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的日子感覺悠閑,不過高洋還是安排了不少事情。尤其是生產管理方麵,他不斷參觀請教,馬明、學徒車間以及相熟的工廠作坊的管理者都是他請教的對象。
期間,孩子順利降生了,樂王妃先生的是個女孩兒,那個來自歐洲的侍妾卻得了個兒子,與預產期不同,兩個孩子相差隻有三天,歡喜的同時,劉巧兒也有些失望,樂王長子不僅是庶出而且是混血。
慶祝是低調的、小範圍的。大哥劉天祥和嶽父周奇發來賀電,祝賀孩子的降生。初為人父,高洋整日間留連於妻子孩子身邊,喜不自勝。
樂王妃周淑珍體質非常好,早早的就打算下床,被長輩兒緊緊勸住。
劉巧兒遞過來一遝幹淨的尿布,嘴裏說:“淑珍啊,洋洋原計劃兩個孩子出生後就回去。現在倆孩子就差三天,正好兩人一塊照顧,都能多照顧些日子。”
過來幫忙的張四虎某個媳婦聽得皺眉,那女人輕輕碰了高洋一下,高洋卻不好吱聲。這話可不好接口,按說應該勸夫君正事為重,少留些日子,可這樣女人心理不舒服,也影響妻妾之間的關係。
這周淑珍也是個強楞人兒,“婆母,我這身子結實,那妹子身子骨也不錯。您勸勸我那夫君,還是少待幾日,正事要緊。過不了多久我們就去探他。”
劉巧兒俯身幫忙給孩子換尿布,嘴裏說著:“兒啊,事業為重。家裏你放心,有我們照顧。”
張四虎的女人也連忙接茬:“是啊,咱現在老人兒也有不少不會什麽,在家比較閑,也會過來幫忙,這你到不必擔心。”
高洋隻好點頭,“那麻煩嬸子們了。”
“咱自家人可用不著客氣。”女人輕巧的看了看高洋。
劉巧兒聽得這親密的語氣一個勁的犯堵心,周淑珍把懷裏孩子換個方向,接著喂奶。這時對麵屋裏的孩子也哭起來,高洋忙跑出去,那女人也跟了過去。
“哼。”劉巧兒輕聲哼了一聲。在媳婦麵前她也不好說的過分,周奇家裏的女人不少,也有幾個活分的,隻是不知在那邊怎麽樣。
周淑珍假裝沒聽見,輕聲說:“娘,您真的勸勸洋洋,給他再收一房,我勸他不聽。”
劉巧兒坐在床邊,輕柔的摸摸孩子的小腳丫,“我們勸過,他也是不同意,自己有想法,主意正著呢。”
兩個女人不出聲了,悶頭想心事。前幾天討論婚姻與家庭風氣問題,夏族代表對此十分詫異,夏族的婚姻模式很多,從妻婚、妻兄弟這些情況很正常。總之,他們的觀點是以生育為重點的,而不是以家庭為重點。育齡的鰥寡都不應該存在,這與華族的倫理完全不符。
過去,樂州一直是以增加人口為重點,這種觀念衝突被掩蓋。現在,老一輩男子,尤其是遷居來的華族多妻。隨著年齡的增長和死亡,眾多的女人就成了家庭裏的不穩定因素。
這婆媳倆都知道,張四虎前些日子給高洋安排了活動,是具體哪個女人她們不知道,但絕對是劉巧兒難以接受的。可大環境如此,讓劉巧兒感覺很無力。當年是她在小院增加的家規,可麵對自己的兒子,她隻好裝糊塗。讓高洋提前回去,也有這方麵的考慮。
這婆媳倆茫然的時候,趙萱正在高海的辦公室,關於婚姻製度,母子二人已經探討了不短的時間。
趙萱和高海明白高洋的心思,作為樂王,他選擇了一條平民化路線。不遠的將來,戰後的樂州是平穩發展的年代,高洋敏銳的察覺了樂州的社會變化,不僅注意生產和民生問題,而且在侍妾的問題也很注意。如果樂州試圖改變目前的婚姻體係,樂王的少妻妾就具有代表性,高海自己的多妻就顯得落伍了。而且樂王的經曆更容易被樂州的新一代接受。
趙萱忽然說:“要不你把蘇菲收了?”
高海的心怦怦跳了兩下,隨即苦笑搖頭。接受妻兄弟這類部落婚姻習慣,就與弟弟的方向完全相反了。
“暫時秘密的也行,蘇菲也會高興。”
“娘,兄弟相爭也不是這樣,再說我真的有心退了。”
“你想退,別人怎麽辦?將來的事情將來再說,老習慣可不是一朝一夕能改變的。”看到高海還在搖頭,趙萱接著說:“早晚要與朝廷大戰一場,再說有各族女孩移民,女多男少一定會繼續。還有蘇菲現在做店鋪,以她的狀態早晚出事,你希望她轉嫁別家?”
