要跨海,所以跨海的船運又必須充足,這相互矛盾。”
“至少也要再擴編5個師的部隊,5萬人,這差不多是極限了,再少一些,難免顧此失彼。”在腦海中粗略的算了算,泰格這位前線指揮官,給出了自認為勉強夠用的兵力總數。
一聽這個數字,勒夫的腦袋搖晃的更快了:“想要運輸5萬人抵達無盡之海西側,即便是我們,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海戰方麵我不擔心,我擔心的恰恰是陸戰部分。”
開玩笑,想想海獅計劃,二戰德國的海軍和海上運輸能力,都無法保證部隊跨越英吉利海峽,更別說運力實際上還未必趕得上第三帝國的大唐集團了。
要說德國必須考慮英國海軍與英國岸防部隊的反擊,那大唐集團還必須要考慮自己的運力,絕大部分還是帆船這個問題呢……
“如果陷入苦戰,我們的補給將會是非常困難的……幾萬人級別的戰役運輸,即便是我們,還沒有操作過,會發生什麽,出現什麽問題,沒有辦法預估。”勒夫謹慎的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作為大唐集團的參謀長,他必須在決策之前充分的提醒唐陌可能會麵臨的危險,這是他的職責。
“有沒有一種可能,以一支精銳部隊,直擊鄭國首都,攻占王城,癱瘓對方的抵抗力量?”唐陌想了想,想出了一個可以盡可能簡化後勤補給,還可以速戰速決的方案來。
泰格立刻說道:“理論上是可行的,不過從純粹的軍事方麵考慮,這種戰術並不是一個最合理的選擇。”
實際上,從剛才開始,他就一直在腦海中設計類似的方案。因為這個方案實在是太過誘人了。
隻要能夠實現,就可以迅速結束戰爭,這可以大大的簡化跨海作戰帶來的補給困難問題,同時也可以減少損失,可以說是一石三鳥。
可相應的,這種類似子午穀奇謀的軍事冒險,伴隨的也是同樣巨大的風險。
勒夫立刻點頭,讚同了泰格的說法,然後繼續向唐陌解釋道:“是的,一方麵,我們要確保孤軍深入的這支部隊擁有足夠多的糧草與彈藥,這本身就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另一方麵,我們不能不考慮,如果行動失敗,會有什麽樣的後果。”
“後果非常嚴重……”泰格強調道:“如果敵軍的國君帶著大臣放棄王城出逃,我們撲了一個空,那對方的反擊會來自四麵八方,我們的部隊撤退困難,很可能有覆滅的危險。”
“或者,哪怕我們成功的俘虜了敵軍的國君,控製了王城,周圍的敵軍拒不投降,我們的局麵依舊非常危險。”勒夫又給出了一種可能,讓唐陌理解了這種戰術選擇的弊端。
“所以,我們應該盡可能的保證,我們攻入王城的部隊,至少有一個方向上是有接應,或者安全的。”指著鄭國的王城,勒夫比劃了幾個方向說道。
事實上,無論是勒夫,還是泰格,甚至包括唐陌,他們都認為奪取幾座城市,或者攻取一個王國的王城,並非什麽難事。
他們現在正在討論的,是如何控製局麵,占領整個王國,而不是獲得一場驚天動地的速勝。
上一次,雷德曼突襲格麥林王城,瞬間覆滅格麥林,其實並不是一場可以複製的勝利。
格麥林的覆滅是幾個原因同時作用的結果,並非是攻占了王城俘虜了國王,就覆滅了一個王國。
首先,格麥林的主力部隊其實在攻入萊特王國境內之後,被北嶺軍隊覆滅了,所以格麥林王國境內空虛,幾乎不具備任何反擊能力了。
其次,就是格麥林國王光棍,他以為對方不會殺他,甚至會在隨後與希瑞克的討價還價之中放過格麥林王國……這顯然是他想多了。
所以……這種傻子國王加上千載難逢的國內空虛的機會,才成就了十幾天覆滅一個王國的奇跡。
要想複製這個奇跡,唐陌知道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寄希望於鄭國上下都是白癡,本身就是腦殘行為,戰前把對手想象成傻子,那是日本參謀才幹的蠢事。
----------
大概20分鍾之後還有一章補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