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唐朝劇情中的高句麗民族已經高度漢化,除了語言服侍,其他與中原王朝無異,這些高句麗百姓轉職而來的係統士卒何時見過冀州軍這種如狼似虎的軍隊,一個個紅著眼睛向他們殺來,如餓虎撲食一般。
同樣,韓國玩家也能理解為什麽自從林森參戰以來,前線戰事一敗再敗,麵對比麵前的敵軍還要強大,還要嗜血,更加訓練有素的冀州主力軍,焉有不敗的道理。
不到一個時辰,十幾萬韓軍被剿殺的一幹二淨,包括樹林裏的,包括峽穀兩側山中,通通沒有逃過死神的鐮刀,除了幾個事先就逃走去給前線大營報信的人。
“義公,我們必須得立刻啟程趕往戰場了。”
剛才韓當殺敵最多,似乎要把一腔的憤恨通通發泄出來,毫不留情,招式都是大開大合,也是他在一直追著潰逃的敵軍不放過,耽誤了一些時間,這時,戰事過後,經祖茂這麽一個提醒,立刻想了起來。
“對對對,險些誤了大事,快,傳令大軍集合,立即集合。”
如今未時二刻,日已向西,不趕緊走,孫策那邊今天的戰事就趕不上了,路上,還是祖茂說道:“義公,一會兒你也不要去劫敵軍大營了,敵軍能來此設伏,想其必定是有所察覺,我們還是速速去助少公子作戰吧。”
“我也正是此意,也不知道少公子那情況如何?”
孫策?很安全,上午他領軍猛攻了兩個時辰,而且專門挑選敵軍薄弱地方殺入,即使這樣,敵軍依然沒有潰退,還在盡最大努力作戰,他知道這是在等待高句麗援軍。
直至午時,狀況依然沒有任何改變,孫策便下令暫時改為守勢,實際上是為了休整。吃幹糧喝水,補充恢複體力。
過了午時依然未見有一支援兵趕來,韓軍倍感心慌,難道高句麗是在欺騙自己麽?按道理來講應該不能啊。孫策這顆釘子對高句麗的威脅要遠勝於他們這些在百濟,在新羅的人啊,國內城距離他們的領地還遠著呢,他們來此戰鬥不也是幫助高句麗麽?難道高句麗國王連這一點都搞不清楚麽?
可是,高句麗人真的背信棄義又怎麽樣。有一些人甚至在猜測高句麗王是不是與孫策達成了某種協議,比如助高句麗王清除國內玩家勢力,比如助高句麗王統一朝鮮半島,等等,等等。
一時間韓軍人心惶惶,亂了起來,人就是這樣,別人對自己好都會喜上眉梢,一旦事情有變就能看到人心不古,有罵街的。有喘著粗氣的,甚至有一些吵吵鬧鬧,不顧大局領兵欲要撤退的,唯有那些高句麗國的玩家不願意走,主張繼續作戰。
氣氛越來越不對,環顧四周,又有幾人還有戰意,論野戰他們與孫策真有差距,上午僅僅兩個時辰令他們損失了二十萬人,遠近看去死屍成堆。一些都被踩踏成了肉餅,而僅僅殺傷冀州軍一萬人左右,其中的差距可想而知。
實際上就是因為他們互相之間沒有默契,總會留下很大的空隙讓孫策抓住。這是非常致命的,想想孫策的戰鬥力,江東小霸王,誰是敵手,死在他的古錠大刀之下的沒有一千,也有八百。這還僅僅未使用專屬武將技的情況下,如果孫策戰力全開,還有黃蓋等一幹武將,想想都可怕。
此時孫策站在一處高地,韓軍的眾生相被休息中的他看個滿眼,麵帶冷笑,心說:“就你們這些人竟然敢妄圖侵犯我大漢國土,真是蚍蜉撼樹,自不量力!”
