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好了發,感冒也被電吹風吹跑了,額的心情又開始爽了。畢竟,樂州就是樂州,別說是蛤蟆灣、臥龍鎮,就是雉水縣也是沒法子比的嗬。
額走著走著,忽然想到了額的家鄉,額的同事們,額的老領導陳書記,也想起了陳書記讓額給他稍帶的東西,會議很快就要散了,額為何不買點東西帶回去呢,額出席了,也不能忘了同誌們啊,也得讓他們分享一下出席帶來的快樂啊。
想著走著,額這時候已來到了淮河路段的中心菜市街,額準備帶些樂州新鮮的東西回家去
當額往那街上一走,就覺得自己長兩隻眼睛實在太少了,能長六隻或者八隻眼睛就好了,因為這裏的東西太多了,太豐富了,新鮮魚肉,河蝦鮮魚,水果堅果,茶葉幹筍、各地特產、南貨北貨,用兩隻眼睛去看,麽能會不眼花繚亂呢。
額一邊走,一邊看,又一邊不時地揉眼睛,心中發出感歎:簡直神了,以前土特產都是到鄉下去買,木有想到一個菜市街都是山南海北的產品,要麽有麽。看到這裏,額心裏挺委屈,人與人咋就那樣不同呢?不說窮人和富人,就說說這城裏人與額們鄉下人,大城市人與額們小城市人,區別咋就那麽大呢?你看還是人家大城市人會享福,不要出樂州,山珍海味全能買到,想吃麽就有麽,想穿麽就買麽,比比額們過的日子,那可是一個天一個地啊。
逛著想著欣賞著,同時也胡思亂想著,但額還是很快地就理智起來。啥麽好不好的呢?就額汪有誌來說,翻身解放、參加工作,已經是混得不錯了,跟他們比幹什麽,跟額自己比,額都是文代會的代表了,這地位還差嗎?想到這裏額就灰常驕傲,心情也就好起來,於是,額就決定先給陳書記買山楂糕,然後再自己也買點雉水縣沒人嚐過的吃物,帶回去讓同事們長長見識。
忽然間,額又犯迷糊了:啥麽是山楂糕呢?在蛤蟆灣裏長大,哪裏見過那玩藝,聽說也沒有聽說過。可陳書記讓額買山楂糕,額是一定要為他買到的,您想想,陳書記是改變額命運的人,是帶額走上革命道路的人,是額的恩人呀,平時都是他幫助額,額哪有機會幫助他呀,現在好不容易有了一次為他回報的機會,額怎麽能丟掉呢?要抓住機遇的是。
糕額是知道一點的,米做的,可什麽樣的糕是山楂糕呢?額望著菜市街兩側的攤位,那裏擺著不少年糕。那年糕,都是白白的長條狀。額眼望著那白白年糕發了呆:莫不就是買這玩藝?
噢,對了,三拃,陳書記是要的三拃長的年糕,所以簡稱就叫三拃糕。額自作聰明,恍然大悟,還認為額的腦子真是太好使了,灰常灰常聰明,一猜就猜中了陳書記隨意說出的這糕的名稱。
於是,額就決定給陳書記買三拃長的年糕。
額邊走邊看,遠遠地就看到了一個攤位,那是一位大嫂,她紅紅的臉蛋,粗壯的腰身,頭上裹一塊方巾,一看就知道她是郊區的農民。她擔了一擔年糕,分別放在兩個筐裏,碼得整整齊齊,很是好看。額走上前去,那位大嫂就衝著額笑容滿麵:小兄弟,買年糕是?額這年糕粘著呢,是頂好的糯米做的,都是新做的,好吃得很,很多人都喜歡買我的年糕。
額衝她點點頭,就蹲在了她的攤位前,拿起一隻年糕,先看它的長度,然後又伸出額那瘦如幹柴般灰叭啦嘰的手,去拃那年糕。一個不行,再換一個,還是不行。那位大嫂說,你要啥樣的年糕我幫你挑。額衝那位大嫂冷笑了一下,笑得差點將那位大嫂臉上的笑容退了回去。額說:“額要三拃的,你有嗎?”那位大嫂的嘴噘了起來:“三拃?要那麽長幹啥?當擀麵杖呀?”