“咱漢族的傳統可是。。。”
趙萱打斷了兒子:“其實那些規矩主要是對正妻,侍妾之類的轉讓很平常,同樣也是傳統。以生育為主我們必須要再堅持幾代人。”
高海閉上雙眼,靠在椅子背上。未雨綢繆和順勢而為是傳統,母親的做法阻力非常小,但那樣自己和高洋的做法完全背道而馳。就目前形勢,把弟弟培養成自己的接班人,是最有利的做法,當然同樣給一些人留下了左右逢源的空間。
正想著,隻覺得母親的手開始在他肩上輕輕捏著,他舒服得眯起雙眼,向後靠了靠。
“此事戰後再說吧。”
“娘老了,全指望兒子。多想回家鄉看看啊。”悠悠的聲音從頭上傳到高海耳中。
“娘,您還年輕美貌,我們會回去的。”
期間,孩子順利降生了,樂王妃先生的是個女孩兒,那個來自歐洲的侍妾卻得了個兒子,與預產期不同,兩個孩子相差隻有三天,歡喜的同時,劉巧兒也有些失望,樂王長子不僅是庶出而且是混血。
慶祝是低調的、小範圍的。大哥劉天祥和嶽父周奇發來賀電,祝賀孩子的降生。初為人父,高洋整日間留連於妻子孩子身邊,喜不自勝。
樂王妃周淑珍體質非常好,早早的就打算下床,被長輩兒緊緊勸住。
劉巧兒遞過來一遝幹淨的尿布,嘴裏說:“淑珍啊,洋洋原計劃兩個孩子出生後就回去。現在倆孩子就差三天,正好兩人一塊照顧,都能多照顧些日子。”
過來幫忙的張四虎某個媳婦聽得皺眉,那女人輕輕碰了高洋一下,高洋卻不好吱聲。這話可不好接口,按說應該勸夫君正事為重,少留些日子,可這樣女人心理不舒服,也影響妻妾之間的關係。
這周淑珍也是個強楞人兒,“婆母,我這身子結實,那妹子身子骨也不錯。您勸勸我那夫君,還是少待幾日,正事要緊。過不了多久我們就去探他。”
劉巧兒俯身幫忙給孩子換尿布,嘴裏說著:“兒啊,事業為重。家裏你放心,有我們照顧。”
張四虎的女人也連忙接茬:“是啊,咱現在老人兒也有不少不會什麽,在家比較閑,也會過來幫忙,這你到不必擔心。”
高洋隻好點頭,“那麻煩嬸子們了。”
“咱自家人可用不著客氣。”女人輕巧的看了看高洋。
劉巧兒聽得這親密的語氣一個勁的犯堵心,周淑珍把懷裏孩子換個方向,接著喂奶。這時對麵屋裏的孩子也哭起來,高洋忙跑出去,那女人也跟了過去。
“哼。”劉巧兒輕聲哼了一聲。在媳婦麵前她也不好說的過分,周奇家裏的女人不少,也有幾個活分的,隻是不知在那邊怎麽樣。
周淑珍假裝沒聽見,輕聲說:“娘,您真的勸勸洋洋,給他再收一房,我勸他不聽。”
劉巧兒坐在床邊,輕柔的摸摸孩子的小腳丫,“我們勸過,他也是不同意,自己有想法,主意正著呢。”
兩個女人不出聲了,悶頭想心事。前幾天討論婚姻與家庭風氣問題,夏族代表對此十分詫異,夏族的婚姻模式很多,從妻婚、妻兄弟這些情況很正常。總之,他們的觀點是以生育為重點的,而不是以家庭為重點。育齡的鰥寡都不應該存在,這與華族的倫理完全不符。
過去,樂州一直是以增加人口為重點,這種觀念衝突被掩蓋。現在,老一輩男子,尤其是遷居來的華族多妻。隨著年齡的增長和死亡,眾多的女人就成了家庭裏的不穩定因素。
這婆媳倆都知道,張四虎前些日子給高洋安排了活動,是具體哪個女人她們不知道,但絕對是劉巧兒難以接受的。可大環境如此,讓劉巧兒感覺很無力。當年是她在小院增加的家規,可麵對自己的兒子,她隻好裝糊塗。讓高洋提前回去,也有這方麵的考慮。
這婆媳倆茫然的時候,趙萱正在高海的辦公室,關於婚姻製度,母子二人已經探討了不短的時間。
趙萱和高海明白高洋的心思,作為樂王,他選擇了一條平民化路線。不遠的將來,戰後的樂州是平穩發展的年代,高洋敏銳的察覺了樂州的社會變化,不僅注意生產和民生問題,而且在侍妾的問題也很注意。如果樂州試圖改變目前的婚姻體係,樂王的少妻妾就具有代表性,高海自己的多妻就顯得落伍了。而且樂王的經曆更容易被樂州的新一代接受。
趙萱忽然說:“要不你把蘇菲收了?”
高海的心怦怦跳了兩下,隨即苦笑搖頭。接受妻兄弟這類部落婚姻習慣,就與弟弟的方向完全相反了。
“暫時秘密的也行,蘇菲也會高興。”
“娘,兄弟相爭也不是這樣,再說我真的有心退了。”
“你想退,別人怎麽辦?將來的事情將來再說,老習慣可不是一朝一夕能改變的。”看到高海還在搖頭,趙萱接著說:“早晚要與朝廷大戰一場,再說有各族女孩移民,女多男少一定會繼續。還有蘇菲現在做店鋪,以她的狀態早晚出事,你希望她轉嫁別家?”
“咱漢族的傳統可是。。。”
趙萱打斷了兒子:“其實那些規矩主要是對正妻,侍妾之類的轉讓很平常,同樣也是傳統。以生育為主我們必須要再堅持幾代人。”
高海閉上雙眼,靠在椅子背上。未雨綢繆和順勢而為是傳統,母親的做法阻力非常小,但那樣自己和高洋的做法完全背道而馳。就目前形勢,把弟弟培養成自己的接班人,是最有利的做法,當然同樣給一些人留下了左右逢源的空間。
正想著,隻覺得母親的手開始在他肩上輕輕捏著,他舒服得眯起雙眼,向後靠了靠。
“此事戰後再說吧。”
“娘老了,全指望兒子。多想回家鄉看看啊。”悠悠的聲音從頭上傳到高海耳中。
“娘,您還年輕美貌,我們會回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