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就到了春季,農耕大事不能拖遝,各地按照農時照常種地,春有種,夏有菜,秋有收,本意上今年隻要曹袁沒有動作林森不打算動兵,踏踏實實的積攢兵馬錢糧,悶頭賺大錢,等待商人集團的成果。
現在這種局勢下,林森不動曹操和袁紹誰也不敢動彈一下,若是說以往林森有其他戰事,他們還有操作的空間,尤其是曹操趁此機會得到了不少的便宜,可是如今春暖花開,種子都已經播種到了地裏,按照猜測情義聯盟集團應該向涼州反攻才是,事實卻不是這樣,誰也沒有動兵,涼州軍閥還在舔傷口呢,一時半會恐怕不會竄出來鬧事吧。
袁紹後悔傷心也晚了,現如今北方諸侯屬他的勢力最弱,僅僅占據徐州一地而已,守有餘,他很自信,隻要不是林森和曹操同時撲上來,他有把握打敗他們其中任何一人,徐州乃中原第一雄關,當年楚霸王項羽在此地以三萬鐵騎殺的漢高祖劉邦爺五十萬大軍是片甲不留,袁紹也有信心,太史慈和郭援都是鼎鼎大名的武將,不知道信心來源在哪。
不過被逼迫到此地了想要東山再起難上加難啊,他時常感到後悔,去年為什麽不聽從許攸之計攻伐兗州呢,那時機會多好,錯過了就再也沒有了。
曹操在等待時機,林森給他的信的意思他心知肚明,也心有靈犀的沒有回信,不回信就是最好的回答,他很需要兩三年的準備時間,尤其需要徐州,別看他拿下了荊州,可是相比之下,徐州仍然是他夢寐以求之地,或許可以聯合林森滅掉袁紹,或許也可以聯合袁紹共抗林森,要麽就這麽一直相持下去,看誰先忍不住了先動手,完了另外兩家可能會自動聯合到一起,也是一條路。
同時林森也在掂量,自己的勢力能否同時滅掉曹袁兩方,亦或是頂住壓力滅掉其中一方,因為他目下不想與曹操聯合,徐州離自己太遠,即便是滅掉袁紹想守住徐州也不太容易,吞並曹操可能是他目前最好的選擇,可是他就是害怕其中會有變數,曹操給人帶來的無形壓力太大,搞不好會一失足成千古恨啊。
二毛主張伐曹,不能像老太太吃柿子撿軟的捏啊,與曹操相比袁紹更好對付,先敲掉硬骨頭再吃軟的,李偉不管軍事,他隻專攻於農政事務。
林森也比較傾向於先幹掉曹操,還是那個原因,即使滅掉袁紹,徐州也是為曹操提供便利,謀士郭嘉卻有不同意見。
“當今天下能與主公爭雄北方唯有曹操和袁紹,自建安元年,曹操竊得天子移駕許昌,坐擁朝廷,執天下牛耳,多年來挾天子以令諸侯,征伐四方不臣,聲威遠播四方,勢力一日日的壯大,為主公日後之大敵,可是這樣的人偏偏不可輕易討伐,聞聽其多年來治軍嚴謹,兵精將勇,又有荀文若等良謀輔佐,占據朝廷之大義,雖兵力民力不如主公,可是卻很難速勝,如果戰事一旦陷入僵局,其中變數太大,袁紹雖性緩,也會成為最大變數之一,還有涼州軍閥。”
二毛說:“如我們一旦攻伐徐州,曹操豈不知唇亡齒寒的道理?難道他不會趁機發兵,或是助袁,或是渡河圖伐冀州麽?這樣不是逼迫曹袁結盟麽?”
“許昌距洛陽不遠,多年來曹操一直想奪取洛陽穩定許昌側後方的安全,可是主公有駐軍在那一直未獲成功,現如今又有重兵駐守洛陽,曹操還有何膽量輕易出兵助袁呢?”