額失望地走開了。淮河路的菜市走到了盡頭,額又反折回來,結果將所有的攤位上的年糕都量過了,給額的結論是:所謂三拃糕是木有的,最長的也就是兩拃半長。由於淮河路菜場是樂州市最大貨物最全的菜場,淮河路菜場沒有這種糕,也就說明整個樂州市也沒有這種糕。
作出這個結論後,額便埋怨起的老領導陳書記來:陳書記你也真是個怪人,三拃的糕與兩拃的糕有什麽區別,不都是糯米做的年糕嗎?還能有兩樣的味?害得額跑得滿身是汗。
正愁著,忽然間額看到一位農民挑著一擔年糕過來了,那年糕果然很長,額心裏一陣高興,就想上去量量,看看這一擔有沒有三拃長的。
“喂,老大爺,停一下,額看看你的三拃糕。”額用我的娘子腔給那位賣年糕的老大爺打招呼。
一聽說買山楂糕,那老大爺就回了聲:“沒有山楂糕。”就頭也不回,繼續趕他的路了。
額見狀,便快步上前,攔住了那位老者說:“你這位老大爺,怎麽能這樣?怕額不給你錢是不?你明明挑著滿滿一擔的三拃糕,為什麽說木有?”
那老者被他質問得莫名其妙,隻得停了下來,將擔子往地下一放,說:“你看看,我這裏有山楂糕嗎?”
額卻不理會他,隻管彎下腰來,拿起那年糕就用手來比劃著拃,額挑了一個又一個,最後終於挑了一搭兩拃半長的年糕來,自言自語說:“看來,三拃的是買不到了,就買這兩拃半的湊乎。”於是,額就與那老者討了價,付了錢,拎著那年糕正要走,老者這才明白過來,說:“你說買年糕不就好了嗎?非要說買山楂糕,弄得你我亂抬杠。”
咦?額不說他他倒說起額來了,於是,額就停住了腳步,額嫌他的話多,嘴一快,連粗話都出來了:“你懂不懂?你連你賣的是啥麽糕都不知道你還賣個鳥?”
沒想到那老漢也是個倔脾氣,反過來問:“你懂?你說我賣的是啥糕?”
額回身蹲下來,再次拿起他的年糕:“看清楚了,這是一拃的,這是兩拃的,這是兩拃半的,額想買你三拃的,你卻木有,額隻好買了你兩拃半的,把你兩拃半的當成了三拃的買了,你占了大便宜了知道不?下次你賣這糕的時候,應當喊著一拃糕、兩拃糕、三拃糕懂不?”
那老者被額弄得哭笑不得,將額當成了神經病,隻好搖搖頭,挑著他的擔子走了。
額提著三拃糕,帶著勝利的微笑,就繼續往前逛。
額來到一家海產品攤位前,看到這裏擺放著許許多多的海貨,不光沒有吃過,甚至連名字也叫不響。一問價錢,都要好幾毛。那時候,人們的生活水平都很低,一斤肉才五角錢,如果買好幾毛的東西,那就是奢侈品了。額就有點嫌貴,猶豫著買還是不買。
這時候,攤主看出了額的心思,就向額推薦說:“帶魚不錯,又便宜,又好吃。”
帶魚?什麽是帶魚?額在攤主的推薦下看到了這種特殊的魚?嗬嗬,這是什麽魚喲?長長的扁扁的身子,尖尖的嘴,細細的鱗,額們蛤蟆灣的魚那麽多,咋就沒見過這種魚呢?攤主說,這是海裏的魚,下飯的很,味道好得很。額問:“多少錢一斤呢?”攤主說:“一角五。”
這麽長的帶魚才一毛五一斤,果然灰常便宜。
可這帶魚該怎麽吃呢?不會吃買回去不也是白搭嗎?於是,額說:“這魚額又木有吃過,不會做的是,總不能生吃。”
“誰讓你生吃來著?這帶魚也好做,吃法有好多種,炸著吃,燒著吃,溜著吃,都行,不會做不要緊,我這裏有帶魚的菜譜,你照著菜譜上去做就行了。”
說著,攤主便遞給汪有誌一張紙,上麵記錄著帶魚的吃法,說:“這就是帶魚的菜譜,有了它,你才會吃帶魚,才能吃出帶魚的味來。所以,你買一斤帶魚,我就送你一份菜譜。”
額一聽說他有菜譜,就放心了。於是額他就撿了兩條大的帶魚,過了秤,正好二斤,也就買了二斤。額接過攤主遞過來的帶魚和菜譜,將帶魚紮好弄好,又把菜譜小心奕奕地揣在了懷裏,說:“菜譜和帶魚好比是秤杆跟秤跎,誰也離不開誰。你想是不?菜譜雖不能吃,可離開了菜譜卻不會吃,從某種意上講,菜譜和帶魚的價值是一樣的。”額的一番高論,逗得攤主很開心,攤主連連說是,還誇額說:“看,人家有文化的人就是跟咱普通老百姓不一樣,人家不是光吃,還要動腦子,將吃的文化搞得有模有樣,講吃的道理,讓你吃個明白,吃個得味,你這位同誌真不簡單哩!”
