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去景點就像一種儀式,他們第二天去古羅馬鬥獸場、帕拉蒂尼山。


    第三天去卡比托利歐博物館還有萬神廟。


    三天旅行有些累,各個景點人很多。


    沈大姐沉迷景點打卡,還有各種拍照。


    趙明誠探索意大利導演的足跡,在電影屆,意大利導演有舉足輕重的位置。


    在二戰還沒有結束,羅西裏尼拍攝了《羅馬,不設防的城市》,當時拍攝場地,就是真實被炮火摧毀的建築物。


    這部電影反應了,1943年到1944年底層人們生活的真實情感。


    《羅馬,不設防的城市》也被人們評為第一部新現實主義電影。


    這部電影不僅開創新現實主義,而且有一位電影大師也參與其中,他就是費裏尼!


    新現實主義代表導演,有很多,最具有代表性的,還要屬德西卡,他拍攝的《偷自行車的人》,是很多電影人,必看的影片。


    羅西裏尼、德西卡、費裏尼、朱塞佩.德.桑蒂斯…等等,這些導演都拍攝過新現實主義電影。


    歐洲觀眾很喜歡,又是墨鏡王精神導師的安東尼奧尼,他在逃離新現實主義。


    安東尼奧尼曾經表示:


    “我並不是新現實主義的好兒子,我更像是這個家族的害群之馬。”


    人群中來了個不合群的人,這就像墨鏡王在香港拍電影一樣。


    安東尼奧尼雖然到好萊塢,他拍攝的電影還是他的,票房還是一樣的差,觀眾們給他的取名:安東尼奧尼式無聊。


    很多香港觀眾看墨鏡王的電影也是一樣,很無聊,看不懂,這家夥在裝B!


    後世很多國人喜歡的導演,托納多雷,同樣是意大利導演,他的電影與新浪潮還有新現實主義不同。


    意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影響了法國新浪潮電影。


    當托納多雷從事電影行業時,意大利新現實主義已經沒落,當時法國新浪潮電影很流行。


    他從攝影師開始幹起,工作十幾年,終於迎來可以執導電影的機會。


    從《天堂電影院》開始,托納多雷的電影,幾乎都是軌道、搖臂、斯坦尼康拍攝的鏡頭,幾乎沒有手持拍攝。


    這與新浪潮電影不一樣。


    雖然托納多雷沒有開創,但是他講的故事還不錯。


    《天堂電影院》、《海上鋼琴師》、《西西裏的美麗傳說》也被人們稱為時光三部曲。


    環境是創作的土壤,現在人們想起意大利,足球、意大利麵、又或者與時尚有關?


    ………


    虎頭在小床上呼呼大睡,他們明天就要前往蘇黎世。


    “別戴了,咱們再生一個吧?”


    沈大姐想再生一個孩子。


    趙明誠當然不同意。


    他拿出一根煙點上,躺在床上看著天花板。


    “怎麽了?”


    “你為什麽想再生一個?”


    “虎頭自己多無聊,再生一個女兒,四口之家多好,我也想生。”


    趙明誠嗬了一聲,問她:


    “要還是男孩呢?”


    “男孩也行。”


    沈大姐就是活的太幸福,不知道生活的辛苦,她也有點自我感動情節,她想證明她愛趙明誠。


    “大姐,我們要為自己生活,生孩子不是這麽簡單的,現在有咱媽幫著帶,你感覺很輕鬆,可是你別忘了,大姐還有寶莉也要生孩子。”


    “那時就是你自己帶兩個孩子,我不能再為孩子和你放棄電影創作,因為結婚、生孩子、還有各種生活上亂七八糟的事,我最少要耽誤一年時間。”


    “再生一個孩子,我照顧你,帶兩個孩子,就要影響創作,我也在付出。”


    沈大姐抱著他說:


    “我自己能帶兩個。”


    “總要為自己活著,免得以後後悔,我們沒有皇位要繼承,基因也不是非要延續下去,我們要為自己活著。”


    “你要為自己活著,帶一個孩子就很辛苦,兩個孩子根本沒有其他時間,我真的幫不上你什麽忙。”


    “我不用你幫忙。”


    趙明誠苦笑:


    “你喜歡畫畫,可以辦畫展,你喜歡演戲,也可以去演戲,又或者學習其他的,兩個人相處要尊重,你一直這樣委屈自己,會給我帶來負擔。”


