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二十來天的長途跋涉,元符三年九月十一日1,大宋賀遼主生辰國信使蘇轍一行終於來到了北遼南京—析津府。
在永清縣,北遼北院樞密院使、監修國史耶律阿思,南院樞密院使、越國公李儼奉遼主之命,前來相迎。
兩人見到蘇轍,都持弟子禮,十分恭敬。
然後又問起大蘇先生近況,得聞東坡先生終日與友遊覽山水之間,興致甚高,創作了不少佳作。隻是還在編撰印刷中,不由扼腕歎息。
“北遼君臣,士子儒生,均翹首期盼,恨不能早日讀到東坡先生最新佳作!”
蘇轍臉上滿是笑容,心裏卻在嘀咕著,謝謝你們啊,兄長如今的瀟灑愜意,有你們的功勞啊。
傳世文社獲得兄長的“獨家授權”,一邊利用與著作局、警察廳等官府衙門的“特殊關係”,嚴厲打擊任何膽敢“侵權盜版”兄長文集的文社、印刷廠;一邊瘋狂地開印,向大宋各地和北遼、西夏、大理、李越、高麗、東倭大量販賣印製精美,價格不菲的“正版文集”。
蘇轍從兄長那裏偶爾得知,光是北遼一家,傳世文社在短短大半年的時間裏,就賣了近二十萬貫的《東坡文集》,兄長從此一項就獲得高達兩萬貫的“版稅”。
介紹了副使李夔和李格非,寒噓客套了幾句,一行人上了船,沿著桑幹河向北。
沿途看去,田地荒蕪,人煙稀少,昔日的富庶之地,幾近廢墟。
“想不到才短短十年,燕地居然如此荒蕪,實在讓人歎息。”蘇轍有感而發。
耶律阿思和李儼對視一眼,尷尬得不知如何回答。
遼主剛即位之時,求直言,訪治道,勸農興學,救災恤患,粲然可觀。可是越到後來越昏庸。如今年邁,更加糊塗。朝政渾濁,吏治腐敗。偏偏他又篤信佛教,廣印佛經,修建寺塔,更喜歡召開文會,廣辟文士,歌功頌德。
勞民傷財,耗費國力。
尤其這些年,更是到了極致。南京道諸州縣百姓,被敲骨吸髓,苦不堪言,紛紛棄田地,躲入西部山中,結寨自保。
蘇轍看出端詳,轉言道:“蘇某聞貴主文集被編為《清寧集》,準備刊印,可有此事?”
“有此事,”李儼笑著答道,“聖上見過大蘇先生的多本《文集》後,心生仰慕之心,便叫國史館整理編輯了他的詩詞文作,匯為《清寧集》。”
“貴主詩詞氣象磅礴、意境深遠。蘇某曾聽聞貴主的一首詩,‘昨日得卿黃菊賦,碎剪金英填作句。袖中猶覺有餘香,冷落西風吹不去。’”
耶律阿思和李儼一聽,眼睛都亮了,尤其是李儼,更是瞪得滾圓如牛眼一般。
“兄長聽聞後,連連讚許,好詩,妙詩!餘香嫋嫋,風吹不散,讚賞之情,溢於言表。尤其是‘袖中猶覺”寫得爾雅有致,特具韻味,且有‘贈人佳卉,袖有餘香’的言外之意,而‘冷落西風’更是點睛之筆,意在景中,意味深長。”
“此詩果真得東坡先生如此之讚?”李儼興奮得滿臉通紅,說話都有點結巴了。
“當真如此!兄長當時還說,如此佳作,就是宋國飽讀詩書的名士大儒也難以作出。不知是遼國哪位大才所作,後來才知道,原來是貴主。”
“大蘇先生的評價,必須要讓聖上知道。”李儼念念有詞。
耶律阿思在一旁有些嫉妒地說道:“小蘇先生,我主聖上的這首詩,名叫《題李儼黃菊賦》,是李樞密使做了一首《黃菊賦》獻給聖上,聖上便以此詩作和。”
蘇轍一臉的詫異和驚喜,“君臣相得,吟詩對和,偶得佳作,可為千古佳話啊。貴主此詩流芳千古,李相,你也當名存百世啊。”
李儼的臉笑得跟朵花兒似的,連連拱手道:“是聖上的詩做得好,李某隻是沾了光。”
九月十二日,遼主耶律洪基在顯聖殿召見蘇轍和李夔、李格非三人。
走上殿來,蘇轍看到殿上有六七十人,分成兩班,神情各異地看著自己。大多數人的目光,溫和持中,少數人的目光,有些不善。尤其是藏在人群裏某人,碧色的眼睛裏透出的都是仇視。
“宋國信使蘇轍/副使李夔/李格非,奉我主陛下之命,恭祝遼國天子七十千秋大壽,願遼天子萬壽無疆,福壽永延。宋遼兩國永為友邦,百姓安居,國昌民樂!”
