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年六月初六,海河蒙童書院總山長劉文才仙去,舉國大哀,帝親往天津吊唁。
海河蒙童書院經二十餘年發展,書院近三千所,開蒙之數量以百萬計,劉先生堪稱古往今來教育界第一人。
然此事卻引起不少人憂思,成立不久的東林書院展開辯論。有人總結:海河書院以免費教育為主,卻導致其餘私塾處境艱難;教化天下功德無量,然其院產規模之大,駭人聽聞,其免稅政策導致稅收減少,壟斷經營與民爭利;有教無類,全體開設算學、格物等科,有益自立,卻浪費教育資源,有違聖人之道;規模過大,易形成獨立之派別。。。。
東林書院裏的辯論很快即達上聽,朝中自有一番爭論。其實僅黨派、稅收這兩項足以打動皇上了。
到秋天大比之後,不知偶然還是必然,書院出身的舉子超過半數,天下莫不震動。
陝西的梁維漢思摸著此事,總覺大事不妙,回房與妻子及趙姨娘計議。
趙姨娘未語淚先流,“先生與山長數十年心血要完了!”
“未必,書院不會撤銷的。”梁維漢連忙勸解。
孫秀兒冷笑:“是不會撤銷,隻有有錢之人才上的起,貧困子弟卻要求人資助。”
“我大明百姓如此富庶,怎可能交不起潤筆費用?不要過慮。”
趙姨娘搖搖頭,不再言語。
孫秀兒轉而問道:“夫君,銀行之事如何?”
梁維漢搖頭,微微歎了口氣。
孫秀兒撇了撇嘴:“盡力而為吧,不用太費心。這不是你能把握的事。”
“還好有金幣,否則多少都不夠,那幫家夥這些年不知印了寶鈔。朝廷的追究竟然就到此為止!”梁維漢在自己的智囊麵前稍微發泄了一下,他也知道新皇不可能再深入追究。
趙姨娘擦幹了淚水,語氣平靜:“夫君,姐姐,我要走了。”
“不行!”梁維漢高聲喝道。
“我也不想,你們知道,我和書院產業有關係。沒想到這件事會牽連家裏,你們也要及早準備。”多年的夫妻,說走就走,哪個不傷心。
梁維漢動了動嘴,卻沒說話,思索起來。如果書院產業被收回,自然會涉及相關管理人員,別人倒無所謂,可她是自己夫人,且協助掌管西北大部分書院校產,有關政治風向,沒事兒也能搞出大事兒來。
“徐海這個笨蛋!回來幹嘛!不回來還好點。”孫秀兒憤憤地開罵,把梁維漢嚇了一跳,苦笑道:“他在朝中根基太淺,如今也是在火上烤著。”
趙姨娘歎息:“朝廷對書院下手,也是對小院的人下手。其實京官中,書院出身的極少,地方官中下層卻多,其中以毛大人為首,夫君總是隔著一層。”
梁維漢眼睛忍不住紅了,自己和徐海一樣,憑借著皇上的恩寵,多年來一直外放,與朝中私下往來甚少,此次搞不好自身難保,四夫人離去是不得已之策。
“沒有黨爭,怕也要有了。”梁維漢儒雅的臉上籠上一層陰霾。
北京深秋,天壇附近的一座四合院裏,窈窕的婦人正在清掃落葉,一位滿麵紅光的老太太在房前曬太陽。嘴裏念叨著:“三順兒該回來了呀?”
巧不巧聽得拍門聲,“我,開門。”
“哎。”婦人打開院門,迎進了自己的男人。這漢子三十多歲,全身幹淨利索,透著股精明勁兒。僅餘兩指的左手捏著錢袋,交給夫人,低聲問:“表叔呢?”
