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忙的一天腳不沾地,以前為官做正令大多都是副職,直到這個時候沒有孫乾、簡雍幫著幹活自己才感覺出來處理政務到底有多難。郡丞也在忙碌,有些時候對於劉備做出的一些農事上的改變也是充耳不聞,不過他已經打定主意糧食收獲後立刻就運往襄陽,一點也不能多留給劉備,這是臨行前劉表的囑咐。
張飛忙著練兵,一方麵是想為大哥劉備多攢下來些自己的兵馬,一方麵是因為北麵豫州有強大的曹操,曹操是強大,不管猛張飛如何的目中無人,他也要承認曹操是強大的,放佛一個巨人站在身旁,壓力太***著自己一刻不停的準備著。
反觀另一個老哥們關羽可算是閑的渾身難受,政務方麵他極度的不喜歡,也弄不明白,索性全權交給郡丞去做,郡丞就是幹這玩意的。
不過軍旅之事他也碰不到,練兵,沒他什麽事,長史一句邊郡的軍權歸他管就讓關羽徹底靠邊站,關羽強要了幾次,甚至出手把長史給揍了,結果鬧的不歡而散,關羽想要染指軍權徹底變成了不可能,搞的關羽閑的不行不行的,整日領著自己的親衛出城去以打獵為樂。
另外一位大咖顯然就能用鬱悶倆字來形容,想他諸葛孔明號曰臥龍,是何等人物,何等的自傲,如今卻是龍困淺灘,令人唏噓。
作為戰亂的中心地帶,長沙郡不僅城池被夷成廢墟,就連外麵的田土也是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所以積極收攏流民,在春耕前把田地重新開墾出來顯得尤為重要。
長沙郡下轄一十二縣,諸葛亮也是拚了老命了,從首府臨湘縣開始,足跡幾乎踏遍一十二縣的各個角落,尤其是重災區益陽、下雋和羅縣三縣,諸葛亮親自坐鎮,督導百姓建設家園,平整土地,縣裏官員從縣丞、縣尉,到鄉長、亭長,甚至裏長全都派了下去,領導百姓恢複農桑,房子一時半會是蓋不起來了,先搭個窩棚住著吧。
城池變成一片平地,房屋也是一堆廢墟而已,世家大族也無二樣,不過富戶世族有錢,有糧,此時此刻百姓們願意給這些家族幹活,給他們幹活好歹有口飯吃,在這個青黃不接的時候有口稀飯餓不死就行啊,應召官府的號令開墾耕種,雖然最後土地會撈到一些到自己手裏,可是沒吃的啊,時間長了會餓死的。
如此這般官府的政令沒人去施行啊,荊州剛遭戰亂,人口大減,南方本來就沒有北方的人口多,有北方的一半的就不錯了,縣治城池一時半會是建不起來了,一切得從頭開始,反正不缺官職,想要建起來也節省時間,可惜的就是人手嚴重缺乏。
諸葛亮親自下到鄉裏去動員,可是沒幾個人願意,給富戶幹活有一口稀飯吃,幹幾天也許還能落得一個大子,天幹物燥,攢倆錢,家裏的親人還能買點糧食活命呢。
諸葛亮轉而去找那些富戶,欲要這些富戶多出一些力,其實就是想要這些富戶再多出一些糧食錢財,好讓郡府、縣府有些充裕,多多招收百姓來耕田、建村,可是誰能願意,正所謂善財難舍,原先都出一筆了,現在各縣府衙門派送的種糧就是他們出的,還讓他們出錢出糧,還有沒有天理了。
從郡丞往下,所有官員都在抗拒,諸葛亮下了嚴令也沒有用,所有人都在陽奉陰違,就是不交,諸葛亮計策用了個遍,現狀一點改變沒有。
就在諸葛亮對付富戶士族的時候,一股力量悄然的在荊州生根發芽,這就是玩家群體。
盼望已久的荊州大戰結束了,領地型玩家不願意打仗,尤其是南方的玩家,本來在南方建立領地就意味著無法去逐鹿天下,抱著賺錢遊戲的態度去玩,沒想到還有這些無妄之災。
劉備來荊州了,當然了曆史上提前了好幾年,諸葛亮也出現在人們眼前,長得確實帥,除了意味著劉備即將發達,還意味著荊州會有好幾年的和平時期,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良機啊。