額讓那賣魚的攤主一誇,不好意思起來,說:“額這也是附帶地研究,淺嚐輒止,淺嚐輒止。”說罷,便高興得踮著腳尖離開了。
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
額走著走著,忽然想到了額的家鄉,額的同事們,額的老領導陳書記,也想起了陳書記讓額給他稍帶的東西,會議很快就要散了,額為何不買點東西帶回去呢,額出席了,也不能忘了同誌們啊,也得讓他們分享一下出席帶來的快樂啊。
想著走著,額這時候已來到了淮河路段的中心菜市街,額準備帶些樂州新鮮的東西回家去
當額往那街上一走,就覺得自己長兩隻眼睛實在太少了,能長六隻或者八隻眼睛就好了,因為這裏的東西太多了,太豐富了,新鮮魚肉,河蝦鮮魚,水果堅果,茶葉幹筍、各地特產、南貨北貨,用兩隻眼睛去看,麽能會不眼花繚亂呢。
額一邊走,一邊看,又一邊不時地揉眼睛,心中發出感歎:簡直神了,以前土特產都是到鄉下去買,木有想到一個菜市街都是山南海北的產品,要麽有麽。看到這裏,額心裏挺委屈,人與人咋就那樣不同呢?不說窮人和富人,就說說這城裏人與額們鄉下人,大城市人與額們小城市人,區別咋就那麽大呢?你看還是人家大城市人會享福,不要出樂州,山珍海味全能買到,想吃麽就有麽,想穿麽就買麽,比比額們過的日子,那可是一個天一個地啊。
逛著想著欣賞著,同時也胡思亂想著,但額還是很快地就理智起來。啥麽好不好的呢?就額汪有誌來說,翻身解放、參加工作,已經是混得不錯了,跟他們比幹什麽,跟額自己比,額都是文代會的代表了,這地位還差嗎?想到這裏額就灰常驕傲,心情也就好起來,於是,額就決定先給陳書記買山楂糕,然後再自己也買點雉水縣沒人嚐過的吃物,帶回去讓同事們長長見識。
忽然間,額又犯迷糊了:啥麽是山楂糕呢?在蛤蟆灣裏長大,哪裏見過那玩藝,聽說也沒有聽說過。可陳書記讓額買山楂糕,額是一定要為他買到的,您想想,陳書記是改變額命運的人,是帶額走上革命道路的人,是額的恩人呀,平時都是他幫助額,額哪有機會幫助他呀,現在好不容易有了一次為他回報的機會,額怎麽能丟掉呢?要抓住機遇的是。
糕額是知道一點的,米做的,可什麽樣的糕是山楂糕呢?額望著菜市街兩側的攤位,那裏擺著不少年糕。那年糕,都是白白的長條狀。額眼望著那白白年糕發了呆:莫不就是買這玩藝?
噢,對了,三拃,陳書記是要的三拃長的年糕,所以簡稱就叫三拃糕。額自作聰明,恍然大悟,還認為額的腦子真是太好使了,灰常灰常聰明,一猜就猜中了陳書記隨意說出的這糕的名稱。
於是,額就決定給陳書記買三拃長的年糕。
額邊走邊看,遠遠地就看到了一個攤位,那是一位大嫂,她紅紅的臉蛋,粗壯的腰身,頭上裹一塊方巾,一看就知道她是郊區的農民。她擔了一擔年糕,分別放在兩個筐裏,碼得整整齊齊,很是好看。額走上前去,那位大嫂就衝著額笑容滿麵:小兄弟,買年糕是?額這年糕粘著呢,是頂好的糯米做的,都是新做的,好吃得很,很多人都喜歡買我的年糕。
額衝她點點頭,就蹲在了她的攤位前,拿起一隻年糕,先看它的長度,然後又伸出額那瘦如幹柴般灰叭啦嘰的手,去拃那年糕。一個不行,再換一個,還是不行。那位大嫂說,你要啥樣的年糕我幫你挑。額衝那位大嫂冷笑了一下,笑得差點將那位大嫂臉上的笑容退了回去。額說:“額要三拃的,你有嗎?”那位大嫂的嘴噘了起來:“三拃?要那麽長幹啥?當擀麵杖呀?”