“後院呢,時候差不多,該吃飯了。”
“呆會兒送過來,我先去。對了,今天生意不錯,收好了。”男人問候過母親,匆匆的向後院走去。心想,馮將軍在此也呆了一段時間了,不知今天的消息對他是否有用。
後院的馮君武正在屋中讀書,眼角眉梢的幾處修飾,讓人很難把這幅形象與本人聯係起來。三順子的腳步聲傳來,他抬起頭。三順子楊村人,當年王永剛的部下,受傷後被王永剛安置在京城,媳婦也是西域海河書院的學生。
楊村蚌肥,金元時期民眾就以采珠為生,三順子玩珍珠也算得上家傳。這些年在珠市口,生意雖不大,卻也算得上號人物。偶爾出手的上等貨,更讓他與宮中珠寶采辦多有交情。今日不知他有何消息。
轉念間,馮君武將桌上的茶杯斟滿。“進來吧。”
馮君武臉上泛著微笑,秋日的陽光下,看上去那麽溫暖,“來,先喝口水。”
三順子心頭忽然開朗起來。
靜靜地聽著三順子的消息,這是毫無個人觀點的陳述,無非是宮中瑣事、采買要求,乍聽上去也是無甚價值。聽著聽著,馮君武眼睛眯了起來。好歹他也在朱瞻基身邊做過那麽長時間,宮中貓膩至少樂州沒人比他更熟悉,三順子能匯報此事,這永剛選人法眼無差。
三順子講完,發現馮將軍沉默不語,便低頭喝茶,不再言語。思索間,聽到腳步聲響,知道是媳婦送飯來了。正起身打算阻攔,卻聽馮君武說:“先吃飯吧。”
“好了您哪。”
快速吃罷午飯,三順子媳婦忙著拾碗筷,“表叔”的一句話讓她愣了。“你們三天之內回老家,之後會有人安排。”
“可以了?”女人的聲音有些遲疑。
馮君武注視著三順子。
“好,圈裏人都知道,我今天這筆生意不算小,可以說回老家風光一下。”
兩日之後,房門緊閉,院門緊鎖。這戶人家回鄉下了,也許開春才會回來。
秋夜霜露重,風吹起了院子裏的枯葉,忽悠悠的打著小旋兒。馮君武走到院子一角,把菜窖的蓋子輕輕的掀起來,順著梯子下去,隨手合上頂蓋。
這菜窖與北方人家的並無太大不同,隻是稍微寬大一些。大白菜已經下窖了,顯得有點滿。裏麵放著兩缸水,是用來防凍的。用力推開其中一口,雖然很重,卻與存水量不符,再將其複位,用腳將地麵草草處理了一下。
彎腰進入存蘿卜的凹子裏,鼓搗兩下,開了一個洞,隨後進入一個蜿蜒的通道,最後來到一個土質密室。這裏是三順子留下的退身之路,西邊角落裏有道暗門,通向另一個據點。
馮君武打量一番後,開始清點這裏所有的補給裝備。和武器打交道,他覺得時間過得很快。忙完了,看看表,子時一刻。再次清理隨身裝備後,熄燈,凝神靜立。
“嗒嗒嗒。”很準時,節奏沒錯。馮君武搬動了一個開關,東麵的一麵牆向後縮去,馮君武處於某種放鬆狀態。
如此高級別的接頭要求,不知今夜何許人也?
海河蒙童書院經二十餘年發展,書院近三千所,開蒙之數量以百萬計,劉先生堪稱古往今來教育界第一人。
然此事卻引起不少人憂思,成立不久的東林書院展開辯論。有人總結:海河書院以免費教育為主,卻導致其餘私塾處境艱難;教化天下功德無量,然其院產規模之大,駭人聽聞,其免稅政策導致稅收減少,壟斷經營與民爭利;有教無類,全體開設算學、格物等科,有益自立,卻浪費教育資源,有違聖人之道;規模過大,易形成獨立之派別。。。。
東林書院裏的辯論很快即達上聽,朝中自有一番爭論。其實僅黨派、稅收這兩項足以打動皇上了。
到秋天大比之後,不知偶然還是必然,書院出身的舉子超過半數,天下莫不震動。
陝西的梁維漢思摸著此事,總覺大事不妙,回房與妻子及趙姨娘計議。
趙姨娘未語淚先流,“先生與山長數十年心血要完了!”
“未必,書院不會撤銷的。”梁維漢連忙勸解。
孫秀兒冷笑:“是不會撤銷,隻有有錢之人才上的起,貧困子弟卻要求人資助。”
“我大明百姓如此富庶,怎可能交不起潤筆費用?不要過慮。”
趙姨娘搖搖頭,不再言語。
孫秀兒轉而問道:“夫君,銀行之事如何?”