蘇轍說完一番祝詞,李夔拿出一份字詞華藻的正式文,宣讀起來。
“和平之風,被於四表。王基允固,睿問載融。曩者號弓在辰...好直而無翳諫,育材而善多士...出入曆年,上下一德。至乃師兵不試,方陲無警。夫高明資始,是之謂應元。思睿周達,是之謂齊聖。鼓舞範圍,是之謂顯功。敷施化育,是之謂崇德。睦族濟眾,是之謂慈仁。祈年永思,是之謂保壽。殫四方之德以為養,享萬壽之福而無疆!”
聽完後,耶律洪基欣然大悅,讚歎道:“畢竟是南國清華人物,所作文章,華藻清麗,讀之口頰留香啊...”
接下來是呈上壽禮,除了應有的金銀珠寶等“俗物”之外,還有諸多印刷精美的文集,東坡先生的詩詞文集,歐陽修的《醉翁文集》、《集古錄》,柳永的《樂章集》、《柳三變詩集》,還有宋國目前興起的新一代詞人周邦彥的最新詞集。
除此之外,就是如瀚海一般的佛經,印刷精美,諸佛圖像更是栩栩如生,讓耶律洪基看得心花怒放,連連讚歎。
“如此甚好!阿彌陀佛!”
最後壓軸寶物足有一人多高。被裝在木箱子裏抬進殿裏時,眾人矚目,議論紛紛,都在猜測是什麽寶物。
等到箱子被打開,外麵用作保護的棉花、絲綢等物被小心取下,現出真身時,眾人都被驚呆了。
這時一尊玻璃鑄造的藥師如來像,螺發上形,尊左手持藥壺,尊右手結施無畏印。寶相莊嚴,慈悲憫世,流光溢彩,恍如真佛身披五彩光芒,蒞臨凡世。
以遼主為首,皇太孫為副,眾人皆跪拜在地,圍朝著佛像,口念有詞。
“南謨薄伽伐帝。鞞殺社。窶嚕薜琉璃...”
重禮送上,誠意滿滿,遼主對蘇轍等人的態度更是和藹可親。
李儼把在船上與蘇轍的對言眉飛色舞地講述一遍,遼主聽完,眉毛都要飛起來了。
“能得大蘇先生讚譽,不枉朕學詩數十載。此生有此一首詩,足矣!”
“陛下,你的詩作磅礴大氣,實屬上佳之作。隻可惜金玉埋在深山中,世人不識。我國有傳世文社,鬥膽向陛下呈請,賜予他們刊行之權。求能將陛下的《清寧集》刊印,發行天下,讓更多人的士子文人,都能讀到陛下的詩作,以流千古。”
蘇轍的話讓耶律洪基欣喜如狂。
看到宋國使節與自家聖上相談,再聊下去,隻怕更不是什麽好事。蕭兀納和蕭僧哥父子倆對視一眼,決意找機會挑明話題,當場把事情定下來。
耶律洪基對於自己的詩作能在宋國刊印發行,十分高興。
南國文明禮儀之邦,文學興盛,自己的詩作《清寧集》要是能在那裏賣出好銷量來,說明自己的文學修為,已經達到了一定水平。
耶律洪基的愛好很多,好酒、好色、好享受...但是最熱忱的還是崇佛好文,是虔誠的佛教徒和熾熱的文學老梆子。
他興致勃勃地說道:“貴國文社,若能刊印朕的...”
