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你曾經見到的諾威主任和奧爾德裏奇教授的關係再複述一遍。”
“從哪裏開始?”
“就從你上一遍同樣的地方開始。”
被審訊人顯然已經說過很多遍了,說起來就很有條理都不用組織語句,“諾威主任和奧爾德裏奇教授是研究生時期的同學,更是至交好友。諾威主任從事是臨床腦部疾病的治療,而奧爾德裏奇教授的主攻方向是腦病理學的研究,他們在學術研究方向一致,研究層麵誌同道合,所以他們的關係一直很好。我從15428年大一進入首都第一軍醫院實習的時候,就在跟著諾威主任實習。後來他覺得我做的還不錯,就把我留了下來,畢業後,我就直接做了諾威主任的助手。”
盡管是回憶,可是經過多次複述,他已經連想都不用想了,用沙啞幹巴巴的語氣慢慢說著,“正好在15428年,那時候我在幫忙整理那些天的病曆留下來加班,完了作業又沒寫完,就幹脆在醫院裏寫作業了。諾威主任那時候還不是主任,隻是普通的住院部醫師。那天輪到他值晚班,我們就隨便聊了起來。”
“後來做完作業,我就趴桌上睡著了。等我醒來都快早上了,就幹脆等天亮了再走。天亮後,諾威主任下了班,就邀請我去吃早餐。”
“當時我隻是個大一新生,被他這樣的老醫師邀請當然誠惶誠恐地就去了。可是我們剛點完單,諾威主任,當然那時候還是醫師,我喊慣了,抱歉。他就接到了電話。然而很興奮地樣子。”
“我急忙告辭。可是他很高興的樣子,就說,既然答應了要請我,就不好放我鴿子。不如讓我跟他一起去,就當是補償我了。”
“我本想推辭,可是架不住他客氣,誠惶誠恐地就去了。”
“這是我第一次到奧爾德裏奇教授家。”
許樂樂微微驚訝。難怪剛才給她們看了關於漢克.諾威和亞曆山大.奧爾德裏奇的資料。看來這段視頻是關於他們的事。隻是不知道跟自己有什麽關係。
她就繼續看視頻中被審訊人的背影在講述。
“那時候我根本不知道奧爾德裏奇教授這個人,那時候他已經是教授了,可是很少發表論文。也沒有取得過什麽太驚人的研究成果。還是從他們的談話中我才知道他研究的是生命科學,主攻是腦部科學的研究。”
“那天奧爾德裏奇教授給諾威主任打電話,是因為他前天晚上有了個新發現,所以一大早就迫不及待地打電話告訴了他。那時候我本專業的知識都還沒學多少。他們倆又很熟,完全沒有客套話就直接進入了正題。我根本聽不懂。隻是依稀記得幾個詞,後來學過了再想的時候,才知道他們大概在說一件什麽事。”
“奧爾德裏奇教授發現了發現了人腦在增大放射性治療中的非顯著應激反應,並推斷出可以借此判斷並分離出全部腦癌細胞。那天主任和教授都很高興。”
“主任把我送出門。並向我表示歉意,說這樣的發現太激動人心,他實在走不開要和教授好好研究研究。請我見諒,並說日後一定會把今天欠請我的補回來。我就這樣離開了。也不知道後麵發生了什麽。”
“可是從那之後的幾天,主任不但沒有什麽新的重大發現的喜悅,反而脾氣很不好,有一次我甚至見到一位新來的小.護.士因為送藥的時候忘了給病人包好導致病人不小心打翻了藥瓶不得不重新買了一小瓶這樣不太嚴重的事,被主任罵得狗血淋頭。”
“那幾天我們這些實習生都小心翼翼,一點錯都不敢出。就這樣過了一個月,主任的好像漸漸不太發脾氣了,可是精神卻很不好,時常發呆。有一天,他終於又想起我了,下班的時候說要請我吃晚飯。”
“那天晚上,他喝多了,把最近的事情都告訴了我,我才知道他為什麽這麽反常。”
“原來那天奧爾德裏奇教授發現的可以分離出全部腦癌細胞的辦法,根本不實用。因為必須在放射量足夠大的時候才能夠檢測出腦部的非顯著性應激反應,可是在如此大的劑量下,正常部分的腦細胞會迅速發生異變,導致腦細胞活躍過度並造成腦死亡。”
