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話章惇絕對說不出口來。因為東校字房隻是都知監下屬的一個“絲毫不起眼”的機構,它的職責隻是檢校存放在內侍省都知監裏的機密文字而已。
不管你信不信,它就是如此的職責。
章惇想了想,最後還是沉住氣說道:“官家信任臣等,這點,臣等是心知肚明,皆懷感恩。”
趙似笑了笑,也不再追究這件事。
章惇轉移話題道:“官家,請問兵部保安司如何執行如此繁重的工作?”
“兵部保安司下屬除了測繪局、邊境局外,還有一支保安警隊,用於保衛我們大宋內部安全。朕原本設想放在警政司,後來有人建議說諸要權過於集中在警政司。於是朕就改為隸屬於兵部保安司。”
無非分權製衡罷了,章惇心裏有數了。
趙似繼續說道:“去年公布的官製變革草案,是朕對天下官民的一種試探,這點章相你是清楚的。你也是為數不多知道最終方案的人。隻是今年正旦,《國體大誥一並頌布的官製新改方案,一直在修修改改,做了不少調整。其中原因,章相也是知道的。”
“老臣知道官家的苦心。一切從新,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微調。”
“章相理解就好。不過大的框架已經定下,微調修改都不會影響施政。所以我們君臣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按照施政大綱,一步步執行。明天要召開水陸交通建設規劃會議,章相準備好了。”
“官家放心,老臣準備好了。”
“好!要想富,先修路!我們要想讓大宋國強民富,工商大發展,這水運陸路的建設,必須要做好好的規劃,然後大幹一場!這是一件重要又長期的工作,所以必須先動起來!”
崇政殿正殿,一副碩大的地圖懸掛在大殿左邊兩個梁柱之間。
趙似、章惇、蘇轍、範純仁,左仆射呂惠卿,右仆射安燾、黃覆,計部尚書蔡京、工部尚書許將、權兵部尚書郭忠孝、秘書省侍中蔡卞、左散騎常侍長孫墨離,圍坐在地圖前麵。
在周圍,譚世績帶著十幾位秘書郎,有的做記錄,有的負責分發材料...各司其職。
“今天討論工部製定的陸路水運建設五年計劃...許卿,你來說一說。”趙似先發言。
“喏!”
許將從一位秘書郎手裏接過一支長長的細木棍,站在大地圖前,開始講解起來。
“陛下,章相,蘇司徒,範司寇,諸位同僚,根據尚書省五年施政大綱,工部製議廳草擬了大宋陸路水運建設五年計劃。本部先從陸路建設說起...”
“陸路建設,主要是修建直馳幹道。標準工部製議廳有草擬,正提交給省裏,等批複後正式頌布為部定標準。直馳幹道為國家級幹道,在草擬的部定標準裏為甲級公路。寬十米,可同時左右各對開兩輛馬車,再加上中間間隔兩米,左右各一米的邊沿...”
兩位秘書郎展開一張半丈見方的草圖,把直馳幹道的“效果圖”展示給眾人看。
郭忠孝好奇地舉手問道:“許尚書,打斷一下,請問這十米是如何計算出來的?”
“郭尚書,每輛馬車的寬度是一米五,這是部定馬車標準的內容...”
“一米五...哦,應該是兩匹馬並行的寬度。原來如此。”郭忠孝恍然大悟道。
許將笑了笑,繼續開始往下講,“在甲級公路標準裏,路麵高出兩邊地麵,邊沿外側每隔兩丈種植一棵長直樹,樹外必須各有一條人行道,再外麵左右各一條排水溝。路基以實土夯實,中間一層泥石混石灰土,半米厚,夯實。最上麵一層三分之一米後的熟土,夯實...”