田豐說:“袁氏一門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布天下,極有名望,袁紹也是當世人傑,聰慧異常,麾下又有謀臣良將輔助,下邳城堅,不易攻伐啊。”
“袁紹占據徐州不過一年,嘉竊料之,公有十勝,紹有十敗,紹無能為也。紹繁禮多儀,公體任自然,此道勝一也。紹以逆動,公奉順以率天下,此義勝二也。漢末政失於寬,紹以寬濟寬,故不懾,公糾之以猛,而上下知製,此治勝三也。紹外寬內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親戚子弟,公外易簡而內機明,用人無疑,唯才所宜,不間遠近,此度勝四也。紹多謀少決,失在後事,公策得輒行,應變無窮,此謀勝五也。紹因累世之資,高議揖讓以收名譽,士之好言飾外者多歸之,公以至心待人,推誠而行,不為虛美,以儉率下,與有功者無所吝,士之忠正遠見而有實者皆願為用,此德勝六也。紹見人饑寒,恤念之形於顏色,其所不見,慮或不及也,所謂婦人之仁耳,公於目前小事,時有所忽,至於大事,與四海接,恩之所加,皆過其望,雖所不見,慮之所周,無不濟也,此仁勝七也。紹大臣爭權,讒言惑亂,公禦下以道,浸潤不行,此明勝八也。紹是非不可知,公所是進之以禮,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勝九也。紹好為虛勢,不知兵要,公以少克眾,用兵如神,軍人恃之,敵人畏之,此武勝十也。公有此十勝,於以敗紹無難矣。”
著名的十勝十敗論,翻譯成白話文就是:袁紹禮儀太多,您自然得體,這是道勝於他;袁紹以反叛力量統天下,而您則複興漢室用來統帥天下,這是義勝於他;東漢滅亡在於對待豪強過於寬縱,袁紹以寬濟寬,不能整飭危局,而您撥亂反正,以嚴治政,州郡上下都依法行事,這是治勝於他;袁紹表麵上寬宏大量而內心則多疑,用人卻懷疑他,所任用的隻有親戚朋友,而您用人時表麵上簡單容易卻內心明白清楚,用人從不懷疑,隻要有才就勝於他,不在乎離您遠或近,這是度量上勝過他;(別人提意見時)袁紹有很多謀略,卻很少下決定,失敗在下事很慢,而您有計謀就實行,應變能力無限,這是謀略勝過他;袁紹談論、讓物用來提高名譽,會吹捧裝裱自己的人大多投靠他,而您用誠心對待別人,不為虛榮,忠誠、正直、有遠見的人都願意為您所用,這是道德上勝過他;袁紹見到人饑餓寒冷,憂慮地講著他們,在臉上就可以看的出來,他所看不到的,卻憂慮不到,然目前的小事對您來講,有時會有疏忽,到了大事時,與四海的情況相連接,給他們恩賜,都超過袁紹的聲望,即使看不到,但憂慮都是完整的,這是仁勝於他;袁紹的大臣爭權奪勢,讒言迷惑造亂,而您用道德統治下士,邪惡的事不能行使,這是您明智勝過他;袁紹無法分辨正確和錯誤,而您認為正確就用“禮”來推行它,錯誤就用法律來糾正它,這是文勝於他;袁紹善於虛張聲勢,不知道用兵的重要之處,而您用少克製多,用兵像神一樣,士兵都依靠您,敵人害怕您,這是武勝於他,主公有了這十勝,所以擊敗袁紹沒有什麽可難的。