午時剛過,天氣炎熱,孫策下令大軍改變陣法,一改鋒矢陣的銳利,轉換成攻守兼備的雁形陣,並且張弛有度,不是一味的猛攻,除了減少將士們的體力透支,這樣還能死死的纏住敵軍。
敵軍中午表現出來的慌亂已經印證了孫策心中所想,幾次敗於己手,傷損不少兵馬,這次竟然敢於如此之快的出營接戰,其必有所倚重,不過午時將過還未到達,想必肯定是被韓當、祖茂攔截住,他對韓、祖二將有信心。
又打了一個時辰,天氣慢慢的變得涼爽起來,韓軍翹首以盼的高句麗王師仍然未到,不過高句麗王師陷於龍崗山的消息已經傳來。
“怎麽辦,怎麽辦?高句麗大軍敗了,咱們該怎麽辦?”
這是韓軍所有人心中共同的問題,沒了高句麗王師精兵做後盾,他們如何與孫策相拚,難道要搏的全軍覆沒也要給孫策以重創麽?不過真的能做得到麽?
不打了,這仗不能打了,按照實力對比,他們與那些大佬相比隻是一些雜牌軍,朝韓區的大boss都沒來呢,他們這些小蝦米強出什麽頭,還妄圖打敗孫策,不是扯淡一樣麽。
有一個人逃,就有第二個人跟著跑,第三個,第四個,不長得時間就連那些混跡在國內城方圓幾百裏內的玩家勢力也跟著一起向後撤退。
孫策看著高興啊,這就是他想要的結果,韓當、祖茂是否能擊敗高句麗王師不重要,重要的是攔截下來,並且讓對麵的韓軍知曉他們已無援軍,百濟和那些大型公會今天肯定來不了,從而心中膽怯,他便有了絕佳的機會。
其實下午改變陣法也是這個目的,他畢竟人少,想要徹底擊敗敵軍也很困難,尤其是敵軍如果一步步緩慢撤回大營,他一點辦法也沒有。
如今好了,敵軍自亂,烏泱烏泱的向後逃竄,正中下懷,孫策立刻率領身邊的數千江東義士緊隨其後殺將上去,並且招呼人說:“你立刻去給眾將傳令,令大軍改變為鋒矢陣,追殺敵軍,直至殲滅敵軍。”
此處戰場距離韓軍大營大概有二三十裏遠,且得跑一會兒,冀州軍就在後邊緊緊的追著不放過,追上一個人殺一個人,追上一群人砍一群人,此時韓軍中誰也不願意留下擋肉盾,韓軍就是個跑,拚命的跑,那種感覺就是誰愛去送死誰去,反正我是不去。
孫策與江東義士緊追不舍,緊隨其後,直至殺進了韓軍的一座大營中,黃蓋、淩操、鄧當幾人所領兵馬的先鋒軍業已各自同時殺進了一座大營中。
這到是理想了,如果從外強攻著實得耗費不少的人力物力,現在倒好直接跟著敵軍進來了,如今省了不少事。
無巧不成書,孫策等將與韓軍爭奪大營的控製權時,擊敗了高句麗王師的韓當、祖茂亦從西北方向壓境,投入到這場戰爭當中。
自從在不知名峽穀內折損兩萬餘兄弟,韓當、祖茂兩人小心謹慎很多,派了一些人探路,直到走出老嶺山區才加快了行軍速度,當然即使這樣,探路的人也是必不可少的,緊趕慢趕總算是趕上了戰鬥的高潮,也是結尾。
大營內韓軍腹背受敵,內不能拒敵,外又無援兵,形式危急,唯一的出路就是丟棄輜重糧草,趁冀州軍尚未合圍之時,從北麵突圍而出,遠走他地,等待其他幾路援兵。
見到此情此景,孫策本欲繼續追擊,可惜來了一條軍情急報,打消了他追擊的念頭。
