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雨農站在廚台前,隨口回答:“經典。”


    劉家菜雖然後期有不少的改良創新菜,但真正從古籍上傳下來的經典菜肴,卻是一直流傳了下來。


    至於後期的改良版和創新版,也都是因地製宜,適時進行調整。


    所以像釀菜席這樣的老式菜,店裏一向是按照經典的烹飪方法去製作,讓顧客可以品嚐到真正的經典老味道。


    如果是經典,付宇心裏就有數了。


    他昨天參看的經典老味道食譜裏,就剛好有今天菜譜的幾道菜肴。


    這讓他心裏多少有了點規劃,起碼知道即將要學習的菜肴具體是什麽樣式,什麽口味,烹飪的大致方法有哪些。


    劉雨農很快開始烹飪教學。


    她拿過洗幹淨的苦瓜放到桉板上,一邊切製,一邊問付宇:“以前聽說過釀菜嗎?”


    付宇如實說道:“還是聽你說了之後才知道的,以前還真沒聽說過。”


    劉雨農手中的苦瓜是小工已經洗淨去瓤的空殼,她直接下刀,動作麻利的切成寬厚一致的圓墩。


    “釀菜席,是我們劉家祖傳下來的......”


    劉雨農此生最引以為豪的,就是自己身為劉娘子的後人,有著真正的家學淵源做為支撐。


    在圈子裏,不少的老一輩名廚,對她這位小輩,都多有提攜之意,愛護有加,基本全是看在這份情麵上。


    有底蘊,和沒有底蘊的廚師,在同行的眼中,地位是全然不同的。


    這就是底氣,就是天生高人一等的家世。


    提到自家的秘製席麵,劉雨農頗有興致。


    “我們祖上曾流傳過一句老話,無釀不成席。而這話的源頭,其實出自我們家老祖宗劉娘子當年的一次經曆......”


    劉娘子當年在宮中禦膳房,是專門為皇宮裏的貴人烹飪席麵。


    有一次,貴人沒有胃口,想吃豆腐,可偏偏當時身懷有孕,又擔心飲食的營養跟不上,不得不吃些肉食。


    劉娘子得了吩咐,想出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在豆腐中間挖個洞,把豬肉剁碎後填進去,一起煎熟。


    貴人一嚐,拊掌稱好,說這比單吃一種菜要美味得多!


    劉雨農口才極好,有著高等學曆的熏陶,堪稱滿腹經綸。


    一則古時候傳下來的故事,由她說出來,就彷若剛發生在眼前。


    付宇聽的津津有味,心裏感觸頗多。


    劉娘子不愧是一代女名廚。


    瞧瞧人家這反應能力,創造思維。


    僅僅因為一句話,就能創新出一道菜肴。


    這不光是需要擁有豐富的烹飪經驗,還需要有聰慧的大腦,能迅速想到將兩者合二為一,並運用自己所能掌握的廚藝技巧,研創出一道味道鮮美可口的菜肴。


    真是讓人歎服啊!


    付宇讚歎不已。


    劉雨農說完了故事,看了眼認真傾聽的付宇,心裏很是受用。


    為人師者,最歡喜的就是自家徒弟勤奮認學。


    自己傾心教導時,自然也希望付宇能仔細學習,不要辜負了自己的一番苦心。


    付宇態度端正認真,劉雨農教起來也分外有動力。


    “這個故事據說是真實的,畢竟記錄在家譜中,不過我想說的,卻是這個故事所道出的烹製釀菜的精髓。”


    “光吃素菜平平無奇,光吃肉又滋味單調,但若能把它們巧妙地組合起來,風味就完全不同了。”


    “釀菜的口味比一般炒菜更豐富有趣,也更考驗廚師的手法和創意。”


    付宇聽的直點頭,確實,雖然沒有機會親口品嚐,但隻是根據烹飪的具體操作,也能知道,這釀菜的口感確實非常豐富。


    先不說外麵包裹的素菜,單是“釀心”除了肉末外,還會放糯米、鹹蛋黃,不僅能豐富風味,更能增加餡兒的黏度,讓皮與餡緊密相連,不至於一快子隻夾起“外圈”。


    劉雨農示意付宇看廚台上的備菜:“釀苦瓜,釀豆腐,釀青椒,是非常出名的釀菜三劍客。”


    “我先做這三道,你瞧著點,看我怎麽做的,等看會了,再上手。”


