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張八樓對麵的薛樓,二樓雅間裏,李輔仁正在跟兩人密談。
這兩人穿著儒袍,頭戴東坡巾,竭力讓自己變成文人士大夫模樣。可是一開口,一舉手,一股子商人的精明,就止不住地透露出來。
“王員外,範員外,都是自家兄弟,不要說我沒有給你們發財的機會。”
李輔仁笑眯眯地說道。
王員外非常胖,胖得說話時臉上兩邊的肥肉,都跟著一抖一抖的。
他努力睜開陷在肥臉裏的那雙綠豆眼睛,透出的全是貪婪的光。
“還請李大郎指點一二。”
“河西家的糧價,粳米每石十貫,小麥每石八貫,粟米每石十一貫。一手糧食,一手錢,絕不拖欠。”
王員外心裏默算了一下。
西京最近的糧價是粳米每石九百二十文,小麥每石七百一十文,粟米每石一貫掛零。
十倍啊,要是運到河西家去,除去路上損耗,還能賺六七倍。
仿佛看到了黃燦燦的銅錢正潮水一般向自己的錢櫃湧來,很快就裝滿,嘩嘩地往外溢流出來。
王員外開心地臉上每一塊肥肉都在歡笑著。
範員外身形一般,但是坐在王員外身邊,就被襯托成了瘦子。
他很是憂慮地說道:“糧價確實不錯,很公道。隻是不知道那邊有沒有這麽多錢?”
沒有等李輔仁開口,王員外嘿嘿一笑。
“範兄,你是鹹吃蘿卜淡操心。河西那邊在陝西六路搶了上百年,搶了多少金銀珠寶。還有,他們把持著河西要道,從西域過來的商隊,都得給他們交稅。百年來賺了多少錢?你還怕他們沒錢給!”
說到這裏,王員外對著李輔仁,很誠懇地笑了笑,“李大郎,你評評,我說得對不對。”
李輔仁眼睛裏閃過一道光,隨即滿臉都是讚許的笑容。
“王員外,當代陶朱公,會有讓你算錯的地方?”
王員外笑得更開心了,臉上的肥肉仿佛黃河水浪一樣,一浪接著一浪。
他捏著好幾層的下巴,明明隻是一個簡單的握住下巴的動作,卻像是在肉堆裏麵翻找什麽寶藏。
“隻是怕沒有那麽多糧食?”
範員外看了他一眼,“內黃決口,河北大水,朝廷正從各處調集糧食賑濟災民,同時要平糶幾處常平倉的庫糧。王兄大展神通,打通各處要害,讓他們在庫糧裏一石摻五鬥陳糧,三鬥砂石,不就出來了嗎?”
“災民嘛,有口喝的吊著命就行了,要求那麽高幹什麽?”
王員外高興得渾身的肥肉在抖動,激起了千堆雪。
他指著範員外,笑得上氣不接下氣,“這個直娘賊的,真是囊娘地賊壞!鬼點子真多,又給我出了個好主意。”
說到這裏,王員外又歎了一口氣,“趙十三在八柳樹跳什麽潰口啊?要是不跳,那裏決了口,京畿遭了災,我又能在它的庫糧上分一分,不用去河東等地調糧了。唉!”
李輔仁聽到趙似的名字,臉上的肌肉忍不住跳了幾跳,總算穩住,沒有變了臉色。
範員外把臉湊到王員外跟前,“王兄,知道主意是我出的,到時候從河北搞出糧食來,分我五成。”
“五成?嗬嗬,要不要我把家裏那口子,還有養在外麵的幾個小娘子也給你?”王員外還在不停地笑,隻是變得有些皮笑肉不笑。
“我也不嫌棄。”
“滾球!頂多分你一成。”
“四成,必須四成!我就是沒有河北轉運使司的路子,要不然那還用得著給你出這主意?”
“知道我有這路子?這門路人脈值千金!一成,隻有一成。愛要不要!”
看著兩人在為了即將到手的糧食爭論不休,李輔仁好心地提醒了一句,“兩位員外,糧食好弄,可怎麽運到河西去?”
“這個不用你操心?”王員外豪氣地說道,“我在陝西轉運使司也有路子。混在給邊軍的軍糧裏一起運。報五百石,運一千石。到了邊寨,五百石軍糧再混兩成砂石進去,把轉運耗費掙回來。”
王員外此時仿佛是一言九鼎的陝西都轉運使。
“邊寨裏的那些賊刺軍,老老實實吃下本員外的砂石陳米,再放我的糧食出關,敢囉嗦半句,不僅好處全無,我還要斷了他們的糧,活活餓死這些狗囊養的!”