大破而後大立,荊州六郡之地都被打成稀爛,赤地千裏,而有劉備和諸葛亮威懾周邊玩家勢力,想來內部幾年安定還是有的,這時正好是大立的時機,建了領地,有了鄉民,開墾出來的田土就是自己的了,如果錢財足夠,領地發展夠快,完全可以成為一地的中心城鎮,重立縣治也不無可能。
建村的令牌都是從外地購買來的,不僅有荊州原來的玩家,還有其他州郡趕來的,除了劉備的南陽郡,其他六郡都有無數玩家熱火朝天的建立領地,其中不乏有大型公會的身影。
多好的一個分解荊州的機會,甚至有一些人花了錢糧買了縣令一類的實權官職,本來想賣郡官,可惜數量太少,沒輪的上玩家,除了分封給劉備、關羽和諸葛亮,剩下的被大族買走了,好在縣令一職夠多,刨除南陽郡還有七八十個縣呢,夠買了。
漢朝的製度與後世的唐、宋不同,與明清更不一樣,地方郡國並行,朝廷劃分十三州,把郡國囊括進去,後來雍州合並進了司隸,豫州也漸漸的消除淡化,刺史、州牧變成了榮譽頭銜。
官製就更不一樣了,西漢,朝廷以三公為首,太尉秩萬石,掌管天下兵馬,禦史大夫秩五千石,行政方麵歸他管,至於丞相則是百官之長,秩萬石,上馬管軍,下馬官民。三公下麵設有九卿,具體辦理朝廷事務。到了孝武皇帝朝,因四次大規模對匈奴用兵,所以設置大將軍位,位同三公,不過權利卻在三公之上,皇帝之下。
到了光武皇帝重建大漢,史稱後漢或是東漢,也是以三公為長,不過三公在東漢是虛職,榮譽頭銜,並不管束具體事宜,九卿極其原來屬官與西漢基本相同。
東漢朝廷真正的權利機構為尚書台,尚書令掌握著實際的權利,不過從章帝以後,皇權受到外戚和士人的威脅,導致皇權衰微,後來皇帝就借助本不該登上權力機構的宦官集團成功的擊敗了外戚和士人集團,奪回了至高無上的權利,所以宦官就成為皇帝最信任的人,皇帝與尚書台中間傳遞消息的人就是宦官,後來到了桓帝、靈帝朝,宦官就是掌握實際權力的人,說他們權勢滔天都不為過。
至於地方機構,從孝武皇帝酎金奪爵後,以郡守或是國相為尊,州刺史為檢查機構,不過刺史對郡守、國相有直接罷黜的權利,所以到了東漢末期,州刺史相當於一州的長官,至於州牧那是靈帝朝後期才出來的,州牧的權利巨大,掌管一州的所有軍政要務。
郡國下轄諸多個縣,縣治萬戶以下縣官為長,萬戶以上為令,縣長秩六百石,縣令秩千石。
縣治下麵還有鄉長、亭長、裏長,十裏為一亭,十亭為一鄉,用今天的官員製度來說亭長相當於村長,鄉長就是一個鎮長、縣長一級別的官,而縣長、縣令就是縣級市和地級市的市長了,漢朝的縣很大,跟今天的縣治天差地別,也比明清時期的縣治大多了。
一縣之長的地位也算不錯了,還是正令長官,油水不小。遊戲裏建立領地才會有流民刷新,運氣好刷新幾個有手藝的流民就賺翻了,比如鐵匠,比如木匠、裁縫,比如建村初期最吃香的屠夫,有了屠夫意味著糧食完全可以自給自足,甚至還可以有剩餘,這些郡縣處於徹底重建當中,別說賣做買賣的商戶,就連城池都沒有,什麽蔬菜籽,漁網,啥啥都買不到,都得自理。
其實說起來容易,也是個好時機,就是投入太大,現在不是遊戲初期,糧食一月一熟,蔬菜半月一熟,肉食倒是沒有什麽太大的問題,屠夫不再像初期那麽缺少,可是就算是荊襄稻米一年兩熟,這樣也得堅持幾個月的無糧食產出的時期啊,百姓是要吃糧的,這些糧食都得從外州運抵,靡費過巨,恐怕隻有那些資本巨大的財主才能去做。
諸葛亮生氣,快要氣炸了,政令根本無法推行,從上到下所有官員都在抵抗,隻看見富戶世家在整修家園,在雇人平整自己的私田,而且私田劃分的範圍越來越大,長此下去,百姓都變成了富戶的佃農,這還如何能長遠的了,賦稅向誰去收,都會成為大問題。