    付宇點頭答應,仔細看著劉雨農烹飪。


    劉雨農話一出口,付宇就明白了她的意思。


    和以往的教學一樣,都是從簡單的菜肴開始入手,讓他有個熟悉的過程。


    先做的釀苦瓜,還有接下來的釀豆腐和釀青椒,是整桌席麵裏最簡單的三道,易操作,好上手。


    而劉雨農不愧是名廚,從一下刀開始,就讓付宇眼前一亮。


    劉雨農切苦瓜用的是直刀法。


    刀與原料接觸麵成垂直角度,按用力的大小和手、腕、臂膀運動。


    明明隻是很常見的刀法,但是劉雨農做起來,隻兩刀下去,就能


    看出來不凡的刀工。


    正所謂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


    劉章鵬得了師傅汪玉龍的暗示,一邊忙著手裏的活計,一邊盯著劉雨農那邊的動靜,豎著耳朵偷師。


    長年跟在自家師傅身旁幫廚,劉章鵬早就已經形成條件反射了,一看到劉雨農切好了苦瓜,端過剁好的肉餡,頓時眼皮一跳,下意識的就想伸手過去幫著遞餃子鏟。


    不等他有所動作,付宇不動聲色的把餃子鏟拿了過來。


    所有的肉餡都是事先剁好的,劉雨農使用時,隻需要根據用量直接進行攪拌就可以。


    而為了方便確定肉餡的用量,往往都是用餃子鏟,根據自己的經驗進行估量。


    果然,劉雨農頭都沒有抬起,隨口吩咐:“餃子鏟。”


    話音剛落,付宇已經把餃子鏟遞了過來。


    劉雨農不由抬頭看了付宇一眼,接過餃子鏟時,忍不住揚起了嘴角。


    有這樣一個幫廚,烹飪時也太省心了。


    接下來,基本上每當劉雨農有什麽需要時,付宇都會第一時間將所需要的廚具遞到劉雨農伸手可及的地方。


    劉雨農隻需要安心烹飪,根本不用出聲提醒。


    因為做的順心,所以劉雨農在操作時,心情不錯的仔細教導付宇:“這肉餡用的是五花肉、香孤、鮮魚,一定要切成末。”


    “在餡兒中混入糯米除了保證口感外,還因為可以將肉餡牢牢的粘附在苦瓜上麵。”


    眼瞧著劉雨農已經按量調完餡兒了,付宇趕忙接手過來,幫著攪拌。


    等攪拌均勻,劉雨農將空心苦瓜墩填滿糯米餡,擺入盤內,入籠蒸熟。


    趁著這段時間,又開始烹飪釀辣椒和釀茄子。


    釀辣椒用的是豆腐泥、雞蛋和豆粉攪拌成餡兒。


    而釀茄子則是豬肉混上韭菜和紫蘇做成肉餡。


    三道菜上了蒸鍋,劉雨農說道:“這釀苦瓜,清蒸之後鹹鮮脆嫩,清澹爽口,苦瓜香氣誘人,微苦鮮香,不但有清熱解毒、明目敗火、開胃消食之效,還因為它是蒸菜,吃了可以暖胃益氣。”


    “釀辣椒則味鮮香,稍帶辣,其特有的味道和所含的辣椒素有刺激唾液分泌的作用,能增進食欲,幫助消化。”


    “釀茄子相對比較普通,但是用豬肉混上韭菜和紫蘇做成肉餡,吃起來口感非常特別。”


    劉雨農說的時候,付宇聽的非常認真。


    他發現劉娘子其人實在是妙啊!


    這位古代的女名廚,不但擅廚藝,而且略通醫理。


    劉家菜中的不少秘製菜,其實都有一定的藥膳作用。


    就比如眼下的三道釀菜。


    劉雨農所說的藥理同付宇了解的完全相同。


    可見,劉娘子確實頗懂藥膳方麵的知識。


    劉雨農說著,拿過放到托盤上的長豇豆。


    “下麵我做釀豇豆,這道菜,是所有的釀菜裏,唯一店裏會四季供應的菜肴。”


    釀菜每年按照季節上菜譜四次,菜色並不完全相同。


    冬季是精挑細選的釀菜席,其他三個季節,則會根據市麵上的菜色進行調整。


    比如8月南瓜花開,菜譜上就會有釀南瓜花。


    夏天冬瓜是明星菜,能祛濕消暑還能降血脂降膽固醇,所以菜譜上會有冬瓜釀。


    而釀豇豆則是四季中,唯一每次都能登上菜譜的釀菜。


    付宇一聽這話,頓時打起精神,專心致誌的看著劉雨農操作。


    釀豇豆所用的肉餡是用鯪魚肉和豬肉調製而成。


    “放適量的薑末,鹽、胡椒粉,半湯匙的清水和生油,2湯匙的生粉,向著同一個方向充分攪拌至起膠。”


