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這日,趙似身穿袞服,頭戴冕冠,端坐在大慶殿上,接受文武百官和諸國使節的朝賀。
文武百官身穿各色朝袍,頭戴梁冠。走在前麵的文武百官之首章惇、姚麟等人,除了身穿禦賜蟒袍外,還戴著貂蟬籠巾四梁冠。
文武百官朝拜完,四方進奏使上前,各持方物進獻。
進奏使在元符二年年底,趙似監國時就已經廢除,隻留下四位進奏使,以做儀式之用。
接著是諸國使節進賀。
打頭的是北遼正使耶律淳。
頭頂金冠,後簷尖長,如大蓮葉。身穿紫色窄袍服,蹬金蹀躞;副使李處溫展裹金帶,身穿頭戴漢服漢冠,如宋人無異。
耶律淳進拜時立左足,跪右足,以兩手著右肩為一拜。副使拜如漢儀,行跪拜禮。
趙似下令賜北遼正副使禦酒各一壇、金瓊花各一對、玉如意各一對。
去年以來,宋遼兩國可謂是如膠似漆,好得跟蜜裏調油似的。
就連遼主耶律洪基也忍不住對近臣說道:“宋國新官家,甚是明理。竭力與我大遼結好,兩國關係之睦,百年未有。甚是欣慰。”
接著是西夏正使李察哥、副使張元慶。皆戴金冠,身穿短小緋窄袍,腳蹬金蹀躞,吊敦背,叉手跪拜進賀。
去年在北遼的調解下,宋夏兩國議和成功。各自罷兵,宋國放開關禁,允許兩國往來和貿易。
看著兩人的裝扮,趙似心裏嘀咕著。去年下半年,遼國商人在西夏大肆收購糧食、牛羊、馬匹,甚至人口。使得不少金銀銅錢流入西夏。
正式議和後,關禁正式放開,茶葉、神仙醉、香水、絲綢等物品出西夏的數量驟增。
再看看他倆這身行頭,真的是不差錢了。
李察哥和張元慶行完禮,趙似照例賜下禦酒、銀瓊花、玉如意等物。
高麗與李越國使節,身穿服冠如宋人無異,同依漢儀,說漢話,上前進賀。
西州回鶻國正副使都是長髯高鼻,以匹帛纏頭,散披其服。
於闐國正副使則是頭戴小金花氈笠,身穿金絲戰袍束帶,帶著妻子兒女。
喀喇汗國正副使高鼻碧眼,一身的黑。黑頭巾包著頭,黑袍子裹著身。腰上配著金絲帶。
他們進獻的禮品有玉器、波斯地毯、香料、金銀器,甚至還有六乘駱駝,氈兜織金繡銀,極盡奢華,也作為貢物。
看到這三國使節,李察哥臉上的肌肉在不停地抖動著。
這三國都在沙州以西,往年被西夏隔斷著。
想要直通宋國,不被西夏層層盤剝,必須繞道黃頭回紇柴達木盆地,再穿過西海河湟吐蕃各部的地盤,路途艱險,往來十分不暢。
現在這三國來得如此整齊,隻能說明去年七月份涼州落入宋軍之手,西夏對河西甘肅沙等州失去掌控後,這幾州表麵上還沒有棄夏投宋,但身體很誠實,早就與宋國暗通款曲。
而且宋人的動作很快,短短四五個月時間裏,就動員了三國使節來朝賀。
應該是三國在河西諸州的商團,利誘下換個馬甲就來了。
反正這些商人基本上都是各自國家王室權貴的親戚,勉強有資格代表他們各自國家。
李察哥可以想象,這波使節兼商團,不久後載著滿滿的宋國貨品途徑河西,返回各自國家,會引起多大的轟動。
河西隔絕上百年,雖然時有商團往來,但是在西夏控製下,一是重稅盤剝,二是戰事不斷,商路並不通暢。西域以及河中、波斯等國,對宋國的絲綢、茶葉、瓷器等貨品的渴望,已經積壓了上百年。
仿佛滾滾河流,被堤壩堵塞。現在堤壩被掘開,可以想象多大的洪流會沿著河西走廊奔流不息。同時它給河西諸州帶來了諸多的利益。
在這種情況下,河西諸州的掌權者,要是不歸順宋國,連通商路,下麵的那些人會拿著他們的頭顱去當投名狀!