“王員外霸氣!”李輔仁豎起大拇指說道。
“霸氣個球啊!我掙得是辛苦錢,那比得上張雍那個王八蛋。”王員外氣餒地說道。
好比掙了萬貫家財,正洋洋得意,發現自己的家產隻是別人的零頭。在人家麵前,自己還是窮人。
“是啊,張雍那個王八蛋,利用同窗、故交等各種關係,從河北往北麵賣糧食、鹽巴、茶葉、鐵錠,再往南邊販馬走皮毛。不僅不繳稅,還全是他娘的違禁品。”
範員外也感歎道。
“違禁品好,不違禁他能賣那麽高的價錢嗎?”
王員外也忍不住歎息著,臉上的肥肉也陷入到深深的痛惜中。
在薛樓另一處寬闊的雅間裏,一群雅士們也看到趙似怒馬收趙偲的那一幕。眾人的目光都投注在遂寧王趙佶身上。
這些人除了李公麟之外,還有給事中趙挺之,左司諫吳材,太常博士劉正夫,太學錄事白時中和名士李邦彥。
“簡王好生霸道啊。隻是如此莽撞,不知後果,一味弄險,不是朝廷幸事。”趙挺之朗聲說道。
今天是白時中為了巴結趙佶,托了李公麟的關係,又搭了人情臉麵,請了趙挺之、吳材等幾位來。
見到趙佶目睹剛才街麵上一幕後,有些鬱鬱不樂,心裏大悔,不該選這個倒黴地方啊。
白時中盤算一番後,開始挽回局麵。
“簡王不知兵戈凶險,居然自請領兵去進剿荊山賊,剛愎自用,難以長持啊。”白時中眼珠子亂轉,就像玻璃球在碗裏亂滾。
嘴裏先暗暗踩了趙似幾腳。
看到趙佶臉色微微轉緩,心裏大定,給吳材使了個眼色。
劉正夫卻搶先開口了,“荊山賊吾聽說過,聚眾萬餘,甚是悍勇。周圍四州禁軍遏製不得。吾等擔心,其襲犯運河,亂了漕運,那就是大事。”
趙佶耷拉著眉毛,神情複雜地說道:“皇兄正是聽了十三哥如此進言,定下讓他帶兵進剿。我的十三哥,又要立功了!”
聽著這有些泛酸的話,吳材眼珠子一轉,“大王,我們何不將計就計?”
“如何將計就計?”趙挺之好奇地問道。
“李士美不是在主編《京都院報》嗎?簡王殿下用兵事宜,我們可以一一詳細地刊登在報紙上,抽調哪處兵馬?何處集結,幾日出征,沿途何處。此乃光明正大之事,如何刊登不得?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吳材一臉正氣地說道。
白時中鼻子就像聞到美味的狗鼻子,上下不停地聳動著。
他揉了揉鼻子,悶聲說道:“荊山賊不會看報紙吧?”
“總有識字的人吧。《京都院報》有很一大部分沿著運河出到江寧東南,其中有幾份路過荊山附近時,被當地人買走,如何碾轉去了荊山賊手裏,那就不得而知了。”
說完後,吳材謙和地笑了笑。
雅間裏一片寂靜,剛才一直沒出聲的李公麟突然起身道:“大王,老夫有一幅畫,終究不得其法,還請殿下幫忙看一看,給予指點。”
趙佶愣了一下。
劉正夫跟著起身道:“李公大作,在下還求目睹一二。殿下,就讓在下陪你一起去李公處觀摩。”
趙佶反應過來了。
“好!高俅,叫人去結賬,我們去龍眠公處。”
門外應了一聲。
趙佶起身,和氣地向白時中諸人拱手道:“蒙亨先生,你的盛情本王心領了。這頓我請。下回有空,還請諸位俊才到王府一敘。”
說到這裏,趙佶特意對著李邦彥微笑示意,“你辦的《京都院報》,很好,本王很愛看。後續多少花費,隻管找王府管事支取。”
“謝殿下!”李邦彥激動地說道。
其餘趙挺之、白時中、吳材也起身,恭送趙佶、李公麟、劉正夫離開。
重新坐下後,吳材冷笑一聲,“李龍眠,老滑頭。劉德初,更是個機靈人。趙公,你說當何如?”
趙挺之捋著胡須,正氣浩然地說道:“讓簡王得個教訓,吃一見長一智,於他個人,於朝廷社稷都是好事,照行吧。”
李邦彥臉露喜色,連忙起身拱手道:“小的一定竭盡全力,為諸公辦好此事!”