可是這些官員幾乎都是買來的,劉表是把靈帝的賣官製度學了一個通透,官剛買了就不能罷黜,隻能任憑他們胡作非為,諸葛亮是有著自己長遠的政治追求的人,如此行徑怎能接受,眼看著重建縣城無望,耕種無人,一氣之下棄官歸隱了。
。。。。。。(未完待續。)
張飛忙著練兵,一方麵是想為大哥劉備多攢下來些自己的兵馬,一方麵是因為北麵豫州有強大的曹操,曹操是強大,不管猛張飛如何的目中無人,他也要承認曹操是強大的,放佛一個巨人站在身旁,壓力太***著自己一刻不停的準備著。
反觀另一個老哥們關羽可算是閑的渾身難受,政務方麵他極度的不喜歡,也弄不明白,索性全權交給郡丞去做,郡丞就是幹這玩意的。
不過軍旅之事他也碰不到,練兵,沒他什麽事,長史一句邊郡的軍權歸他管就讓關羽徹底靠邊站,關羽強要了幾次,甚至出手把長史給揍了,結果鬧的不歡而散,關羽想要染指軍權徹底變成了不可能,搞的關羽閑的不行不行的,整日領著自己的親衛出城去以打獵為樂。
另外一位大咖顯然就能用鬱悶倆字來形容,想他諸葛孔明號曰臥龍,是何等人物,何等的自傲,如今卻是龍困淺灘,令人唏噓。
作為戰亂的中心地帶,長沙郡不僅城池被夷成廢墟,就連外麵的田土也是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所以積極收攏流民,在春耕前把田地重新開墾出來顯得尤為重要。
長沙郡下轄一十二縣,諸葛亮也是拚了老命了,從首府臨湘縣開始,足跡幾乎踏遍一十二縣的各個角落,尤其是重災區益陽、下雋和羅縣三縣,諸葛亮親自坐鎮,督導百姓建設家園,平整土地,縣裏官員從縣丞、縣尉,到鄉長、亭長,甚至裏長全都派了下去,領導百姓恢複農桑,房子一時半會是蓋不起來了,先搭個窩棚住著吧。
城池變成一片平地,房屋也是一堆廢墟而已,世家大族也無二樣,不過富戶世族有錢,有糧,此時此刻百姓們願意給這些家族幹活,給他們幹活好歹有口飯吃,在這個青黃不接的時候有口稀飯餓不死就行啊,應召官府的號令開墾耕種,雖然最後土地會撈到一些到自己手裏,可是沒吃的啊,時間長了會餓死的。
如此這般官府的政令沒人去施行啊,荊州剛遭戰亂,人口大減,南方本來就沒有北方的人口多,有北方的一半的就不錯了,縣治城池一時半會是建不起來了,一切得從頭開始,反正不缺官職,想要建起來也節省時間,可惜的就是人手嚴重缺乏。
諸葛亮親自下到鄉裏去動員,可是沒幾個人願意,給富戶幹活有一口稀飯吃,幹幾天也許還能落得一個大子,天幹物燥,攢倆錢,家裏的親人還能買點糧食活命呢。
諸葛亮轉而去找那些富戶,欲要這些富戶多出一些力,其實就是想要這些富戶再多出一些糧食錢財,好讓郡府、縣府有些充裕,多多招收百姓來耕田、建村,可是誰能願意,正所謂善財難舍,原先都出一筆了,現在各縣府衙門派送的種糧就是他們出的,還讓他們出錢出糧,還有沒有天理了。
從郡丞往下,所有官員都在抗拒,諸葛亮下了嚴令也沒有用,所有人都在陽奉陰違,就是不交,諸葛亮計策用了個遍,現狀一點改變沒有。
就在諸葛亮對付富戶士族的時候,一股力量悄然的在荊州生根發芽,這就是玩家群體。
盼望已久的荊州大戰結束了,領地型玩家不願意打仗,尤其是南方的玩家,本來在南方建立領地就意味著無法去逐鹿天下,抱著賺錢遊戲的態度去玩,沒想到還有這些無妄之災。
劉備來荊州了,當然了曆史上提前了好幾年,諸葛亮也出現在人們眼前,長得確實帥,除了意味著劉備即將發達,還意味著荊州會有好幾年的和平時期,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良機啊。
大破而後大立,荊州六郡之地都被打成稀爛,赤地千裏,而有劉備和諸葛亮威懾周邊玩家勢力,想來內部幾年安定還是有的,這時正好是大立的時機,建了領地,有了鄉民,開墾出來的田土就是自己的了,如果錢財足夠,領地發展夠快,完全可以成為一地的中心城鎮,重立縣治也不無可能。