“這一個月來,他們已經研究了各種各樣的方法,卻始終找不到解決途徑。劑量小了,無法檢測應激反應,劑量大了,直接腦死亡。”
“明明隻差一步,就有可能觸摸到攻克腦癌的大門,連手都摸在門上了,卻被生生攔住不得入。”
“這樣的痛苦我當時還不是很能體會。後來隨著我自己畢業真正進入醫院,見過了大量求生不得的病人,才越來越能理解。身為醫生,卻不能救人,沒有什麽比明明看見了希望卻被阻擋更痛苦。”
“從這天以後,主任好像又恢複成了平日裏溫和的主任。可是在他的實驗和記錄中,我知道,他根本不可能放棄這個方向的研究。”
“果然,僅僅過了三個月,主任就發現了,雖然這個方法對於成年人來說不可能,但是對於幼兒來說還有一線希望。因為3歲以下幼兒因為腦部處於極速發育期,對於這樣的異變的修複能力遠高於大孩子和成年人,所以有可能存活下來。”
“可這也僅僅是有可能。”
“雖然得到這一發現的時候主任非常高興地就跑去和教授慶祝了。可是卻遭到了教授的強烈反對。因為這僅僅是有可能存活。風險太大,絕不可能用於臨床試驗,這對患兒極其家屬都是不負責任。”
“兩人大吵一架,可是卻無法改變主任的決心。他以這個方向為基礎深入研究,我還記得當時他說的話,哪怕救不了大人,能救一個孩子也好。”
“15431年7月,主任獨創的點斷綜合療法試驗獲得成功。雖然無法應用於大孩子和成年人,可是卻在幼猴和幼猩猩身上獲得第一步的成功,治愈率也就是存活率約為20%,換算成人類幼兒的年齡差不多就是3歲。也就是說,如果將這個方法應用於人類三歲以下的腦癌患兒,說不定能救回1/5的孩子的生命。”
“我還記得結果出來的那一天,正好是主任的妻子的生日。可是他連要回去給妻子慶祝生日都忘記了,一個人在辦公室裏坐到了天亮。”(未完待續)
ps:本書從開篇就埋下的伏筆要揭開一部分了,下章開始高致鬱預警。別說我沒提醒你哦~
“從哪裏開始?”
“就從你上一遍同樣的地方開始。”
被審訊人顯然已經說過很多遍了,說起來就很有條理都不用組織語句,“諾威主任和奧爾德裏奇教授是研究生時期的同學,更是至交好友。諾威主任從事是臨床腦部疾病的治療,而奧爾德裏奇教授的主攻方向是腦病理學的研究,他們在學術研究方向一致,研究層麵誌同道合,所以他們的關係一直很好。我從15428年大一進入首都第一軍醫院實習的時候,就在跟著諾威主任實習。後來他覺得我做的還不錯,就把我留了下來,畢業後,我就直接做了諾威主任的助手。”
盡管是回憶,可是經過多次複述,他已經連想都不用想了,用沙啞幹巴巴的語氣慢慢說著,“正好在15428年,那時候我在幫忙整理那些天的病曆留下來加班,完了作業又沒寫完,就幹脆在醫院裏寫作業了。諾威主任那時候還不是主任,隻是普通的住院部醫師。那天輪到他值晚班,我們就隨便聊了起來。”
“後來做完作業,我就趴桌上睡著了。等我醒來都快早上了,就幹脆等天亮了再走。天亮後,諾威主任下了班,就邀請我去吃早餐。”
“當時我隻是個大一新生,被他這樣的老醫師邀請當然誠惶誠恐地就去了。可是我們剛點完單,諾威主任,當然那時候還是醫師,我喊慣了,抱歉。他就接到了電話。然而很興奮地樣子。”
“我急忙告辭。可是他很高興的樣子,就說,既然答應了要請我,就不好放我鴿子。不如讓我跟他一起去,就當是補償我了。”
“我本想推辭,可是架不住他客氣,誠惶誠恐地就去了。”
“這是我第一次到奧爾德裏奇教授家。”
許樂樂微微驚訝。難怪剛才給她們看了關於漢克.諾威和亞曆山大.奧爾德裏奇的資料。看來這段視頻是關於他們的事。隻是不知道跟自己有什麽關係。
她就繼續看視頻中被審訊人的背影在講述。
