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惇府上書房,章惇、李清臣、黃覆、張商英、蔡京、劉逵六人團坐一圈,聽著李簡的講述。
他帶著兩位隨從,簡裝易行,跟在趙似隊伍後麵,在陝西六路足足轉了一大圈。馬屁股後麵的灰塵吃了不少,記錄的詳細情報也有了一籮筐。
李簡足足講了一個時辰,才把趙似在沿邊五路做的事情,稍微簡略地說了一遍。
然後章惇六人輪流開口,詢問各自感興趣的話題。李簡則成了應答器,不斷地回答問題。
“湟中宗哥城之戰,秦王率軍大敗夏國名將嵬名理奴,聽說他是身先士卒,一馬當先衝在最前麵?”章惇眯著眼睛問道。
“回章相的話,沒有。縱觀宗哥城、浩通川、喀羅川和零波山四場大的戰事,簡王...嗯,秦王殿下很少親臨前線。他隻是定下作戰方略,任命好主將、副將和各軍將領,然後全權交給那些將領去臨敵指揮。”
李簡想了想,又補充了一句,“比如四場大戰打下來,被秦王殿下任命為前敵指揮的主將劉法,名震西北,被稱為天生神將,威震隴右。”
“被秦王殿下委以騎兵指揮的斛律雄,包抄浩通川,奔襲喀羅川,零波山追擊,最為活躍凶悍,殲敵也最多;被秦王殿下委以前鋒的楊可世,一柄鐵鐧打殺了數百夏軍。尤其是零波山一役,戴著麵具,領著具裝甲騎,衝破千軍萬馬,直接踏平了李察哥的大帳。加上人又長得凶惡,現在在河西家能止小兒夜啼。”
“前敵指揮,騎兵指揮?秦王殿下真是奇思妙想。”張商英忍不住插了一句。
“是的,現在西軍中許多新詞,都是秦王殿下傳下的。”
“嗯,李十五郎,你繼續。”
“是。秦王殿下遣王稟、郭成分守青唐、邈川兩城城,二十餘萬夏軍日夜攻打,死傷慘重,硬是連城牆一角都啃不下。而後兩將又趁勢反擊,卓囉和南軍司就他倆帶兵端掉的。善守能攻,王、郭二將已經是威震隴右。”
“還有高世宣、王舜臣,其餘軍功不說,單說奉命組建強弩軍,零波山一役,數萬強弩齊發,火箭鋪天蓋地,瞬息間就把夏軍前營眾寨打成火海,混亂不堪。李察哥空有一身本事,也無濟於事,隻能倉皇而逃.....”
章惇看了看臉色變得十分難看的李清臣,緩緩地點了點頭,“知人善用,人盡其才。”
隨即又追問道:“李十五郎,你是說秦王殿下隻負責作戰方略,具體指揮,從來不過問?”
“是的。小的曾經接近過幾位跟隨秦王殿下作戰的秦鳳路軍官,打聽過許多消息。”
李簡搜腸刮肚,把所知道的訊息都講了出來。
“軍中傳聞,秦王殿下把方略和目標定下後,就全部交給諸將去執行。他隻是在諸將執行不力,或者犯錯時才會出聲發令,平時跟普通軍校無異。又聽傳聞,每逢戰前,秦王殿下最愛跟前敵指揮等諸將,帶著少量護衛騎兵,一人兩騎,親自到敵營不遠處勘察敵情。”
“真的假的?”蔡京臉上的肉忍不住跳了幾下。
“回蔡尚書的話,千真萬確。宗哥城、浩通川、喀羅川、零波山,大軍還在後麵,秦王殿下就帶著著諸將,輕騎潛行,跑到夏軍眼皮底下,細細勘察敵情。聽說在零波山,秦王蹤跡被發現,夏軍一支騎兵出營追擊。”
“啊,這下可如何是好!”黃覆嚇得臉色慘白。
李清臣狠狠瞪了他一眼,秦王現在在開封城裏好好的,說明屁事沒有,你慌個毛啊!
李簡看到氣氛不對,連忙往下講,轉移眾人的注意力。
“秦王殿下一行,一人兩馬,跑得飛快。秦王殿下不僅遣人去給大軍報信,設下埋伏圈,還把追擊的夏軍騎兵引到伏擊地,一網打盡。然後再假裝這支夏軍騎兵,混入夏軍營帳裏,放火攪亂軍心...”