“未來五年,工部的交通建設重點項目,是陸路修建六條直馳幹道。三縱一橫。三縱,左縱幹道從太原城起,向南經過祁縣、介休、臨汾、絳州,在垣曲以浮橋過黃河,入洛陽城西龍門鎮。繼續南下,過潁陽、汝州、南陽、襄陽、長林至江陵。取名閼逢國道,也叫太江公路。”
許將拿著細長木棍,在地圖上指點起來。
“中縱幹道從恒州真定起,過高邑、邢州、邯鄲、安陽,在白馬津以浮橋過黃河,過開封城西嶽台鎮南下,過潁州、信陽、孝感至鄂州漢陽。取名強圉國道,也叫真漢公路。”
“右縱路從齊州曆城起,南下奉符泰安、兗州暇縣、滕縣、徐州彭城、宿州符集,再分兩路,左路南下廬州,右路直下江寧城北岸的六合縣宣化鎮。取名柔兆國道,也叫齊和公路。”
“一橫自東海海州起,經徐州彭城、宋州、陳留,過開封城城西嶽台鎮,再經鄭州、洛陽、新安、陝州,入潼關,過華州、京兆府、鹹陽、扶風、岐州鳳翔、直至渭州。取名困敦國道,也叫海渭公路。”
聽許將念完,眾人許久才敢言語。
“這是一項耗費巨大的工程啊。”蘇轍徐徐說道。
“也是一項功在千秋的工程。”許將立即答道。
範純仁一臉凝重地問道,“如此耗費巨大,如何執行?”
“我們的計劃是爭取在十年內修完。前五年完成閼逢國道和困敦國道這兩條直馳幹道,後五年完成強圉國道和柔兆國道這兩條直馳幹道。”
許將答道。
“征發民夫嗎?”蘇轍凝重地問道
“不,”許將看了看趙似和章惇,答道:“一是調用勞役營。勞役營由西夏黨項戰俘、判處勞役的罪犯等組成,估計在十五到二十萬左右;二是以招標方式,把工程分段承包給營建社,大約需要三十萬勞力;三是動員軍民官庶,進行義務勞動...”
沉默了一會,範純仁出聲問道:“錢糧如何調配?”
這時計部尚書蔡京出聲答道:“三縱一橫修路計劃的第一期預算,即未來五年的修造預算,計部度支司與工部營建司合力草擬出來,共需一千七百二十萬貫...分五年支出。至於這筆錢從哪裏來...”
蔡京稍微停了一下,“酒、鹽、茶三稅裏分五年擠出一千萬貫。酒、鹽、茶三稅平均每年入一千六百萬貫左右。每年擠出兩百萬貫來,還是能做得到。”
蔡京還有話沒有說出來,三月底四月初,“賦稅整飭辯議會”後應該可以確定經改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賦稅改革。
賦稅改革方案,他身為計部尚書,早就知道。根據新的方案,未來幾年賦稅還會增加很大一部分。
但現在還都是未知數。
不管你信不信,它就是如此的職責。
章惇想了想,最後還是沉住氣說道:“官家信任臣等,這點,臣等是心知肚明,皆懷感恩。”
趙似笑了笑,也不再追究這件事。
章惇轉移話題道:“官家,請問兵部保安司如何執行如此繁重的工作?”
“兵部保安司下屬除了測繪局、邊境局外,還有一支保安警隊,用於保衛我們大宋內部安全。朕原本設想放在警政司,後來有人建議說諸要權過於集中在警政司。於是朕就改為隸屬於兵部保安司。”
無非分權製衡罷了,章惇心裏有數了。
趙似繼續說道:“去年公布的官製變革草案,是朕對天下官民的一種試探,這點章相你是清楚的。你也是為數不多知道最終方案的人。隻是今年正旦,《國體大誥一並頌布的官製新改方案,一直在修修改改,做了不少調整。其中原因,章相也是知道的。”
“老臣知道官家的苦心。一切從新,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微調。”
“章相理解就好。不過大的框架已經定下,微調修改都不會影響施政。所以我們君臣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按照施政大綱,一步步執行。明天要召開水陸交通建設規劃會議,章相準備好了。”
“官家放心,老臣準備好了。”
“好!要想富,先修路!我們要想讓大宋國強民富,工商大發展,這水運陸路的建設,必須要做好好的規劃,然後大幹一場!這是一件重要又長期的工作,所以必須先動起來!”
崇政殿正殿,一副碩大的地圖懸掛在大殿左邊兩個梁柱之間。
趙似、章惇、蘇轍、範純仁,左仆射呂惠卿,右仆射安燾、黃覆,計部尚書蔡京、工部尚書許將、權兵部尚書郭忠孝、秘書省侍中蔡卞、左散騎常侍長孫墨離,圍坐在地圖前麵。
在周圍,譚世績帶著十幾位秘書郎,有的做記錄,有的負責分發材料...各司其職。
“今天討論工部製定的陸路水運建設五年計劃...許卿,你來說一說。”趙似先發言。
“喏!”