這兩人穿著儒袍,頭戴東坡巾,竭力讓自己變成文人士大夫模樣。可是一開口,一舉手,一股子商人的精明,就止不住地透露出來。
“王員外,範員外,都是自家兄弟,不要說我沒有給你們發財的機會。”
李輔仁笑眯眯地說道。
王員外非常胖,胖得說話時臉上兩邊的肥肉,都跟著一抖一抖的。
他努力睜開陷在肥臉裏的那雙綠豆眼睛,透出的全是貪婪的光。
“還請李大郎指點一二。”
“河西家的糧價,粳米每石十貫,小麥每石八貫,粟米每石十一貫。一手糧食,一手錢,絕不拖欠。”
王員外心裏默算了一下。
西京最近的糧價是粳米每石九百二十文,小麥每石七百一十文,粟米每石一貫掛零。
十倍啊,要是運到河西家去,除去路上損耗,還能賺六七倍。
仿佛看到了黃燦燦的銅錢正潮水一般向自己的錢櫃湧來,很快就裝滿,嘩嘩地往外溢流出來。
王員外開心地臉上每一塊肥肉都在歡笑著。
範員外身形一般,但是坐在王員外身邊,就被襯托成了瘦子。
他很是憂慮地說道:“糧價確實不錯,很公道。隻是不知道那邊有沒有這麽多錢?”
沒有等李輔仁開口,王員外嘿嘿一笑。
“範兄,你是鹹吃蘿卜淡操心。河西那邊在陝西六路搶了上百年,搶了多少金銀珠寶。還有,他們把持著河西要道,從西域過來的商隊,都得給他們交稅。百年來賺了多少錢?你還怕他們沒錢給!”
說到這裏,王員外對著李輔仁,很誠懇地笑了笑,“李大郎,你評評,我說得對不對。”
李輔仁眼睛裏閃過一道光,隨即滿臉都是讚許的笑容。
“王員外,當代陶朱公,會有讓你算錯的地方?”
王員外笑得更開心了,臉上的肥肉仿佛黃河水浪一樣,一浪接著一浪。
他捏著好幾層的下巴,明明隻是一個簡單的握住下巴的動作,卻像是在肉堆裏麵翻找什麽寶藏。
“隻是怕沒有那麽多糧食?”
範員外看了他一眼,“內黃決口,河北大水,朝廷正從各處調集糧食賑濟災民,同時要平糶幾處常平倉的庫糧。王兄大展神通,打通各處要害,讓他們在庫糧裏一石摻五鬥陳糧,三鬥砂石,不就出來了嗎?”
“災民嘛,有口喝的吊著命就行了,要求那麽高幹什麽?”
王員外高興得渾身的肥肉在抖動,激起了千堆雪。
他指著範員外,笑得上氣不接下氣,“這個直娘賊的,真是囊娘地賊壞!鬼點子真多,又給我出了個好主意。”
說到這裏,王員外又歎了一口氣,“趙十三在八柳樹跳什麽潰口啊?要是不跳,那裏決了口,京畿遭了災,我又能在它的庫糧上分一分,不用去河東等地調糧了。唉!”
李輔仁聽到趙似的名字,臉上的肌肉忍不住跳了幾跳,總算穩住,沒有變了臉色。
範員外把臉湊到王員外跟前,“王兄,知道主意是我出的,到時候從河北搞出糧食來,分我五成。”
“五成?嗬嗬,要不要我把家裏那口子,還有養在外麵的幾個小娘子也給你?”王員外還在不停地笑,隻是變得有些皮笑肉不笑。
“我也不嫌棄。”
“滾球!頂多分你一成。”
“四成,必須四成!我就是沒有河北轉運使司的路子,要不然那還用得著給你出這主意?”
“知道我有這路子?這門路人脈值千金!一成,隻有一成。愛要不要!”
看著兩人在為了即將到手的糧食爭論不休,李輔仁好心地提醒了一句,“兩位員外,糧食好弄,可怎麽運到河西去?”
“這個不用你操心?”王員外豪氣地說道,“我在陝西轉運使司也有路子。混在給邊軍的軍糧裏一起運。報五百石,運一千石。到了邊寨,五百石軍糧再混兩成砂石進去,把轉運耗費掙回來。”
王員外此時仿佛是一言九鼎的陝西都轉運使。
“邊寨裏的那些賊刺軍,老老實實吃下本員外的砂石陳米,再放我的糧食出關,敢囉嗦半句,不僅好處全無,我還要斷了他們的糧,活活餓死這些狗囊養的!”