有人在攻打國內城,人數好像還不少,國內城內隻有幾萬守軍,周瑜遂派人向孫策告急,孫策唯有撤軍回援,真是可惜。
。。。。。。(未完待續。)
同樣,韓國玩家也能理解為什麽自從林森參戰以來,前線戰事一敗再敗,麵對比麵前的敵軍還要強大,還要嗜血,更加訓練有素的冀州主力軍,焉有不敗的道理。
不到一個時辰,十幾萬韓軍被剿殺的一幹二淨,包括樹林裏的,包括峽穀兩側山中,通通沒有逃過死神的鐮刀,除了幾個事先就逃走去給前線大營報信的人。
“義公,我們必須得立刻啟程趕往戰場了。”
剛才韓當殺敵最多,似乎要把一腔的憤恨通通發泄出來,毫不留情,招式都是大開大合,也是他在一直追著潰逃的敵軍不放過,耽誤了一些時間,這時,戰事過後,經祖茂這麽一個提醒,立刻想了起來。
“對對對,險些誤了大事,快,傳令大軍集合,立即集合。”
如今未時二刻,日已向西,不趕緊走,孫策那邊今天的戰事就趕不上了,路上,還是祖茂說道:“義公,一會兒你也不要去劫敵軍大營了,敵軍能來此設伏,想其必定是有所察覺,我們還是速速去助少公子作戰吧。”
“我也正是此意,也不知道少公子那情況如何?”
孫策?很安全,上午他領軍猛攻了兩個時辰,而且專門挑選敵軍薄弱地方殺入,即使這樣,敵軍依然沒有潰退,還在盡最大努力作戰,他知道這是在等待高句麗援軍。
直至午時,狀況依然沒有任何改變,孫策便下令暫時改為守勢,實際上是為了休整。吃幹糧喝水,補充恢複體力。
過了午時依然未見有一支援兵趕來,韓軍倍感心慌,難道高句麗是在欺騙自己麽?按道理來講應該不能啊。孫策這顆釘子對高句麗的威脅要遠勝於他們這些在百濟,在新羅的人啊,國內城距離他們的領地還遠著呢,他們來此戰鬥不也是幫助高句麗麽?難道高句麗國王連這一點都搞不清楚麽?
可是,高句麗人真的背信棄義又怎麽樣。有一些人甚至在猜測高句麗王是不是與孫策達成了某種協議,比如助高句麗王清除國內玩家勢力,比如助高句麗王統一朝鮮半島,等等,等等。
一時間韓軍人心惶惶,亂了起來,人就是這樣,別人對自己好都會喜上眉梢,一旦事情有變就能看到人心不古,有罵街的。有喘著粗氣的,甚至有一些吵吵鬧鬧,不顧大局領兵欲要撤退的,唯有那些高句麗國的玩家不願意走,主張繼續作戰。
氣氛越來越不對,環顧四周,又有幾人還有戰意,論野戰他們與孫策真有差距,上午僅僅兩個時辰令他們損失了二十萬人,遠近看去死屍成堆。一些都被踩踏成了肉餅,而僅僅殺傷冀州軍一萬人左右,其中的差距可想而知。
實際上就是因為他們互相之間沒有默契,總會留下很大的空隙讓孫策抓住。這是非常致命的,想想孫策的戰鬥力,江東小霸王,誰是敵手,死在他的古錠大刀之下的沒有一千,也有八百。這還僅僅未使用專屬武將技的情況下,如果孫策戰力全開,還有黃蓋等一幹武將,想想都可怕。
此時孫策站在一處高地,韓軍的眾生相被休息中的他看個滿眼,麵帶冷笑,心說:“就你們這些人竟然敢妄圖侵犯我大漢國土,真是蚍蜉撼樹,自不量力!”