梁維漢搖頭,微微歎了口氣。
孫秀兒撇了撇嘴:“盡力而為吧,不用太費心。這不是你能把握的事。”
“還好有金幣,否則多少都不夠,那幫家夥這些年不知印了寶鈔。朝廷的追究竟然就到此為止!”梁維漢在自己的智囊麵前稍微發泄了一下,他也知道新皇不可能再深入追究。
趙姨娘擦幹了淚水,語氣平靜:“夫君,姐姐,我要走了。”
“不行!”梁維漢高聲喝道。
“我也不想,你們知道,我和書院產業有關係。沒想到這件事會牽連家裏,你們也要及早準備。”多年的夫妻,說走就走,哪個不傷心。
梁維漢動了動嘴,卻沒說話,思索起來。如果書院產業被收回,自然會涉及相關管理人員,別人倒無所謂,可她是自己夫人,且協助掌管西北大部分書院校產,有關政治風向,沒事兒也能搞出大事兒來。
“徐海這個笨蛋!回來幹嘛!不回來還好點。”孫秀兒憤憤地開罵,把梁維漢嚇了一跳,苦笑道:“他在朝中根基太淺,如今也是在火上烤著。”
趙姨娘歎息:“朝廷對書院下手,也是對小院的人下手。其實京官中,書院出身的極少,地方官中下層卻多,其中以毛大人為首,夫君總是隔著一層。”
梁維漢眼睛忍不住紅了,自己和徐海一樣,憑借著皇上的恩寵,多年來一直外放,與朝中私下往來甚少,此次搞不好自身難保,四夫人離去是不得已之策。
“沒有黨爭,怕也要有了。”梁維漢儒雅的臉上籠上一層陰霾。
北京深秋,天壇附近的一座四合院裏,窈窕的婦人正在清掃落葉,一位滿麵紅光的老太太在房前曬太陽。嘴裏念叨著:“三順兒該回來了呀?”
巧不巧聽得拍門聲,“我,開門。”
“哎。”婦人打開院門,迎進了自己的男人。這漢子三十多歲,全身幹淨利索,透著股精明勁兒。僅餘兩指的左手捏著錢袋,交給夫人,低聲問:“表叔呢?”
“後院呢,時候差不多,該吃飯了。”
“呆會兒送過來,我先去。對了,今天生意不錯,收好了。”男人問候過母親,匆匆的向後院走去。心想,馮將軍在此也呆了一段時間了,不知今天的消息對他是否有用。
後院的馮君武正在屋中讀書,眼角眉梢的幾處修飾,讓人很難把這幅形象與本人聯係起來。三順子的腳步聲傳來,他抬起頭。三順子楊村人,當年王永剛的部下,受傷後被王永剛安置在京城,媳婦也是西域海河書院的學生。
楊村蚌肥,金元時期民眾就以采珠為生,三順子玩珍珠也算得上家傳。這些年在珠市口,生意雖不大,卻也算得上號人物。偶爾出手的上等貨,更讓他與宮中珠寶采辦多有交情。今日不知他有何消息。
轉念間,馮君武將桌上的茶杯斟滿。“進來吧。”
馮君武臉上泛著微笑,秋日的陽光下,看上去那麽溫暖,“來,先喝口水。”
三順子心頭忽然開朗起來。
靜靜地聽著三順子的消息,這是毫無個人觀點的陳述,無非是宮中瑣事、采買要求,乍聽上去也是無甚價值。聽著聽著,馮君武眼睛眯了起來。好歹他也在朱瞻基身邊做過那麽長時間,宮中貓膩至少樂州沒人比他更熟悉,三順子能匯報此事,這永剛選人法眼無差。
三順子講完,發現馮將軍沉默不語,便低頭喝茶,不再言語。思索間,聽到腳步聲響,知道是媳婦送飯來了。正起身打算阻攔,卻聽馮君武說:“先吃飯吧。”
“好了您哪。”
快速吃罷午飯,三順子媳婦忙著拾碗筷,“表叔”的一句話讓她愣了。“你們三天之內回老家,之後會有人安排。”
“可以了?”女人的聲音有些遲疑。
馮君武注視著三順子。
“好,圈裏人都知道,我今天這筆生意不算小,可以說回老家風光一下。”
兩日之後,房門緊閉,院門緊鎖。這戶人家回鄉下了,也許開春才會回來。
秋夜霜露重,風吹起了院子裏的枯葉,忽悠悠的打著小旋兒。馮君武走到院子一角,把菜窖的蓋子輕輕的掀起來,順著梯子下去,隨手合上頂蓋。
這菜窖與北方人家的並無太大不同,隻是稍微寬大一些。大白菜已經下窖了,顯得有點滿。裏麵放著兩缸水,是用來防凍的。用力推開其中一口,雖然很重,卻與存水量不符,再將其複位,用腳將地麵草草處理了一下。
彎腰進入存蘿卜的凹子裏,鼓搗兩下,開了一個洞,隨後進入一個蜿蜒的通道,最後來到一個土質密室。這裏是三順子留下的退身之路,西邊角落裏有道暗門,通向另一個據點。
馮君武打量一番後,開始清點這裏所有的補給裝備。和武器打交道,他覺得時間過得很快。忙完了,看看表,子時一刻。再次清理隨身裝備後,熄燈,凝神靜立。
“嗒嗒嗒。”很準時,節奏沒錯。馮君武搬動了一個開關,東麵的一麵牆向後縮去,馮君武處於某種放鬆狀態。
如此高級別的接頭要求,不知今夜何許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