郭嘉的十勝論幾乎涉及了中國兵法思想的各個方麵,切中要害,言簡意明,博大精深,是完全可以與孫子兵法一比的。中國兵法認為,國無智謀之士不強,君無智謀之士不立,事無智謀之士不成,兵無智謀之士不勝,孫子兵法就是著名的兵法經典。孫子兵法的宏觀戰略思維優異,但是具體到實踐中,卻對敵我雙方統帥的人性欠缺了研究和謀劃。如果僅僅從人性的把握上,十勝論是比孫子兵法有過之而無不及的。
。。。。。。(未完待續。)
現在這種局勢下,林森不動曹操和袁紹誰也不敢動彈一下,若是說以往林森有其他戰事,他們還有操作的空間,尤其是曹操趁此機會得到了不少的便宜,可是如今春暖花開,種子都已經播種到了地裏,按照猜測情義聯盟集團應該向涼州反攻才是,事實卻不是這樣,誰也沒有動兵,涼州軍閥還在舔傷口呢,一時半會恐怕不會竄出來鬧事吧。
袁紹後悔傷心也晚了,現如今北方諸侯屬他的勢力最弱,僅僅占據徐州一地而已,守有餘,他很自信,隻要不是林森和曹操同時撲上來,他有把握打敗他們其中任何一人,徐州乃中原第一雄關,當年楚霸王項羽在此地以三萬鐵騎殺的漢高祖劉邦爺五十萬大軍是片甲不留,袁紹也有信心,太史慈和郭援都是鼎鼎大名的武將,不知道信心來源在哪。
不過被逼迫到此地了想要東山再起難上加難啊,他時常感到後悔,去年為什麽不聽從許攸之計攻伐兗州呢,那時機會多好,錯過了就再也沒有了。
曹操在等待時機,林森給他的信的意思他心知肚明,也心有靈犀的沒有回信,不回信就是最好的回答,他很需要兩三年的準備時間,尤其需要徐州,別看他拿下了荊州,可是相比之下,徐州仍然是他夢寐以求之地,或許可以聯合林森滅掉袁紹,或許也可以聯合袁紹共抗林森,要麽就這麽一直相持下去,看誰先忍不住了先動手,完了另外兩家可能會自動聯合到一起,也是一條路。
同時林森也在掂量,自己的勢力能否同時滅掉曹袁兩方,亦或是頂住壓力滅掉其中一方,因為他目下不想與曹操聯合,徐州離自己太遠,即便是滅掉袁紹想守住徐州也不太容易,吞並曹操可能是他目前最好的選擇,可是他就是害怕其中會有變數,曹操給人帶來的無形壓力太大,搞不好會一失足成千古恨啊。
二毛主張伐曹,不能像老太太吃柿子撿軟的捏啊,與曹操相比袁紹更好對付,先敲掉硬骨頭再吃軟的,李偉不管軍事,他隻專攻於農政事務。
林森也比較傾向於先幹掉曹操,還是那個原因,即使滅掉袁紹,徐州也是為曹操提供便利,謀士郭嘉卻有不同意見。
“當今天下能與主公爭雄北方唯有曹操和袁紹,自建安元年,曹操竊得天子移駕許昌,坐擁朝廷,執天下牛耳,多年來挾天子以令諸侯,征伐四方不臣,聲威遠播四方,勢力一日日的壯大,為主公日後之大敵,可是這樣的人偏偏不可輕易討伐,聞聽其多年來治軍嚴謹,兵精將勇,又有荀文若等良謀輔佐,占據朝廷之大義,雖兵力民力不如主公,可是卻很難速勝,如果戰事一旦陷入僵局,其中變數太大,袁紹雖性緩,也會成為最大變數之一,還有涼州軍閥。”
二毛說:“如我們一旦攻伐徐州,曹操豈不知唇亡齒寒的道理?難道他不會趁機發兵,或是助袁,或是渡河圖伐冀州麽?這樣不是逼迫曹袁結盟麽?”
“許昌距洛陽不遠,多年來曹操一直想奪取洛陽穩定許昌側後方的安全,可是主公有駐軍在那一直未獲成功,現如今又有重兵駐守洛陽,曹操還有何膽量輕易出兵助袁呢?”