額失望地走開了。淮河路的菜市走到了盡頭,額又反折回來,結果將所有的攤位上的年糕都量過了,給額的結論是:所謂三拃糕是木有的,最長的也就是兩拃半長。由於淮河路菜場是樂州市最大貨物最全的菜場,淮河路菜場沒有這種糕,也就說明整個樂州市也沒有這種糕。
作出這個結論後,額便埋怨起的老領導陳書記來:陳書記你也真是個怪人,三拃的糕與兩拃的糕有什麽區別,不都是糯米做的年糕嗎?還能有兩樣的味?害得額跑得滿身是汗。
正愁著,忽然間額看到一位農民挑著一擔年糕過來了,那年糕果然很長,額心裏一陣高興,就想上去量量,看看這一擔有沒有三拃長的。
“喂,老大爺,停一下,額看看你的三拃糕。”額用我的娘子腔給那位賣年糕的老大爺打招呼。
一聽說買山楂糕,那老大爺就回了聲:“沒有山楂糕。”就頭也不回,繼續趕他的路了。
額見狀,便快步上前,攔住了那位老者說:“你這位老大爺,怎麽能這樣?怕額不給你錢是不?你明明挑著滿滿一擔的三拃糕,為什麽說木有?”
那老者被他質問得莫名其妙,隻得停了下來,將擔子往地下一放,說:“你看看,我這裏有山楂糕嗎?”
額卻不理會他,隻管彎下腰來,拿起那年糕就用手來比劃著拃,額挑了一個又一個,最後終於挑了一搭兩拃半長的年糕來,自言自語說:“看來,三拃的是買不到了,就買這兩拃半的湊乎。”於是,額就與那老者討了價,付了錢,拎著那年糕正要走,老者這才明白過來,說:“你說買年糕不就好了嗎?非要說買山楂糕,弄得你我亂抬杠。”
咦?額不說他他倒說起額來了,於是,額就停住了腳步,額嫌他的話多,嘴一快,連粗話都出來了:“你懂不懂?你連你賣的是啥麽糕都不知道你還賣個鳥?”
沒想到那老漢也是個倔脾氣,反過來問:“你懂?你說我賣的是啥糕?”
額回身蹲下來,再次拿起他的年糕:“看清楚了,這是一拃的,這是兩拃的,這是兩拃半的,額想買你三拃的,你卻木有,額隻好買了你兩拃半的,把你兩拃半的當成了三拃的買了,你占了大便宜了知道不?下次你賣這糕的時候,應當喊著一拃糕、兩拃糕、三拃糕懂不?”
那老者被額弄得哭笑不得,將額當成了神經病,隻好搖搖頭,挑著他的擔子走了。
額提著三拃糕,帶著勝利的微笑,就繼續往前逛。
額來到一家海產品攤位前,看到這裏擺放著許許多多的海貨,不光沒有吃過,甚至連名字也叫不響。一問價錢,都要好幾毛。那時候,人們的生活水平都很低,一斤肉才五角錢,如果買好幾毛的東西,那就是奢侈品了。額就有點嫌貴,猶豫著買還是不買。
這時候,攤主看出了額的心思,就向額推薦說:“帶魚不錯,又便宜,又好吃。”
帶魚?什麽是帶魚?額在攤主的推薦下看到了這種特殊的魚?嗬嗬,這是什麽魚喲?長長的扁扁的身子,尖尖的嘴,細細的鱗,額們蛤蟆灣的魚那麽多,咋就沒見過這種魚呢?攤主說,這是海裏的魚,下飯的很,味道好得很。額問:“多少錢一斤呢?”攤主說:“一角五。”
這麽長的帶魚才一毛五一斤,果然灰常便宜。
可這帶魚該怎麽吃呢?不會吃買回去不也是白搭嗎?於是,額說:“這魚額又木有吃過,不會做的是,總不能生吃。”
“誰讓你生吃來著?這帶魚也好做,吃法有好多種,炸著吃,燒著吃,溜著吃,都行,不會做不要緊,我這裏有帶魚的菜譜,你照著菜譜上去做就行了。”
說著,攤主便遞給汪有誌一張紙,上麵記錄著帶魚的吃法,說:“這就是帶魚的菜譜,有了它,你才會吃帶魚,才能吃出帶魚的味來。所以,你買一斤帶魚,我就送你一份菜譜。”
額一聽說他有菜譜,就放心了。於是額他就撿了兩條大的帶魚,過了秤,正好二斤,也就買了二斤。額接過攤主遞過來的帶魚和菜譜,將帶魚紮好弄好,又把菜譜小心奕奕地揣在了懷裏,說:“菜譜和帶魚好比是秤杆跟秤跎,誰也離不開誰。你想是不?菜譜雖不能吃,可離開了菜譜卻不會吃,從某種意上講,菜譜和帶魚的價值是一樣的。”額的一番高論,逗得攤主很開心,攤主連連說是,還誇額說:“看,人家有文化的人就是跟咱普通老百姓不一樣,人家不是光吃,還要動腦子,將吃的文化搞得有模有樣,講吃的道理,讓你吃個明白,吃個得味,你這位同誌真不簡單哩!”
額讓那賣魚的攤主一誇,不好意思起來,說:“額這也是附帶地研究,淺嚐輒止,淺嚐輒止。”說罷,便高興得踮著腳尖離開了。
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