    付宇趕忙接手過來:“師傅,我來吧。”


    劉雨農也沒跟他客氣,做菜是件力氣活,站的時間長,手臂還要施力,別看劉雨農瞧著清瘦,其實胳膊上都是肌肉。


    眼瞧著攪拌的差不多了,劉雨農吩咐道:“肉膠需要大力摔打,反複40次吧。”


    摔打的次數,要根據肉餡的數量和廚師的力氣而定。


    劉雨農大概估計著說了個數。


    付宇依言照做,戴上一次性手套,拿起肉餡隔大約20厘米的距離大力摔打進大碗裏,反複40多次。


    肉餡越砸越勁道兒,不怕費力氣,其實多砸幾下效果更好。


    劉雨農查看之後,滿意的點點頭,往摔打好的肉餡中加入炒香的芝麻。


    隨後又陸續加入了蔥粒和花生碎。


    掐去頭尾的長豇豆放到加好水的鍋中,放點鹽,放點油,把豇豆焯一下,水開大概2分鍾左右,豇豆顏色變深變綠就可以撈出來了。


    撈出來以後過涼水,除了可以保持豇豆嫩綠的顏色,還可以避免豇豆斷裂不好編製,同時保持豇豆的爽脆。


    豇豆盤成圓圈,打結,多餘的剪掉,編成花環。


    劉雨農自己編了一個,遞給付宇一根,原意是讓他練手。


    畢竟每個人編製花環都有自己的習慣,她並不指望付宇編好的豇豆花環能用。


    不過當她剛編好一個,就瞧見付宇那邊已經編好了兩個,並隨手放到了托盤上。


    劉雨農趕忙出聲製止:“不用,你編的留著一會兒單獨......”


    說著話,她伸手想要把付宇編好的豇豆花環拿出去,結果手剛伸到一半,頓住了。


    這托盤上麵擺著三個豇豆花環居然一模一樣。


    無論是花樣還是大小,甚至擺放的角度,全無偏差,就跟一個模子裏刻印出來的一樣。


    劉雨農話說到一半,打了個轉兒:“行,放這兒吧。”


    說完,忍不住又誇讚道:“你速度挺快啊!”


    付宇笑笑,手上不停,劉雨農編完第三個豇豆花環時,付宇已經又編好了一個,站在旁邊等著了。


    劉雨農樂得省事,把豇豆花環擺放好,把肉餡釀進豇豆花環裏麵。


    燒熱平底鍋,刷一層薄油,把豇豆花環放進去中小火煎至金黃。


    另一麵同樣操作。


    劉雨農的火候掌控技能也很嫻熟,煎製的時間把握的剛剛好。


    等豇豆花環煎好,盛出來備用。


    重新熱油鍋,放進蒜粒爆香。


    把豇豆花環重新放進鍋裏,用耗油、生粉、清水做一個欠汁,倒進去,加蓋燜5分鍾。


    趁著這段時間,把蒸好的釀苦瓜,釀辣椒和釀茄子全部做好最後的烹飪擺盤。


    等豇豆花環燜製好了,把豆角環夾進碟裏,淋上欠汁,撒上蔥花就可以了。


    劉雨農這邊四道菜出爐,就有傳菜員很快端走,為顧客送餐去了。


    她這邊幫著烹飪,汪玉龍和劉章鵬頓覺輕鬆不少。


    劉章鵬也能騰出功夫,一邊忙著手裏的活,一邊瞄著劉雨農那邊教導付宇。


    不得不說,這有文化和沒文化的人,在帶徒弟的時候,也非常的不一樣。


    同樣的烹飪指導,自家師傅就是連罵帶訓,讓自己揣摩。


    而劉雨農則是說的非常詳細,讓人一聽就懂了。


    劉章鵬羨慕的看著付宇,有個好師傅,真是不一樣啊!


    站在自己廚台前,按部就班接單顛勺的汪玉龍,時不時的也轉頭看一眼劉雨農那邊。


    看了一眼,也不由心生感慨。


    瞧瞧人家那徒弟,真是,一點就通,一說就透。


    哪像自己的笨徒弟,就差手把手教了。


    而且,看得出來,劉雨農跟付宇之間的配合實在太默契了,幾乎是劉雨農一個眼神,付宇就能迅速領悟。


    很多時候,往往不等劉雨農吩咐,付宇那邊已經早早的做好準備了。


    可見這人多有眼色,心思多細。


    唉!真是人家的徒弟就是好啊!


    再看看自家這個......


    嘖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美食圈外掛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巧克力蘸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巧克力蘸糖並收藏美食圈外掛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