許將從一位秘書郎手裏接過一支長長的細木棍,站在大地圖前,開始講解起來。
“陛下,章相,蘇司徒,範司寇,諸位同僚,根據尚書省五年施政大綱,工部製議廳草擬了大宋陸路水運建設五年計劃。本部先從陸路建設說起...”
“陸路建設,主要是修建直馳幹道。標準工部製議廳有草擬,正提交給省裏,等批複後正式頌布為部定標準。直馳幹道為國家級幹道,在草擬的部定標準裏為甲級公路。寬十米,可同時左右各對開兩輛馬車,再加上中間間隔兩米,左右各一米的邊沿...”
兩位秘書郎展開一張半丈見方的草圖,把直馳幹道的“效果圖”展示給眾人看。
郭忠孝好奇地舉手問道:“許尚書,打斷一下,請問這十米是如何計算出來的?”
“郭尚書,每輛馬車的寬度是一米五,這是部定馬車標準的內容...”
“一米五...哦,應該是兩匹馬並行的寬度。原來如此。”郭忠孝恍然大悟道。
許將笑了笑,繼續開始往下講,“在甲級公路標準裏,路麵高出兩邊地麵,邊沿外側每隔兩丈種植一棵長直樹,樹外必須各有一條人行道,再外麵左右各一條排水溝。路基以實土夯實,中間一層泥石混石灰土,半米厚,夯實。最上麵一層三分之一米後的熟土,夯實...”
“未來五年,工部的交通建設重點項目,是陸路修建六條直馳幹道。三縱一橫。三縱,左縱幹道從太原城起,向南經過祁縣、介休、臨汾、絳州,在垣曲以浮橋過黃河,入洛陽城西龍門鎮。繼續南下,過潁陽、汝州、南陽、襄陽、長林至江陵。取名閼逢國道,也叫太江公路。”
許將拿著細長木棍,在地圖上指點起來。
“中縱幹道從恒州真定起,過高邑、邢州、邯鄲、安陽,在白馬津以浮橋過黃河,過開封城西嶽台鎮南下,過潁州、信陽、孝感至鄂州漢陽。取名強圉國道,也叫真漢公路。”
“右縱路從齊州曆城起,南下奉符泰安、兗州暇縣、滕縣、徐州彭城、宿州符集,再分兩路,左路南下廬州,右路直下江寧城北岸的六合縣宣化鎮。取名柔兆國道,也叫齊和公路。”
“一橫自東海海州起,經徐州彭城、宋州、陳留,過開封城城西嶽台鎮,再經鄭州、洛陽、新安、陝州,入潼關,過華州、京兆府、鹹陽、扶風、岐州鳳翔、直至渭州。取名困敦國道,也叫海渭公路。”
聽許將念完,眾人許久才敢言語。
“這是一項耗費巨大的工程啊。”蘇轍徐徐說道。
“也是一項功在千秋的工程。”許將立即答道。
範純仁一臉凝重地問道,“如此耗費巨大,如何執行?”
“我們的計劃是爭取在十年內修完。前五年完成閼逢國道和困敦國道這兩條直馳幹道,後五年完成強圉國道和柔兆國道這兩條直馳幹道。”
許將答道。
“征發民夫嗎?”蘇轍凝重地問道
“不,”許將看了看趙似和章惇,答道:“一是調用勞役營。勞役營由西夏黨項戰俘、判處勞役的罪犯等組成,估計在十五到二十萬左右;二是以招標方式,把工程分段承包給營建社,大約需要三十萬勞力;三是動員軍民官庶,進行義務勞動...”
沉默了一會,範純仁出聲問道:“錢糧如何調配?”
這時計部尚書蔡京出聲答道:“三縱一橫修路計劃的第一期預算,即未來五年的修造預算,計部度支司與工部營建司合力草擬出來,共需一千七百二十萬貫...分五年支出。至於這筆錢從哪裏來...”
蔡京稍微停了一下,“酒、鹽、茶三稅裏分五年擠出一千萬貫。酒、鹽、茶三稅平均每年入一千六百萬貫左右。每年擠出兩百萬貫來,還是能做得到。”
蔡京還有話沒有說出來,三月底四月初,“賦稅整飭辯議會”後應該可以確定經改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賦稅改革。
賦稅改革方案,他身為計部尚書,早就知道。根據新的方案,未來幾年賦稅還會增加很大一部分。
但現在還都是未知數。