這次朝賀的外藩使節,還多了南海商會帶來的占城、真臘和三佛齊三國的正副使,他們都是瘦黑矮小,布條纏頭,身穿織有佛麵的緋衣。獻上香料、大象等貢品。
又有黔州五姓番,梳椎髻披烏氈,如同僧人,在禮部引導下,上前參拜進賀。趙似下詔,賜漢裝錦襖等物。
壓軸大戲,是九位吐蕃讚普,以各自所部土地子民,獻於大宋天子,求庇護與大宋羽翼之下。
這是朱雀旗在元符三年的豐碩成果。
吞並西海、河湟的吐蕃唃廝囉國各部後,斛律雄、高永年、李道法等人率領朱雀旗各翼騎兵,先是繞過西海,滅阿麻諸部,接著四次大敗黃頭回紇,逼迫其大部歸降,其餘竄入西州回鶻。
繼續翻過積石山,先對河源之地的脫思麻諸部發起了掃蕩。
接下來又對吐蕃舊地北部、黃頭回紇以南地區的羌塘諸部,以及折曲河通天河和怒江上遊地區的敢藩諸部昌都、巴塘地區發起旋風一般的進攻。
經過大整編和三期驍騎營培訓的朱雀旗騎兵,恍如脫胎換骨一般,其疾如風、侵掠如火。各自為戰,一盤散沙的吐蕃各部,來不及合縱連橫,就被打得大敗。
大大小小的部落首領戰死了十位,讚普們卻是一個不落地全投降了。反正是傀儡,唯一依仗的無非是身上流淌的所謂高貴的血液,忍辱偷生慣了,絕不會負隅頑抗。
等到進入冬天,朱雀旗已經席卷了近半吐蕃舊地,從北和東兩麵逼近了吐蕃腹地雅布江流域的烏斯藏地區。
曾經在前唐時期,無比強盛,橫行河西隴右,威壓西域的吐蕃國,現在匍匐在大宋的大慶殿上,向大宋天子獻土稱臣。
祥瑞,確實是祥瑞。隻是李察哥的臉色,又黑了幾分。
緊跟後麵進賀的是各州縣的鄉賢耆老、士子儒生、農夫商賈、工匠水手、僧道羽尼...林林總總一百六十六人,代表著大宋億萬庶民百姓,向大宋天子拜賀。
拜賀完畢,武球、賈祥、梁師成分別宣讀了九份詔書。
第一份詔書,就是昭示天下,即日起改元“天啟”,大赦天下...在詔書後麵,趙似特意提示,天下軍民官庶,不必避諱年號。
第二份詔書是給太祖、太宗和父皇神宗三位先帝上尊號。
太祖皇帝進尊號為開天行道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聖功至明大孝皇帝。
太宗皇帝進尊號為嗣天章道神功聖德文武皇帝。
神宗皇帝進尊號為達天明道英文烈武聖孝皇帝。
拉上太祖太宗皇帝,給父皇一並上尊號,誰也挑不出理來。哲宗隻是皇兄,還真沒資格與太祖太宗和父皇一起享受同等待遇,這才真正地叫執禮遵孝。
第三份詔書,叫《國體大誥,是《國憲會典的第一部律法。
第四份詔書,叫《承宣布政官製律,是《國憲會典的第二部律法,分《中樞官製要典、《地方官製要典、《樞密院與諸軍衛製律...正式確定大宋新官製。
第四份詔書,宣讀了新官製下的中樞和部分地方的官員任命。
章惇加太子太傅,拜尚書省太宰,總領國政;呂惠卿為左仆射,黃覆、安燾為右仆射。
蘇轍拜中書省司徒,章楶為左資政,韓忠彥、蔡卞為右資政;範純仁拜門下省司寇,判大理寺正卿,張商英為左都禦史,何執中為右都禦史。
許將為同知樞密院事,孫路、劉韐、陳師錫皆為同簽樞密院事,分兼軍谘使、典軍都虞侯、軍需都製置。
宗澤為河北郡布政使,林希為河東郡布政使,胡宗回為秦川郡布政使,李夔為權知河南郡布政使,蔣之奇為京兆府知府...