“聖上,臣有要事稟告!”性急的蕭兀納實在等不得了,打斷了耶律洪基的話。
耶律洪基的臉上閃過慍色,鼻子冷哼一聲,“說吧。”
“臣請聖上裁斷,宋夏兩國和議之事!”事到如此,蕭兀納硬著頭皮堅持說道。
1,遼道宗耶律洪基生於遼景福二年八月初七日,為了劇情需要,把他的生辰往後延遲了一個多月,九月十四日。
chaptere
(=)
在永清縣,北遼北院樞密院使、監修國史耶律阿思,南院樞密院使、越國公李儼奉遼主之命,前來相迎。
兩人見到蘇轍,都持弟子禮,十分恭敬。
然後又問起大蘇先生近況,得聞東坡先生終日與友遊覽山水之間,興致甚高,創作了不少佳作。隻是還在編撰印刷中,不由扼腕歎息。
“北遼君臣,士子儒生,均翹首期盼,恨不能早日讀到東坡先生最新佳作!”
蘇轍臉上滿是笑容,心裏卻在嘀咕著,謝謝你們啊,兄長如今的瀟灑愜意,有你們的功勞啊。
傳世文社獲得兄長的“獨家授權”,一邊利用與著作局、警察廳等官府衙門的“特殊關係”,嚴厲打擊任何膽敢“侵權盜版”兄長文集的文社、印刷廠;一邊瘋狂地開印,向大宋各地和北遼、西夏、大理、李越、高麗、東倭大量販賣印製精美,價格不菲的“正版文集”。
蘇轍從兄長那裏偶爾得知,光是北遼一家,傳世文社在短短大半年的時間裏,就賣了近二十萬貫的《東坡文集》,兄長從此一項就獲得高達兩萬貫的“版稅”。
介紹了副使李夔和李格非,寒噓客套了幾句,一行人上了船,沿著桑幹河向北。
沿途看去,田地荒蕪,人煙稀少,昔日的富庶之地,幾近廢墟。
“想不到才短短十年,燕地居然如此荒蕪,實在讓人歎息。”蘇轍有感而發。
耶律阿思和李儼對視一眼,尷尬得不知如何回答。
遼主剛即位之時,求直言,訪治道,勸農興學,救災恤患,粲然可觀。可是越到後來越昏庸。如今年邁,更加糊塗。朝政渾濁,吏治腐敗。偏偏他又篤信佛教,廣印佛經,修建寺塔,更喜歡召開文會,廣辟文士,歌功頌德。
勞民傷財,耗費國力。
尤其這些年,更是到了極致。南京道諸州縣百姓,被敲骨吸髓,苦不堪言,紛紛棄田地,躲入西部山中,結寨自保。
蘇轍看出端詳,轉言道:“蘇某聞貴主文集被編為《清寧集》,準備刊印,可有此事?”
“有此事,”李儼笑著答道,“聖上見過大蘇先生的多本《文集》後,心生仰慕之心,便叫國史館整理編輯了他的詩詞文作,匯為《清寧集》。”
“貴主詩詞氣象磅礴、意境深遠。蘇某曾聽聞貴主的一首詩,‘昨日得卿黃菊賦,碎剪金英填作句。袖中猶覺有餘香,冷落西風吹不去。’”
耶律阿思和李儼一聽,眼睛都亮了,尤其是李儼,更是瞪得滾圓如牛眼一般。
“兄長聽聞後,連連讚許,好詩,妙詩!餘香嫋嫋,風吹不散,讚賞之情,溢於言表。尤其是‘袖中猶覺”寫得爾雅有致,特具韻味,且有‘贈人佳卉,袖有餘香’的言外之意,而‘冷落西風’更是點睛之筆,意在景中,意味深長。”
“此詩果真得東坡先生如此之讚?”李儼興奮得滿臉通紅,說話都有點結巴了。
“當真如此!兄長當時還說,如此佳作,就是宋國飽讀詩書的名士大儒也難以作出。不知是遼國哪位大才所作,後來才知道,原來是貴主。”
“大蘇先生的評價,必須要讓聖上知道。”李儼念念有詞。
耶律阿思在一旁有些嫉妒地說道:“小蘇先生,我主聖上的這首詩,名叫《題李儼黃菊賦》,是李樞密使做了一首《黃菊賦》獻給聖上,聖上便以此詩作和。”
蘇轍一臉的詫異和驚喜,“君臣相得,吟詩對和,偶得佳作,可為千古佳話啊。貴主此詩流芳千古,李相,你也當名存百世啊。”
李儼的臉笑得跟朵花兒似的,連連拱手道:“是聖上的詩做得好,李某隻是沾了光。”
九月十二日,遼主耶律洪基在顯聖殿召見蘇轍和李夔、李格非三人。
走上殿來,蘇轍看到殿上有六七十人,分成兩班,神情各異地看著自己。大多數人的目光,溫和持中,少數人的目光,有些不善。尤其是藏在人群裏某人,碧色的眼睛裏透出的都是仇視。
“宋國信使蘇轍/副使李夔/李格非,奉我主陛下之命,恭祝遼國天子七十千秋大壽,願遼天子萬壽無疆,福壽永延。宋遼兩國永為友邦,百姓安居,國昌民樂!”