聽到這裏,眾人不由瞠目結舌。
給到朝堂,諸臣能見到的軍報,肯定沒有萬勝大營的那份詳細。所以這些細節,在座的幾位都是不知道的。
“秦王殿下,膽子真大!”黃覆縮著頭,拍著胸口說道。
“他可不就是膽大包天。”李清臣恨恨地說道。
“那數萬蕃部騎兵,秦王殿下是如何聚起的?李十五郎,你知道內情嗎?”章惇突然問道。
眾人一下子安靜。
數萬蕃部騎兵是趙似打勝仗的關鍵。這些悍勇的騎兵,才不懼與夏軍決一死戰。從而帶動西軍敢於與夏軍決戰。
大家都知道,沿邊五路的西軍,敢於同夏軍決一死戰的官兵少,多數是隻敢據險扼守以及打打順風仗的普通將士。
李簡想了想,說道:“章相,在下看來,秦王殿下能聚得數萬騎兵,關鍵在於三千驍騎營。”
“嗯,吾等也是這麽想的。”
“莫非秦王有神通,提前數月就知道要在西北大戰一場,從而早做準備,慫恿官家調來三千蕃部精銳,籠絡為心腹,進而能在此戰依為骨幹,聚起數萬蕃部騎兵?”黃覆驚恐地問道。
“怎麽可能!”李清臣脫口而出,但是隨即他自己也有些半信半疑。
“秦王殿下的心思,老夫倒是能猜測一二。”章惇捋著胡須說道。
“還請章相明言。”
“兵權!秦王殿下自金明池洗心革麵後,要想有所作為,必須有一支自己的嫡係軍隊。三衙禁軍,倒是兵多將廣,可惜各方勢力滲透得太深,一時半會難以篩選出來。於是他幹脆借著質夫在西北的大捷,慫恿官家下詔,挑選三千蕃部精銳以及八位西軍青年將領進京。”
在座的都是聰明人,被章惇一點撥全明白了。
“是啊,這些蕃部騎兵,純樸野蠻,跟各方勢力沒有瓜葛,調進京來,用心籠絡,便成了班底。”張商英搶先說道,“秦王殿下好算計啊。”
“不僅是好算計。誰能想到,數月後,這三千驍騎營又成了聚集數萬蕃部騎兵的關鍵。難道真是天意?”
黃覆遲疑地說道。眾人神情複雜,沒有出聲。
蔡京放下茶杯,突然開口問道:“李十五郎,聽說秦王殿下把隨軍建功的數萬蕃騎分封到湟中、河曲、洮水各部,進而收攏了十幾萬帳,編為七翼朱雀旗?”
“是的蔡尚書。”
“你覺得秦王殿下是如何迅速將這十幾萬帳蕃部籠絡為已用?”蔡京又問道。
眾人也很感興趣,朱雀旗,據說有近二十萬帳,遍布河湟諸地,短時間能拉出五六萬精銳騎兵來。好像是被分給他的心腹統領統領,成為穩定隴右之地的關鍵力量。
“蔡尚書,在下想來,秦王殿下用的是掐頭去尾這一招,收攏這十幾萬帳蕃部為已用。”
“掐頭去尾?李十五郎,快快說來。”
“是。在下先說掐頭。據說秦王殿下當初征召時,河湟諸地蕃部大致分為四種情況。一是與河西家有深仇大恨,死心塌地願意跟隨我大宋的。這類蕃部具體多少,在下不知道,應該隻有少部分而已。”
“這些蕃部首領,派遣的都是子侄和部落的骨幹。跟隨秦王殿下立功後,子侄和部落骨幹紛紛為甲戶百戶,部落首領則被擢升為百戶或千戶。皆大歡喜。”
“第二種情況是鼠首兩端,數目大約在三分之一左右。這些部落首領名義上響應秦王征召,實際上心裏還是向著河西家,派出的都是馬奴和部落刺頭等不屑之人,應付差事。不想這些人作戰最為勇猛,跟隨秦王立下大功,紛紛成為甲戶、百戶。”
“然後秦王帶著大軍,送這些甲戶百戶回原部,強令那些部落首領遷居關中諸州縣。麵對數萬得勝大軍,那些部落首領眾叛親離,隻能老實地帶著家眷去了關中州縣。”