建村的令牌都是從外地購買來的,不僅有荊州原來的玩家,還有其他州郡趕來的,除了劉備的南陽郡,其他六郡都有無數玩家熱火朝天的建立領地,其中不乏有大型公會的身影。
多好的一個分解荊州的機會,甚至有一些人花了錢糧買了縣令一類的實權官職,本來想賣郡官,可惜數量太少,沒輪的上玩家,除了分封給劉備、關羽和諸葛亮,剩下的被大族買走了,好在縣令一職夠多,刨除南陽郡還有七八十個縣呢,夠買了。
漢朝的製度與後世的唐、宋不同,與明清更不一樣,地方郡國並行,朝廷劃分十三州,把郡國囊括進去,後來雍州合並進了司隸,豫州也漸漸的消除淡化,刺史、州牧變成了榮譽頭銜。
官製就更不一樣了,西漢,朝廷以三公為首,太尉秩萬石,掌管天下兵馬,禦史大夫秩五千石,行政方麵歸他管,至於丞相則是百官之長,秩萬石,上馬管軍,下馬官民。三公下麵設有九卿,具體辦理朝廷事務。到了孝武皇帝朝,因四次大規模對匈奴用兵,所以設置大將軍位,位同三公,不過權利卻在三公之上,皇帝之下。
到了光武皇帝重建大漢,史稱後漢或是東漢,也是以三公為長,不過三公在東漢是虛職,榮譽頭銜,並不管束具體事宜,九卿極其原來屬官與西漢基本相同。
東漢朝廷真正的權利機構為尚書台,尚書令掌握著實際的權利,不過從章帝以後,皇權受到外戚和士人的威脅,導致皇權衰微,後來皇帝就借助本不該登上權力機構的宦官集團成功的擊敗了外戚和士人集團,奪回了至高無上的權利,所以宦官就成為皇帝最信任的人,皇帝與尚書台中間傳遞消息的人就是宦官,後來到了桓帝、靈帝朝,宦官就是掌握實際權力的人,說他們權勢滔天都不為過。
至於地方機構,從孝武皇帝酎金奪爵後,以郡守或是國相為尊,州刺史為檢查機構,不過刺史對郡守、國相有直接罷黜的權利,所以到了東漢末期,州刺史相當於一州的長官,至於州牧那是靈帝朝後期才出來的,州牧的權利巨大,掌管一州的所有軍政要務。
郡國下轄諸多個縣,縣治萬戶以下縣官為長,萬戶以上為令,縣長秩六百石,縣令秩千石。
縣治下麵還有鄉長、亭長、裏長,十裏為一亭,十亭為一鄉,用今天的官員製度來說亭長相當於村長,鄉長就是一個鎮長、縣長一級別的官,而縣長、縣令就是縣級市和地級市的市長了,漢朝的縣很大,跟今天的縣治天差地別,也比明清時期的縣治大多了。
一縣之長的地位也算不錯了,還是正令長官,油水不小。遊戲裏建立領地才會有流民刷新,運氣好刷新幾個有手藝的流民就賺翻了,比如鐵匠,比如木匠、裁縫,比如建村初期最吃香的屠夫,有了屠夫意味著糧食完全可以自給自足,甚至還可以有剩餘,這些郡縣處於徹底重建當中,別說賣做買賣的商戶,就連城池都沒有,什麽蔬菜籽,漁網,啥啥都買不到,都得自理。
其實說起來容易,也是個好時機,就是投入太大,現在不是遊戲初期,糧食一月一熟,蔬菜半月一熟,肉食倒是沒有什麽太大的問題,屠夫不再像初期那麽缺少,可是就算是荊襄稻米一年兩熟,這樣也得堅持幾個月的無糧食產出的時期啊,百姓是要吃糧的,這些糧食都得從外州運抵,靡費過巨,恐怕隻有那些資本巨大的財主才能去做。
諸葛亮生氣,快要氣炸了,政令根本無法推行,從上到下所有官員都在抵抗,隻看見富戶世家在整修家園,在雇人平整自己的私田,而且私田劃分的範圍越來越大,長此下去,百姓都變成了富戶的佃農,這還如何能長遠的了,賦稅向誰去收,都會成為大問題。
可是這些官員幾乎都是買來的,劉表是把靈帝的賣官製度學了一個通透,官剛買了就不能罷黜,隻能任憑他們胡作非為,諸葛亮是有著自己長遠的政治追求的人,如此行徑怎能接受,眼看著重建縣城無望,耕種無人,一氣之下棄官歸隱了。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