    他不愛沈銀河,隻能算帶有親情的喜歡,他更多是尊重她。


    雖然外麵有情人,但是很多時候還是尊重她。


    兩個人相處,尊重要排第一位,其次才是感情。


    沈大姐哭了,她知道趙明誠心疼她,她也沒有選錯人,知道為她著想。


    暫時想要孩子的想法打消,兩個人在床上相擁而眠。


    ………


    趙明誠喜歡坐火車,不太喜歡坐飛機,有些時候坐飛機屬於迫不得已。


    羅馬到蘇黎世火車要7個小時。


    火車上人不太多。


    沿途風景很好。


    火車上的閉路電視正在播放《偷自行車的人》,趙明誠看過幾次這部電影,沈大姐沒有看過。


    沈大姐似乎興趣不大,他開始講解:


    “這部電影是意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導演是德西卡,這部電影很好的刻畫底層生活。”


    妻子賣掉作為嫁妝的床單,為丈夫買自行車。


    “記住床單,這是重要的道具。”


    妻子去拜見神婆,想要感謝一下,丈夫嗤之以鼻。


    “注意丈夫的態度。”


    很快丈夫的自行車被偷,丈夫去報警,警察不管,找一輛自行車浪費時間,他又不是國際友人,警察不會為他找自行車。


    兩父子回家,沒有自行車,丈夫就沒有工作,家裏就沒有收入。


    “這個孩子好乖,這個丈夫太無能。”


    沈大姐在吐槽著。


    布魯諾看起來更像一個大人。


    父親打了布魯諾一個巴掌,孩子哭著要告訴媽媽。


    當聽到有小孩落水時,父親緊張跑過去。


    “不會真的跳河了吧?”


    不用趙明誠說,導演就打臉,很多導演喜歡捉弄觀眾,德西卡就是這樣的導演。


    《偷自行車的人》開始給希望,然後給絕望,給希望,又給絕望,反複這麽來。


    落水的孩子不是布魯諾,鏡頭給台階,兒子就像一個小大人一樣,坐在台階上。


    “這是父子和解的信號,留意樹,這些樹把父子隔開,父子和解兩人站在一起。”


    果然,布魯諾走到父親這邊。


    父親問布魯諾餓了沒有。


    “留意錢。”


    隻有生活在底層的人們,吃飯前會掂量手中有多少錢,現在趙明誠吃飯從不看價格。


    前世他8歲時,跟隨父親去縣城吃飯,他就像布魯諾一樣,而電影中的父親,就像趙明誠父親一樣。


    吃飯前,把口袋裏的錢拿出來,數了數。


    一個父親,想要維持父親的慈愛、尊嚴、偉岸,需要付出很多、很多…。


    布魯諾聽到帶他吃飯,很開心。


    父子二人去吃飯。


    “注意門!”


    趙明誠不知道,他的身後已經站了很多人,他們在認真聆聽他對《偷自行車的人》的解讀。


    “這道門不屬於父子兩個,他們的穿著也與這裏格格不入。”


    “注意門沒有關上。”


    “導演在刻畫貧富差距,不屬於這裏的父子,吃完飯就要原路返回。”


    “注意桌子,父子二人的桌子上沒有桌布,還記得我讓你留意的床單嗎?”


    “床單和桌布是相對應的。”


    德西卡《偷自行車的人》這段門的表達,隻能說一般。


    馬丁.斯科塞斯《出租車司機》在刻畫孤獨感的時候,男主角在和貝西打電話時,鏡頭直接給空曠的走廊,門直接打開。


    意思很明顯,打電話約貝西沒有任何結果,趕緊走出去。


    《出租車司機》裏隻有男主角打電話的聲音,畫麵橫推到空曠的走廊,導演直接給結果。


    趙明誠在《夜行記》裏的表達,要比馬丁.斯科塞斯、德西卡都要高級一些。


    他采用聲畫分立,男主角在打電話,畫麵給到空曠的走廊,對麵的走廊也是通的,一麵是畫麵,一麵是聲音。


    男主角打完電話,沒有拍男主角走出走廊,而是拍男主角的影子。


    燈照在男主角身上,畫麵裏的走廊男主角的影子在動。


    觀眾這時知道他們被趙明誠耍了,以為鏡頭給這邊走廊,男主角會從這邊走廊走出去。


    結果就是這邊走廊隻有男主角從另一邊走廊走出去的影子。


    皮鞋走路的聲音,提示男主角在走路。


    畫麵感和鏡頭語言非常高級!