眾人忍不住側目,秦王殿下,果真是個狠人啊。不過這樣對付蕃部,似乎也可以。
他帶著兩位隨從,簡裝易行,跟在趙似隊伍後麵,在陝西六路足足轉了一大圈。馬屁股後麵的灰塵吃了不少,記錄的詳細情報也有了一籮筐。
李簡足足講了一個時辰,才把趙似在沿邊五路做的事情,稍微簡略地說了一遍。
然後章惇六人輪流開口,詢問各自感興趣的話題。李簡則成了應答器,不斷地回答問題。
“湟中宗哥城之戰,秦王率軍大敗夏國名將嵬名理奴,聽說他是身先士卒,一馬當先衝在最前麵?”章惇眯著眼睛問道。
“回章相的話,沒有。縱觀宗哥城、浩通川、喀羅川和零波山四場大的戰事,簡王...嗯,秦王殿下很少親臨前線。他隻是定下作戰方略,任命好主將、副將和各軍將領,然後全權交給那些將領去臨敵指揮。”
李簡想了想,又補充了一句,“比如四場大戰打下來,被秦王殿下任命為前敵指揮的主將劉法,名震西北,被稱為天生神將,威震隴右。”
“被秦王殿下委以騎兵指揮的斛律雄,包抄浩通川,奔襲喀羅川,零波山追擊,最為活躍凶悍,殲敵也最多;被秦王殿下委以前鋒的楊可世,一柄鐵鐧打殺了數百夏軍。尤其是零波山一役,戴著麵具,領著具裝甲騎,衝破千軍萬馬,直接踏平了李察哥的大帳。加上人又長得凶惡,現在在河西家能止小兒夜啼。”
“前敵指揮,騎兵指揮?秦王殿下真是奇思妙想。”張商英忍不住插了一句。
“是的,現在西軍中許多新詞,都是秦王殿下傳下的。”
“嗯,李十五郎,你繼續。”
“是。秦王殿下遣王稟、郭成分守青唐、邈川兩城城,二十餘萬夏軍日夜攻打,死傷慘重,硬是連城牆一角都啃不下。而後兩將又趁勢反擊,卓囉和南軍司就他倆帶兵端掉的。善守能攻,王、郭二將已經是威震隴右。”
“還有高世宣、王舜臣,其餘軍功不說,單說奉命組建強弩軍,零波山一役,數萬強弩齊發,火箭鋪天蓋地,瞬息間就把夏軍前營眾寨打成火海,混亂不堪。李察哥空有一身本事,也無濟於事,隻能倉皇而逃.....”
章惇看了看臉色變得十分難看的李清臣,緩緩地點了點頭,“知人善用,人盡其才。”
隨即又追問道:“李十五郎,你是說秦王殿下隻負責作戰方略,具體指揮,從來不過問?”
“是的。小的曾經接近過幾位跟隨秦王殿下作戰的秦鳳路軍官,打聽過許多消息。”
李簡搜腸刮肚,把所知道的訊息都講了出來。
“軍中傳聞,秦王殿下把方略和目標定下後,就全部交給諸將去執行。他隻是在諸將執行不力,或者犯錯時才會出聲發令,平時跟普通軍校無異。又聽傳聞,每逢戰前,秦王殿下最愛跟前敵指揮等諸將,帶著少量護衛騎兵,一人兩騎,親自到敵營不遠處勘察敵情。”
“真的假的?”蔡京臉上的肉忍不住跳了幾下。
“回蔡尚書的話,千真萬確。宗哥城、浩通川、喀羅川、零波山,大軍還在後麵,秦王殿下就帶著著諸將,輕騎潛行,跑到夏軍眼皮底下,細細勘察敵情。聽說在零波山,秦王蹤跡被發現,夏軍一支騎兵出營追擊。”
“啊,這下可如何是好!”黃覆嚇得臉色慘白。
李清臣狠狠瞪了他一眼,秦王現在在開封城裏好好的,說明屁事沒有,你慌個毛啊!
李簡看到氣氛不對,連忙往下講,轉移眾人的注意力。
“秦王殿下一行,一人兩馬,跑得飛快。秦王殿下不僅遣人去給大軍報信,設下埋伏圈,還把追擊的夏軍騎兵引到伏擊地,一網打盡。然後再假裝這支夏軍騎兵,混入夏軍營帳裏,放火攪亂軍心...”