“那時候我根本不知道奧爾德裏奇教授這個人,那時候他已經是教授了,可是很少發表論文。也沒有取得過什麽太驚人的研究成果。還是從他們的談話中我才知道他研究的是生命科學,主攻是腦部科學的研究。”
“那天奧爾德裏奇教授給諾威主任打電話,是因為他前天晚上有了個新發現,所以一大早就迫不及待地打電話告訴了他。那時候我本專業的知識都還沒學多少。他們倆又很熟,完全沒有客套話就直接進入了正題。我根本聽不懂。隻是依稀記得幾個詞,後來學過了再想的時候,才知道他們大概在說一件什麽事。”
“奧爾德裏奇教授發現了發現了人腦在增大放射性治療中的非顯著應激反應,並推斷出可以借此判斷並分離出全部腦癌細胞。那天主任和教授都很高興。”
“主任把我送出門。並向我表示歉意,說這樣的發現太激動人心,他實在走不開要和教授好好研究研究。請我見諒,並說日後一定會把今天欠請我的補回來。我就這樣離開了。也不知道後麵發生了什麽。”
“可是從那之後的幾天,主任不但沒有什麽新的重大發現的喜悅,反而脾氣很不好,有一次我甚至見到一位新來的小.護.士因為送藥的時候忘了給病人包好導致病人不小心打翻了藥瓶不得不重新買了一小瓶這樣不太嚴重的事,被主任罵得狗血淋頭。”
“那幾天我們這些實習生都小心翼翼,一點錯都不敢出。就這樣過了一個月,主任的好像漸漸不太發脾氣了,可是精神卻很不好,時常發呆。有一天,他終於又想起我了,下班的時候說要請我吃晚飯。”
“那天晚上,他喝多了,把最近的事情都告訴了我,我才知道他為什麽這麽反常。”
“原來那天奧爾德裏奇教授發現的可以分離出全部腦癌細胞的辦法,根本不實用。因為必須在放射量足夠大的時候才能夠檢測出腦部的非顯著性應激反應,可是在如此大的劑量下,正常部分的腦細胞會迅速發生異變,導致腦細胞活躍過度並造成腦死亡。”
“這一個月來,他們已經研究了各種各樣的方法,卻始終找不到解決途徑。劑量小了,無法檢測應激反應,劑量大了,直接腦死亡。”
“明明隻差一步,就有可能觸摸到攻克腦癌的大門,連手都摸在門上了,卻被生生攔住不得入。”
“這樣的痛苦我當時還不是很能體會。後來隨著我自己畢業真正進入醫院,見過了大量求生不得的病人,才越來越能理解。身為醫生,卻不能救人,沒有什麽比明明看見了希望卻被阻擋更痛苦。”
“從這天以後,主任好像又恢複成了平日裏溫和的主任。可是在他的實驗和記錄中,我知道,他根本不可能放棄這個方向的研究。”
“果然,僅僅過了三個月,主任就發現了,雖然這個方法對於成年人來說不可能,但是對於幼兒來說還有一線希望。因為3歲以下幼兒因為腦部處於極速發育期,對於這樣的異變的修複能力遠高於大孩子和成年人,所以有可能存活下來。”
“可這也僅僅是有可能。”
“雖然得到這一發現的時候主任非常高興地就跑去和教授慶祝了。可是卻遭到了教授的強烈反對。因為這僅僅是有可能存活。風險太大,絕不可能用於臨床試驗,這對患兒極其家屬都是不負責任。”
“兩人大吵一架,可是卻無法改變主任的決心。他以這個方向為基礎深入研究,我還記得當時他說的話,哪怕救不了大人,能救一個孩子也好。”
“15431年7月,主任獨創的點斷綜合療法試驗獲得成功。雖然無法應用於大孩子和成年人,可是卻在幼猴和幼猩猩身上獲得第一步的成功,治愈率也就是存活率約為20%,換算成人類幼兒的年齡差不多就是3歲。也就是說,如果將這個方法應用於人類三歲以下的腦癌患兒,說不定能救回1/5的孩子的生命。”
“我還記得結果出來的那一天,正好是主任的妻子的生日。可是他連要回去給妻子慶祝生日都忘記了,一個人在辦公室裏坐到了天亮。”(未完待續)
ps:本書從開篇就埋下的伏筆要揭開一部分了,下章開始高致鬱預警。別說我沒提醒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