第五份詔書是一份國情谘文,總結過去一年軍國之事,展望今年的計劃。
第六份詔書是正式宣布西北數次大捷的封爵。
封爵、授勳位的文書早就下發,這次隻是明發天下而已。
文武百官身穿各色朝袍,頭戴梁冠。走在前麵的文武百官之首章惇、姚麟等人,除了身穿禦賜蟒袍外,還戴著貂蟬籠巾四梁冠。
文武百官朝拜完,四方進奏使上前,各持方物進獻。
進奏使在元符二年年底,趙似監國時就已經廢除,隻留下四位進奏使,以做儀式之用。
接著是諸國使節進賀。
打頭的是北遼正使耶律淳。
頭頂金冠,後簷尖長,如大蓮葉。身穿紫色窄袍服,蹬金蹀躞;副使李處溫展裹金帶,身穿頭戴漢服漢冠,如宋人無異。
耶律淳進拜時立左足,跪右足,以兩手著右肩為一拜。副使拜如漢儀,行跪拜禮。
趙似下令賜北遼正副使禦酒各一壇、金瓊花各一對、玉如意各一對。
去年以來,宋遼兩國可謂是如膠似漆,好得跟蜜裏調油似的。
就連遼主耶律洪基也忍不住對近臣說道:“宋國新官家,甚是明理。竭力與我大遼結好,兩國關係之睦,百年未有。甚是欣慰。”
接著是西夏正使李察哥、副使張元慶。皆戴金冠,身穿短小緋窄袍,腳蹬金蹀躞,吊敦背,叉手跪拜進賀。
去年在北遼的調解下,宋夏兩國議和成功。各自罷兵,宋國放開關禁,允許兩國往來和貿易。
看著兩人的裝扮,趙似心裏嘀咕著。去年下半年,遼國商人在西夏大肆收購糧食、牛羊、馬匹,甚至人口。使得不少金銀銅錢流入西夏。
正式議和後,關禁正式放開,茶葉、神仙醉、香水、絲綢等物品出西夏的數量驟增。
再看看他倆這身行頭,真的是不差錢了。
李察哥和張元慶行完禮,趙似照例賜下禦酒、銀瓊花、玉如意等物。
高麗與李越國使節,身穿服冠如宋人無異,同依漢儀,說漢話,上前進賀。
西州回鶻國正副使都是長髯高鼻,以匹帛纏頭,散披其服。
於闐國正副使則是頭戴小金花氈笠,身穿金絲戰袍束帶,帶著妻子兒女。
喀喇汗國正副使高鼻碧眼,一身的黑。黑頭巾包著頭,黑袍子裹著身。腰上配著金絲帶。
他們進獻的禮品有玉器、波斯地毯、香料、金銀器,甚至還有六乘駱駝,氈兜織金繡銀,極盡奢華,也作為貢物。
看到這三國使節,李察哥臉上的肌肉在不停地抖動著。
這三國都在沙州以西,往年被西夏隔斷著。
想要直通宋國,不被西夏層層盤剝,必須繞道黃頭回紇柴達木盆地,再穿過西海河湟吐蕃各部的地盤,路途艱險,往來十分不暢。
現在這三國來得如此整齊,隻能說明去年七月份涼州落入宋軍之手,西夏對河西甘肅沙等州失去掌控後,這幾州表麵上還沒有棄夏投宋,但身體很誠實,早就與宋國暗通款曲。
而且宋人的動作很快,短短四五個月時間裏,就動員了三國使節來朝賀。
應該是三國在河西諸州的商團,利誘下換個馬甲就來了。
反正這些商人基本上都是各自國家王室權貴的親戚,勉強有資格代表他們各自國家。
李察哥可以想象,這波使節兼商團,不久後載著滿滿的宋國貨品途徑河西,返回各自國家,會引起多大的轟動。
河西隔絕上百年,雖然時有商團往來,但是在西夏控製下,一是重稅盤剝,二是戰事不斷,商路並不通暢。西域以及河中、波斯等國,對宋國的絲綢、茶葉、瓷器等貨品的渴望,已經積壓了上百年。
仿佛滾滾河流,被堤壩堵塞。現在堤壩被掘開,可以想象多大的洪流會沿著河西走廊奔流不息。同時它給河西諸州帶來了諸多的利益。
在這種情況下,河西諸州的掌權者,要是不歸順宋國,連通商路,下麵的那些人會拿著他們的頭顱去當投名狀!