聽到這裏,眾人不由瞠目結舌。
給到朝堂,諸臣能見到的軍報,肯定沒有萬勝大營的那份詳細。所以這些細節,在座的幾位都是不知道的。
“秦王殿下,膽子真大!”黃覆縮著頭,拍著胸口說道。
“他可不就是膽大包天。”李清臣恨恨地說道。
“那數萬蕃部騎兵,秦王殿下是如何聚起的?李十五郎,你知道內情嗎?”章惇突然問道。
眾人一下子安靜。
數萬蕃部騎兵是趙似打勝仗的關鍵。這些悍勇的騎兵,才不懼與夏軍決一死戰。從而帶動西軍敢於與夏軍決戰。
大家都知道,沿邊五路的西軍,敢於同夏軍決一死戰的官兵少,多數是隻敢據險扼守以及打打順風仗的普通將士。
李簡想了想,說道:“章相,在下看來,秦王殿下能聚得數萬騎兵,關鍵在於三千驍騎營。”
“嗯,吾等也是這麽想的。”
“莫非秦王有神通,提前數月就知道要在西北大戰一場,從而早做準備,慫恿官家調來三千蕃部精銳,籠絡為心腹,進而能在此戰依為骨幹,聚起數萬蕃部騎兵?”黃覆驚恐地問道。
“怎麽可能!”李清臣脫口而出,但是隨即他自己也有些半信半疑。
“秦王殿下的心思,老夫倒是能猜測一二。”章惇捋著胡須說道。
“還請章相明言。”
“兵權!秦王殿下自金明池洗心革麵後,要想有所作為,必須有一支自己的嫡係軍隊。三衙禁軍,倒是兵多將廣,可惜各方勢力滲透得太深,一時半會難以篩選出來。於是他幹脆借著質夫在西北的大捷,慫恿官家下詔,挑選三千蕃部精銳以及八位西軍青年將領進京。”
在座的都是聰明人,被章惇一點撥全明白了。
“是啊,這些蕃部騎兵,純樸野蠻,跟各方勢力沒有瓜葛,調進京來,用心籠絡,便成了班底。”張商英搶先說道,“秦王殿下好算計啊。”
“不僅是好算計。誰能想到,數月後,這三千驍騎營又成了聚集數萬蕃部騎兵的關鍵。難道真是天意?”
黃覆遲疑地說道。眾人神情複雜,沒有出聲。
蔡京放下茶杯,突然開口問道:“李十五郎,聽說秦王殿下把隨軍建功的數萬蕃騎分封到湟中、河曲、洮水各部,進而收攏了十幾萬帳,編為七翼朱雀旗?”
“是的蔡尚書。”
“你覺得秦王殿下是如何迅速將這十幾萬帳蕃部籠絡為已用?”蔡京又問道。
眾人也很感興趣,朱雀旗,據說有近二十萬帳,遍布河湟諸地,短時間能拉出五六萬精銳騎兵來。好像是被分給他的心腹統領統領,成為穩定隴右之地的關鍵力量。
“蔡尚書,在下想來,秦王殿下用的是掐頭去尾這一招,收攏這十幾萬帳蕃部為已用。”
“掐頭去尾?李十五郎,快快說來。”
“是。在下先說掐頭。據說秦王殿下當初征召時,河湟諸地蕃部大致分為四種情況。一是與河西家有深仇大恨,死心塌地願意跟隨我大宋的。這類蕃部具體多少,在下不知道,應該隻有少部分而已。”
“這些蕃部首領,派遣的都是子侄和部落的骨幹。跟隨秦王殿下立功後,子侄和部落骨幹紛紛為甲戶百戶,部落首領則被擢升為百戶或千戶。皆大歡喜。”
“第二種情況是鼠首兩端,數目大約在三分之一左右。這些部落首領名義上響應秦王征召,實際上心裏還是向著河西家,派出的都是馬奴和部落刺頭等不屑之人,應付差事。不想這些人作戰最為勇猛,跟隨秦王立下大功,紛紛成為甲戶、百戶。”
“然後秦王帶著大軍,送這些甲戶百戶回原部,強令那些部落首領遷居關中諸州縣。麵對數萬得勝大軍,那些部落首領眾叛親離,隻能老實地帶著家眷去了關中州縣。”
眾人忍不住側目,秦王殿下,果真是個狠人啊。不過這樣對付蕃部,似乎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