“王員外霸氣!”李輔仁豎起大拇指說道。
“霸氣個球啊!我掙得是辛苦錢,那比得上張雍那個王八蛋。”王員外氣餒地說道。
好比掙了萬貫家財,正洋洋得意,發現自己的家產隻是別人的零頭。在人家麵前,自己還是窮人。
“是啊,張雍那個王八蛋,利用同窗、故交等各種關係,從河北往北麵賣糧食、鹽巴、茶葉、鐵錠,再往南邊販馬走皮毛。不僅不繳稅,還全是他娘的違禁品。”
範員外也感歎道。
“違禁品好,不違禁他能賣那麽高的價錢嗎?”
王員外也忍不住歎息著,臉上的肥肉也陷入到深深的痛惜中。
在薛樓另一處寬闊的雅間裏,一群雅士們也看到趙似怒馬收趙偲的那一幕。眾人的目光都投注在遂寧王趙佶身上。
這些人除了李公麟之外,還有給事中趙挺之,左司諫吳材,太常博士劉正夫,太學錄事白時中和名士李邦彥。
“簡王好生霸道啊。隻是如此莽撞,不知後果,一味弄險,不是朝廷幸事。”趙挺之朗聲說道。
今天是白時中為了巴結趙佶,托了李公麟的關係,又搭了人情臉麵,請了趙挺之、吳材等幾位來。
見到趙佶目睹剛才街麵上一幕後,有些鬱鬱不樂,心裏大悔,不該選這個倒黴地方啊。
白時中盤算一番後,開始挽回局麵。
“簡王不知兵戈凶險,居然自請領兵去進剿荊山賊,剛愎自用,難以長持啊。”白時中眼珠子亂轉,就像玻璃球在碗裏亂滾。
嘴裏先暗暗踩了趙似幾腳。
看到趙佶臉色微微轉緩,心裏大定,給吳材使了個眼色。
劉正夫卻搶先開口了,“荊山賊吾聽說過,聚眾萬餘,甚是悍勇。周圍四州禁軍遏製不得。吾等擔心,其襲犯運河,亂了漕運,那就是大事。”
趙佶耷拉著眉毛,神情複雜地說道:“皇兄正是聽了十三哥如此進言,定下讓他帶兵進剿。我的十三哥,又要立功了!”
聽著這有些泛酸的話,吳材眼珠子一轉,“大王,我們何不將計就計?”
“如何將計就計?”趙挺之好奇地問道。
“李士美不是在主編《京都院報》嗎?簡王殿下用兵事宜,我們可以一一詳細地刊登在報紙上,抽調哪處兵馬?何處集結,幾日出征,沿途何處。此乃光明正大之事,如何刊登不得?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吳材一臉正氣地說道。
白時中鼻子就像聞到美味的狗鼻子,上下不停地聳動著。
他揉了揉鼻子,悶聲說道:“荊山賊不會看報紙吧?”
“總有識字的人吧。《京都院報》有很一大部分沿著運河出到江寧東南,其中有幾份路過荊山附近時,被當地人買走,如何碾轉去了荊山賊手裏,那就不得而知了。”
說完後,吳材謙和地笑了笑。
雅間裏一片寂靜,剛才一直沒出聲的李公麟突然起身道:“大王,老夫有一幅畫,終究不得其法,還請殿下幫忙看一看,給予指點。”
趙佶愣了一下。
劉正夫跟著起身道:“李公大作,在下還求目睹一二。殿下,就讓在下陪你一起去李公處觀摩。”
趙佶反應過來了。
“好!高俅,叫人去結賬,我們去龍眠公處。”
門外應了一聲。
趙佶起身,和氣地向白時中諸人拱手道:“蒙亨先生,你的盛情本王心領了。這頓我請。下回有空,還請諸位俊才到王府一敘。”
說到這裏,趙佶特意對著李邦彥微笑示意,“你辦的《京都院報》,很好,本王很愛看。後續多少花費,隻管找王府管事支取。”
“謝殿下!”李邦彥激動地說道。
其餘趙挺之、白時中、吳材也起身,恭送趙佶、李公麟、劉正夫離開。
重新坐下後,吳材冷笑一聲,“李龍眠,老滑頭。劉德初,更是個機靈人。趙公,你說當何如?”
趙挺之捋著胡須,正氣浩然地說道:“讓簡王得個教訓,吃一見長一智,於他個人,於朝廷社稷都是好事,照行吧。”
李邦彥臉露喜色,連忙起身拱手道:“小的一定竭盡全力,為諸公辦好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