這次朝賀的外藩使節,還多了南海商會帶來的占城、真臘和三佛齊三國的正副使,他們都是瘦黑矮小,布條纏頭,身穿織有佛麵的緋衣。獻上香料、大象等貢品。
又有黔州五姓番,梳椎髻披烏氈,如同僧人,在禮部引導下,上前參拜進賀。趙似下詔,賜漢裝錦襖等物。
壓軸大戲,是九位吐蕃讚普,以各自所部土地子民,獻於大宋天子,求庇護與大宋羽翼之下。
這是朱雀旗在元符三年的豐碩成果。
吞並西海、河湟的吐蕃唃廝囉國各部後,斛律雄、高永年、李道法等人率領朱雀旗各翼騎兵,先是繞過西海,滅阿麻諸部,接著四次大敗黃頭回紇,逼迫其大部歸降,其餘竄入西州回鶻。
繼續翻過積石山,先對河源之地的脫思麻諸部發起了掃蕩。
接下來又對吐蕃舊地北部、黃頭回紇以南地區的羌塘諸部,以及折曲河通天河和怒江上遊地區的敢藩諸部昌都、巴塘地區發起旋風一般的進攻。
經過大整編和三期驍騎營培訓的朱雀旗騎兵,恍如脫胎換骨一般,其疾如風、侵掠如火。各自為戰,一盤散沙的吐蕃各部,來不及合縱連橫,就被打得大敗。
大大小小的部落首領戰死了十位,讚普們卻是一個不落地全投降了。反正是傀儡,唯一依仗的無非是身上流淌的所謂高貴的血液,忍辱偷生慣了,絕不會負隅頑抗。
等到進入冬天,朱雀旗已經席卷了近半吐蕃舊地,從北和東兩麵逼近了吐蕃腹地雅布江流域的烏斯藏地區。
曾經在前唐時期,無比強盛,橫行河西隴右,威壓西域的吐蕃國,現在匍匐在大宋的大慶殿上,向大宋天子獻土稱臣。
祥瑞,確實是祥瑞。隻是李察哥的臉色,又黑了幾分。
緊跟後麵進賀的是各州縣的鄉賢耆老、士子儒生、農夫商賈、工匠水手、僧道羽尼...林林總總一百六十六人,代表著大宋億萬庶民百姓,向大宋天子拜賀。
拜賀完畢,武球、賈祥、梁師成分別宣讀了九份詔書。
第一份詔書,就是昭示天下,即日起改元“天啟”,大赦天下...在詔書後麵,趙似特意提示,天下軍民官庶,不必避諱年號。
第二份詔書是給太祖、太宗和父皇神宗三位先帝上尊號。
太祖皇帝進尊號為開天行道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聖功至明大孝皇帝。
太宗皇帝進尊號為嗣天章道神功聖德文武皇帝。
神宗皇帝進尊號為達天明道英文烈武聖孝皇帝。
拉上太祖太宗皇帝,給父皇一並上尊號,誰也挑不出理來。哲宗隻是皇兄,還真沒資格與太祖太宗和父皇一起享受同等待遇,這才真正地叫執禮遵孝。
第三份詔書,叫《國體大誥,是《國憲會典的第一部律法。
第四份詔書,叫《承宣布政官製律,是《國憲會典的第二部律法,分《中樞官製要典、《地方官製要典、《樞密院與諸軍衛製律...正式確定大宋新官製。
第四份詔書,宣讀了新官製下的中樞和部分地方的官員任命。
章惇加太子太傅,拜尚書省太宰,總領國政;呂惠卿為左仆射,黃覆、安燾為右仆射。
蘇轍拜中書省司徒,章楶為左資政,韓忠彥、蔡卞為右資政;範純仁拜門下省司寇,判大理寺正卿,張商英為左都禦史,何執中為右都禦史。
許將為同知樞密院事,孫路、劉韐、陳師錫皆為同簽樞密院事,分兼軍谘使、典軍都虞侯、軍需都製置。
宗澤為河北郡布政使,林希為河東郡布政使,胡宗回為秦川郡布政使,李夔為權知河南郡布政使,蔣之奇為京兆府知府...
第五份詔書是一份國情谘文,總結過去一年軍國之事,展望今年的計劃。
第六份詔書是正式宣布西北數次大捷的封爵。
封爵、授勳位的文書早就下發,這次隻是明發天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