    這也是趙明誠開創的鏡頭語言。


    《調音師》裏也會有差不多的鏡頭,李想見老財閥,對方提出讓他離開女兒,給他10億韓元。


    李想開始幻想拒絕,然後答應。


    當李想離開時,趙明誠開創趙式鏡頭語言。


    李想離開見麵地點,高樓大廈陰影處,李想慢慢走進去。


    畫麵隻有李想的背影,聲音是老財閥議論他的聲音。


    無非就是嘲笑他癩蛤蟆想吃天鵝肉。


    隻有李想的背影,就是人們喜歡在背後議論人。


    李想走在陰影處,就是因為他拿錢了。


    一條馬路,一邊是有陽光照射的,有陽光的地方人很多,有汽車、有行人,他們行色匆匆。


    <a href="http:///"></a>


    李想獨自走在陰影處,這就是刻畫他與眾不同的地方。


    有什麽與眾不同?


    理想。


    每個人都有理想,為了生活都會放棄理想,那麽車水馬龍,行色匆匆的人群,他們就是已經放棄理想的人。


    李想單獨在陰影處,就是他的心中還沒有放棄理想。


    “窮人家的孩子不會用刀叉,他們父子二人與這裏格格不入。”


    “父親開始計算錢。”


    “他們要重新回到現實。”


    站在趙明誠後麵的人群,有懂韓語的小聲翻譯著。


    眾人點頭,豎起大拇指。


    “看到前後差距沒?開始妻子來神婆這裏,丈夫是不屑的,現在他主動過來求助。”


    “人們在生活壓迫,遇到跨越不過去的門檻時,就會像無頭蒼蠅一樣。”


    父子二人出門,遇到偷車嫌疑人。


    然後沒有證據,也不能拿人家怎麽樣。


    “注意台階,注意陰影,父親的心態要開始轉變,這是導演的提示。”


    父親終於走向陰影。


    陰影處就表達一個字。


    偷。


    父親猶豫著,內心刻畫非常豐富,他給布魯諾一些錢,兒子坐車回家。


    一個父親不能讓兒子,看到自己偷東西。


    “為什麽他偷自行車有人管,別人偷父親的車沒人管?”沈大姐好奇問。


    “就一個字,窮!”


    “看自行車主人的穿著,明顯要比父子二人好很多。”


    “窮人丟東西沒人管,有錢人丟一點東西,一大群人幫忙。”


    “還有偷父親自行車的人,他們有可能是團夥作案。”


    影片結尾,父親的形象崩塌,眼睛流出眼淚,兒子主動握住父親的手。


    “布魯諾表現像一個大人,恰恰因為社會還沒有把他當作一個成人,他的肩膀上還沒有承擔義務和責任的擔子。”


    “影片最後布魯諾終於知道當一個大人的艱難,他這才體會到,當一個父親的不容易。”


    “社會對待男人是殘酷的!”


    “就像《教父》中老教父說的:女人和小孩可以粗心,男人不行!”


    “一個成家的男人犯錯,對一個家庭是毀滅的。”


    “這是社會強加到男人身上的擔子,不想擔,也要擔著。”


    前世趙明誠曾經埋怨過父親的無能,就像布魯諾一樣,做事就像一個小大人。


    等到他終於當父親以後,才知道成為一個父親,需要付出何等的艱辛。


    當成為父親以後,才知道需要付出的辛苦。


    男人成家以後,父、母、妻、兒看他的眼神,就像在盯梢,真的無路可逃,隻能硬著頭皮頂著。


    身後傳來激烈的掌聲。


    沈大姐也明白,當一個父親的不容易。


    “太好了!”


    “先生,你說的太好了!”


    趙明誠擺擺手:


    “我隻是一個喜歡電影的電影人,不太懂電影,我的解讀隻是我自己的看法,不一定準確。”


    任何導演都不敢說自己懂電影。


    攝影、美術、雕塑、音樂…等等,從開始接觸電影就開始學習,學著學著就二、三十年,等到5、60歲時,終於有一些理解時,也拍不動電影。


    創作水準不可避免下滑。


    當導演,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從開始到死亡,一直都在學習。


    臨死之前,嘿嘿一笑,自己拍的電影還不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半島電影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導演不要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導演不要停並收藏半島電影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