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雙說到做到,他真的開始剿匪,尤其是是靖安到昂昂溪這一區域每天都有一個班的騎兵在巡防。


    這段路現在還是地廣人稀,幾十裏地也看不到一戶人家,但是中東鐵路通車後,靖安、洮南的許多人和貨開始來往於這條路上。


    和波波夫談妥了,二百五十瓶冰之魂換一支莫辛納甘步槍,即俗稱的水連珠步槍。子彈五百瓶換一千發。


    劉大雙真的感覺到肉疼,他想起來了上一世的傳說,十八萬張狗皮換一架Su27戰機,搞得全國到處都打狗。


    他咬著牙換了二十把步槍和三千發子彈。


    不是他不想換多一點,而是冰之魂隻有這麽多了,姚平治那裏他每月還要供應兩千瓶。


    “奶的,兩顆子彈就一瓶酒啊!”劉大雙落下了毛病,以後一聽槍響就開始計算。


    “一瓶酒,兩瓶酒,三瓶酒,……”


    裝備了這麽多步槍,保安軍的戰鬥力直線上升,靖安周圍的小股胡子被滅了幾股以後,其他的開始遠遠避開。


    洮南府及靖安的其他人也開始頻頻進出昂昂溪車站。


    實力強的便自己組織一夥人押車,實力不強的便委托劉家幫忙押運。


    劉家的幾輛馬車基本上沒有閑的時候。運費的收入稍稍減輕了一點劉大雙在這條路上的開銷壓力。


    孟會忠組織了孟家村的人,趕著幾輛大車,周圍的村鎮都跑遍了,收土豆,收玉米。


    一個夏天,參與收貨的每家都賺了點銀子。


    現在,已經無貨可收,劉大雙的工廠像個怪獸,輕鬆地吞噬了周圍可憐的庫存。


    糧價也開始輕微上揚,劉大雙的304廠已經停產待料,除非新糧上市,否則無法開工。


    鐵路開通的最大好處便是大量的關裏墾荒人家扶老攜幼湧進靖安,這些人本來是沿著鐵路線準備定居在奉天、長春、哈爾濱等地,可是聽了劉大雙那首“招商引資”的詩歌,很多人又改變主意來靖安定居。


    一個月就湧入了三百多戶,劉大雙原來準備的房子,土豆,苞米全部顯得不足,尤其是房子,劉玉豹蓋房子的速度跟不上移民入住的速度。


    三百多戶,兩千來人,已經和靖安原有居民人數差不多了。隻是這些都是完整的家庭,給靖安帶來了勃勃生氣。


    劉大雙敏感的預測到,後續的移民數量會大增,因為他那首詩太容易打動人心了,誰不想來到一個有吃有喝有屋住的地方,誰也不想漫無目的地去顛沛流離。


    “老×這招商引資政策太有效了,一首詩引來千家萬戶。”對於上一世市裏麵的招商引資辦公室,劉大雙現在是打心眼裏瞧不起。


    學堂周圍的地他又買了幾畝,再想多買,沒有了!


    可不是他劉大雙一個人有眼光,城裏的許多人都發覺到了靖安縣城裏的商機。


    一時間,縣城裏的土地就賣完了,許多人也都在抓緊時間蓋房子。


    平時一大幫男人居住的縣城,看著死氣沉沉的,沒有想到有錢人這麽多,而且眼光也精準。


    “都不是一群好鳥,這錢肯定不是好道來的。”劉大雙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


    最高興的是孫委員,不但手頭寬裕了不少,年底的考評也一定是個優等。


    新移民中不全是來做佃戶的,很多身上還是帶了些錢物,自己買些地,圓一下自己做個小地主的夢想。


    大興土木的靖安城,現在就像一個漩渦,吸引了各色各樣的人前來,木匠,泥水匠,鐵匠,裁縫,磨刀補鍋的,算命代寫書信的,唱小曲兒吹糖人的,就連磚瓦窯都開多了一間。


    聽說靖安糧價高點,便有些人從遠處販些來賣,順便拉點靖安的貨回去。


    小小的靖安城熱鬧繁華了許多。


    劉大雙對新移民的孩子一視同仁,隻要肯來劉家幹十天活,孩子免費上學。


    <a href="http:///"></a>


    學堂的三個教室現在都是滿滿的了,劉大雙又吩咐劉玉豹抓緊時間再起一排房子。


    繞著工業園區,劉大雙計劃修一條環形道路,發了個通知,很多人開始免費過來幫工。更有些新移民表示,現在季節過了,也種不了莊稼,隻要少東家你供頓飯,我們就幫你幹了,啥十天二十天的。我們孩子上學不也是沒要錢嘛!


    劉大雙一直覺得清末的百姓有點麻木不仁,不知家國,沒有澎湃熱血。高中課文裏幾篇名人寫的文章也都是這樣描述的。


    可現在,他發現,隻要你對百姓有個最起碼的尊重,最起碼的關愛,老百姓一樣是熱情澎湃的。


    他可沒好意思供一頓飯,而是早中晚三餐供著,工地上支幾口大鍋,請了幾個婆娘做飯。


    沒有細糧,以苞米麵為主,中午那頓,菜裏會有些肉。


    燒了一大鍋糖水,旁邊放著一摞粗瓷碗,渴了隨便喝。


    就這點糖水,劉大雙沒覺得什麽,許多幹活的卻很感動,老劉家真是好人,給俺們喝的水裏都放了糖。


    慢慢的,劉大雙覺得他和百姓之間的距離拉近了。


    大家雖然還是客氣地喊他少東家,但不再拘謹,而是帶著親熱。


    劉大雙和大家混熟了,閑的時候也喜歡來和大家聊聊天,扯扯淡。


    “少東家,咱這兒有個酒廠,能不能把酒糟賣點給我們。”熟悉之後便有人問劉大雙。


    酒糟很多,劉大雙讓工人們曬幹之後,存了起來,預備著冬天換了牛羊回來做飼料。


    “你們買這個幹嗎?又不能吃。”劉大雙笑了。


    “少東家,咱們鄉下人閑不住,現在又種不了地,我們便琢磨著養點雞,養頭豬。順便也攢點肥,明年好上地。”


    劉大雙心裏一沉,是啊,雞犬相聞也是老百姓安居樂業的一個標誌。再說,也能增加一點肉蛋供應。有點臭味兒就有點吧!以後經濟發展了,有了大型養殖場,自然就沒多少人自己養了。


    “行啊,今天回去都跟家裏打個招呼,明天我讓人拉點酒糟去宿舍區那邊賣。”劉大雙答應了。


    大家是一片叫好,接著便議論起養什麽養多少的問題了。


    孟會忠過來找劉大雙,幾個人騎著馬去了孟家村。


    孟會忠帶著劉大雙來到了村外的地裏。


    劉大雙有點好奇地看著,一條一條筆直的壟溝,幾乎望不到頭,密密麻麻全是深綠色的土豆秧,上麵開著一朵朵白色的小花。


    “大雙,你瞅瞅,這一坰地能打多少?”孟會忠笑嗬嗬地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搞化學的不能惹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白色草原上的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白色草原上的牛並收藏搞化學的不能惹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