午時剛過,天氣炎熱,孫策下令大軍改變陣法,一改鋒矢陣的銳利,轉換成攻守兼備的雁形陣,並且張弛有度,不是一味的猛攻,除了減少將士們的體力透支,這樣還能死死的纏住敵軍。
敵軍中午表現出來的慌亂已經印證了孫策心中所想,幾次敗於己手,傷損不少兵馬,這次竟然敢於如此之快的出營接戰,其必有所倚重,不過午時將過還未到達,想必肯定是被韓當、祖茂攔截住,他對韓、祖二將有信心。
又打了一個時辰,天氣慢慢的變得涼爽起來,韓軍翹首以盼的高句麗王師仍然未到,不過高句麗王師陷於龍崗山的消息已經傳來。
“怎麽辦,怎麽辦?高句麗大軍敗了,咱們該怎麽辦?”
這是韓軍所有人心中共同的問題,沒了高句麗王師精兵做後盾,他們如何與孫策相拚,難道要搏的全軍覆沒也要給孫策以重創麽?不過真的能做得到麽?
不打了,這仗不能打了,按照實力對比,他們與那些大佬相比隻是一些雜牌軍,朝韓區的大boss都沒來呢,他們這些小蝦米強出什麽頭,還妄圖打敗孫策,不是扯淡一樣麽。
有一個人逃,就有第二個人跟著跑,第三個,第四個,不長得時間就連那些混跡在國內城方圓幾百裏內的玩家勢力也跟著一起向後撤退。
孫策看著高興啊,這就是他想要的結果,韓當、祖茂是否能擊敗高句麗王師不重要,重要的是攔截下來,並且讓對麵的韓軍知曉他們已無援軍,百濟和那些大型公會今天肯定來不了,從而心中膽怯,他便有了絕佳的機會。
其實下午改變陣法也是這個目的,他畢竟人少,想要徹底擊敗敵軍也很困難,尤其是敵軍如果一步步緩慢撤回大營,他一點辦法也沒有。
如今好了,敵軍自亂,烏泱烏泱的向後逃竄,正中下懷,孫策立刻率領身邊的數千江東義士緊隨其後殺將上去,並且招呼人說:“你立刻去給眾將傳令,令大軍改變為鋒矢陣,追殺敵軍,直至殲滅敵軍。”
此處戰場距離韓軍大營大概有二三十裏遠,且得跑一會兒,冀州軍就在後邊緊緊的追著不放過,追上一個人殺一個人,追上一群人砍一群人,此時韓軍中誰也不願意留下擋肉盾,韓軍就是個跑,拚命的跑,那種感覺就是誰愛去送死誰去,反正我是不去。
孫策與江東義士緊追不舍,緊隨其後,直至殺進了韓軍的一座大營中,黃蓋、淩操、鄧當幾人所領兵馬的先鋒軍業已各自同時殺進了一座大營中。
這到是理想了,如果從外強攻著實得耗費不少的人力物力,現在倒好直接跟著敵軍進來了,如今省了不少事。
無巧不成書,孫策等將與韓軍爭奪大營的控製權時,擊敗了高句麗王師的韓當、祖茂亦從西北方向壓境,投入到這場戰爭當中。
自從在不知名峽穀內折損兩萬餘兄弟,韓當、祖茂兩人小心謹慎很多,派了一些人探路,直到走出老嶺山區才加快了行軍速度,當然即使這樣,探路的人也是必不可少的,緊趕慢趕總算是趕上了戰鬥的高潮,也是結尾。
大營內韓軍腹背受敵,內不能拒敵,外又無援兵,形式危急,唯一的出路就是丟棄輜重糧草,趁冀州軍尚未合圍之時,從北麵突圍而出,遠走他地,等待其他幾路援兵。
見到此情此景,孫策本欲繼續追擊,可惜來了一條軍情急報,打消了他追擊的念頭。
有人在攻打國內城,人數好像還不少,國內城內隻有幾萬守軍,周瑜遂派人向孫策告急,孫策唯有撤軍回援,真是可惜。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