田豐說:“袁氏一門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布天下,極有名望,袁紹也是當世人傑,聰慧異常,麾下又有謀臣良將輔助,下邳城堅,不易攻伐啊。”
“袁紹占據徐州不過一年,嘉竊料之,公有十勝,紹有十敗,紹無能為也。紹繁禮多儀,公體任自然,此道勝一也。紹以逆動,公奉順以率天下,此義勝二也。漢末政失於寬,紹以寬濟寬,故不懾,公糾之以猛,而上下知製,此治勝三也。紹外寬內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親戚子弟,公外易簡而內機明,用人無疑,唯才所宜,不間遠近,此度勝四也。紹多謀少決,失在後事,公策得輒行,應變無窮,此謀勝五也。紹因累世之資,高議揖讓以收名譽,士之好言飾外者多歸之,公以至心待人,推誠而行,不為虛美,以儉率下,與有功者無所吝,士之忠正遠見而有實者皆願為用,此德勝六也。紹見人饑寒,恤念之形於顏色,其所不見,慮或不及也,所謂婦人之仁耳,公於目前小事,時有所忽,至於大事,與四海接,恩之所加,皆過其望,雖所不見,慮之所周,無不濟也,此仁勝七也。紹大臣爭權,讒言惑亂,公禦下以道,浸潤不行,此明勝八也。紹是非不可知,公所是進之以禮,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勝九也。紹好為虛勢,不知兵要,公以少克眾,用兵如神,軍人恃之,敵人畏之,此武勝十也。公有此十勝,於以敗紹無難矣。”
著名的十勝十敗論,翻譯成白話文就是:袁紹禮儀太多,您自然得體,這是道勝於他;袁紹以反叛力量統天下,而您則複興漢室用來統帥天下,這是義勝於他;東漢滅亡在於對待豪強過於寬縱,袁紹以寬濟寬,不能整飭危局,而您撥亂反正,以嚴治政,州郡上下都依法行事,這是治勝於他;袁紹表麵上寬宏大量而內心則多疑,用人卻懷疑他,所任用的隻有親戚朋友,而您用人時表麵上簡單容易卻內心明白清楚,用人從不懷疑,隻要有才就勝於他,不在乎離您遠或近,這是度量上勝過他;(別人提意見時)袁紹有很多謀略,卻很少下決定,失敗在下事很慢,而您有計謀就實行,應變能力無限,這是謀略勝過他;袁紹談論、讓物用來提高名譽,會吹捧裝裱自己的人大多投靠他,而您用誠心對待別人,不為虛榮,忠誠、正直、有遠見的人都願意為您所用,這是道德上勝過他;袁紹見到人饑餓寒冷,憂慮地講著他們,在臉上就可以看的出來,他所看不到的,卻憂慮不到,然目前的小事對您來講,有時會有疏忽,到了大事時,與四海的情況相連接,給他們恩賜,都超過袁紹的聲望,即使看不到,但憂慮都是完整的,這是仁勝於他;袁紹的大臣爭權奪勢,讒言迷惑造亂,而您用道德統治下士,邪惡的事不能行使,這是您明智勝過他;袁紹無法分辨正確和錯誤,而您認為正確就用“禮”來推行它,錯誤就用法律來糾正它,這是文勝於他;袁紹善於虛張聲勢,不知道用兵的重要之處,而您用少克製多,用兵像神一樣,士兵都依靠您,敵人害怕您,這是武勝於他,主公有了這十勝,所以擊敗袁紹沒有什麽可難的。
郭嘉的十勝論幾乎涉及了中國兵法思想的各個方麵,切中要害,言簡意明,博大精深,是完全可以與孫子兵法一比的。中國兵法認為,國無智謀之士不強,君無智謀之士不立,事無智謀之士不成,兵無智謀之士不勝,孫子兵法就是著名的兵法經典。孫子兵法的宏觀戰略思維優異,但是具體到實踐中,卻對敵我雙方統帥的人性欠缺了研究和謀劃。如果僅僅從人性的把握上,十勝論是比孫子兵法有過之而無不及的。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