蘇轍說完一番祝詞,李夔拿出一份字詞華藻的正式文,宣讀起來。
“和平之風,被於四表。王基允固,睿問載融。曩者號弓在辰...好直而無翳諫,育材而善多士...出入曆年,上下一德。至乃師兵不試,方陲無警。夫高明資始,是之謂應元。思睿周達,是之謂齊聖。鼓舞範圍,是之謂顯功。敷施化育,是之謂崇德。睦族濟眾,是之謂慈仁。祈年永思,是之謂保壽。殫四方之德以為養,享萬壽之福而無疆!”
聽完後,耶律洪基欣然大悅,讚歎道:“畢竟是南國清華人物,所作文章,華藻清麗,讀之口頰留香啊...”
接下來是呈上壽禮,除了應有的金銀珠寶等“俗物”之外,還有諸多印刷精美的文集,東坡先生的詩詞文集,歐陽修的《醉翁文集》、《集古錄》,柳永的《樂章集》、《柳三變詩集》,還有宋國目前興起的新一代詞人周邦彥的最新詞集。
除此之外,就是如瀚海一般的佛經,印刷精美,諸佛圖像更是栩栩如生,讓耶律洪基看得心花怒放,連連讚歎。
“如此甚好!阿彌陀佛!”
最後壓軸寶物足有一人多高。被裝在木箱子裏抬進殿裏時,眾人矚目,議論紛紛,都在猜測是什麽寶物。
等到箱子被打開,外麵用作保護的棉花、絲綢等物被小心取下,現出真身時,眾人都被驚呆了。
這時一尊玻璃鑄造的藥師如來像,螺發上形,尊左手持藥壺,尊右手結施無畏印。寶相莊嚴,慈悲憫世,流光溢彩,恍如真佛身披五彩光芒,蒞臨凡世。
以遼主為首,皇太孫為副,眾人皆跪拜在地,圍朝著佛像,口念有詞。
“南謨薄伽伐帝。鞞殺社。窶嚕薜琉璃...”
重禮送上,誠意滿滿,遼主對蘇轍等人的態度更是和藹可親。
李儼把在船上與蘇轍的對言眉飛色舞地講述一遍,遼主聽完,眉毛都要飛起來了。
“能得大蘇先生讚譽,不枉朕學詩數十載。此生有此一首詩,足矣!”
“陛下,你的詩作磅礴大氣,實屬上佳之作。隻可惜金玉埋在深山中,世人不識。我國有傳世文社,鬥膽向陛下呈請,賜予他們刊行之權。求能將陛下的《清寧集》刊印,發行天下,讓更多人的士子文人,都能讀到陛下的詩作,以流千古。”
蘇轍的話讓耶律洪基欣喜如狂。
看到宋國使節與自家聖上相談,再聊下去,隻怕更不是什麽好事。蕭兀納和蕭僧哥父子倆對視一眼,決意找機會挑明話題,當場把事情定下來。
耶律洪基對於自己的詩作能在宋國刊印發行,十分高興。
南國文明禮儀之邦,文學興盛,自己的詩作《清寧集》要是能在那裏賣出好銷量來,說明自己的文學修為,已經達到了一定水平。
耶律洪基的愛好很多,好酒、好色、好享受...但是最熱忱的還是崇佛好文,是虔誠的佛教徒和熾熱的文學老梆子。
他興致勃勃地說道:“貴國文社,若能刊印朕的...”
“聖上,臣有要事稟告!”性急的蕭兀納實在等不得了,打斷了耶律洪基的話。
耶律洪基的臉上閃過慍色,鼻子冷哼一聲,“說吧。”
“臣請聖上裁斷,宋夏兩國和議之事!”事到如此,蕭兀納硬著頭皮堅持說道。
1,遼道宗耶律洪基生於遼景福二年八月初七日,為了劇情需要,把他的生辰往後延遲了一個多月,九月十四日。
chapte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